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25 个结果
  • 简介:根据火电工程建设、施工特点,以工程措施为先导,通过工程与植物措施有机结合,永久与临时措施相互补充,因地制宜地布置排水、拦挡、绿化美化等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经现场调查,扰动土地整治率为98.8%,水土流失总治理度为97.1%,土壤流失控制比1.0,林草植被恢复率99.1%,林草覆盖率28.4%,水土流失防治指标达到了水土保持方案确定目标值。

  • 标签: 水土保持措施 布置 效果 广东河源电厂
  • 简介:由水土流失引起生态型缺水,已受到社会越来越多人关注。本文通过分析泉州市生态型缺水现状和原因,探索解决生态型缺水途径,企盼能为解决泉州市水资源缺乏问题有所帮助。

  • 标签: 生态型缺水 现状与原因 解决途径 泉州
  • 简介:依据福建省天然阔叶林主要分布区林分标准地资料,对天然阔叶林建群树种树高与胸径、枝下高与胸径、冠幅与胸径、树高与枝下高、冠幅与树高间内在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其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揭示了天然阔叶林建群树种几个测树因子生长规律,为天然阔叶林经营、林地生产力评价、森林收获预估等提供依据.

  • 标签: 天然阔叶林 建群树种 测树因子相关关系
  • 简介: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方法,对福建省闽清峦大杉胸径与树高生长模型进行了测定,通过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出了胸径与树高最佳相关模型。结果表明,峦大杉胸径与树高最佳相关模型为H=1.6928e“1037D,相关系数r=0.945,剩余标准差为0.106,经显著性检验,达极显著水平,回归方程总体系统误差为-0.0153%,精度较高。

  • 标签: 峦大杉 胸径 树高 相关模型 回归方程
  • 简介:在考虑河流生态健康评价指标层面的基础上,以国内外河流评价指标为依据,以北京市汤河为例,以沿河典型河段所测21个样点5类因素涉及17个指标为基础,用因子分析法分析各指标对于北京市汤河生态健康评价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河床作用因子、植被作用因子在头道穴段和汤河口段对汤河总体生态健康影响较大;2)在21个调查河段中,对北京市汤河生态健康起显著影响作用主要为河流岸坡因子、植被作用因子.研究结果可为汤河(北京段)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 标签: 河流生态 因子分析 相关度 河流生态健康 北京市汤河
  • 简介:用来解释物种丰富热带雨林物种共存机制生态位理论和中性理论已经引起了生态学家广泛关注,而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物种共存机制及物种多样性维持研究很少。笔者采用卡方检验和典范对应分析方法,对古田山典型常绿阔叶林24hm^2样地中胸径不小于10mm、个体数大于18106种木本植物与平均海拔、坡度和凸度3个小地形生境指标进行生境关联分析。卡方检验结果表明,106种木本植物中,84种(79%)至少与一种生境显著相关(P〈0.05);CCA及随机化排列测验方法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物种分布受生境因子限制;因此,古田山24hm^2样地木本植物分布与生境显著相关,生境特化是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在局域尺度上木本植物多样性维持主要机制。

  • 标签: 生物多样性 物种共存 生态位理论 中性理论 常绿阔叶林
  • 简介:高速铁路为建设类线型工程,因空间跨度大、占地面积多、土石方量大、渣土场多等特点,水土流失防治任务较重。本文通过分析高速铁路设计特点、项目组成、占地性质等,结合最新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自主验收要求,总结近年来高速铁路工程水土保持设施验收中存在问题,提出基于水土保持设施自主验收下高速铁路建设水土保持工作建议。

  • 标签: 高速铁路 水土保持 自主验收
  • 简介:为准确评价土壤有机碳尺度效应,分析其多尺度变异特征并找到控制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主导因素,选取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为研究区,以实地调查数据为基础,对研究区进行多尺度采样,采用经典统计学与地统计学相结合方式分析敖汉旗表层(0~20cm深度)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异尺度效应。结果表明:县域、中等区域和小流域尺度上表层土壤有机碳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7.49,7.57和7.54g/kg。3种研究尺度上土壤有机碳均具有中等强度空间相关性,变程在980~2100m之间,随着研究尺度缩小,土壤有机碳空间自相关距离逐渐缩小。不同研究尺度上各影响因子与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相关关系存在较大差异,县域尺度上土壤和植被因子对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影响最大,中等区域尺度上植被和海拔因子对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影响最大,小流域尺度上海拔和坡度对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影响最大。

  • 标签: 尺度效应 土壤有机碳 空间变异 地统计学 半干旱区
  • 简介:贵州岩溶山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加之不合理的人为活动,导致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土壤侵蚀性退化严重,直接威胁到当地居民生存环境,为了更好地执行西部大开发战略,提高贵州岩溶山区居民生活生产条件,促进贵州岩溶山区可持续发展,需对贵州岩溶山区脆弱生态约束及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进行深入研究。本文对贵州岩溶山区生态环境脆弱性成因进行了分析,包括:地形复杂性、地质环境特殊性、降水不均匀性以及人类活动四个方面。在此基础上重点阐述了脆弱生态环境对贵州岩溶土地资源影响,表现为:石漠化、土壤贫瘠化和土壤结构性恶化三个方面。最后提出了脆弱生态约束下贵州岩溶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对策。

  • 标签: 贵州岩溶山区 生态环境脆弱性 土地资源 约束
  • 简介:在水土保持设计工作实践并结合其他尾矿坝工程项目基础上介绍了如何应用不同类型排渗措施,以降低坝体浸润线,加速尾矿排水固结,提高坝体稳定安全设计等方面经验和体会。

  • 标签: 尾矿坝 排渗措施 应用
  • 简介:为了分析土壤侵蚀/沉积潜力与地形因子相关性,以元谋干热河谷典型冲沟为研究样区,基于实测高程点数据构建DEM,采用USPED模型对样区土壤侵蚀/沉积潜力进行模拟,并结合地形因子(坡度、LS因子、曲率)探讨其与土壤侵蚀/沉积潜力模型模拟结果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在三种地形因子与土壤侵蚀/沉积潜力模拟结果对比分析中,总体趋势为土壤侵蚀能力均大于沉积能力,侵蚀面积比均大于沉积面积比,但在不同分级地形因子对应土壤侵蚀/沉积潜力模拟结果中揭示了不同相关性。

  • 标签: DEM 坡度 LS因子 曲率 USPED
  • 简介:进入土壤或水体中非点源污染物一般可分为化肥、农药和重金属3大类。这3大类污染物在土壤或水体中通过植物吸收、土壤胶体吸附、微生物降解、径流淋失与挥发等途径进行迁移转化。系统阐述水土保持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3大措施对化肥、农药和重金属3大污染物各种迁移转化途径所具有的促进与抑制作用,可为合理配置水土保持措施,有效防治非点源污染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 标签: 水土保持措施 水土流失 非点源污染 化肥 农药 重金属
  • 简介:本文以福建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作为切入点,分析全要素生产率各个组成成分与水土流失率间相互关系。通过研究发现,我省农业技术进步增长率与水土流失率存在正相关;农业纯技术效率与水土流失率存在负相关;我省规模效率与水土流失率相关性不显著。以农业技术进步为主导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在短期内会带来水土流失率上升,我省在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同时应大力提升农业技术效率。

  • 标签: 全要素生产率 技术进步 技术效率 水土流失率 DEA--Malmquist指数
  • 简介:根据西南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特点,探讨喀斯特土地石漠化本质特征。以贵州省普定县后寨河地区为案例,根据研究区不同季节影像特征,在概念上阐明土地覆被与土地利用和石漠化之间关系,并提出在判断喀斯特石漠化时要考虑地表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特征;指出研究区石漠化土地为全年植被盖度低于10%植被贫瘠区灰色覆被,从生态演替角度把单峰型季节性绿色覆被即草坡划归为潜在石漠化土地。基于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石漠化分类评价方法,能够使所划分石漠化土地具有明确含义,无疑会更为准确并具有更强实用性,对石漠化土地治理更具有针对性。

  • 标签: 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 土地石漠化 后寨河地区
  • 简介:采用样地调查法,对盐池县1991年以来不同时期老封育区、新封育区和对照区进行半干旱沙地草场植被特征及其生物量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对沙化草地实施封育,群落组成发生了规律性变化,随着封育年限增加,群落多样性逐渐增加;老封育区、新封育区和对照区在植物种盖度、高度和生物量上差异并不显著,老封育区植被则以多年生草本为主;从3种措施植被饲用价值来看,新封育区植被饲用价值高于老封育区,表明长期封育不利于提高草场放牧利用价值。

  • 标签: 生物多样性 生物量 沙地草场 封育 半干旱区
  • 简介:本文对永定县近年来种植绿竹成活率低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从把好苗木质量关、强化前期管护工作入手,采取施基肥、适时定植等主要技术措施,提高种植成活率。

  • 标签: 绿竹 技术措施 成活率
  • 简介:深圳市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产生大量裸露山体缺口严重影响了深圳市生态环境,针对这些裸露山体,需要通过一定生态修复措施对其进行修复。本文以马峦山(原广州军区后勤部)废弃石场为例,介绍了当前较为成熟修复措施在治理设计中实际应用。

  • 标签: 裸露山体缺口 修复措施 治理设计
  • 简介:以北京市房山区某房地产建设项目为例,分析了水土保持措施变更内容及设计标准,结合北京市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特点,探讨了设计变更阶段项目水土保持设计重点——雨洪利用控制措施技术设计,阐述其雨洪利用措施效果。建议类似建设项目进行设计变更时应注重结合建设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雨洪利用措施设计,因地制宜地选择措施,以保证措施顺利实施,达到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目的。

  • 标签: 水土保持 设计变更 雨水控制利用 设计要点
  • 简介:西气东输工程是连接我国西部、中南、东南沿海地区重要骨干管道工程,沿线地貌类型复杂多变,因此采取适宜生物植被恢复措施防治水土流失十分必要。就西气东输三线天然气管道工程新疆段建设造成水土流失问题,根据工程所在区域地貌,结合项目区土壤、气候、植被等因素,在不同立地类型区,系统介绍该区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对于确定线性开发建设项目植物措施设计和植物种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西气东输 水土流失 植物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