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2 个结果
  • 简介:一类可以吸引实蝇成虫前去产卵繁殖,或是作某种生存活动的物质,都可以成为实蝇成虫的引诱。本文就国内外目前研发的实蝇引诱概况作简要的概述,所述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植物性实蝇引诱,人工混合配制的实蝇引诱,应用光波技术对实蝇进行诱杀,性激素人工合成材料对实蝇诱杀等三大类型,有些研究成果已得到应用。

  • 标签: 引诱物 实蝇 应用研究
  • 简介:为了强化植物天然产物抗稻瘟活性和减少使用剂量,进行了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抑制活性测定、配伍药效模型多植物提取活性级分组方,结果显示:木荷叶、无患子果皮、广玉兰叶、油茶叶、苦槠叶、雪松叶等材料醇级分抑制稻瘟病菌活性较强,抑制菌丝生长的中有效浓度(EC50)/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0.08/0.60、0.08/0.80、0.17/1.00、0.22/0.60、0.35/1.50、0.16/1.00㎎/mL,抑制孢子萌发的最小浓度(MIC)分别为:1.6、1.7、2.9、3.1、2.9、4.6㎎/mL。70%乙醇提取组方抑菌效果表明:对菌丝生长抑制,两两组合时无患子和广玉兰的协同作用最强,木荷和雪松的拮抗作用最强;多组合时木荷、无患子、广玉兰取高剂量时可以获得最大的抑制效果。对孢子的抑制情况,两两组合时均能加强抑制稻瘟病菌孢子的萌发,多组合时木荷、无患子、广玉兰、油茶、苦槠组方时可以获得最好的抑制效果。本文所选用的组方药效模型具有预测值与实测值相关好,可预测强的特点,适用于开发植物源杀菌剂的多组分组方优选。

  • 标签: 多植物提取物 组方 抗稻瘟病菌活性 配伍药效模型
  • 简介:针对内生真菌的生物防治,重点阐述了中草药提取的杀虫活性、植物抗线虫基因的发现以及植物防御系统激发的最新研究。植物源提取作为潜在的线虫杀虫剂,为生物源农药开发和利用提供新的思路。同时,对于今后线虫杀虫剂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进行了探讨,就其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 标签: 根结线虫 线虫杀虫剂 sa途径 ja途径
  • 简介:为明确制革下脚料酶解对菠菜、番茄、黄瓜白粉病、霜霉病、灰霉病、叶霉病等病害发生的影响,在山东省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院内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制革下脚料酶解能显著降低菠菜、番茄、黄瓜上的几种病害的病指。在对制革下脚料的无害化循环利用的同时,可以降低蔬菜病害的发生,在生产上具有较好的应用和推广前景。

  • 标签: 制革下脚料酶解物 蔬菜 病害
  • 简介:白蚁(Permites)是世界害虫。白蚁也可食用,在少数地区并很流行将白蚁用于治病,国内有人进行了试验,但未见正式报导。为了探索白蚁的食用和药用效果,我们用家白蚁(Coptotermesformosanas)为研究材料,得到以下结果:

  • 标签: 家白蚁 提取物 药用效果 化学成分 冷冻作用 水煎
  • 简介:达尔文提出建立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等主题之上的自然选择理论之后,又提出了物种进化的第二种选择——选择:雄性为获得交配权而互相竞争,竞争结果是失败者并不像自然选择中的那样是死亡,而是失败者因没有获得交配而不能产生后代。如今,选择理论已历时150年,随着无数科学家的努力及大量研究的开展,选择理论已经得到了巨大地拓展和丰富,成为进化生物学领域里最活跃的研究主题。由于昆虫的生物多样,选择研究在昆虫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些进一步丰富和拓展达尔文的选择学说和物种进化理论。以昆虫特有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习惯等性状的选择为基础,以分析昆虫选择的模式和机制为目标,从不同时期选择的表现形式、不同影响因素造成的选择等,对昆虫选择加以综合阐述。

  • 标签: 昆虫 性选择 择偶 精子竞争 交配后选择
  • 简介:在昆虫世界中,由于长期的相互竞争和淘汰,现存种类逐渐形成了可以抵御不良环境,使自身能更好地生长和生存下去的生物学特性,群集就是其中的一环。为了对群集性问题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笔者等陆续收集了这方面的有关资料,并对部分种类的群集表现形式,作了观察和调查,现将其扼要地归纳如下。一、群集类型的划分群集似可分为昆虫活动期的群体和静止期的群集二大类型.(一)活动期的群集昆虫在活动季节可按虫态的不同而划分为幼虫期(含若虫)群

  • 标签: 群集性 幼虫期 静止期 成虫期 生物学特性 虫态
  • 简介:芽孢杆菌是肠道中正常菌群的重要组成成分,其主要为纳豆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等。芽孢杆菌通过对肠道的黏附和对致病菌的拮抗,维持肠道菌群平衡,保护肠道健康。从芽孢杆菌调节肠道菌群的方式和肠道菌群研究方法来系统地阐述芽孢杆菌对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

  • 标签: 芽孢杆菌 肠道菌群 调节方式 研究方法
  • 简介:森林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森林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非常丰富,而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采用直接市场法、成本法、替代工程法、碳税法等方法,对江西省赣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分析和评估。结果表明:赣江源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75.59-760.05)亿元,其中,林产品价值为0.02亿元,森林休闲游憩价值为2.08亿元,森林涵养水源价值为(1.40-675.00)亿元,森林土壤保持价值为49.56亿元,森林C02固定价值为(7.23-26.19)亿元,森林02释放价值为(7.20-15.30)亿元等。可以看出,林产品价值和森林休闲游憩价值在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中所占比例较小,表明赣江源自然保护区可开发利用的功能价值潜力巨大。赣江源自然保护区作为赣江流域的源头区,对整个流域的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作用和影响,因此,应该建立源头区的生态补偿机制,加强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维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完整,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标签: 赣江源自然保护区 森林生态系统 功能价值
  • 简介:双拥公园内栽培的园林植物种类较多,其环境中昆虫的种类也很丰富,通过对双拥公园不同生境中蝶类进行采样调查,共收集到蝶类6科37属44种共1062只。通过调查基本掌握双拥公园中蝶类的多样与相似度情况,并分析了公园不同生境中蝶类的分布规律,为本公园保护与利用蝶类资源提供技术帮助。

  • 标签: 蝶类多样性 不同生境 相似性 双拥公园
  • 简介:综合分析我国区域环境因子中的气候、土质、植被、地形、水文等对蝗虫在我国的分布、生长发育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得到蝗虫对其生存环境具有很大的选择,区域环境因子对蝗虫生长发育的适宜是蝗虫暴发成灾的主要原因,则可根据蝗虫生长发育及分布的规律依据区域环境因子对蝗灾的形成进行预防。进一步分析得知:蝗虫的治理应重在预防,生态防治是重中之重,蝗灾形成后的治理已对农牧业造成了危害,并且在目前蝗虫的治理方法中,化学防治只能进行蝗灾治理的应急措施,物理防治、不危害生态的生物防治、生态改造是首选的防治方法,这样才能做到蝗虫的"不形成、不扩散、不成灾",达到生态治理蝗虫的目的。

  • 标签: 环境因子 蝗虫 综合防治
  • 简介:本文采用传统的接种方法首先分析了用生理小种的单个菌株鉴定品种抗性的局限性,然后根据品种对供测菌株抗病频率(v%)和自然病圃病情(y)建立了品种抗病的预测模型=4.4308-0.0466v,在P=0.05下,回测和预测准确率分别达100.0%和95.24%。

  • 标签: 稻瘟病菌 菌株鉴定 穗颈瘟 病圃 预测准确率 评价方法
  • 简介:在对中国花蝽科昆虫多样分布统计的基础上,构建数据库,采用特有性简约分析方法,对中国花蝽科昆虫的地理分布格局和物种多样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风蝶在中国8个生物地理大区均有分布,且表现出南部比北部丰富、北部比南部原始的特征,华南区和西南区的凤蝶多样最为丰富。

  • 标签: 花蝽科 昆虫 物种多样性 分布格局
  • 简介:昆虫对寄主植物的适应是其种群发展的重要因素。总结了昆虫适应寄主的行为和生长发育、生化机制以及昆虫对寄主植物的适应与昆虫抗药性的关系。

  • 标签: 昆虫 寄主植物 适应性
  • 简介:本文研究了甲黄隆对水稻不同品种及幼苗不同生育阶段的安全。结果表明,水稻不同品种对甲黄隆的敏感性表现较大差异,仅协优10号耐药性最强,IC50值为9.608mg/Kg;其次为黑宝、威优77和汕优63;赣早籼31号最敏感,IC50值为0.008mg/Kg。水稻幼苗以芽期对甲黄隆最敏感,依次为一心潮和一叶一心期。

  • 标签: 安全性 甲黄隆 水稻幼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