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回顾,系统地综述重症患者鼻肠管管因素及护理干预策略,为临床预防和处理鼻肠管管提供参考。

  • 标签: 食管癌 鼻肠管 堵管 护理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行脉留置针时探究行护理持续质量改进后对预防留置针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非盲法选择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1月共计 80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400例对照组行传统护理, 400例观察组行护理持续质量改进,对比分析两组静脉留置针管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留置时间高于对照组、封管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 0.05)。观察组管概率和静脉压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 0.05)。结论 行留置针时以护理持续质量改进后,对预防静脉留置针管有明显的临床效果,临床值得推广。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预防针管堵管 护理持续质量改进
  • 简介:目的探讨住院总护师应用PDCA模式在降低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留置期间管率的效果评价。方法265例成功留置PICC的住院患者,2015年3~5月在本院置管的12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5年6~8月在本院置管的13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运用常规观察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实施PDCA循环模式,分析PICC留置期间出现管路堵塞的原因,比较两组管路堵塞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导管堵塞的发生率为6.5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75%(P<0.05)。结论PDCA循环模式能明显降低PICC留置期间管率的发生,实现质量的持续改进。

  • 标签: 住院总护师 PDCA循环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堵管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动脉药盒治疗间歇期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减少管的发生率。方法 对我科 2012年 1月~ 2013年 1月 15例恶性肿瘤患者经左锁骨下动脉药盒进行治疗间歇期发生管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防治对策。肿瘤患者机体本身呈高凝状态,未按时、按要求冲封管,左上臂过度活动日常生活维护不当是治疗间歇期发生管的重要因素。加强肿瘤患者出院健康教育,告知患者和家属导管维护的重要性。指导患者按时来门诊进行导管维护。针对偏远农村地区的患者积极联系提供导管维护的医院,并定期进行维护随访。 结果在本组15例患者中发生不同程度的管现象。其中 10例经医生处理后再通。 3例利用介入方法进行导管调整后再通。 2例经处理后仍未通并重新给予置管。 结论 规范的冲封管技术,正确的药物配制,熟练掌握导管维护的相关知识并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宣教工作,可极大程度上减少管的发生率。

  • 标签: 肿瘤 锁骨下动脉药盒 治疗间歇期 堵管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个性化管技术在神经外科气管切开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神经外科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58例气管切开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应用个性化管技术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9例:未应用个性化管技术而用常规管技术)与实验组(29例:应用个性化管技术),比较两组患者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一次性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此外,实验组患者干预后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

  • 标签: 个性化堵管技术 常规堵管技术 神经外科 气管切开
  • 简介:目的比较中心静脉导管加注入尿激酶与常规胸腔闭式引流胸腔积液的管发生率及患者耐受性.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2年8月住院部确诊的胸腔积液73例,分为3组,实验一组21例采用胸腔留置单腔中心静脉导管,实验二组18例采用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加每日尿激酶10万单位注入胸腔,对照组34例采用留置常规胸腔插管闭式引流,比较3组患者治疗1周后的管率、耐受性.结果实验一组、二组管率分别为42.9%(9/21)和27.8%(5/18),对照组为14.7%(5/34).实验一组显著高于对照组(χ2=5.422,P=0.020).实验一、二组总体耐受性满意率92.3%显著高于对照组55.9%(χ2=12.973,P=0.000),实验组耐受性好.结论尿激酶在减少胸腔闭式引流管管率上有一定作用.患者对中心静脉导管的耐受性要好于常规置管.

  • 标签: 渗出性胸膜炎 中心静脉导管 尿激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