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4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通过分析部队心理卫生服务需求现状,发现当前心理卫生工作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基层部队和部队医院心理卫生工作开展情况,认为确立心理卫生工作管理理念、调查现有心理卫生资源配备现状、关注心理卫生专业人员,才能不断提升部队心理卫生服务质量。

  • 标签: 军事人员 精神卫生 医院 军队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1型糖尿病患者并发贫血的发生率、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分别对入选患者临床和实验室指标进行分析.结果1型糖尿病94例中,27.6%的患者伴有贫血.病程≥3年以上的患者血红蛋白(Hb)、肌酐(Cr)、糖化血红蛋白(HbA1c)、24h尿微量白蛋白(24hUMA)水平显著高于病程<3年的患者,贫血的1型糖尿病患者Hb和Cr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为-0.400(P〈0.05),Hb与肾小球滤过率(eGFR)呈正相关,r为0.551(P〈0.01).结论1型糖尿病患者中贫血的发生率较高,并且与Cr和eGFR密切相关.

  • 标签: 1型糖尿病 贫血 糖尿病肾病
  • 简介:眼科急诊多较为危急,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正确诊断与处理,如处置不及时则会导致患者的眼睛严重损伤乃至失明,这就需要临床眼科医师及眼科急诊护士熟练了解和掌握急救技巧。笔者总结眼科急诊护理心得体会,报道如下。

  • 标签: 眼科 急诊 心理护理 体会
  • 简介:不少人由于工作中遇到压力,生活中遇到烦恼,便选择去运动.然而,带着太大的压力或不良情绪去锻炼,不仅起不到减压作用,反而会适得其反,导致精神紧张、身体疲劳,压力也变得更大了.

  • 标签: 压力 健身 心理 不良情绪 精神紧张 身体疲劳
  • 简介: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状况的改善情况。方法74例脑卒中后抑郁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7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抑郁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HAMD评分和BI评分分别为(14.26±2.68)分、(71.06±10.68)分,对照组护理后HAMD评分和BI评分分别为(19.86±3.55)分、(51.26±10.0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其抑郁症状,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脑卒中 抑郁症 心理护理 护理方法
  • 简介:有些老年人退休后,不注意外在形象,整天含着胸,弓着背,缺乏朝气。所以,当人们把“衰老”和“含胸弓背”联想在一起时,一个腰板儿笔直、昂首阔步的老人自然会让晚辈刮目相看,也能引来同龄人艳羡的目光。这些看法,又会促使老人尽量做到以健康的身姿出现在世人面前。

  • 标签: 心理健康 外在形象 退休后 老年人 老人
  • 简介:目的调查乙肝病毒携带孕妇心理状况,为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00例乙肝病毒携带孕妇(乙肝病毒携带孕妇组)和100例正常孕妇(正常孕妇组)进行调查,并分析结果。结果乙肝病毒携带孕妇组和正常孕妇组的9个症状群评分进行比较,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症状5个症状群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病毒携带孕妇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障碍,应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干预,保证母婴安全。

  • 标签: 乙肝病毒 孕妇 心理状况
  • 简介: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新靶点,强效和选择性DPP-4抑制剂已成为糖尿病治疗新药的开发热点。本文主要对已在国内上市的西格列汀、沙格列汀、维格列汀和利格列汀4种DPP-4抑制剂的构效关系以及药代动力学特点,吸收、分布、代谢、消除进行综述。

  • 标签: DPP-4抑制剂 构效 药代动力学
  • 简介: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在高血压性鼻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符合条件的86例高血压性鼻出血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2组患者均采用一次性气囊尿管行后鼻孔填塞后凡士林纱条填塞固定。对照组实施鼻出血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积极心理行为干预。并采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对干预效果进行评定。结果2组治疗效果、血压控制情况、自我护理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焦虑发生率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积极的心理行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焦虑情绪,保持血压稳定,降低再次鼻出血的风险,提高自我护理能力。

  • 标签: 高血压性鼻出血 心理行为干预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围术期护理的护理效果。方法4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实施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上述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焦虑情绪、心率、血压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前的焦虑情绪评分为(34.8±6.1)分;麻醉前心率为(71.3±5.8)次/min;麻醉前的收缩压为(127.3±9.4)mmHg(1mmHg=0.133kPa)。对照组患者麻醉前的焦虑情绪评分为(43.6±5.5)分;麻醉前心率为(86.3±8.8)次/min;麻醉前的收缩压为(137.6±6.4)mmHg。观察组患者麻醉前的焦虑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麻醉前的心率低于对照组,麻醉前的收缩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改善围术期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心理情绪,稳定麻醉前血压、心率,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甲状腺功能亢进 围术期 心理护理
  • 简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ofprematurity,ROP)是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发生的一种增殖性视网膜病变,临床上可造成视网膜变性、并发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视网膜脱离等多种严重并发症[1]。随病变的发展严重影响患儿视力,甚至致盲[2],是世界范围内早产儿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指南,ROP患儿早期每隔1~2周需进行一次眼底检查[3],接受定期全麻下眼底检查术,能够有效给予健康指导,对于病情变化能够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可有效降低早产儿的致盲率,挽救患儿视力。

  • 标签: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麻醉并发症 心理干预 麻醉前 增殖性视网膜病变 情绪
  • 简介:目的探讨自信心心理训练对社交焦虑症患者社交焦虑症状以及信任的影响。方法将80例16~30岁社交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自信心训练治疗组(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每周进行2次自信心训练,每次3h,持续5周,共10次;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治疗手段。干预前与干预结束3个月后分别对2组进行社交焦虑量表(SASS)和信任量表(TS)评定,了解训练对患者社交焦虑症状以及信任的影响。结果社交焦虑与信任呈明显负相关;2组心理干预前、后SAS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0,P〈0.01);T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0,P〈0.01)。结论自信心心理训练可以显著改善社交焦虑症患者的社交焦虑症状,并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信任程度。

  • 标签: 自信 焦虑 信任
  • 简介:目的探讨药源性低钾血症的特点.方法对108例药源性低钾血症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常见的引起低钾血症的药物主要为利尿药53.7%、抗感染药物15.7%、激素类7.4%,且药物诱发低钾血症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漏诊或误诊.结论药物诱发低钾血症具有潜在的危险性,需提高警惕,及时防治,减少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药源性 低钾血症 文献分析
  • 简介: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一般好发于2~10岁以内的儿童[1]。近年来成人水痘发生率有增长趋势[2]。该病传染性极强,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唾液飞沫传染,亦可因接触水痘病毒污染的衣物而得病[1]。将2009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64例成人水痘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应用阿昔洛韦和更昔洛韦进行治疗,并对比观察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成人水痘 水痘病毒 急性传染 临床疗效 结痂时间 体征改善情况
  • 简介:目的:对急性肺栓塞患者误诊原因进行分析,为此类疾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本院于2011年6月~2013年6月出现的急性肺栓塞误诊患者29例,对其临床症状及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9例患者首次误诊为急性左心衰、冠心病10例,心肌梗死7例,右心衰3例,冠心病5例,结核性胸膜炎3例,急性支气管炎1例,误诊时间为7d~7个月。结论急性肺栓塞在临床中误诊率相对较高,医师应不断提升自身对这一疾病的认识,尽量展开早期诊断并尽早进行治疗,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急性肺栓塞 误诊 辅助检查
  • 简介:目的分析颌下腺导管结石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近4年住院及门诊治疗的49例下颌下腺导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口服催涎剂和颌下腺区域按摩等术后处理方法不同分成A、B、C、D四组,分析各组特点并对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四组患者3年后恢复良好率分别为:A组33.3%、B组77.7%、C组83%、D组90%。结论采取口服催涎剂和颌下腺区域按摩与颌下腺导管结石取出术后的愈合相关,两者联合运用可提高颌下腺导管结石取出术后的恢复良好率。

  • 标签: 颌下腺疾病结石 手术 口腔 辅助治疗
  • 简介:近年来,药品的质量观由“质量源于生产”开始向“质量源于设计”转变,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于药品质量的全程控制,培养具有现代药品质量观念的人才,是一个值得药物分析教育工作者思考和探索的问题。结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7版《药物分析》教材,介绍在药物分析课程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法的实践体会,为今后药物分析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

  • 标签: 药物分析课程 探究式教学 教学改革
  • 简介:目的探讨引起药源性精神异常的药品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检索2004—2013年万方医学网与中国知网药源性精神异常的文献,对患者的性别、年龄,用药情况,精神异常的表现、发生时间及处理等进行分类统计。结果140例患者中,60~89岁年龄段发生精神异常的比例最高;引发精神异常的药物以抗感染药居多,占62.14%;用药途径以静脉给药居多,占87.14%。结论应重视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提高对药源性精神异常的警惕性。

  • 标签: 药源性疾病 精神异常 药物不良反应 回顾分析
  • 简介: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对中药材、中药饮片的需求越来越大,特别是医疗保健方面尤为突出,得到很多人的青睐和认可。本地三大药食同源药材一一党参、当归、黄芪,也是创下了辉煌的历史。中药产业已经成为当地老百姓发家致富的支柱产业。

  • 标签: 地产药材 甘肃 保健意识 中药饮片 医疗保健 药食同源
  • 简介:目的:探讨某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规律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正确判断ADR及药品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对该院2013年收集到的366例有效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6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103种;≥50岁的患者发生ADR的比例最高(189例,占51.64%);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最多(334例,占91.25%);最易引发ADR的药物为抗感染药物(87例,占23.77%),其次为心血管药物(73例,占19.95%);ADR损害类型主要以心外血管系统损害为主(106例,占22.80%),其次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00例,占21.50%).结论:临床应重视和加强ADR监测工作,以规范临床合理用药,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监测 分析 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