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日前,2017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CHINC)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作为我国医院管理领域有重要影响力的学术活动,2016年度最新电子病历高级别医院名单也同期重磅发布。

  • 标签: 医院信息网络 电子病历 单发 学术活动 医院管理
  • 简介:目的胃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EN)术前内镜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常不一致,文中探讨术前内镜诊断为胃HGIEN的临床诊疗方法。方法比较分析33例术前内镜诊断胃HGIEN患者与术后病理学诊断结果。结果术前内镜活检病理诊断为HGIEN,手术标本病理学诊断:6例患者为胃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占18.2%;其余27例皆为胃癌,占81.8%。22例为早期胃癌,5例为进展期。癌组织学分型:高分化腺癌8例,中分化腺癌13例,低分化腺癌2例,黏液腺癌3例,印戒细胞癌1例。BorrmannⅠ型3例、Ⅱ型2例。结论内镜胃黏膜活检病理诊断胃HGIEN患者,伴浸润性癌的可能性大,应根据具体情况,积极进行内镜下治疗或外科干预。

  • 标签: 胃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胃癌 手术
  • 简介:宫颈癌是唯一病因明确,可预防的恶性肿瘤,因而宫颈癌的早期筛查意义深远。目前,宫颈癌初筛检查项目包括: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检测及宫颈液基细胞学(TCT)检查,然而,大多数患者宫颈HPV常常为一过性感染,数月后可转阴,且细胞异型性通常会自行消失,进展为宫颈癌者寥寥无几。因其灵敏度高,特异性较低,临床常出现过度诊治,同时还会造成患者的心理恐慌,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因此寻找更有效的宫颈癌筛查方法成为关注的焦点。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癌 分型检测 E6/E7 组织病理 mRNA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有效性及复发情况。方法: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共66例,均在2022.01-2023.06期间入我院治疗。依照掷骰子法分组,33例/组。参照组行冷刀锥切术治疗,观察组行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对比分析二组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后,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参照组,且术中出血量更少(P<0.05);观察组的治疗有效性与参照组对比差异无意义(P>0.05),但复发率较低(P<0.05)。结论:应用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可以使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的术中出血减少,加快手术效率,同时,还可减少疾病复发,值得借鉴。

  • 标签: 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 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治疗有效性 复发率
  • 简介:【 摘要 】 目的: 观察对于子宫切除术后高级别阴道上皮内瘤 ( HG-VAIN ) 采用高剂量率腔内 近距离 ( HDR - ICR )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情况。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0 年后在我院接受 HDR-ICR 治疗的 27 例 HG-VAIN 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观察所有患者接受 HDR-ICR 治疗的临床结果。 结果 :通过对 27 例 患者进行随访, 26 例患者治疗后无复发,治疗总有效率为 ( 26/27 ) 96.3 % 。 1 例患者于治疗后 34 个月复发,后经手术治疗控制病情。 27 例 患者经治疗后出现近期不良反应 2 例,分别为直肠炎 1 例,膀胱炎 1 例,远期不良反应 3 例,泌尿系统炎症 1 例,阴道黏膜改变 1 例,阴道硬化致狭窄 1 例。所有不良反应患者除阴道硬化致狭窄 1 例外 , 其余患者均在对症治疗后得到改善, 其余 患者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对于 HG-VAIN 患者采用 HDR-ICR 治疗治疗成功率高达 96.3 % ,同时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经对症治疗后得到有效改善,可耐受,表明 HDR-ICR 疗法对 HG-VAIN 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

  • 标签: HG-VAIN , HDR-ICR 治疗,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探究术后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对高级别脑胶质瘤临床疗效及酪氨酸激酶2(DDR2)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抽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4月我院64例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随机数表法分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放疗联合静脉注射尼莫司汀化疗治疗,研究组采用放疗联合替莫唑胺,连续服用4~6个周期,1、2年后进行随访。疗程结束时统计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1、2年生存率,分析治疗前后认知功能(MMSE)与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及DDR2与VEGF吸光度值(OD值)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65.63%)、疾病控制率(87.50%)高于对照组(40.63%、6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MMSE及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指标评分均较治疗前增高,且研究组MMSE及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DDR2及VEGFOD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DDR2及VEGFOD值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患者出现Ⅲ及Ⅳ度不良反应,研究组呕吐、恶心、脱发、骨髓抑制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2年生存率(65.63%)高于对照组(40.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治疗高级别脑胶质瘤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酪氨酸激酶2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水平,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治疗效果及生存率,且安全性较高。

  • 标签: 放疗 替莫唑胺 高级别脑胶质瘤 酪氨酸激酶2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