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朝鲜苍术挥发成分,为朝鲜苍术的药用价值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GC毛细管柱色谱法进行分析,峰面积归-化法确定其相对含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辅助人工检索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从朝鲜苍术的挥发中分离出58种,鉴定出55种化学成分,鉴定出的挥发性化学成分挥发总量的79.94%,主要成分有苍术酮(31.1831%)、3-羟基-6β-环丙烷-5β-胆甾烷(12.3086%)、5α-螺甾烷(11.2161%)、巴伦西亚橘烯(7.05606%)、γ-榄香烯(4.24732%)、菜油甾醇(2.11089%)、石竹烯(1.44473%)、β-桉叶烯(1.43541%)、9,10-脱水-异长叶烯(1.21445%)、α-石竹烯(0.72132%)。结论朝鲜苍术挥发的主要化学成分为倍半萜类化合物。

  • 标签: 朝鲜苍术 水蒸气蒸馏法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法
  • 简介:[摘要] 目的: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玉米须的挥发进行化学成分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玉米须中提取挥发。采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中百分含量,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共鉴定了30种化学成分,其中挥发占总量的50%以上。主要以烷烃和酯类为主,其成分为正二十九烷(19.87%),三十四烷(11.86%),二十五烷(6.26%),丙酸乙酯(3.08%),三十烷(1.44%),植酮(1.01%)。结论:本方法稳定可靠,重现性较好,适合对挥发化学成分分析。

  • 标签: []  玉米须 挥发油 GC-MS方法
  • 简介:[摘要] 目的: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玉米须的挥发进行化学成分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玉米须中提取挥发。采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中百分含量,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共鉴定了30种化学成分,其中挥发占总量的50%以上。主要以烷烃和酯类为主,其成分为正二十九烷(19.87%),三十四烷(11.86%),二十五烷(6.26%),丙酸乙酯(3.08%),三十烷(1.44%),植酮(1.01%)。结论:本方法稳定可靠,重现性较好,适合对挥发化学成分分析。

  • 标签: []  玉米须 挥发油 GC-MS方法
  • 简介:对采集于甘肃甘南的藏药榜嘎挥发的化学成分及抑菌活性进行了研究。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榜嘎中提取挥发,并用GC、GC-MS法测定挥发所含化学成分及各化合物在挥发中的相对百分含量。鉴定出榜嘎挥发的35个化学成分,其中单萜类占41.7%,倍半萜类占12.7%。挥发中主要的化合物为:(-)-tran-pinecarvylacetate(15.6%),正庚烷(14.88%),桉树脑(6.82%),3-蒎烷酮(3.64%),松崁烷(3.34%),杜松醇(2.93%),cubenol(2.33%)。并采用琼脂扩散法和肉汤稀释法评价挥发对9种细菌,1种酵母,3种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榜嘎挥发对半裸镰刀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抑制作用很弱,对絮状表皮癣菌没有抑制作用。最小抑菌浓度MIC的范围为0.125到5.000mg/mL。本研究首次报道了藏药榜嘎挥发的化学成分及抑菌活性。挥发中鉴定的35种化合物均为榜嘎中发现的新成分

  • 标签: 榜嘎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化学成分 抑菌活性
  • 简介:目的分析香槁树叶挥发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超临界CO2法对香槁树叶挥发进行提取,并利用气相-质谱联用法(GC-MS)对其成分分析鉴定。结果共鉴定出48个化合物,占挥发总量的90.21%,主要成分前五位有桉双烯酮(16.61%)、β-波旁烯(14.09%)、芹菜甲素(9.96%)、5,8-二甲基-4-羰基-3-(丙烷-2-亚基)-萘-1-基乙酸酯(5.57%)和α-古巴烯(3.42%)等。结论分析结果可为进一步保护、研究和开发利用香槁提供参考。

  • 标签: 香槁 挥发油 超临界CO2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 简介:摘要:通过对中药材苍术的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的生产工艺进行研究,对影响苍术油含量、品质的影响因素进行排查,以确定最优的生产、存储条件,为企业生产、存贮等环节提供指导。研究发现:物料进行粉碎(过2号筛量为82%)后先加入2倍量水浸润,再加入4倍量水提取5h可实现最经济、高效的生产方式,且在生产过程中应当关注苍术油的光敏性和热敏性,以免造成有效成分苍术素的含量降低。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普洱茶中挥发的化学成分,为其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通过GC-MS联用仪对普洱茶挥发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内标法测定其相对含量.结果:普洱生茶与熟茶在挥发成分的有无上没有太大区别,但熟茶中甲氧基类化合物的含量普遍大于生茶.普洱茶与其他品种茶叶挥发中的共有成分主要为烃类与酯类.结论:该方法简便、灵敏、可靠、准确、抗干扰性强,可为普洱茶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 标签: 普洱茶 挥发油 化学成分 GC-MS
  • 简介:目的建立香附挥发指纹图谱测定方法。方法采用GC法进行色谱分离,使用相似度评价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DB-624毛细管色谱柱(柱长:30m,内径:0.32mm,膜厚:1.8μm)为色谱柱,程序升温,柱流速:1.5mL.min-1,FID为检测器,进样量1μL。结果GC特征图谱以α-香附酮为参照物,确定了9个特征峰,建立了12批药材的共有图谱。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可靠,为香附药材和饮片的鉴别、质量评价以及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新的依据。

  • 标签: 香附 气相色谱法 指纹图谱
  • 简介:目的建立姜三七挥发气相色谱指纹图谱。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挥发,色谱柱为DB-1701(30m×0.25μm×0.32mm)毛细管柱,检测器为FID检测器,采用程序升温,柱温110℃,保持5min,以4℃min-1的升温速率升至160℃,保持3min;再以2℃min-1的升温速率升至180℃,保持3min;最后以3℃min-1的升温速率升至240℃,保持3min。结果依据11批药材的指纹图谱数据建立共有模式,得到共有峰10个。结论本测定方法为姜三七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 标签: 姜三七 挥发油 气相色谱 指纹图谱
  • 简介:目的:建立吴茱萸挥发β-环糊精包合方法.方法:用正交试验优选吴茱萸挥发的包合工艺.结果:挥发包合工艺为包合温度40℃、包合时间1h、挥发和β-环糊精量比为1:8.结论:经正交试验所得工艺条件简便、合理.

  • 标签: 吴茱萸挥发油 Β-环糊精 包合工艺
  • 简介:目的优选当归和枳壳挥发的提取工艺及β-环糊精包合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考察法,以药材粉碎度、蒸馏时间、浸泡时间、加水量为考察因素,挥发提取量为指标,优选其提取工艺。以挥发包合率为指标,对饱和水溶液法、研磨法及超声法进行比较,采用正交实验法,优选出最佳包合工艺;并对包合物进行TLC及IR检验。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药材粉碎成粗粉(20目),8倍量水,浸泡0.5h,提取5h;最佳包合方法是研磨法,挥发和β-环糊精的比例为1∶8(mL∶g),加4倍量的水,研磨3h。结论本法确定的最佳提取与包合工艺,可有效地提取与保留当归和枳壳的活性成分挥发,为其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 标签: 当归 枳壳 挥发油 提取工艺 包合工艺 正交试验
  • 简介:目的确定丁香挥发β-环糊精的最佳包合工艺条件。方法以挥发包合率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表试验方法,优选制备丁香挥发β-环糊精的最佳包合工艺条件。结果最佳包合工艺条件是油:β-环糊精为1:8、包合温度为50℃、包舍搅拌时间为2h.结论丁香挥发采用β-环糊精包合适于工业化生产。

  • 标签: 丁香挥发油 Β-环糊精 包合物 制备工艺
  • 简介:摘要目的:考察不同加工方式、存储方式对紫苏挥发含量的影响。方法:(1)研究四种不同的干燥方法(阴干、晒干、40~50℃烘干、60~70℃烘干)对紫苏挥发含量的影响;(2)研究四种不同的存储方法(常温保存(重庆市涪陵区夏秋季节温度20-35℃)、阴凉保存(温度10~20℃)、冷藏保存(温度0~-4℃)、冷冻保存(-10~-20℃))对紫苏挥发含量的影响。结果:(1)研究四种不同的干燥方法(阴干、晒干、40~50℃烘干、60~70℃烘干)的紫苏挥发含量分别为0.98%、0.81%、0.97%和0.83%;(2)研究四种不同的存储方法(常温保存(重庆市涪陵区夏秋季节温度20-35℃)、阴凉保存(温度10~20℃)、冷藏保存(温度0~-4℃)、冷冻保存(-10~-20℃))的紫苏挥发含量分别为0.62%、0.69%、0.76%和0.78%;。结论:兼顾质量和效益的前提下,采用烘干加工方式(40~50℃)和冷藏保存(温度0~-4℃)存储方式既能确保紫苏挥发含量达到最优,又能最大实现紫苏产品经济效益。

  • 标签: 紫苏 加工方式 存储方式 挥发油含量
  • 简介:分析中国沉香的挥发成分,并测试其抗耐甲氧西林金葡菌活性。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中国沉香挥发进行GC/MS分析,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相对含量,采用NIST05和WILEY275L数据库匹配,以及将质谱图与文献数据进行对照的方法进行鉴定。采用滤纸片琼脂扩散法测试挥发抗菌活性。挥发对耐甲氧西林金葡菌显示强活性。共检测到66个色谱峰,其中30个化合物得到鉴定,占挥发总量的59.80%。26个化合物被鉴定为倍半萜类化合物,占挥发总量的54.26%。β-沉香呋喃(8.96%),枯苏醇(7.82%),(-)-jinkoh-eremol(5.04%),沉香螺旋醇(4.53%),白木香呋喃酸(4.09%)为主要的倍半萜。4个降倍半萜和其他一些倍半萜,如10-表-γ-桉叶油醇,α-沉香呋喃,epi-ligulyloxide等为首次从中国沉香中检出。本文首次报道了中国沉香挥发对耐甲氧西林金葡菌具有抗菌活性。

  • 标签: 中国沉香 白木香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 抗菌活性 耐甲氧西林金葡菌
  • 简介:目的:研究微孔淀粉吸附丁香挥发的特性.方法:采用微孔淀粉吸附丁香挥发,考察微孔淀粉用量对丁香酚收率、溶出度和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微孔淀粉和挥发质量比为2.5∶1时,固化粉末中丁香酚收率达到(91.03±0.56)%,丁香酚体外溶出度增加,热稳定性改善.结论:微孔淀粉适于固化丁香挥发,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微孔淀粉 丁香挥发油 溶出度 稳定性
  • 简介:查阅近年来中药挥发稳定性研究的相关文献,综述改善挥发稳定性的制剂学进展。中药挥发药理作用明确,主要采用包合物及微载体技术改善其稳定性,研究手段基于环糊精包合物、微囊、徽乳、脂质体及纳米粒等给药系统。挥发经微载体包封后,稳定性明显提高,有利于进一步的制剂研制和药效发挥。

  • 标签: 油类 挥发 药物稳定性 药物载体 综述
  • 简介:白术挥发是白术药材抗肿瘤有效成分,挥发抗肿瘤作用确切[1]。挥发中苍术酮不稳定,易氧化分解[2]。研究表明,分解前、后挥发对肿瘤细胞株均具有杀伤抑制作用,作用浓度和作用时间与细胞生长抑制率呈正相关。分解前、后挥发均具有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的作用。分解前的挥发主要在凋亡早期发挥作用,分解后的挥发在凋亡早期、晚期均发挥作用,分解前、后挥发均具有抗肿瘤药用研发价值[3,4]。

  • 标签: 白术挥发油 挥发油测定 环糊精包合物 荧光分析方法 苍术酮 最大激发波长
  • 简介:目的研究β-环糊精包舍红花七厘散中挥发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以包合物的包合率和收得率为评价指标,挥发为测定指标,优化β-环糊精包合挥发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加8倍量的水,浸泡4h,提取5h;最佳包合工艺为A2C3B3,即β-环糊精与挥发比例8:1(g:mL),包合温度为35℃,包合时间3h.结论该优化工艺简便,包合率较高,可以作为工业生产工艺。

  • 标签: 挥发油 Β-环糊精包合物 正交试验 工艺
  • 简介:目的制备并鉴定黄丝郁金-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Ⅰ-HP-β-CD)。方法以挥发平均利用率和收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挥发(Ⅰ)与HP-β-CD的比例、包合时间、温度和搅拌速度对包合工艺的影响;采用薄层色谱(TLC)、差示扫描热量法(DSC)结合光学显微对包合物物相进行鉴定。结果最佳包合工艺为:挥发(Ⅰ)-HP-β-CD(1:12),包合温度为40℃,搅拌速度1000r·min^-1,包合时间5h,挥发平均利用率为82.67%,包合物收率为88.54%。结论HP-β-CD对黄丝郁金中的挥发成分成分子包合物,可为改善黄丝郁金挥发溶解度和增加稳定性提供依据。

  • 标签: 黄丝郁金挥发油 HP-β-CD 包合物
  • 简介: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选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柱H-5MS(5%henylMethylSilox-ane,30.0m×250.0μm×0.25μm),程序升温方法:初始温度50℃,以10℃.min-1速率升至100℃,保持10min,再以5℃.min-1速率升至200℃,保持5min。薄荷酮在0.00517~0.1034mg.mL-1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胡薄荷酮在0.0372~0.744mg.mL-1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1)。薄荷酮回收率为98.0%,RSD(%)=1.696;胡薄荷酮回收率为99.4%,RSD(%)=2.469。

  • 标签: 荆芥挥发油 薄荷酮 胡薄荷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