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通过对福建省长汀县稀土废矿区恢复治理后植被生长情况、土壤养分、宽叶雀稗的生物量和营养成分的分析,说明乔草绿化模式对废矿区的植被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提高地表覆盖,促进植物多样性,且对土壤养分和宽叶雀稗的生物量和营养成分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 标签: 稀土废矿区 生态修复 土壤养分 宽叶雀稗
  • 简介:工程边坡植物防护的主体是植物,草种选择需以气候条件、边坡坡度、弃渣特性等为基础。以金沙江干流河道金安桥水电站同时具有明挖和洞挖弃渣的2#渣场为例,通过渣场边坡可绿化条件分析,对植物措施草种进行选择确定。弃渣颗粒径级分析结果显示,洞挖边坡弃渣颗粒〉4mm的粒径组成百分含量为91.63%,〉2mm颗粒的累计百分含量高达96.75%,比农地表土层同径级颗粒含量分别高48.87和27.45个百分点,保水保肥能力差,植物防治绿化前需覆土改良。10种草种发芽和播种试验结果表明,明挖边坡弃渣的发芽率和苗木保存率最好,木豆的发芽率和保存率最高;明挖弃渣播种后发芽率在60%以上,56d苗木保存率〉80%的6种草种的适应性依次为:木豆、大翼豆、狗牙根、麻风树、银合欢和车桑子,均可用于渣场边坡植物防治草种,满足渣场边坡的防护要求。

  • 标签: 水电站 弃渣场 植物防治 灌草
  • 简介:通过对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30年历程的回顾,明晰我国针对大江大河的流域性工程治理的发展脉络,总结植树造林等生物措施防治水土流失的技术体系和综合治理模式,将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典范成果推广至其他地区,并展望我国流域性防护林建设的未来发展方向。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以生物措施治理水土流失为主要方式,在长江全流域大力推进生态建设,增加绿色资源,扩大生态容量,取得了十分明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存在工程建设难度越来越大、工程建设投资支持力度不够、投资项目过少等问题。未来长江流域仍有大面积可造林地需要绿化,工程建设任务还很重,工程建设空间还很大,流域生态治理仍然任重道远。

  • 标签: 防护林 工程建设 长江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