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中医综合治疗Colles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150例Colles骨折患者,皆为我院骨科2011年7月至2013年5月接诊,根据患者自愿原则均分为三组,即A、B、C三组,其中A组采用中医综合治疗,包括手法复位、中药内服外敷、小夹板外固定及功能性锻炼等,B组采用夹板外固定治疗,C组采用石膏托外固定治疗,对比分析三组临床治疗效果,包括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三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结果显示三组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相较于B、C两组,A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要明显更低,差异性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B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相较于C组要明显更低,差异性显著(P<0.05),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olles骨折患者采用中医综合治疗效果更佳,安全可靠、恢复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少及治疗时间短,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COLLES骨折 夹板外固定 石膏托外固定 中医综合治疗 效果 观察
  • 简介:甲状旁腺激素不敏感综合征是以甲状旁腺激素抵抗为主要特征的具有临床多样性、遗传异质性的疾病,是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一种特殊类型,又称为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本文针对PHP的发病及分子机制、PHP的分型及特点、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甲状旁腺激素不敏感综合征 分子机制 分型
  • 简介: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跗骨窦综合征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1.5T磁共振扫描仪,常规做横轴位和矢状位SET1和FSET2加权扫描,根据需要做冠状位和斜位扫描.回顾分析32例跗骨窦综合征的磁共振成像特征.结果:MRI能清晰显示跗骨窦内正常组织及病变改变.本组32例跗骨窦综合征的MRI表现为T1信号降低28例,信号不均匀4例;T2呈高信号30例,混杂信号2例;15例伴韧带损伤,22例见邻近的跟骨、距骨局部挫伤.结论:MRI能清晰显示跗骨窦的解剖及病理改变,能为临床提供较为完整的诊断信息,是诊断跗骨窦综合征的首选检查方法.

  • 标签: 踝关节 跗骨窦综合征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我父亲今年已88岁高龄,患高血压多年,2001年发生过一次脑梗死,在之后十年中坚持吃药,身体尚可。在2011年一次外出散步不慎摔了一跤,当时就小便失禁,被医生诊断为老年痴呆、帕金森综合征。医生说是由心脑血管病引起的。现服用盐酸美金刚、安理申治老年痴呆,多巴丝肼(美多芭)治帕金森综合征。目前我父亲并没有手抖的症状。

  • 标签: 帕金森综合征 保健 饮食 患者 老年痴呆 心脑血管病
  • 简介:本文根据实际工作经验,针对当前干休所老年糖尿病患者患病率较高的糖尿病提出一系列治疗与护理措施,通过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科学用药等综合干预以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心血管事件等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命。

  • 标签: 糖尿病 治疗 护理
  • 简介:目的分析食管多原发癌综合治疗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2012年6月,该院行综合治疗的23例食管多原发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局部控制率、生存率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随访率为100%,18人随访满2年。全组1,2,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67.9%,39.6%,26.4%,生存率分别为83.2%,56.0%,33.6%,中位生存期16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灶长度和照射方式(同野照射与分隔野照射)为预后影响因素(χ2=8.385、6.489,P=0.015、0.011),多因素分析显示照射方式为影响预后因素(χ2=6.917,P=0.009)。结论食管多原发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为局部复发,综合治疗有望改善预后。

  • 标签: 食管多原发癌 综合治疗 预后
  • 简介:改革实验步骤固定、学生被动学习的生药学传统实验教学模式,探索建立综合性实验教学新模式。设计综合性实验模拟案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根据案例要求设计整体研究方案,并利用实验室条件协作完成实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技能和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学成效。

  • 标签: 生药学 综合性实验 教学改革
  • 简介: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伴不孕临床治疗方法.方法2008年1月-2012年1月在该院就诊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及治疗组(B组),对照组62例,单用达英-35治疗,治疗组58例每月在应用达英-35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地塞米松2.5mg·d-1,共10d,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睾酮(T)、黄体生成素(LH)、LH/促卵泡素(FSH)变化,第4个月两组患者均予促排卵治疗,A组患者克罗米芬促排卵治疗,B组患者促排卵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地塞米松0.25mg·d-1,共10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排卵率及妊娠率.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素(FSH)、睾酮(T)及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均有明显下降;治疗组的排卵率(87.50%)和妊娠率(66.71%)都远远高于对照组的排卵率(66.71%)和妊娠率(29.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早孕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伴不孕在原传统方案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地塞米松0.25mg·d-1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达英-35 小剂量地塞米松 多囊卵巢综合征
  • 简介:目的探讨颈性眩晕科学、规范的治疗方案。方法在137例颈性眩晕患者中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颈椎牵引配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康复指导。结果两组有效率分别为79.1%和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CD观测治疗组椎基底动脉流速治疗前后改变明显。结论颈椎牵引配合康复指导综合治疗颈性眩晕效果肯定。

  • 标签: 颈性眩晕 治疗 临床研究 颈椎牵引 康复
  • 简介:1例23岁女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接受甲巯咪唑(30mg·d^-1)治疗6周后出现多发、游走性关节肿痛,查白细胞、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血沉增快,抗核抗体(ANA)1:320,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类风湿因子(RF)、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阴性。停用甲巯咪唑1周后症状好转,1月后症状完全缓解,复查抗核抗体1:100。

  • 标签: 甲巯咪唑 药物不良反应 多关节炎综合征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治疗过程中采用的中医内科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126例,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为63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治疗方法,观察组则采用中医内科治疗方法,对其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本院的分组治疗之后,对照组的63例患者中,治愈有15例患者,好转有17例,无效有31例,则其总有效率为51%,观察组的63例患者中,治愈有32例患者,好转有25例,无效有6例,则其总有效率为90%,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上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治疗的效果来看,采用中医内科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原发性是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恢复情况,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消除临床症状,促使患者病情快速康复,确保患者的生存治疗具有非常积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原发性 肾病综合征 中医内科 治疗
  • 简介:雌激素在女性一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影响女性全身多个系统。绝经后雌激素缺乏导致围绝经期症状及某些老年慢性疾病风险增加,激素补充治疗(hormonereplacementtherapy,HRT)是目前最有效、最全面地治疗围绝经期雌激素降低所致相关症状的治疗方法。证据表明,在治疗窗口期启动,并按照规范合理使用HRT,掌握适应证、禁忌证和慎用情况是利大于弊的。现今中国绝经后女性人口众多,但对HRT的知晓率低,宣传普及绝经知识、探索更加安全的HRT方案将是我们妇产科医师努力的方向。

  • 标签: 围绝经期综合征 激素补充治疗 治疗利弊
  • 简介:1例21岁男性患者,因甲状腺功能亢进入院,无既往病史及饮酒史.入院给予丙基硫氧嘧啶(10mg,tid),治疗23d后患者出现皮疹、发热及肝功能损害,经停药、抗过敏及保肝治疗5d后好转.再次给予丙基硫氧嘧啶,用药1d后患者再次出现发热、皮疹,严重肝功能损害,ALT最高达407.9IU·L-1,并在停药4d后并发了急性胰腺炎,经抗过敏保肝及对症治疗27d后好转.

  • 标签: 丙基硫氧嘧啶 超敏反应 胰腺炎 药品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研究非诺贝特(FNB)-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物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及生物利用度。方法大鼠分别灌胃给予FNB原药及其HP-β-CD包合物,采用HPLC法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并采用3P97药动学程序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FNB及其HP-β-CD包合物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符合开放一室房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tmax分别为(6.67±3.50)h和(3.17±2.62)h,Cmax分别为(6.31±3.04)μg.mL^-1和(39.82±16.25)μg.mL^-1,AUC0~t分别为(81.36±51.00)μg.h.mL^-1和(462.74±196.68)μg.h.mL^-1,AUC0~∞分别为(90.34±51.72)μg.h.mL^-1和(483.90±260.92)μg.h.mL^-1,2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FNB包合物的相对原药生物利用度为535.6%。结论FNB与HP-β-CD形成包合物后,其在大鼠体内的吸收速度明显加快,生物利用度显著提高。

  • 标签: 非诺贝特 羟丙基-Β-环糊精 包合物 药动学 生物利用度
  • 简介:目的:对椎管内麻醉后暂时性神经病学综合征治疗方法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42例椎管内麻醉后暂时性神经病学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给予地西泮治疗,同时和患者展开及时交流与沟通,消除、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对照组仅给予安抚,不加以治疗,比较2组患者疼痛程度和症状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视觉模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管内麻醉易引发麻醉后暂时性神经病学综合征,应对椎管内麻醉后暂时性神经病学综合征及时发现、及时治疗,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椎管内麻醉 神经病学综合征 地西泮 镇痛药
  • 简介: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的综合治疗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烧伤整形科2O1O年1月-2O13年11月收治的2O例大面积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O例患者经综合治疗治愈17例,治愈率85%,死亡3例,病死率15%。结论对于大面积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应用综合治疗方法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治愈率,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烧伤 烧伤 吸入性 综合疗法 治疗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应用黄连素、复方谷氨酰胺及多塞平不同组合方式治疗腹泻性肠易激惹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6例肠易激惹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采用黄连素、复方谷氨酰胺及多塞平治疗,B组采用黄连素、复方谷氨酰胺治疗,C组采用黄连素治疗.结果:总有效率A组81.67%,B组60.78%,C组32.73%.总有效率两两比较A组高于B组,B组高于C组.结论:应用黄连素、复方谷氨酰胺及多塞平联合治疗腹泻性肠易激惹综合征疗效更好.

  • 标签: 肠易激惹综合征 黄连素 复方谷氨酰胺 多塞平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女,17岁。因被确诊为急性白血病1年余,为进一步治疗,于2013年7月12日入院。入院诊断为急性非淋巴细胞型白血病-M4Eo和上呼吸道感染。查体:BP125/85mmHg,HR78次/min,R13次/min,体温为正常。否认食物和药物过敏。

  • 标签: 万古霉素 红人综合征 ADR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单纯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与SIMV辅以压力支持(PS)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治疗效果,探讨SIMV+PS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以采用SIMV+PS通气模式的39例RDS患儿为观察组,以单纯SIMV通气的39例RDS患儿为对照组,评估两组患儿出生后28d内及出院或死亡时的结局.结果观察组第28天时补氧率为41.0%,明显少于对照组的53.8%(P<0.05);观察组RDS患儿出生起至死亡或出院的最终脱机日龄为20(12~38)d、机械通气时间为19(10~31)d及补氧时间为20(14~33)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者出生后28d内肺动脉高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分别为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出生后28d内死亡率及间质性肺气肿、气胸坏死性小肠结肠炎、Ⅲ和Ⅳ级脑室内出血、动脉导管未闭等并发症发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IMV辅以PS可在不增加呼吸做功的前提下,降低RDS的氧依赖,减少补氧时间,降低机械通气时间,对新生儿机械通气早期阶段实施保护性肺通气策略具有实用价值.

  • 标签: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压力支持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代谢综合征(metabolicsyndrome,MS)是一组复杂的代谢紊乱症候群,可发展为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问题.有研究表明,MS与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以及全死因死亡率有关联[1,2].本研究试图对特定人群定群研究,分析MS及各组分的发病率及其危险因素,为后期干预提供依据,研究结果对控制和降低心脑血管病和糖尿病的发病率以及减轻相关慢性病的社会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代谢综合征 定群研究 脑力劳动者 中老年 太原市 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