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5 个结果
  • 简介:贴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现代医学科学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如CT、MR、DSA等数字化影像技术的逐步成熟,传统的X线射片由原来的一屏一胶片方法,逐步向标准化、数字化、高影像质量方向发展。为使影像学更能满足现代医学诊断的需要,

  • 标签: CR成像技术 X线成像技 临床应用 数字化影像技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例烟雾病的CT血管造影(CTA)特征,旨在提高对烟雾病诊断水平。方法收集行CTA检查确诊为烟雾病患者20例,在ADW4.5工作站上做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多平面容积重建(MPVR)。结果本组病例CTA均可清晰显示发生狭窄、闭塞的颈内动脉、Willis环血管近侧端以及明显增多、扩张的脑底部侧支血管影。结论CTA可显示烟雾病患者脑血管的病理特点,可作为烟雾病的首选影像检查。

  • 标签: 烟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双低对比剂联合能谱CT成像技术在门静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01月-2021年01月到本院接受门静脉检查的患者42例,依照检验方式的不同,分成常规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结果:低剂量组患者各项指标优于常规剂量组,其中,图像噪声、SNR、医师1评分、医师2评分比较(P>0.05),门静脉CT值、CNR比较(P

  • 标签: 双低对比剂 能谱CT成像技术 门静脉成像 图像噪声 SNR CNR
  • 简介:目的外周脉管系统的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常见病,用于本病的导管技术,曾被看作是诊断的金标准。但由于它们的侵入本性,生来就有产生并发病的可能。无创的诊断技术,由于准确性低和依赖于高手的操作,其作用历来是有限的。磁共振血管造影术(MRA)是一个新途径,其诊断的准确性,能与侵入性血管造影术相比。

  • 标签: 脉管系统 磁共振成像 外周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动脉粥样硬化 导管技术
  • 简介:目的通过实验设计调整扫描参数、心律药物调控及不同匀场方法并回顾性分析图像质量,探讨心脏电影扫描中的质控因素。方法对本院门诊和住院部25例心脏磁共振检查患者在心脏电影扫描过程中不同VPS(每个心动周期内所采集的K空间数目)、不同心律状态及不同匀场方法所获得的心脏电影图像进行盲评并记录,所用设备为GE公司Signa1.5THDxt磁共振扫描仪。结果不同VPS、心律药物调控前后、不同匀场方法都会影响磁共振心脏电影图像。结论磁共振心脏电影成像过程中参数设置、药物辅助调控以及匀场方法都会影响图像质量并影响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准确性,在磁共振心脏电影成像过程中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至关重要,心律不齐患者磁共振心脏电影成像也需要合理的药物调节。

  • 标签: 磁共振 心脏电影成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通过对694例双源CT冠状动脉影像分析,可以发现有效的护理是提高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和疾病诊断技术的重要保障。

  • 标签: 双源CT 冠状动脉成像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及扩散加权成像在鼻咽癌同步放化疗后疗效评估的价值进行分析。方法:2020年1月—2021年3月,挑选64例鼻咽癌同步放化疗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及扩散加权成像,根据化疗效果,分为有效组(n=35)和无效组(n=29),分析化疗前后表观扩散系数。以及两组的表观扩散系数,病灶残留率,复发率。结果:与化疗前相比,化疗后表观扩散系数增高(P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化增强扫描 扩散加权成像 鼻咽癌 同步放化疗 疗效评估
  • 简介: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在膝关节损伤核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1.5T可旋式磁共振成像仪,膝关节表面线圈检查,对280例膝关节损伤患者进行检查,分别采用自旋回波序列、脂肪抑制序列、自旋双回波序列、梯度回波序列,做冠状位、矢状位及横断位扫描。结果磁共振成像能清楚显示到半月板损伤、交叉韧带损伤、骨挫伤。本组280患者中韧带损伤149例,前交叉韧带损伤112例,后交叉韧带损伤48例,内侧副韧带损伤68例,外侧副韧带损伤32例;半月板损伤180例,外侧半月板损伤112例,内侧半月板损42伤,内、外侧半月板损伤26例;骨挫伤81例,胫骨挫伤45例,股骨挫伤11例,胫、股骨同时挫伤25例。结论磁共振成像对软组织有极好的分辨力,多个成像参数能提供丰富的诊断信息,为临床医师诊断疾病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膝关节 损伤 磁共振
  • 简介:目的探讨肋骨骨折的CR应用价值。方法对已确诊的500例胸部外伤患者,均行CR及传统X线平片检查,其中32例诊断较为困难者,行透视下切线位点片。结果本组500病例共检出肋骨骨折612处,3种方法检出率分别为84.80%、91.99%、8.01%。结论CR能够早期诊断肋骨骨折,尤其对腋中线、肋部及膈下骨折,检出率高于传统x线平片,与透视下切线位点片比较,尚存在体位单一固定,切线角度不易准确把握,不能及时观察肋骨动态结构改变之不足,但CR操作简便,灵活快捷,图像清晰,后处理功能强,可及时弥补其不足。我们认为CR检查结合透视下点片应为最佳检查手段。

  • 标签: 肋骨骨折 临床应用 CR 点片 切线位 检出率
  • 简介:目的评价STIR序列在诊断椎体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89例行STIR成像技术对椎体进行扫描的患者,将STIR和T1WI、T2WI进行对比分析。结果STIR序列对89例椎体疾病可以提供准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其中,10例椎体结核、9例椎体转移瘤、5例椎体恶性肿瘤、7例椎体血管瘤、20例椎体骨折、30例局灶性脂肪浸润、8例间盘脱出。结论STIR像的应用有助于椎体多种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 标签: STIR成像技术 椎体病变 诊断 磁共振成像 椎体转移瘤 椎间盘脱出
  • 简介:目的研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在肝癌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36例DSA影像资料数据.使用BP神经网络建立计算机智能诊断模型。结果把100个随机抽样测试样本(非病灶样本和病灶样本)输入模型验证,真阳性率为92%。结论DSA灌注成像对肝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并对继续治疗方案的选择与制定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肝癌 DSA 灌注成像 神经网络
  • 简介:目的探讨数字连续性点片对食管病变诊断的价值。方法使用数字连续点片,以每秒2~4帧的速度,对3300例患者采用3种体位食管造影检查。结果3300例中,X线影像显示正常1628例,食管炎948例,食管裂孔疝92例,食管静脉曲张102例,食管癌214例,胃底贲门癌180例,食管憩室96例,贲门痉挛16例,食管平滑肌瘤6例,双位癌4例。食管溃疡10例,食管息肉2例,Barrett食管2例。结论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动态地观察食管的运动过程,极大提高了食管病变的检出率。

  • 标签: 数字影像 食管病变 诊断 动态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主动脉夹层成像中的应用价值。评价三维重建图像对主动脉夹层的破口、内膜瓣和真、假腔的显示能力。方法49例主动脉病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行CT增强扫描。重建方法为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多平面重建法(MPR)、曲面重建(CPR),分别计算各种重建方法对破口、内膜瓣和真、假腔的显示率。结果MPR,CPR,VR对破口的显示率分别为95.92%,95.92%,18.37%,对内膜瓣的显示率均为100%。MIP不能直接显示破口和内膜瓣。MPR,CPR,VR对真、假腔的显示率均为100%,MIP为67.35%。MSCTA同时可以发现主动脉之外的疾病。结论MSCTA适用于主动脉夹层的显示,所采集的数据能够满足3D图像后处理的需要。MPR和CPR对主动脉夹层显示最好,VR次之,MIP最差。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应用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78例,根据诊断方法不同,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弹性成像和常规超声,将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组方法检查结果。结果超声弹性成像结果跟病理结果符合率更高(P<0.05)。结论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过程当中,超声弹性成像的诊断效果理想,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超声弹性成像 诊断 甲状腺结节 良恶性
  • 简介:椎体终板骨软骨炎简称椎体终板炎,是一种发生于软骨的无菌性炎症,多由于椎间盘变性引起。临床表现腰部疼痛,局部积液,可引起椎间盘炎症、黄韧带增厚、周围组织炎等。是造成临床局部疼痛的原因之一,临床极易误诊、漏诊。本文收集30例,分别发生于颈椎、胸椎及腰椎,

  • 标签: 椎体终板 成像效果 磁共振 终板骨软骨炎 CT 临床表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cardiomyopathy,HCM)其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临床上因其心电图特点,极易误诊为冠心病、非Q波性心肌梗死等疾病,从而导致错误的治疗。既往主要通过超声诊断,但由于超声本身的局限性,往往漏诊或误诊。本组病例通过磁共振心脏电影研究HCM的形态学特点,分析心功能异常,评价MRI对HCM的诊断价值。

  • 标签: 磁共振成像诊断 肥厚型心肌病 非Q波性心肌梗死 应用 早期临床 超声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