学科分类
/ 5
83 个结果
  • 简介:为了建立电子烟甜度定量分析的客观方法,利用电子舌对60个电子烟液样品进行测定得到60组数据,通过偏最小二乘、人工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三种方法对电子舌测定数据与人工感官数据进行关联分析,建立了三个电子烟甜度评价模型。三个模型的比较结果显示,支持向量机法所建立的模型对未知电子烟样品甜度预测结果最为可靠,其中该模型的相关系数为0.96,预测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为7.30%,预测结果的均方根误差为0.61。由此可知,电子舌结合支持向量机法所建立的评价模型,可以实现对未知电子烟甜度的可靠预测。

  • 标签: 电子舌 电子烟 甜度 支持向量机
  • 简介:为评价料液在烟叶中的吸收效果,采用3-氨基-9-乙基咔唑(AEC)标记葡萄糖为标记物,通过Leica-DMLB荧光显微镜对葡萄糖在烟叶中的渗透效果进行观测。结果表明喷洒AEC标记葡萄糖的烟叶经过60℃、70%相对湿度条件下渗透8h,低温冰冻切片,观察发现所施加葡萄糖均附着在烟叶表面,未能渗透到烟叶组织内部。进一步观察切片后喷洒AEC标记葡萄糖的烟叶,认为叶片表面的角质层阻挡了葡萄糖分子的渗入。

  • 标签: 荧光显微技术 料液 葡萄糖 吸收效果
  • 简介:对7种品牌市售电子烟及30种电子烟液,从烟液烟碱含量、单次充电最大抽吸口数、烟碱释放行为进行了分析比较,为深入研发电子烟产品提供数据参考。结果表明:(1)电子烟液常温放置半年,具有良好的稳定性;(2)电子烟液的实测值和盒标烟碱值差异较大;(3)不同品牌电子烟电池容量差异较大,可抽吸口数在50-420之间;(4)抽吸时烟弹中可释放烟液量和烟杆中电池电量对烟碱释放行为有明显影响。

  • 标签: 电子烟 电子烟液 烟碱 释放行为
  • 简介:香气对烟草品质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我国的烟草品种普遍存在香气量不足的问题,对现有种质进行创新很有必要。诱变育种是创制新的种质资源的有力工具。本研究使用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导中烟100产生突变,从中筛选获得5个香气突变体fgr1-fgr5。与中烟100相比,这5个突变体表现出不同的成熟性状和较高的腺毛密度。为进一步鉴定突变体的香气性状,采用PEN3型电子鼻检测了突变体和中烟100的新鲜烟叶和烤后烟叶的挥发性香气成分,并对电子鼻响应值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可将突变体分为两种类型:"晾晒烟类型"和"烤烟类型",这两种类型的突变体具有不同的香气指纹图谱。对香气代谢途径中5个关键酶基因进行荧光定量表达分析,发现两种类型的突变体在基因表达水平上具有较大差异,表明它们在香气代谢相关途径中具有不同的基因表达调控机制。

  • 标签: 烟草 突变体 香气 电子鼻 荧光定量
  • 简介:为了解电子烟雾化温度影响因素和雾化温度范围,按照CORESTA推荐电子烟抽吸模式,采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对可注油和预注油雾化器进行雾化温度测定,采用非导电型热电偶对一次性连体烟雾化器进行雾化温度测定。结果表明:(1)对于丙二醇、甘油和1,3-丁二醇三种溶剂,使用混合溶剂时的电子烟雾化温度高于使用单一溶剂时的雾化温度:(2)电子烟雾化温度与加热丝阻值呈负相关,与工作电压呈正相关;(3)阻值相同的可注油雾化器,单根发热丝的雾化温度高于双根发热丝的雾化温度;(4)对于结构相同的一次性连体烟雾化器,气流通道直径与雾化温度呈负相关;且随着抽吸口数的增加,一次性连体烟雾化器的雾化温度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 标签: 电子烟 雾化温度 雾化器
  • 简介:为了解烟油的溶剂组成对电子烟气溶胶粒径分布的影响规律,采用电子低压冲击仪(ELPI)分别测试了乙醇、正丙醇、正丁醇、乙二醇、1,2-丙二醇、1,4-丁二醇、丙三醇、1,2,4-丁三醇、PEG200、PEG400等常见醇类溶剂在相同雾化条件下的烟雾颗粒粒径分布,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烟油中1,2-丙二醇和丙三醇的配比对电子烟雾化气溶胶粒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当醇类溶剂的羟基数目小于3时,溶剂雾化气溶胶粒径分布曲线是单峰,颗粒数浓度峰值在0.02~0.05μm范围内,且正丁醇〉正丙醇≥乙醇;1,4-丁二醇〉1,2-丙二醇〉乙二醇。2)丙三醇和1,2,4-丁三醇雾化气溶胶粒径分布曲线呈双峰分布;分别位于0.02~0.05μm和0.1~1μm范围。3)PEG200、PEG400雾化气溶胶粒径分布曲线呈双峰分布,分别位于0.05~0.1μm和0.1~1μm范围内。4)碳链长度相同时,羟基数目从1增加到3,雾化气溶胶大颗粒数增多。5)随着烟油中1,2-丙二醇比例降低(丙三醇比例增加),雾化气溶胶的大颗粒有增多趋势,雾化气溶胶的每口粒子数浓度降低。

  • 标签: 电子烟 烟油 气溶胶 粒径分布 丙二醇 丙三醇
  • 简介:为客观评价影响电子烟烟碱释放量的因素,采用电子烟综合测试平台研究电子烟抽吸参数、电池功率、雾化剂配比等条件对电子烟气溶胶中烟碱释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抽吸曲线、抽吸持续时间和抽吸容量是影响电子烟气溶胶烟碱释放量的主要因素,抽吸频率对电子烟气溶胶烟碱释放量影响的程度较小;2)在导油棉正常导油条件下,电子烟烟碱释放量随电子烟电池功率的增大而增加;3)对于雾化剂为丙二醇和丙三醇的电子烟,丙二醇的含量越高电子烟烟碱释放量越高。

  • 标签: 抽吸参数 电池功率 雾化剂配比
  • 简介:运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18个木霉菌株进行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扩增结果表明,18个引物均反映出18个菌株间的遗传多态性,供试18个木霉菌株的RAPD分析与其生防效果之间不存在相关性.引物OPA-04与OPA-13对木霉菌全基因组DNA具有特征性分子标记.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种间的聚类分析结果与形态鉴定的结果趋于一致.以欧氏距离5.0~5.5为适宜的阀值范围,RAPD遗传标记木霉菌可以作为该菌分类的有效手段之一.

  • 标签: 木霉 RAPD分析 聚类分析
  • 简介:对烟草品种K326叶片的发生和叶面积扩展规律进行了动态研究.结果表明,K326烟草叶片的出叶速度前期慢、后期快,前期(4~8叶)5~6d、中期(9~18叶)2~3d、后期(19~34叶)1~2d出一片叶.叶片的长宽比在1.45~2.63之间,长宽比在低位叶处较小,随叶位的上升而增大,在高位叶又有所下降,打顶后的高位叶长宽比值下降较小.各叶位叶片长、宽和叶面积均有相似的扩展规律,用Richards方程拟合有很高的拟合度.使用该方程,可以获得一些与烟叶生长、发育和烟叶生产相关的生长参数.平均而言,达到最终叶面积一半的时间约需16.4d,生长速率达最大值约在出叶后14.77d.达到最终叶面积99%的实际生长期约需36.8d.打顶后,叶片的实际生长期更长.各叶位的长、宽和叶面积随叶位的增加而增加,至25叶后,增加的幅度变小,这种变化趋势也可用Richards方程较好的描述.

  • 标签: 烟草叶片 打顶 积温 RICHARDS方程
  • 简介:为有效评价卷烟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基于物理指标、烟丝常规化学指标和主流烟气化学指标,进行多特征统计分析,进而采用相似度分析建立了不同批次卷烟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定量评价方法,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考察了不同品牌之间的差异程度。结果表明,相似度方法可有效检验不同批次卷烟的质量波动情况,得到的结果与感官评价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同时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可良好地区分不同牌号的卷烟样品。说明,基于多特征指标的相似度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可以为卷烟产品质量控制提供定量描述方法。

  • 标签: 卷烟 质量稳定性 多特征 相似度分析 主成分分析
  • 简介:以湖南主产烟区烤烟样本为材料,通过对烟叶外观质量和评吸质量的量化评定以及对烟叶物理性状和化学成分的测定,应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烟叶外观质量、物理性状、化学成分和评吸质量评价指标间的典型相关性。结果表明:烟叶外观质量、物理性状、化学成分和评吸质量评价指标间均存在显著典型相关关系,烟叶化学成分与评吸质量关系最密切,其次是外观质量与物理性状;烟叶质量不同评价指标的关系程度是不一样的,在烟叶质量组间关联上起主要作用的外观质量评价指标是成熟度、叶片组织结构和发育状况,物理性状评价指标是叶片厚度、单叶重和叶质重,化学成分评价指标是烟碱和还原糖,评吸质量评价指标是香气量、香气质和灰色。利用典型相关分析来简化烟叶质量评价指标是可行的。

  • 标签: 烟草 典型相关分析 外观质量 物理性状 化学成分 评吸质量
  • 简介:采用逐步判别分析法以卷烟烟丝化学指标为自变量对小同品牌的卷烟进行判别分析,构建判别甬数,并对判别函数的判别效果进行榆验。结果表明,总糖、pH值、总挥发碱、果糖、葡萄糖、蔗糖、马来酸、柠檬酸、油酸、己酸、辛酸、苯甲酸、癸酸、3-羟基-2-丁酮、2-羟基-3-甲基-2-环戊烯-1-酮、氧化异佛尔酮、金合欢基丙酮、寸拜醇等18个变量进入判别函数,由判刖函数的方差分析可知判别函数具有显著意义;用自身验证法和交睁:检验法对原样品进行网判,同判准确率均为100%,新样品的判别准确牢达到100%,判别效果良好。

  • 标签: 卷烟 烟丝 化学成分 逐步判别分析
  • 简介:运用HP滤波法对1978年-2005年河南烤烟生产进行了长期趋势和短期波动分析,利用逐步回归方法对河南省烤烟产量波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烤烟移栽面积及受灾面积是引起烤烟生产波动的主要原因,因此熨平烤烟生产波动一要稳定移栽面积,二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要注意发挥价格的导向作用,并考虑建立“补贴于土”的政策,实现植烟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 标签: 烤烟 生产波动 HP滤波法 逐步回归
  • 简介:选用6个对PVY抗性有差异的烟草品种,采用完全双列杂交方法,研究了烟草对PVY^N抗性遗传规律。结果发现:烟草PVY^N抗性符合加性一显性遗传模型。参试品种间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存在极显著差异,V.SCR的GCA最高,其次是VAM,是对PVY^N抗性的高值亲本,K326的GCA最低,其次是NC95,是对PVY^N抗性的低值亲本。通过V.SCR×K326和VAM×TN86组合证明了V.SCR和VAM两个亲本的SCA均表现较高,有进一步研究利用的价值。参试品种的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数量不同,V.SCR的抗性和NC95的感病性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TN86的抗性和K326的感病性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环境对显性基因的表达有较大影响。狭义遗传力较高(h^2N),2003年为81.7%,2004年为74.43%,表明抗性基因可以通过基因累加的方式在后代中表现出来,宜早代选择。

  • 标签: 烟草 双列杂交 PVY 配合力 抗性遗传分析
  • 简介:贯彻落实“卷烟上水平”基本方针和战略任务,需要准确把握“卷烟上水平”的提出背景、深刻内涵和路径措施。分析认为,“卷烟上水平”是在烟草行业改革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同时面临深刻变化的内外环境和改革动力有所减弱的背景下提出来的。要从“卷烟上水平”是行业一场新的重大变革、是行业发展方式的重大转变、是一项综合全面的系统工程的角度全面理解其深刻内涵,并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做强做大知名品牌、改革资源配置方式、抓好综合配套建设等方面积极谋划路径措施。

  • 标签: 上水平 背景 内涵 路径
  • 简介:采用全基因组454个SSR位点对96份烤烟种质资源进行了群体分型,获得有效等位变异1038个。NJ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分为3个类群,群体结构分析表明,当K=3时,ΔK值最大。同时对该供试材料在4个环境进行了烟叶钾含量测定,其频率符合正态分布。采用混合线性模型(MLM),进行了标记-性状关联分析,获得11个烟草钾含量的关联标记。通过不同基因型的钾含量对比,获得5个高钾优异等位变异。为验证这些优异等位变异,本研究又利用这5个关联标记扫描了其他130份烟草种质,获得了一致的结果。表明可以利用这5个高钾等位变异对烟草种质资源进行定性筛选,促进烟草高钾种质的利用和品种选育。

  • 标签: 烟草 高钾 关联分析 SSR标记 优异等位变异
  • 简介:回顾了我国混合型卷烟发展的曲折历程;分析了近年来中式混合型卷烟所呈现的销量下滑、结构偏低、状态走弱的发展现状以及当前面临的消费需求不旺、行业政策不利和工商企业生产经营动力不足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应从保障烟草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高度来充分重视中式混合型卷烟发展的意见,并从政策支持、原料保障、产品研发、市场营销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 标签: 中式混合型卷烟 调查分析 政策建议
  • 简介:以我国主产烟区的主栽烤烟品种K326为材料,测定了3个等级(C3F、B2F和X2F)共计391份样品的烟碱含量和物理性状,分析了烟碱含量与物理性状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烟碱含量和物理性状在样品间存在着广泛的变异;在一定范围内,烟碱含量与上部叶单叶重呈显著正相关,与上、下部叶长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和显著负相关;与中、下部叶宽分别呈显著负相关和极显著负相关,与厚度和叶面密度均不相关;烟叶烟碱含量与上部叶单叶重的关系可用S形曲线^↑y=e^(1.484-2.041/x)来描述,与上、下部叶长的关系可分别用逆函数^↑y=8.225—265.570/x和^↑y=0.427+105.053/x来描述,与中、下部叶宽的关系可分别用二次函数^↑y=0.533+0.316x-0.010x^2和^↑y=-0.157+0.307x-0.009x^2来描述,且均达到显著水平,烟碱含量与其他物理性状的曲线回归不显著,表明曲线回归一般较简单线性回归分析更有效。简单相关、曲线回归和次数分布3种方法结合可以较好地反映烟碱含量和物理性状的内在关系。

  • 标签: 烤烟 烟碱 物理性状 关系分析
  • 简介:为明确SOC1基因在叶片中的生理作用,克隆到烟草中SOC1基因的完整开放阅读框,全长806bp。农杆菌介导转化烟草后,获得26棵转基因植株,其中23棵鉴定为阳性植株,转化率为88.46%。与野生型烟草K326相比,获得的SOC1过表达烟株开花提前,株高增加,叶片宽大。半定量RT-PCR结果显示,SOC1过表达不影响叶片中Rubisco大亚基、蔗糖磷酸合成酶和蔗糖合成酶基因的表达水平,但提高了抗坏血酸氧化酶的表达水平;提高了碳酸酐酶活性、蔗糖含量和还原性抗坏血酸含量,并降低了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表明SOC1可能通过影响氧化还原状态而提高碳酸酐酶活性和光合速率。

  • 标签: 烟草 SOC1 转基因 光合 抗坏血酸
  • 简介:采用元素分析法测定总硫含量。有机和无机硫化物标样的测定结果与理论值偏差小于1%,在烟叶中的加标回收率为95.3%~98.9%,烟叶及卷烟中的测定结果RSD为0.11%~2.22%。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可用于烟草及烟草制品中总硫含量的测定。

  • 标签: 烟草及烟草制品 元素分析法 硫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