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为了评价氟唑在小麦生产上使用的残留安全性,建立了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检测氟唑在小麦植株、小麦籽粒及土壤中残留的分析方法,并对氟唑在小麦植株、小麦籽粒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及小麦植株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添加水平为0.01、0.1和2mg/kg(小麦籽粒和土壤)和0.01、0.1和10mg/kg(小麦植株)下,氟唑的回收率为82%~93%,相对标准偏差为3.0%~9.7%。氟唑在小麦植株、小麦籽粒和土壤中的定量限均为0.01mg/kg。氟唑在小麦植株和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3.5~8.4和10~30d。当以有效成分112.5g/hm^2的剂量施药2次、采收间隔期为21d时,小麦籽粒中氟唑的残留量为〈0.05mg/kg,低于中国制定的小麦中氟唑的最大残留限量值(0.05mg/kg)。建议氟唑在小麦上使用时最大剂量为有效成分112.5g/hm~2,施药2次,安全间隔期为21d。

  • 标签: 氟环唑 小麦 土壤 残留 消解动态
  • 简介:效唑是一种植物生长延缓剂,具有控高防倒,增枝促蘖,防病控旺,控上促下等作用。主要通过抑制植物体内赤霉素的合成而起作用。晚稻育秧使用效唑,能矮化秧苗,延长秧苗生长期,促蘖增蘖,增穗增粒增产。

  • 标签: 多效唑 合理使用 晚稻 植物生长延缓剂 生产 植物体内
  • 简介:酯草醚为先正达公司1999年开发的新颖除草剂,于2001年最早报道,主要用于水稻田,对环境安全。2010年,先正达公司希望这个产品的推出能为公司第一年创造7亿日元(合830万美元)的收入。

  • 标签: 水稻田除草剂 产品 先正达公司 环境安全
  • 简介:采用生物测定方法分析了烟草立枯病菌Rhizoctoniasolani在菌丝生长、菌核形成与萌发阶段对5种杀菌剂(菌灵、代森锰锌、菌核净、异菌脲及苯醚甲唑)的敏感性,同时通过离体叶片法考察了5种杀菌剂对烟草立枯病的保护和治疗作用。结果表明:供试5种药剂对立枯病菌菌丝生长、菌核形成与萌发均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同时对烟草立枯病具有一定的保护和治疗作用。其中,对菌丝生长以及菌核形成与萌发抑制活性最强的均是菌灵,其抑制菌丝生长的EC50平均值为(0.06±0.01)mg/L,0.25和20mg/L下对菌核形成和萌发的抑制率均为100%;其次为异菌脲[EC50值为(0.35±0.15)mg/L,2和100mg/L下对菌核形成和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为(54.79±12.58)%和100%]、苯醚甲唑[EC50值为(0.55±0.53)mg/L,5和200mg/L下对菌核形成和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为(97.97±2.64)%和100%]及菌核净[EC50值为(1.31±0.14)mg/L,10和100mg/L下对菌核形成和萌发的抑制率均为100%];最弱的均是代森锰锌,其抑制菌丝生长的EC50平均值为(6±0.20)mg/L,10和200mg/L下对菌核形成和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为(43.58±31.87)%和0。离体试验表明:对烟草立枯病保护作用最强的是菌灵、异菌脲和菌核净,50mg/L时防效均〉99%,其次为代森锰锌(50mg/L防效为75.83%),最弱的是苯醚甲唑(50mg/L防效为39.29%);治疗作用最强的也是菌灵,50mg/L防效为93.46%,其次为菌核净、异菌脲和苯醚甲唑(200mg/L时防效均〉84%),最弱的为代森锰锌(800mg/L时防效为76.40%)。研究结果可为烟草立枯病化学防治药剂筛选提供参考和依据。

  • 标签: 烟草立枯病 立枯丝核菌 杀菌剂 多菌灵 菌丝生长 菌核
  • 简介:为寻找新型活性杂环化合物,通过活性亚结构拼接,以取代苯酚和氯乙酸为起始原料,经醚化、缩合、烃基化和氨解反应,设计并采用微波辅助合成了6种未见文献报道的含苯并咪唑的1,3,4-噻二唑酰胺衍生物,其结构经红外和核磁共振氢谱确证。初步抑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所有目标化合物对5种供试病原菌都表现出一定的抑菌活性,其中,化合物7c、7d、7e和7f在50mg/L下对5种供试病原菌的抑制率均达到80%以上。

  • 标签: 苯并咪唑 1 3 4-噻二唑 酰胺 抑菌活性
  • 简介:由交链格孢菌橘致病型(Alternariaalternatatangerinepathotype)引起的柑橘链格孢褐斑病(Alternariabrownspot,ABS)是柑橘上的主要病害,目前主要采用杀菌剂防治。本研究以采自中国各柑橘链格孢褐斑病发生区的54个交链格孢菌橘致病型菌株为供试群体,采用刃天青微平板法测定了病原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对戊唑醇和苯醚甲唑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刃天青微平板法最佳体系中的培养基为完全培养基(CM),刃天青终浓度为40μmol/L,孢子浓度为105个/mL。戊唑醇和苯醚甲唑的有效抑制中浓度(EC50)范围分别为0.304~0.885μg/mL和0.367~0.873μg/mL,平均值分别为0.562和0.609μg/mL。正态分布检测结果显示:这2种药剂抑制交链格孢菌橘致病型群体的EC50值均符合正态分布,因此认为所得EC50值可作为病原菌对戊唑醇和苯醚甲唑的敏感性基线。本研究结果可为田间防治褐斑病和监测交链格孢菌对戊唑醇和苯醚甲唑的抗药性奠定基础。

  • 标签: 刃天青微平板法 交链格孢菌橘致病型 戊唑醇 苯醚甲环唑 敏感性
  • 简介:采用硅胶柱层析及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从冬青卫矛内生真菌CylindrocarponolidumW1次生代谢物中分离鉴定出8个抑菌活性化合物W1-1~W1-8。经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高分辨质谱等技术,并结合相关文献确认其为壳二孢氯及其类似物,分别为IlicicolinA(W1-1)、5-ChlorocolletorinB(W1-2)、IlicicolinB(W1-3)、Deacetylchloronectrin(W1-4)、IlicicolinC(W1-5)、壳二孢氯(W1-6)、CylindrolA_4(W1-7)和CylindrolB(W1-8)。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壳二孢氯及其类似物对烟草青枯病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上述化合物的最小抑制浓度分别为6.25、3.13、〉100、3.13、6.25、12.5、25和25μg/mL;化合物W1-2、W1-4和W1-5对番茄灰霉病菌和油菜菌核病菌菌丝生长亦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中浓度(IC_(50))分别为36.45、21.60和26.69μg/mL,对油菜菌核病菌的抑制中浓度分别为20.21、16.79和12.11μg/mL。

  • 标签: CYLINDROCARPON olidum W1 壳二孢氯素 分离鉴定 抑菌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