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督脉配穴对染铅幼年大鼠海马不同亚区一氧化氮合酶(NOS)变化拮抗作用。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染铅组、督脉配穴组。采用反映学习记忆功能Y迷宫法测试大鼠神经行为改变,用NADPH-黄递酶(NADPH.d)组织化学法研究大鼠海马不同亚区NOS活性神经元变化。结果染铅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比督脉配穴组和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但督脉配穴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组织化学实验结果显示,染铅组大鼠海马CA1区和齿状回NOS阳性神经元明显少于督脉配穴组和对照组(P〈0.05),在CA3区无差别,督脉配穴组与对照组各亚区之间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铅可损伤幼年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染铅后海马各区NOS活性不同变化有关,督脉配穴针灸治疗对铅引起学习记忆损伤和NOS活性变化有拮抗作用

  • 标签: 一氧化氮合酶 督脉配穴 海马
  • 简介:小儿肾病在中医属“本虚标实”之证,多由先天禀赋不足引起,以肺、脾、肾三脏亏虚为本,外感、湿、湿热、瘀血等邪实为标,两者贯穿其中。而后者又可进一步加重本病发生,是造成小儿肾病发生、发展、缠绵难愈基本病理变化,与其病情变化有密切关系。

  • 标签: 小儿肾病 水湿 湿热 瘀血
  • 简介:原文要知治嗽大法,依时认证扶持,春天外感证无疑,夏是炎上火气,秋则肺伤温热,冬为风冷相随,相时而动作良医,对证依方用剂。

  • 标签: 中医儿科 连载 外感证
  • 简介:目的:观察小儿止泻膏对小鼠止泻作用。方法:以番泻叶所致小鼠腹泻程度为观察指标评价小儿止泻膏止泻作用,以对正常小鼠小肠推进运动和新斯明所致小鼠小肠运动亢进影响为指标评价其对小肠运动影响。结果:小儿止泻膏可降低药物致泻小鼠腹泻程度,同时,对正常小鼠小肠推进功能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可明显拮抗新斯明所致小鼠小肠推进功能亢进。结论:小儿止泻膏可能是通过抗胆碱作用和直接作用于胃肠道平滑肌而发挥止泻作用

  • 标签: 小儿止泻膏 止泻作用 实验研究
  • 简介:目的观察中药配合推拿治疗小儿便秘临床疗效。方法52例患儿经中医辨证分型后,予以相应方药和推拿治疗,每天1次,20min/次。7d为1个疗程。结果治愈32例,有效1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96.2%。结论中药配合推拿治疗小儿便秘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小儿 便秘 二联疗法 中医辨证
  • 简介:顾问:张奇文(山东)王烈(吉林)邹治文(北京)王霞芳(上海)主任委员:刘延祯(甘肃)副主任委员:汪受传(江苏)张士卿(甘肃)李金田(甘肃)马融(天津)韩新民(江苏)史正刚(甘肃)

  • 标签: 第二届编辑委员会 中医儿科 杂志 主任委员 甘肃 张士卿
  • 简介:通过对小儿过敏性紫癜证候表现和病因分析,认为湿邪在整个疾病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临床治疗中应当重视健脾化湿,顾护脾胃。

  • 标签: 过敏性紫癜 小儿 湿邪 病因
  • 简介:目的观察滋肾疏肝法对性早熟女童第性征和生长发育影响,并进行疗效分析。方法将在本院门诊辨证为阴虚火旺证或肝郁化火证120例性早熟女童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0例以滋肾疏肝法(早熟合剂)治疗,对照组40例以大补阴丸治疗,疗程为6月。观察2组患儿治疗6月后及随访6月后身高、骨龄、子宫、卵巢容积及性激素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显效24例,有效5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显效3例,有效26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72.5%。经Radit检验,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u=5.20,P〈0.05)。2组治疗6月后,治疗组能明显抑制卵巢容积增长(t=2.30,P〈0.05)对照组无明显缩小(t=0.79,P〉0.05),与治疗前比较亦无明显增大;2组子宫容积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t治疗组=0.79,t对照组=0.61,P〉0.05),表明2组均能抑制子宫、卵巢快速增长。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醇(E2)水平均不同程度降低(tFSH=4.02,tLH=4.76,tE2=15.10,P〈0.05),2组比较,治疗组E2值降低更为明显(t=10.69,P〈0.05);治疗组随访6月后身高增长优于对照组(t=7.09,P〈0.05),骨龄增长较治疗前明显抑制(t=3.38,P〈0.05),2组骨龄增长值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t=1.72,P〉0.05)。结论滋肾疏肝法能够明显降低性激素水平,有效控制并改善女童第性征出现,不减缓身高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骨龄快速增长,较单纯大补阴丸疗效更确切。

  • 标签: 性早熟女童 第二性征 生长发育 中医干预 滋肾疏肝法 疗效观察
  • 简介:目的:观察麻杏陈汤佐治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方法:经确诊毛细支气管炎患儿6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采用抗感染、吸氧、补液等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麻杏陈汤,连用7d,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30例中痊愈3例,显效14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30例中痊愈2例,显效6例,有效1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3.33%。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麻杏陈汤佐治毛细支气管炎能有效缓解患儿临床症状,是治疗本病有效方剂之一。

  • 标签: 毛细支气管炎 麻杏二陈汤 疗效观察
  • 简介:目的:观察羚羊角粉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退热治疗效果。方法:378例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198例,对照组180例。对照组采用中药汤剂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羚羊角粉。治疗3d后比较2组患儿体温降至正常所用时间。结果:治疗组退热时间为(20.65±12.91)h,对照组退热时间为(36.45±18.19)h,2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结论:羚羊角粉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伴随发热具有较好退热效果,其作用和缓平稳。

  • 标签: 羚羊角粉 上呼吸道感染 发热
  • 简介:目的观察止嗽散合陈汤加减治疗小儿支气管炎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2-7岁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止嗽散合陈汤加减治疗。5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85.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止嗽散合陈汤加减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能有效地缩短病程,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止嗽散合二陈汤 支气管炎 咳嗽 疗效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枳桔陈汤辅助治疗儿童迁延性细菌性支气管炎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12月至2016年6月于我院儿科确诊为儿童迁延性细菌性支气管炎86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治疗组44例,对照组采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静脉滴注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给予枳桔陈汤口服,治疗14d后统计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治疗前CD3+,CD4+,CD4+/CD8+免疫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上述指标均明显升高,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咳嗽、气喘、湿啰音、哮鸣音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短,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81%,治疗组为93.19%,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19%,治疗组为9.91%,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枳桔陈汤辅助治疗儿童迁延性细菌性支气管炎,可明显提高患儿免疫功能,缩短病程,疗效显著。

  • 标签: 迁延性细菌性支气管炎 儿童 枳桔二陈汤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复发率及副作用情况。方法90例PNS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用强的松短程疗法。减至5mg时维持10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2.5mg继续维持8月,且治疗组在整个疗程中配合口服知柏地黄丸、维生素E、丹参滴丸,并隔月注射1次丙种球蛋白。观察2组病例治疗后在相同时间内复发率以及副作用情况。结果治疗组复发1例(占1.7%),对照组复发27例(占90.0%)。2组比较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治疗组副作用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可以降低儿童PNS复发、减少副作用。推荐临床应用。

  • 标签: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中西医结合 儿童 复发率 副作用
  • 简介:目的: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联合胞磷胆碱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疗效。方法:56例HIE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1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胞磷胆碱,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GM1,10~14d为1个疗程,共治疗1~5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意识恢复时间和反射、肌张力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CT检查正常95.00%,对照组正常68.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GM1联合胞磷胆碱治疗HIE疗效确切,未见不良反应。

  • 标签: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 胞二磷胆碱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临床观察
  • 简介:缩略语在文中尽量少用。必须使用时,于首次出现处先叙述其全称,然后括号内注出中文缩略语或英文全称及其缩略语,后两者之间用“,”分开(如该缩略语已公布公知,也可不注出其英文全称)。

  • 标签: 缩略语 英文 期刊 编辑工作
  • 简介:缩略语在文中尽量少用。必须使用时,于首次出现处先叙述其全称,然后括号注出中文缩略语或英文全称及其缩略语,后两者之间用“,”分开(如该缩略语已公布,也可不注出其英文全称)。

  • 标签: 《中医儿科杂志》 期刊 编辑工作 缩略语 英文
  • 简介:缩略语在文中尽量少用。必须使用时,于首次出现处先叙述其全称,然后括号内注出中文缩略语或英文全称及其缩略语,后两者之间用“,”分开(如该缩略语已公布公知,也可不注出其英文全称)。

  • 标签: 缩略语 英文 期刊 编辑工作
  • 简介:缩略语在文中尽量少用。必须使用时,于首次出现处先叙述其全称,然后括号内注出中文缩略语或英文全称及其缩略语,后两者之间用","分开(如该缩略语已公布,也可不注出其英文全称)。

  • 标签: 编辑部 编辑工作 作者 缩略语
  •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证候分布规律,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查阅近20年有关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相关文献,建立信息采集表,使用统计软件,对中医证型、证素及症状进行频数、频率统计,聚类分析。结果通过对提取症状尝试3~6类进行分析,结果4类较为满意:1)自汗、乏力、面色萎黄、少气懒言、便溏、食欲低下、咳喘、舌淡、苔白、指纹淡红;2)口气臭秽、大便偏干、口干欲饮、厌食、苔黄、指纹深红;3)急躁易怒、五心烦热、面色少华、食欲不振、咽干、唇淡色白、大便先干后稀、脉弦;4)五迟五软、肌肉松弛、面色少华、鸡胸龟背、形体消瘦、毛发稀疏、指纹淡紫。结论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常见证型为肺脾两虚型、积热内蕴型、脾虚肝旺型、肾虚骨弱型。

  • 标签: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证候 文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