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4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ESBLs)的发生率及其耐药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54株大肠埃希氏菌和74株肺炎克雷伯氏菌采用纸片扩散初筛法和复合纸片表型确证试验进行检测。结果超广谱β-内酰胺(ESBLs)发生率大肠埃希氏菌为40.7%,肺炎克雷伯氏菌为56.8%,超广谱β-内酰胺阳性菌株对多种抗生素耐药性高。结论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茵超广谱β-内酰胺发生率高,临床应慎用三代头孢菌素和氨曲南。

  • 标签: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细菌检测 耐药性 抗生素 药敏试验
  • 简介:β-内酰胺类抗生素因其具有广谱抗菌潘性,一直以来被广泛使用,然而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其耐药机制主要为病原菌产生BLA,约占80%,是细菌耐药的主要原因。旧目前认为克服产酶菌耐药的手段主要有两个,寻找能抵抗BLA水解的抗生素或者发展特异性BLA抑制剂与β-内酰胺抗生素联用,使β-内酰胺抗生素免遭酶的水解,发挥其应有的抗菌活性。

  • 标签: Β-内酰胺酶 抑制剂 耐药性 青霉结合蛋白 氨基酸序列 基因调控模式
  • 简介:目的:了解超广谱β-内酰胺在肠杆菌科中流行情况;方法:用纸片扩散确证法对临床送检各类标本分离的456株肠杆菌科细菌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检测;结果:456株肠杆菌科细菌超广谱β-内酰胺91株,检出率为19.96%。肠杆菌属、克雷伯氏菌属ESBLs流行较严重,其中阴沟肠杆菌检出率最高达45.65%,其次为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液化沙雷氏菌、产酸克雷伯氏菌,检出率分别为30.19%,27.59%,19.23%,17.39%;结论:ESBLs在肠杆菌科流行严重,分布广,以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氏为主要流行菌株。

  • 标签: 肠杆菌 科超广谱β-内酰胺酶 抗生素 医院感染 ESBLS
  • 简介:产超广谱β-内酰胺(ESBLs)和头孢菌素酶(AmpC酶)是革兰阴性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AmpC酶是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而不能被β-内酰胺抑制剂所抑制,有染色体介导的AmpC酶和质粒介导AmpC酶,前者分诱导表达和非诱导表达,后者可随耐药质粒复制、接合、转化及转座子移位,在革兰阴性杆菌内或种间传播.ESBLs是由质粒介导的能水解大多数青霉素、头孢菌素和氨曲南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且活性能被酶抑制剂抑制的一类β-内酰胺,主要由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产生,也可由其它肠杆菌科细菌、不动杆菌属、铜绿假单胞菌产生.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治疗产AmpC酶和ES-BLs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 标签: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头孢菌素酶 抗菌治疗 质粒介导AMPC酶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治疗对策
  • 简介:目的:分析深圳市第八(宝安)人民医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ESBLs)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状况及基因特征,为医院感染控制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8—2010年间各科室送检标本所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及基因特征分析。结果:在所有990株大肠埃希菌中,检出产ESBLs大肠埃希菌576株,总检出率58.2%;其中2008年组181株、2009年组185株、2010年组210株,检出率分别为62.0%、54.1%、59.0%。,对其中56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PCR检测结果的分析发现TEM阳性40株、SHV阳性14株,检出率分别为71.4%和28.6%。结论: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和耐药性都较高,实验室应加强监测,临床上应重视参照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产ESBLs大肠埃希菌菌株TEM和SHV基因检出率高,可能与多药耐药关系密切。

  • 标签: 大肠埃希菌 Β-内酰胺酶 耐药性 基因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了解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ESBLs)菌株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采用纸片法增强法进行产ESBLs菌株的检测,琼脂稀释法测定大肠埃希菌对1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产ESBLs菌株的检出率为45,45%(35/77);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美罗培南、头孢美唑、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均为0%、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头孢吡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舒普深的耐药率分别为100%、100%、100%、80%、65,71%、97.14%、94.28%、28.57%、25.71%。产ESBLs组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组(P〈0.05)。结论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发生率较高,对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显著。

  • 标签: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大肠埃希菌 耐药性
  • 简介:目的研究尿路感染病原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菌的耐药状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本院2008年1月~2008年12月尿液标本分离出的病原菌326株,用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进行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实验,ESBLs纸片法筛选和确证试验。操作按NCCLS-2006年标准进行。结果326株病原菌中分离出革兰阴性杆菌223株,其中产ESBLs的有99株,占44.40%,分别为大肠埃希菌73株,肺炎克雷伯菌26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20种抗菌药的敏感性排在前3位的是美罗培南(100%)、亚胺培南-西司他丁(100%)、阿米卡星(84.9%)。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2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排在前3位的是芙罗培南(100%)、亚胺培南-西司他丁(10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73.1%)。结论本院尿路感染病原菌中分离出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菌多重耐药率高,临床应参考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 标签: 尿路感染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 耐药性
  • 简介:患者男,30岁,因患扁桃体炎于2000年5月来我院门诊就诊.经青霉素皮试阴性后,给予青霉素640万u加入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00ml静滴,qd,次日下午突然出现呃逆,未予注意,再次静滴上述剂量药物,原患疾病治愈,但呃逆有所加重,出现持续呃逆,未经处理,1星期后呃逆停止.

  • 标签: β-内酰 类抗生素 呃逆 合理用药 药物不良反应
  • 简介:新近发现阿片类药物的长期应用必然导致胶质细胞的激活,而伴随激活所释放的细胞因子能放大神经元对谷氨酸盐的反应,继而造成阿片类耐受及戒断性痛敏的发生。2005年NATURE的一篇文章证明,某些β-内酰胺抗生素(头孢曲松),能抑制谷氨酸引起的兴奋性传递,推迟ALS的发生和发展,提高存活率。也有学者研究发现,在吗啡依赖的动物模型中,脊髓及部分脑区谷氨酸转运体GLT-1的表达下凋。提示,吗啡慢性处理可能抑制GLT-1的蛋白合成。而β-内酰胺如是谷氨酸转运体的激动剂,促进谷氨酸的清除,将为预防吗啡耐受及缓解神经源性痛的新药开发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目的:考察β内酰胺类药物对吗啡耐受模型的影响。方法:用小鼠热板法和大鼠热辐射甩尾法测痛,实验分组(n=6)分别为盐水对照组、吗啡对照组、吗啡+药物不同剂量组,皮下给药,每天三次,比较给药前后动物痛阈的变化。

  • 标签: 阿片类耐受 戒断性痛敏 吗啡 耐受形成 β内酰胺类药物 缓解作用
  • 简介:目的:调研中国20年内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专利情况,为新抗生素的研发提供思路。方法:检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http://www.sipo.gov.cn)1992年1月-2011年12月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专利,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出1992—2011年1231项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专利,专利数量逐年增加,2004年前专利数量较少,2005年后增多,2010年最多达262项;专利涉及18个国家,中国占82%;化学合成药品占77.8%;近年抗生素组合制剂专利增多,两个成分组合的有262项.占21.3%;头孢菌素类的种类和数量最多,有43类731项专利,专利数量前10位的依次是头孢呋辛、头孢克肟、头孢地尼、头孢哌酮、头孢噻呋、头孢吡罗、头孢吡肟、头孢替安、头孢孟多、头孢丙烯;青霉素类有15类246项专利,专利数量前5位的是羟氨苄青霉素、青霉素类、哌拉西林、美洛西林、萘夫西林;碳青霉烯类有8类87项,专利数量前2位的是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结论:我国卢一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开发需要进行合理布局和必要的产品结构调整。

  • 标签: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头孢菌素类 专利
  • 简介: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具有广谱抗菌活性,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类抗感染药物.以往的研究将PK、PD分隔开来评价疗效和设计给药方案,但因抗生素作用对象不是人体组织细胞,而是细菌,所以要综合考虑药物、人体、细菌三者之间相互关系.PK/PD综合参数正是反映三者关系、评价抗菌药物疗效的重要指标.……

  • 标签: 内酰胺类抗生素 类抗生素研究进展
  • 简介:目的:了解高州市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98例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引发不良反应生的情况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1—2015年我院98例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报告,对其临床用药、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类型、临床表现及转归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98例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患者中,〉50岁年龄段占比最高,为48.98%(48例),其次为≤12岁年龄段(29例,占29.59%);静脉滴注给药方式引发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数的占比最高,为68.37%(67例);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引发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数的占比为62.24%(67例),高于青霉素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呼吸系统;治愈75例,好转例18,有后遗症4例,死亡1例。结论: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集中发生于静脉给药的特殊人群,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呼吸系统,虽治愈率高,但仍存在因得不到及时、妥善处理而留下后遗症甚至死亡的情况。因此,临床使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时,应给予高度重视,及时发现其不良反应并积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Β-内酰胺类 抗菌药物 药品不良反应 统计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方法:在我院由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引起不良反应的患者中选取80例,患者选取的时间段为2019年4月到2021年4月之间,分析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结果:在80例由于使用了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导致出现不良反应患者中,其中有57例患者是自身患有呼吸系统感染的疾病,呼吸系统感染患者占比为71.25%;5例患者是自身患有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的疾病,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患者占比为6.25%;8例患者是自身患有消化系统感染的疾病,消化系统感染患者占比为10.00%;3例患者是自身存在手术或者外伤导致的感染,手术或者外伤导致的感染患者占比为3.75%;1例患者是自身患有淋巴结炎的疾病,淋巴结炎患者占比为1.25%;2例患者是自身患有妇科感染的疾病,妇科感染患者占比为2.50%;3例患者患有口腔感染的疾病,口腔感染患者占比为3.75%;1例患者患者患有肿瘤合并感染的疾病,肿瘤合并感染患者占比为1.25%。在80例由于使用了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导致出现不良反应患者中,其中有60例患者是使用了头孢菌素类药物,使用了头孢菌素类药物患者占比为75.00%。剩余20例患者是使用了青霉素类药物,使用了青霉素类药物患者占比为25.00%。结论:患者在治疗中出现了呼吸系统感染是导致β-内酰胺类抗生素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主要病因,而在含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药物中最容易使得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药物是头孢菌素类药物,因此临床在对患者用药时可以尽量规避以上情况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以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

  • 标签: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不良反应 呼吸系统感染 头孢菌素
  • 简介:目的考察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流行病学状况并探讨其预防措施。方法以我院2006-2009年上报告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249例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为考察对象,按照药品不良反应类型、药理作用、年龄、性别、剂型进行分类、整理、归纳和总结。结果β-内酰胺类累及系统-器官涉及皮肤及其附件、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泌尿系统等。其中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中枢神经系统、胃肠道反应容易发现,消化系统、血液系统、泌尿系统的反应具有隐匿性。结论用药前了解既往过敏史,尽可能地减少联合用药,选择合理地给药方法,按照说明书剂量给药是防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根本途径。

  • 标签: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 药品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评价黄芩苷分别与3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苯唑西林、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对20株MRSA的体外3抗菌效应。方法:采用棋盘法设计,试管稀释法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3组抗菌药物对20株临床分离的MRSA的最低抑菌浓度,并计算部分抑菌浓度(FIC)指数。结果:苯唑西林、氨苄西林、头孢唑啉与黄芩苷联合应用,对MRSA多数呈协同和相加作用,无关作用较少,无桔抗作用;对MRSA的杀菌活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与黄芩苷呈浓度依赖性。结论:黄芩苷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应用对MRsA呈协同或相加作用。

  • 标签: 黄芩苷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最低抑茵浓度 MRSA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对细菌性肺炎患儿使用阿奇霉素联合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80例因细菌性肺炎到我院住院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一组患儿采取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进行治疗设为对照组,另一组患儿采取阿奇霉素与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联合应用进行治疗设为试验组,每组各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探察评估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和阿奇霉素共同应用合理性。方法:选择性抽取于院内施展针对干预方案的72位肺炎患儿实行探察,日期限定范畴为2020年(1月17日)-2022年(1月12日)。遵照奇偶性原则将择取对象分于两个组别并分别施以区别干预内容。前者(奇数,对照组)数值为36位,采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干预。后者(偶数,观察组)人数数值与前者一致,在其基础上施以阿奇霉素共同干预。探析择取对象干预、预后、相关临床指标情况并予以组间评估。结果:单项或联合干预采取下,相比于对照组数据,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数值、湿啰音消失时间与住院时长均得到明确改善(P<0.05)。预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照无较大区别(P>0.05)。结论: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和阿奇霉素共同应用十分合理,对患儿恢复有促进性,未见严重毒副反应,施行科学性较强且效果确切。

  • 标签: 阿奇霉素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 治疗效果 临床指标
  • 简介:目的:研究痰热清注射剂逆转大肠埃希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作用。方法:采用肉汤二倍稀释法进行药敏实验。结果:各抑菌圈直径随痰热清浓度下降而缩小,其低浓度管与空白管相近;头孢他啶及头孢他啶-克拉维酸在低浓度管与空白管中的抑菌圈直径均显示耐药。结论:痰热清注射剂具有逆转大肠埃希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作用。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痰热清 大肠埃希菌 Β-内酰胺类 耐药 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