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9 个结果
  • 简介:根据沙棘所含营养成分及其优异医疗保健作用,论述发展沙棘产业和沙棘产品国内外市场前景。中国是一个沙棘资源大国,沙棘资源在世界上占有绝对优势,所以利用资源优势加速发展沙棘特种产业,生产出沙棘特种产品,不但是我国人民健康需要,而且是中国进入国际医药市场、食品市场独占鳌头拳头产品,在相当长一段时问内,中国在这些领域中将占据世界其他国家难于取代地位。发展沙棘产业是解决我国“三北”老、少、边、贫地区“三农”问题最有效途径之一,是发展这些地区经济先导产业,是“三北”贫困山区人民脱贫致富希望。在大力发展我国沙棘产业同时,要珍惜资源,合理利用资源,而合理利用沙棘资源最佳途径是对它进行综合利用。

  • 标签: 沙棘资源 沙棘产业 综合利用
  • 简介:本文论述陕西省吴起县沙棘资源优势,开发利用沙棘资源必要性和重要性,开发沙棘资源该县农民增收和县域经济带来收益,该县科学开发利用沙棘资源起到积极指导作用。

  • 标签: 吴起县 沙棘资源 开发利用 支柱产业
  • 简介:位于黄河上游祁连山南麓地区,具有十分重要生态价位.区内海拔高度2300~3600m范围内,分布各种类型中国沙棘林分.青海云杉+中国沙棘、白桦+中国沙棘这2种自然林分类型,适宜在海拔2700~3000m之间脑山区仿建;华北落叶松+中国沙棘、青杨+中国沙棘这2种人工混交类型,适宜在海拔2700m以下浅山区阴坡、半阴坡布设;而中国沙棘纯林及林草复合类型,在脑山区及浅山区阴坡、半阴坡,均易于人工仿建;海拔3000m以上高寒山区,属于中国沙棘林分封禁管护范围.生产实践中应仿拟中国沙棘林自然分布模式,合理布局,科学经营,从而更好地发挥各类中国沙棘林分多方面的生态经济功能.

  • 标签: 祁连山 沙棘 地理分布 组成特征 生态价位
  • 简介:被研究两个沙棘品种(HippophaerhamnoidesL.)果实分别采集于吉尔吉斯斯坦Ⅰ和乌兹别克斯坦Ⅱ。本文主要研究这两种沙棘果实在形态学和生物化学特性上不同。经测定,可滴定酸,抗坏血酸(维生素C)和蛋白质果实主要成分。来自乌兹别克斯坦沙棘果油中包含更多游离脂肪酸(酸量2.9mg氢氧化钾)和类胡萝卜素(419.3%)。通常,果肉酸含量是16:1。而在稀有的果油里酸,检测到其最低含量16:2(1.2%~4.6%)。被研究品种种子油含有大于40%必需酸18:2和18:3(VF)。

  • 标签: 沙棘 有机酸 脂肪酸 蛋白质 类胡萝卜素
  • 简介:在半干旱地区九成宫研究"太阳"、"楚依"和"优胜""蛮汗山"杂种F1代无性株杂种优势。结果表明,杂种性状优势表现为:提高了单株果枝数、新梢数、叶面积指数和百果重,并增强了对干旱适应能力,产量有明显提高。杂种生理优势表现为:光合强度偏向母本,水分利用效率偏向于父本,没有"光合午休"现象。

  • 标签: 沙棘 杂种优势 表型指标 光合生理特性
  • 简介:很多多酚类化合物是对人们健康有益物质,沙棘含有人体所需营养所需要多酚类化合物及维生素类物质。本文介绍我们用不同薄膜过滤处理方法增加沙棘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以及分析薄膜过滤物抗氧化能力。

  • 标签: 黄酮类化合物 抗氧化剂 沙棘 多酚类化合物 分离 薄膜过滤
  • 简介:柳枝稷(PanicumvirgatumL。)是一种优良纤维素类草本能源植物,被认为是一种理想可再生替代能源,同时又具有优良牧草特性及水土保持功能。研究水分胁迫对柳枝稷幼苗生理特性影响,可为其在干旱地区大面积栽培种植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柳枝稷幼苗叶片水分随着停水时间延长逐渐降低,但是叶片含水量下降趋势较为平缓,在试验时段内,柳枝稷叶片具有一定保水能力。干旱胁迫下,柳枝稷幼苗叶片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总含量对照相比均表现为明显减少,干旱对叶绿素a影响要明显高于叶绿素b;干旱胁迫后期,柳枝稷植株体内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升高,丙二醛含量也有明显增加,可见,柳枝稷幼苗能通过增加游离脯氨酸及提高可溶性糖含量来缓解土壤干旱胁迫伤害,表现出一定抗干旱特性。

  • 标签: 柳枝稷 幼苗 干旱胁迫 生理指标
  • 简介:沙棘雌花属单性花和不完全花,花序在结果枝上成螺旋状排列,属无限花序、总状花序。沙棘花芽可分为3种:纯花芽、混合芽和营养芽。沙棘花序花朵数量有较大差别,品种间也存在较大差异,中雌沙棘中下段最多,杂雌优10号、54号中下段较少。沙棘每朵雌花子房单室,子房上位,1心皮,1室,1胚珠,当传粉受精后,子房发育形成肉质果实,子房壁形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果皮坚硬,内含1粒种子,珠被发育种皮,所以沙棘果实是真果而不是假果。

  • 标签: 沙棘 雌花 总状花序 花芽 真果
  • 简介:使用Li-6400Q光合仪对黄土高原水蚀风蚀复合区河北杨、小叶杨、山杏、山桃、柠条、沙棘6树种光合生理生态指标及环境因子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所测定6种树种光饱和点均较高,较适应当地高光强环境,乔木光补偿点低于灌木,乔木对光能利用率较高。所测定树种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沙棘呈双峰曲线,其它为单峰型曲线,日进程受自身和环境因素综合或交错控制。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日变化规律性明显,乔木较灌木高,且日变化相对稳定。所测定树种蒸腾速率日变化节律明显,日平均蒸腾速率沙棘、山杏、山桃较低,而河北杨、小叶杨和柠条较高。同时测定树种日平均水分利用效率沙棘、山杏、山桃较高,而河北杨、小叶杨和柠条较低。

  • 标签: 沙棘 其他树种 光合生理特性
  • 简介:本文证实液态CO2Nr-3(铂重整汽油萃取法)提取沙棘生物活性物(类胡萝卜素、类黄酮、硬脂酸甘油酯、生育酚等)随着提取时间、粉碎方式和提取方法改变而改变。研究结果获得了最佳沙棘果肉提取工艺,可在120min内获得90%具有高生物活性提取物。所获得抽提物含有天然软化剂乳化剂多维生素复合物,其物理化学特性对生物化妆品具有很高使用价值。

  • 标签: CO2 Nr-3 沙棘化学组分 化妆品
  • 简介:在多瑙河三角洲,沙棘组成了那里复杂而独特生物群落,沙棘群落是主要生物主体,并主要分布于多瑙河三角洲。目前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优良个体选择、沙棘父本性状描述,繁殖能力大小以及苗木标准等。父本选择关注特性主要有:冠形、叶片大小和色泽、枝条每年增加长度和萌条数、10cm长萌芽数目、开花期花粉大小和活力。对于选出来优良个体,大量用于选种、园艺、林木培育(公园绿化)、植物改良、林业等。这种沙棘具有较高发芽率,叶产量高特性,因此是制药行业非常好贮备材料。

  • 标签: 沙棘 多瑙河流域 父本选择 乌克兰
  • 简介:大扁杏、中国沙棘和黑果腺肋花楸是辽西地区主要造林灌木树种。本文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测定3种灌木叶片稳定碳同位素比值(δ13C值),分析它们长期水分利用效率(WUE);并结合3种灌木叶性状研究,分析水分利用效率叶性状各因子之间相关性,探讨3个造林灌木树种在水分胁迫条件下生理响应特征。结果表明:3种灌木水分利用效率差异显著(P<0.05),其中,中国沙棘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大扁杏次之,黑果腺肋花楸最低;叶性状各因子之间相关性显著;水分利用效率单位重量叶氮浓度(Nmas)、比叶面积(SLA)和全碳含量呈正相关,单位面积叶氮浓度(Narea)和C/N呈负相关。水分利用效率和叶性状特征研究结果表明3种灌木分别采取了不同生理策略来适应水分胁迫环境。

  • 标签: 水分利用效率 单位重量叶氮浓度 单位面积叶氮浓度 比叶面积 C/N 全C含量
  • 简介:本文论述沙棘果实和果汁一般特性,分析沙棘果汁营养及保健功能,介绍我国在沙棘果汁应用、加工工艺、沙棘种植栽培等方面的开发利用情况,指出沙棘果汁作为一种新保健饮品发展潜力和方向。

  • 标签: 沙棘 果汁 保健
  • 简介:本研究对2个沙棘杂交子代群体、亲本群体及对照实生中国沙棘在不同时间沙棘叶游离黄酮和部分叶样水解黄酮甙进行了分析.对内蒙古坝口子和九城宫2个基地7个群体沙棘叶分析表明:沙棘叶中槲皮素、异鼠李素及桑色素等黄酮组分均处于非游离状态,而只有芦丁以游离态存在.从2个基地研究群体游离总黄酮变化来看,6月初到7月中旬叶中总黄酮含量保持相对稳定,其中坝口子群体变化在800~1000mg/100g,九城宫各群体叶中游离总黄酮含量变化在900~1380mg/100g之间.对九城宫杂交子代群体和当地中国沙棘2群体叶水解黄酮甙进一步分析发现,沙棘叶中主要有3种黄酮甙、槲皮素、异鼠李素和山奈酚.该2群体叶中槲皮素含量集中在6月1日到8月15日之间,变化在0.3~0.4g/100g,异鼠李素含量变化在0.27~0.38g/100g范围内;山奈酚2群体叶中含量接近,变化范围在0.6g/100g~0.2g/100g,水解总黄酮甙含量则呈现波浪式下降趋势,2群体变化范围在1.3g/100g~0.79g/100g.

  • 标签: 亲本群体 子代群体 沙棘叶 黄酮 变化规律
  • 简介:本文对生长在俄罗斯里海北外围平原半荒漠地区两种不同生境下沙棘适应性进行了研究。此项研究在俄罗斯科学院森林科学研究所Dzhanybek实验研究站进行。该实验站位于伏尔加河和乌拉尔河之间里海低地(290万hm^2粘土半沙漠区,自然条件具有代表性。

  • 标签: 生态特征 沙棘造林 生态环境 环境保护
  • 简介:本文通过调查,阐述近年来晋陕蒙砒砂岩区各旗(县)农民沙棘协会发展状况,分析农民沙棘协会在沙棘生态建设、沙棘产业化、农民增收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总结了“企业+农民沙棘协会+农民”沙棘产业化发展模式,探讨了农民沙棘协会发展方向和思路。

  • 标签: 农民沙棘协会 作用 发展
  • 简介:本文对生长在俄罗斯里海北外围平原半荒漠地区两种不同生境下沙棘适应性进行了研究。此项研究在俄罗斯科学院森林科学研究所Dzhanybek实验研究站进行。该实验站位于伏尔加河和乌拉尔河之间里海低地(290万hm^2粘土半荒漠区,自然条件具有代表性。

  • 标签: 俄罗斯科学院 生态特征 沙漠地区 里海 沙棘 平原
  • 简介:运用世界粮农组织推荐Penman-Monteith方程和1980-2008年黄土高原不同经纬度18个气象站气象要素观测数据,研究黄土高原地区不同气象站点参照腾发量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80~2008年黄土高原参照腾发量年平均值874.74~1129.79mm,并随着纬度从北到南和经度从东到西有逐渐增加趋势;20多年间绝大部分研究点E瓦呈逐年增加趋势,其变化倾向率4.04~48.25mm/10a,无论包头、横山、绥德、延安、洛川、固原、环县和临汾等地降雨量逐年减少,还是东胜、榆林、民和、靖远、海原和长治等地降雨量逐年增加,可见黄土高原干旱化正在加剧。黄土高原各气象站点参照腾发量年内最大值均出现在6、7月;5~8月ET0占全年比重为52.9%~59.2%,比重随着纬度增加而减少。

  • 标签: 黄土高原 Penman-Monteith模型 潜在腾发量 模拟
  • 简介:利用沙棘特殊生物学特性,在荒山荒坡、低产田及风沙干旱区建立沙棘生态经济林,改善农作物耕作环境,提高农牧产量,同时结合不同发展模式来分析预期经济效益,农业增效提供参考。

  • 标签: 沙棘 发展模式 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