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右美咪啶在重症监护病房(ICU)镇静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腹部手术后保留气管插管转入ICU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右美咪啶组(D组)、咪达唑仑组(M组)和丙泊酚组(P组)各40例。D组予右美咪啶负荷量1μg/kg经中心静脉20min泵完,每1h依据Ramsay评分调整药物泵入剂量为0.2~0.7μg?kg-1?h-1;M组予咪达唑仑负荷剂量0.05mg/kg中心静脉推注,根据镇静程度维持剂量为0.02~0.1mg?kg-1?h-1;P组予丙泊酚负荷剂量1mg/kg中心静脉推注,根据镇静程度维持剂量为0.5~3mg?kg-1?h-1。每2h进行疼痛数字评分(NRS),当NRS评分>4分时,予芬太尼1μg/kg,达到脱机条件者拔出气管导管。比较3组患者的镇静效率,芬太尼剂量,机械通气时间、停药唤醒时间、拔管时间,心血管事件及谵妄发生率。结果与M和P组比较,D组镇静效率较高(P﹤0.05)、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P﹤0.05);停药后唤醒、拔管时间明显缩短(P﹤0.05);与P组比较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而与D组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谵妄发生率与P组比较无无显著差异(P﹥0.05),与D组比较明显减少(P﹤0.05)。结论右美咪啶用于ICU患者,镇静、镇痛效果好,苏醒快,可缩短拔管时间,循环更平稳,明显减少瞻望发生,是ICU较理想的镇静剂。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品管活动对降低静脉药物调配核对差错的效果。方法:利用品管活动,采用品管活动十大步骤,选定主题,分析影响静脉药物配制中发生的问题及其原因和对策。结果:通过实施对策,药物配制过程中的差错件数由平均每周35件降低至改善后平均每周14件;目标达标率超过目标值30%。结论:推行品管活动,降低静脉药物配制的差错率,可有效地提升了工作质量和团队凝聚力,保证了,临床安全用药。

  • 标签: 品管圈 静脉药物 配制差错 效果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品管活动在降低门诊西药房调配差错率中的应用,提高门诊西药房精益化管理程度的效果。方法按照品管的步骤和方法,分析门诊药房调配差错的原因,针对原因进行对策拟定和对策实施,同时进行效果确认。结果品管活动结束后调剂差错率由实施前的1.55%降至0.62%,下降60%。全体员能够熟练运用PDCA循环,在个人能力和团队精神等方面有很大提高。结论在门诊西药房开展品管活动可行性高,有助于降低调配差错,实现员的自我管理,提升药学服务质量。

  • 标签: 品管圈 门诊西药房 调配差错率
  • 简介:目的美洛尔用于治疗心脏神经症的疗效观察。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4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2例,对照组21例,对照组除不用美洛尔外,其余治疗均相同。观察两组的心慌、胸闷、气短、胸部隐痛等的症状改善状况。结果治疗组的心慌、胸闷、气短、胸部隐痛的症状改善时间都明显短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美洛尔用于治疗心脏神经症可明显缩短症状改善时间,提高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其他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美托洛尔 心脏神经症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右美咪定在全身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76例择期手术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8例,研究组给予右美咪定麻醉,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辅助全身麻醉,10min后输注丙泊酚、芬太尼进行全身麻醉诱导。结果研究组的丙泊酚、芬太尼用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T1、T3时刻时的MAP、HR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出现2例不良反应,其发生率为5.26%,对照组患者出现8例不良反应,其发生率为21.05%,其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咪定在全身麻醉中的镇静、镇痛效果明显,有利于稳定血流动力学,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加以推广。

  • 标签: 全身麻醉 右美托咪定 丙泊酚 芬太尼
  • 简介:目的:对神经外科护理质量改进中品管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取医院收治的神经外科患者168例,按照护理方法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4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品管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质量、满意率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护理质量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观察组2.38%(2/84)低于对照组14.29%(12/84),满意率观察组96.43%(81/84)高于对照组82.14%(69/84),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外科护理中,品管护理模式的应用,对护理质量的改进可起到突出作用,应在临床护理实践中进行推广。

  • 标签: 神经外科护理 品管圈模式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提高体检中心体检人员满意度中应用品管的效果。方法在我院体检中心的体检工作中进行品管活动,以此来提高体检人员的满意度,选择2015年1月-6月在我院进行体检的体检人员300例,对比其在品管开展前后体检人员的满意度以及针刺伤事件发生率。结果在开展品管活动之后,体检人员的满意度较开展前有明显的提高,同时针刺伤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下降,前后相比其差异显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体检中心开展品管活动,能够有效提高体检工作的质量以及体检人员的满意度,降低针刺伤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对体检中心工作的顺利开展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品管圈 体检中心 体检人员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品管在提高手术室护士急诊手术配合能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本院手术室护士为对象实施研究,对手术室护士进行以提升急诊手术配合能力为核心的品管培训活动,对比品管活动前后手术室护士急诊手术配合能力。结果培训后手术室护士医患沟通技巧、急救操作知识、急救理论知识得分均显著提高(P<0.05),提示手术室护士急诊手术配合能力显著提高。结论品管在提高手术室护士急诊手术配合能力方面有出众效果,可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品管圈 手术室护士 急诊手术配合能力 应用
  • 简介:病例:患者,女,62岁。因“上腹剧烈疼痛、恶心欲吐超过3天”于2015年7月26日入院。入院查体:T36.7℃,P54次/min,R17次/min,BP120/80mmHg。神志清楚,急性面容,未闻及特殊气味,舌淡,苔薄白,脉弦滑,皮肤巩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颈静脉正常。胸廓未见异常,双肺叩诊呈清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及胸膜摩擦音。心界正常,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全腹柔软,上腹伴右下腹压痛,无反跳痛,腹部未触及包块。肝脏肋下未触及。

  • 标签: 急性喉头水肿 注射用泮托拉唑钠 入院查体 浅表淋巴结 右下腹压痛 剧烈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X射线受检者应用防护隔离装置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今后的临床研究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争取最大的社会效益。方法采取某种装置装置前与装置后受检者的辐射剂量进行分析比较,得知该项装置的防护效果,总结其应用价值。结果该项装置可以有效屏蔽非受检位置,使得照射剂量明显下降,相比装置前照射剂量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取屏蔽防护措施可以最大程度上优化医疗照射剂量,从而有效减少对受检者带来的辐射危害性,值得推荐采纳。

  • 标签: X射线 防护隔离装置 受检者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采用拉塞米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脑水肿的应用效果予以探究并剖析。方法选取76例脑出血脑水肿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均为我院自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所接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自38例,对照组给予甘露醇治疗,观察组给予拉塞米联合甘露醇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随访3个月至1年,从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对比,观察组(92.1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95%),实验差异经X2检验,证明有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从患者神经功能评分,生活能力评分方面分析,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比较大,P<0.05。结论拉塞米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脑水肿的效果较好,促使患者神经功能尽早恢复,在临床中有推广的价值。

  • 标签: 托拉塞米 甘露醇 脑出血 脑水肿
  • 简介:目的观察泮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13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67例)。观察组采用泮拉唑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药物治疗。观察2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患者完成3d治疗后疼痛改善情况。结果2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成3d治疗后,观察组疼痛感消失率为80.88%,高于对照组的64.18%(P〈0.05)。结论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临床选用泮拉唑及奥美拉唑治疗,两者临床疗效较为一致,但采用泮拉唑治疗可在短时间内有效缓解疼痛症状,综合分析泮拉唑的应用价值更为显著。

  • 标签: 泮托拉唑 奥美拉唑 十二指肠溃疡
  • 简介: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美洛尔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患者予以美洛尔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胺碘酮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起效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美洛尔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显著,可缩短起效时间,且不良反应少。

  • 标签: 心律失常 心性 胺碘酮 美托洛尔 治疗结果
  • 简介:目的探究对神经内科住院患者采用品管活动对降低跌倒、坠床发生率的作用和影响。方法首先了解2012年4月至2013年8月出现跌倒、坠床患者的发生率,并分析患者出现跌倒和坠床的原因,制定相应对策,来降低坠床率和跌倒率,对2013年12月至2015年2月我院神经内科的住院患者采用品管的管理,观察这阶段患者跌倒和坠床的发生率。结果品管实施前患者跌到率为0.554‰,坠床率为4.31‰,在品管活动之后,跌到率为0.056‰,坠床率为0.056‰,通过品管的活动实施后,跌倒率和坠床率都得到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神经内科住院患者采用品管活动可以明显降低跌倒和坠床的发生率,促使护理质量得到提高。

  • 标签: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 品管圈活动 跌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基层医院产房开展品管(qualitycontrolcircle,QCC)活动对降低初产妇会阴侧切率,提高助产质量的效果评价。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将按照常规助产方法(2014年1月-12月)在我院行阴道分娩的600例初产妇作为对照组,将实施品管(达标)后(2015年1月-12月)行阴道分娩的600例初产妇作为观察组,对活动前会阴侧切率较高的原因进行分析,针对主要原因制定对策并实施,采用无保护会阴接生,比较两组产妇的会阴侧切率、会阴裂伤程度、会阴伤口愈合不良发生率、产后尿潴留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新生儿产伤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会阴侧切率由81.3%降至41.2%,会阴Ⅰ°裂伤率、会阴Ⅱ°裂伤率、会阴伤口愈合不良发生率、产后尿潴留发生率、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率、新生儿产伤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会阴无裂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活动不仅可以降低会阴侧切率,还能提高助产质量。

  • 标签: 品管圈 会阴侧切 无保护会阴接生 助产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阿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7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临床试验数字随机的方法将患者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37例采用单纯的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观察组41例在此基础上联合阿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Barthel指数情况,以及血脂水平,并监测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痊愈16例、有效2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12%,对照组痊愈12例、有效1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8.38%,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Barthel指数以及血脂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急性缺血脑性脑卒中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脑神经功能,降低患者血脂水平,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阿托伐他汀 阿司匹林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右美咪啶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出现谵妄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已顺利拔除气管插管的患者共135例,分为两组,分别为右美咪啶组(A组,n=70)和对照组(给予抗精神药物,B组,n=65),观察两组患者谵妄的发生率,以及对心率、血压、监护室住院时间、血氧饱和度等的不同影响。结果右美咪啶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可减少谵妄的发生率,并可明显缩短监护室时间。心动过缓是其较常见不良反应,但不增加低血压、呼吸抑制、合并升压药使用的发生。结论右美咪啶能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降低术后谵妄,保持呼吸和循环稳定,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谵妄 围术期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右美托咪啶
  • 简介:目的探讨阿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血压伴动脉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120例老年高血压伴动脉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阿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压指标与动脉硬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左侧上臂-踝部脉搏传播速度(L-baPWV)和右侧上臂-踝部脉搏传播速度(R-baPWV)均优于治疗前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高血压伴动脉硬化患者使用阿伐他汀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动脉硬化症状及血压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老年高血压 动脉硬化
  • 简介:目的分析右美咪定联合表面麻醉在清醒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84例清醒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全麻)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给予右美咪定联合表面麻醉,对照组给予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麻醉。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插管即刻(T2)、插管后2min(T3)时间段平均动脉压(MAP)低于对照组,麻醉给药5min(T1)、T2、T3时间段心率(HR)低于对照组,T1时间段血氧饱和度(SpO2)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气管插管成功率为100%,高于对照组的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呛咳2例、躁动2例、恶心1例、心动过缓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8%,对照组出现呛咳4例、躁动5例、呼吸抑制7例、恶心2例、心动过缓6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咪定联合表面麻醉在清醒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表面麻醉 清醒气管插管
  • 简介:目的分析阿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防治作用的有效性。方法200例慢性心衰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心衰治疗,实验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伐他汀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微循环积分和临床细胞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微循环积分[总积分(1.51±0.52)分、襻周积分(0.83±0.31)分、管襻积分(0.56±0.21)分、流动积分(1.32±0.09)分]、血清细胞因子水平[肉皮素1(ET)(75.42±25.07)mg/ml、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5.92±1.93)mg/m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54.31±18.07)pg/ml、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95.28±31.82)mg/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42±0.77)、(1.46±0.50)、(1.05±0.37)、(2.01±0.27)分,(97.63±32.47)mg/ml、(9.52±3.21)mg/ml、(75.41±25.12)pg/ml、(105.83±35.31)mg/ml](P〈0.05)。结论临床中针对慢性心衰患者,在常规心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伐他汀治疗能对患者的临床诊断指标进行有效改善,降低致病细胞因子水平,对于防治慢性心衰患者具有非常显著的作用。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慢性心力衰竭 防治作用 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