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6 个结果
  • 简介:对沙棘种子进行成苗率检验试验,Ⅰ级沙棘种子发芽率与成苗率对比差平均为5%,Ⅱ级沙棘种子发芽率与成苗率对比差为6.16%;Ⅲ级沙棘种子发芽率与成苗率对比差为7.41%。将结果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得出:Ⅰ级沙棘种子成苗率≥75%;,Ⅱ级沙棘种子成苗率64%~74%;Ⅲ级沙棘种子成苗率53%~63%。

  • 标签: 沙棘种子 发芽率 成苗率
  • 简介:构树为多年生落叶乔木,是优秀水土保持和固土护坡植物。为预防构树小线角木蠹蛾危害,首先应该遵守检疫制度,认真做好苗木产地检疫及调运检疫工作。然后加强日常病虫害巡查工作。并且在校园种植设计过程中,进行合理植物搭配。同时,加强养护管理措施,提高构树生长势。一旦发现构树有小线角木蠹蛾幼虫危害时,及时采取以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为主措施,包括往虫孔注射原生线虫或白僵菌,来防治幼虫,以及使用诱虫灯或诱捕器,防治成虫。并且以低毒化学药剂防治为辅,彻底杀死害虫。从而使构树能更好地发挥水土保持和边坡生态防护作用。

  • 标签: 构树 小线角木蠹蛾 生物防治 物理防治 化学防治
  • 简介:我国从1985年开始在黄土高原地区推广沙棘种植,18年来,全国各地对沙棘认识逐步提高,在沙棘植被建设、科学研究、加工利用和产品销售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绩,既保持了水土、修复了生态,又利用了资源、发展了经济,走出了一条发展沙棘产业新路子,产生了显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方面沙棘建设工作快速推进.

  • 标签: 事业特殊 准确认识 副部长沙棘
  • 简介:大扁杏、中国沙棘和黑果腺肋花楸是辽西地区主要造林灌木树种。本文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测定3种灌木叶片稳定碳同位素比值(δ13C值),分析它们长期水分利用效率(WUE);并结合3种灌木叶性状研究,分析水分利用效率与叶性状各因子之间相关,探讨3个造林灌木树种在水分胁迫条件下生理响应特征。结果表明:3种灌木水分利用效率差异显著(P<0.05),其中,中国沙棘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大扁杏次之,黑果腺肋花楸最低;叶性状各因子之间相关显著;水分利用效率与单位重量叶氮浓度(Nmas)、比叶面积(SLA)和全碳含量呈正相关,与单位面积叶氮浓度(Narea)和C/N呈负相关。水分利用效率和叶性状特征研究结果表明3种灌木分别采取了不同生理策略来适应水分胁迫环境。

  • 标签: 水分利用效率 单位重量叶氮浓度 单位面积叶氮浓度 比叶面积 C/N 全C含量
  • 简介:本文主要介绍了荨麻科(Urticaceae)苎麻属(BoehmeriaJacq.)苎麻分布、经济价值,并阐述了苎麻保持水土机理和减少土壤侵蚀量,进行了苎麻与经果林、水保林保持水土对比分析、种植苎麻与农作物经济收益分析。种植苎麻经济效益是种植粮食作物近3倍,所以,在毁林开荒地及25°以上坡耕地有计划地改种苎麻和在坡耕地较多、粮食比较富足地区种植苎麻,是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搞好水土保持,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很有效一种植物措施和途径,又是一种投资省、时间短、见效快、覆盖度高短、平、快水土保持经济作物。

  • 标签: 苎麻 经济价值 水土保持
  • 简介:本试验共设置不同扦插时间、不同扦插密度、不同肥料、不同施肥期、不同施肥量和对照试验6个影响因素。旨在通过研究不同处理对沙棘嫩枝扦插成活率与生长影响,进而研究出沙棘嫩枝扦插中最优处理方式。

  • 标签: 沙棘 嫩枝扦插 不同处理
  • 简介:为了解决中国沙棘果实小、产量低、棘刺多等问题,榆林市林业站先后引进大果沙棘品种16个。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大部分品种在引入后生长良好、繁殖正常,没有发现早衰现象或严重病虫危害,同时保持了果实大、产量高、无刺或刺少优良特性。其中,果实横径5.06mm~6.51mm、纵径7.46mm~10.33mm,向阳、齐棘1号9个品种果实产量达到10000kg/hm2以上,单株平均拥有克隆子株2.0~5.0株,混合种子生活力达95%。

  • 标签: 大果沙棘 生长情况 果实特征 繁殖能力 榆林地区
  • 简介:用果胶酶对沙棘果汁澄清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果胶酶处理沙棘果浆,可明显提高沙棘出汁率及汁透光率,利于果汁澄清。用此工艺条件澄清沙棘果汁透光率达84.7%,出汁率达63.9%,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基本不变。果胶酶使用参数:浓度4g/l左右,pH为3~4,温度45℃~50℃,作用时间4h。

  • 标签: 沙棘果汁 果胶酶 澄清
  • 简介:内蒙古准格尔旗砒砂岩沙棘生态减沙工程,是水利部沙棘管理中心在准旗重点建设工程项目,项目区位于皇甫川一级支流纳林川上游干擦板沟、圪秋沟和窟野河流域束会川、勃牛川上游,行政区划属暖水、准格尔召、神山、川掌、纳林、西营子、薛家湾镇、沙圪堵镇、东孔兑镇汪青塔村9个乡

  • 标签: 沙棘 砒砂岩 生态环境 生态减沙工程
  • 简介:本文用水培方法研究了沙棘短茎段插穗生根机理。结果表明,在用外源激素处理、控温控湿条件下,沙棘可以用极短茎段(1~3芽段)插穗产生不定根,进而形成新植物。沙棘插穗不定根形成有两种方式:一是茎段切面先产生愈伤组织,然后再分化为不定根;二是直接由茎皮层内分生组织产牛不定根;且不定根产生具“茎多部位生根效应”。沙棘插穗不定根形成属于“温度敏感型”,最适温度为16℃~26℃。外源激素对沙棘短茎段插穗生根表现出良好诱导效应,而且对插穗苗生长发育一定影响,ABT优于GGR;“壮根素”效果优于生根粉,不仅促进发根,而且促进成熟不定根早期结瘤。

  • 标签: 沙棘 短茎段插穗 微繁 不定根 水培 外源激素
  • 简介:本文以砒砂岩地区沙棘生态工程为研究对象,探讨沙棘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对表层土壤理化性状改良作用,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实施造林工程8年后,沙棘林地表层土壤总孔隙度比荒坡地提高7.4%,土壤粘粒含量占49.15%,比荒地增加了75%;〉5mm大团粒含量为43.38%,是荒地2.99倍,有机质含量为13.92g/kg,是荒地3.68倍;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分别为荒地1.72倍、1.13倍与1.36倍,有效氮、速效钾、速效磷含量分别为荒地4.54倍、3.29倍与7.6倍。说明沙棘造林使造林区土壤结构得到显著改善,沙棘生态修复工程生态效益突出,可有效降低该地区降雨对土壤侵蚀和地表径流冲刷。

  • 标签: 砒砂岩区 沙棘生态工程 土壤理化性质
  • 简介:政府扶持力度不够,原料基地建设不健全,技术梗阻,新产品开发相对滞后,生产体系不健全,专业技术人员缺乏,产业链中关键环节链接不畅,这些是我国沙棘产业化开发瓶颈。克服我国沙棘产业化开发中薄弱环节与瓶颈,应拓宽投融资渠道,沙棘项目力争国家资金支持,增强其产业化建设力度。立足资源优势,推动沙棘生产基地建设。实施专业化、标准化生产,创造名牌产品,打造现代化企业。加强龙头企业合理配置与配套设施。强化高新技术应用与研发,及时进行产品更新换代。制定全面的营销方略,开辟和寻求内外销市场。

  • 标签: 沙棘 产业化 瓶颈 对策
  • 简介:通过室外变温和室内恒温2种不同方法对沙棘木蠹蛾蛹有效积温和发育起点温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变温条件下蛹发育起点温度为15.481.℃,有效积温为202.356±13.057日度;恒温条件下蛹发育起点温度为12.055.℃,有效积温为295.203±4.094日度.蛹发育最适温度为21℃.

  • 标签: 沙棘木蠹蛾 发育起点温度 有效积温
  • 简介:本文对沙棘中主要生物活性物质,如天然维生素E,类胡罗卜素,植物甾醇,磷脂,不饱和必须脂肪酸,沙棘黄酮化合物在沙棘植物中分布和含量进行了描述,并且对目前在中国这类生物活性物质各种提取方法和存在优缺点进行了详细叙述。

  • 标签: 沙棘 生物活性物质 分布 含量 提取方法
  • 简介:观察了8个杂交优良沙棘无性系反映丰产单枝果实密度、百果重,反映抗旱落果率、果生长恢复率,反映丰产和抗旱综合表现单株果产量,比较和评价了8个杂优沙棘丰产和抗旱差异,给出了防落果,育大果,促高产措施建议。

  • 标签: 沙棘 果密度 百果重 果枝数 单株果产量 落果率
  • 简介:在九成宫基地,定位观察了三株杂交沙棘新梢生长、叶数、叶重、结果数、落果率、果重多个参数,研究了在严重水分亏缺胁迫下,沙棘随季节变化这些参数相关胁变性。结果看到,干旱加重,出现了茎、叶、果部分脱落,又以新梢脱落最重。新梢脱落规律是由枝条下部开始,逐渐向上部发展,具有生理脱落位移应答反应。杂交沙棘对干旱胁迫较敏感,在种植管理中注重在于早年份和干旱季节适时灌溉,减轻干旱胁迫引起枯梢落叶和落果,是增产必要和重要措施。

  • 标签: 沙棘 新梢 干旱胁迫 相关性
  • 简介:西干渠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地带,水土流失始终是困扰运行管理难题,而沙棘枝叶茂密,根系发达,生长迅速,抗干旱风沙,耐盐碱贫瘠,御严寒酷暑,具有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良土壤改善生态环境作用,沙棘为西干渠生态林建设首选树种.

  • 标签: 水土流失 沙棘 造林
  • 简介:通过对晋陕蒙砒砂岩区沙棘生态工程实施前1年(1998年)、中期(2003年)、最后1年(2008年)3个控制年份景观异质对比分析,以期从理论上进行高度概括,更好地指导类似生态工程建设项目。在种植沙棘后砒砂岩区,沙棘斑块密度、边缘密度、聚集度指数,从2003年向2008年略有增加。区域内持续沙棘生态工程建设,形成区域化、片段化沙棘林,导致了这些指数变大。沙棘破碎化指数从呈微弱减小趋势,在造林面积几乎增加一倍前提下,部分斑块整合到一起,致使破碎度指数有所下降。随着沙棘生态工程不断推进,区域内景观多样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都有所提高,同时整个景观优势度指数逐渐降低,向更加和谐景观系统转变。

  • 标签: 砒砂岩 沙棘 斑块密度 边缘密度 聚集度 破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