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5 个结果
  • 简介: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克隆氏病发病机理中起主要作用。为了进一步验证该理论,作者采用经遗传工程产生的抗人类TNFα抗体(CDP571),静脉输给轻至中度克隆氏病患者,观察其对克隆氏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31例克隆氏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CDP571治疗组21例,给予

  • 标签: 克隆氏病 CDP571 抗体治疗 发病机理 遗传工程 安慰剂
  • 简介:大多数单克隆抗体可诱导免疫反应,免疫毒性是免疫调节类单克隆抗体主要担心的毒性反应。本文总结了单克隆抗体的免疫毒性特征、免疫毒性的相关因素,非临床免疫毒性研究与评价的考虑要点。建议在临床前研究阶段应根据单克隆抗体的作用特征,对药物的免疫毒性进行逐步分层研究,当需要追加试验时,应追加研究;还应体内外研究相结合,动物种属和人体离体细胞相结合,多途径进行研究。

  • 标签: 单克隆抗体 免疫毒性 免疫原性 非临床研究
  • 简介:克隆抗体类药物的第一个国际非专利药品名称(INN)MuromonabCD3,由WHO在1988年首次公布。其后,随着单克隆抗体类药物研发热潮的到来,WHO对该类药物的INN命名规则也逐步建立和完善。至2014年6月,WHO陆续公布的单克隆抗体类药物的建议INN(ProposedINN,以下缩写为p-INN)已经达到329个。

  • 标签: 抗体类药物 单克隆 名称命名 通用 INN WHO
  • 简介:过去的几年中建立了一些非侵入性检测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方法,其中临床应用较多的是培养的Hp菌体抽提物作为抗原检测血清总抗体或尿素酶抗体。近年国外应用基因工程表达的多克隆或单克隆基因蛋白作为抗原,并结合到固相载体上,同时应用酶标记抗人IgG(或IgA)可以检测相应的血清—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基因克隆 Cag-A HSP-58 UreaA UreaB
  • 简介:近年来,国内外诸多企业正在积极地进行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发和申报。作为一种大分子蛋白药物,单克隆抗体因其特殊的结构和生理性质,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与小分子药物相比均存在较大差异。单抗具有的靶点介导的药物处置、非线性药动-代谢、时间依赖性、较长的半衰期等独特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使得其在药物研发过程中存在了一系列的挑战。合理的应用模型和仿真技术可帮助研究者充分发掘数据信息、预测临床试验结果、指导临床试验设计以及优化给药方案等,其中靶点介导的药物处置模型在单抗药物研发中的应用目前已有一些探索。本文将通过对单抗药物药动学特征的介绍,探讨靶点介导的药物处置模型在单抗药物研发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以期帮助研究者科学、高效地进行单抗类药物的研发。

  • 标签: 单克隆抗体 药代动力学 靶点介导的药物处置
  • 简介:利用肿瘤细胞特异性抗体治疗肿瘤是近年来医学研究的方向,单克隆抗体是目前治疗难治性恶性淋巴瘤疗效较为显著的治疗方法之一.

  • 标签: 单克隆抗体治疗 反应例 治疗难治性
  • 简介:目的建立人源性抗肝癌单克隆抗体细胞株,探讨其特异性。方法用IL-2和美洲商陆(PWM)体外刺激肝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再与小鼠骨髓瘤细胞NS-1融合,获得3株人源性抗肝癌单克隆抗体AF3,CB7,CH1,同时进行免疫组化及细胞免疫化学研究。结果3株人源性抗肝癌单克隆抗体AF3,CB7,CH1,可以和肝癌组织发生强阳性反应,和胃癌有微弱阳性反应,和其他3种癌组织无反应,3株单抗均能和肝癌QGY-7703细胞呈强阳性反应,与胃癌细胞有微弱阳性反应,与其他3种癌细胞反应为阴性。结论通过人-鼠杂交瘤技术获得了3株能分泌人源性抗肝癌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免疫组化与细胞免疫化学证实该单抗具有较好的特异性。

  • 标签: 细胞免疫化学 肝癌 免疫组化 人源性抗肝癌单克隆抗体
  • 简介:野山人参属贵稀中药,价格昂贵,且资源较少,历史上被中医药界认为是具良好“扶正、补气”的贵重中药,其功效比一般的移山人参要明显得多,往往用于病危急救。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用野山人参进补亦在一定范围内成为必需。由于野山参与移山人参等栽培参同属一个种,在形态上也大同小异,目前已知的化学成分也大致相同,因此野山参的鉴别只能依赖于富有经验的老药工、老专家凭外观特点进行鉴别,特别是一旦粉碎成粉后,鉴别的难度更大。

  • 标签: 人参 鉴别 野山参 中药 进补 扶正
  • 简介:目的:为探讨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微粒抗体(TMAb)在桥本甲状腺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方法(RIA)对桥本甲状腺病30例,其他甲状腺病100例(患病组)及3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组)进行了血清TGAb、TMAb测定并作比较。结果:①TGAb、TMAb血清测定水平(%)桥本组(49.8±9.9、36.8±7.7);其他甲状腺病组(14.5±5.6、8.9±5.2)与正常组的(7.4±4.5、5.8±4.6)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②按TGAb>30%;TMAb>15%定为阳性,30例桥本甲状腺病患者TGAb阳性28例(93.3%);TMAb阳性29例(96.7%);二项阳性27例(90%)。100例其他甲状腺病患者。TGAb阳性1例(1%);TMAb阳性12例(12%),无两者同时阳性。正常组两项抗体均阴性。结论:血清TGAb、TMAb联合测定对鉴别桥本与其他甲状腺病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微粒抗体 桥本甲状腺病 诊断 放射免疫方法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在结棱病的发生过程中,毒力其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只有毒力菌株才可致病。结棱茵的毒力可以理解为其引起结棱病的能力。而致病性与毒力因子总是联系在一起的。结棱茵是典型的胞内寄生茵,但只有有毒株才能在细胞内存活和繁殖。可以推测毒力因子在毒力株的巨噬细胞复制中起关键作用,而目前对毒力因子的分子机制一毒力相关基因知之甚少。为了在分子水平了解毒力因子的作用机制,我们克隆了与结棱分支杆菌在巨噬细胞内复制有关的基因mig(macrophageinducedgene),以期在分子水平研究结棱分支杆茸的致病机理。

  • 标签: 结核分支杆菌 毒力 基因mig 克隆 基因序列 PCR
  • 简介:目的构建内源性血管生成抑制因子Arresten的原核表达体系,并于大肠杆菌中初步表达。方法从健康产妇胎盘组织中提取总RNA,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出Arresten基因,将基因克隆克隆载体(pMD19-T)中,测序确认。酶切后插入表达载体pBV221,转入大肠杆菌JM109进行温控诱导表达,经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blot)检测Arresten蛋白的表达。结果酶切鉴定证实Arresten基因正确地插入表达载体中。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重组体Arresten在大肠杆菌中获得表达,分子量约为26000,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30%。经Westernblotting检测表明该异源重组蛋白具有添加的亲和纯化标签多聚组氨酸标签抗原活性。结论成功构建了有效的原核表达体系pBV221-Arresten。

  • 标签: ARRESTEN 克隆表达 原核表达重组体
  • 简介:临床上,很多疾病可引起高丙种球蛋白血症(HGG)。因丙种球蛋白大多发球免疫球蛋白(lg),具有抗体活性,因此,又称为高免疫球蛋白血症(HIG)。此球蛋白分为两各:多克隆HGG或(HIG),呈现多种lg增高,如lgG、lgA和lgM;单克隆HGG或(HIG);只呈现某一种lg增高,可为lgG,或lgM或lgA。后者在消化、

  • 标签: 单克隆高丙种球蛋白血症 发病机制 鉴别诊断 造血干细胞移植 多发性骨髓瘤
  • 简介:目的:佐匹克隆(zopiclone,zpl)为环吡咯酮类化合物,为第三代镇静、催眠药。我们曾报道了大鼠电点燃效应的影响,本研究旨在探讨其对大鼠化学点燃的影响。方法:雌性Wistar大鼠30只,放人笼内,每笼3只,将质量浓度为17.5g/L的戊四唑(PTZ)35mg/kg,腹腔注射,隔日一次,注射容积2mL/kg,观察给药后1h

  • 标签: 佐匹克隆 大鼠 化学点燃效应 质量浓度 镇静催眠药
  • 简介: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佐匹克隆片的含量及有关物质。方法:用C18柱;流动相:pH3.5缓冲溶液(取十二烷基硫酸钠8.1g和磷酸二氢钠1.6g,加水1000mL使溶解,用磷酸调pH3.5)-乙腈(55:45);检测波长:303nm。采用外标法测定含量,加校正因子的自身对照法测定已知杂质,自身对照法测定未知杂质。结果:佐匹克隆浓度在19.04—152.29mg·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6%,RSD=0.8%(n=5)。有关物质各杂质峰与主峰之间的分离度良好;结论:本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强、准确可靠,适合于佐匹克隆片含量及有关物质的测定。

  • 标签: 佐匹克隆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目的探讨体内产生抗核抗体的抗原.方法分别以羊红细胞、伤寒沙门菌及鸡血清免疫小鼠,同时设立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10只,采用商品化酶联免疫法检测抗核抗体试剂盒,将酶结合物(酶标抗人IgG)换成酶标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SPA),建立检测抗核抗体的SPA-ELISA法,并使其性能保持不变,用其检测小鼠的抗核抗体.结果新建立的检测抗核抗体的SPA-ELISA法与原法检测同一批标本,相关系数为0.931,P<0.01.小鼠血清抗核抗体检测结果(阳性率):羊红细胞组为90%(9/10),伤寒沙门菌为70%(7/10),鸡血清组为100%(10/10),生理盐水对照组未检出抗核抗体.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体内抗核抗体可能是一类由不同抗原刺激非特异产生的抗体.蜒

  • 标签: 抗核抗体 抗原 免疫应答 自身免疫疾病 酶联免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