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有机中毒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温盐水洗胃,口服甘露醇或番泻叶导泻;去除污染衣物;应用阿托品与胆碱酯酶复能剂。结果25例抢救成功,死亡1例,抢救成功率为90%。结论早期诊断、彻底洗胃、反复足量使用阿托品及胆碱酯酶复能剂是成功抢救中毒患儿的关键。

  • 标签: 有机磷农药中毒 抢救 预防
  • 简介:小儿肾病在中医属“本虚标实”之证,多由先天禀赋不足引起,以肺、脾、肾三脏亏虚为本,外感、湿、湿热、瘀血等邪实为标,两者贯穿其中。而后者又可进一步加重本病的发生,是造成小儿肾病发生、发展、缠绵难愈的基本病理变化,与其病情变化有密切的关系。

  • 标签: 小儿肾病 水湿 湿热 瘀血
  • 简介:目的观察羚羊角胶囊联合胞胆碱钠胶囊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4月至2016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90例小儿多发性抽动症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5例口服胞胆碱钠胶囊治疗,治疗组45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联合羚羊角胶囊治疗,治疗3月后比较2组患儿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的改善情况、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儿YGTSS评分中运动性抽动、发声性抽动、YGTSS总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3.33%,治疗组为95.56%,2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56%,治疗组为15.56%,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羚羊角胶囊联合胞胆碱钠胶囊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疗效显著,可更好地改善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小。

  • 标签: 小儿抽动症 羚羊角胶囊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联合胞二胆碱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56例HIE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1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胞二胆碱,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GM1,10~14d为1个疗程,共治疗1~5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意识恢复时间和反射、肌张力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CT检查正常95.00%,对照组正常68.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GM1联合胞二胆碱治疗HIE疗效确切,未见不良反应。

  • 标签: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 胞二磷胆碱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观察阳黄清解颗粒配合高压氧治疗新生儿感染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91例新生儿感染性黄疸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45例采用基础治疗及高压氧治疗,治疗组46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阳黄清解颗粒治疗,10d后观察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30%,对照组为6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2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及黄疸指数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及黄疸指数均显著下降,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5)。治疗前2组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血清PCT、CRP水平均下降显著,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5)。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恢复正常时间及黄疸消退时间均较对照组短,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阳黄清解颗粒配合高压氧治疗新生儿感染性黄疸,可改善患儿血清PCT、CRP、总胆红素水平及黄疸指数,缩短总胆红素恢复正常时间及黄疸消退时间,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感染性黄疸 新生儿 阳黄清解颗粒 高压氧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