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黄体酮与地塞米松联用对胎膜早破孕妇分娩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妇产科收治的胎膜早破孕妇83例,将其分为联合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孕妇均给予地塞米松治疗,联合组孕妇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均给予黄体酮治疗,比较两组孕妇的胎儿娩出时间、新生儿体质量及Apgar评分值。结果:联合组孕妇的分娩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孕妇的新生儿体质量及Apgar评分值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体酮与地塞米松联用治疗胎膜早破孕妇可适当延长孕妇的分娩时间,从而改善围生儿结局。

  • 标签: 胎膜早破 黄体酮 地塞米松 分娩时间
  • 简介:目的分析二尖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停留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方法将2009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施行二尖瓣膜置换术的1144例患者临床资料纳入研究。根据患者术后ICU停留时间是否延长(停留时间延长定义为ICU停留时间≥3d)分为ICU延长组和ICU未延长组。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ICU延长组94例,发生率为8.2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肺动脉高压≥60mmHg、左心室射血分数〈50%、自身瓣膜病变类型、呼吸机辅助时间≥48h、房性心律失常、住院期间再次气管插管、近期心衰、体表面积〈1.5m2、术前左心房直径≥5.0cm、术前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7.0cm、术前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5.0cm、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白蛋白、血小板计数、血钾、血钠、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凝血功能有统计学差异(P〈0.01,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呼吸机辅助时间≥48h、房性心律失常、术前左心房直径≥5.0cm、术前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7.0cm、术前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5.0cm为术后ICU停留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临床医生对于具有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早期识别、尽早干预,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和降低死亡率。

  • 标签: 二尖瓣成形术 ICU停留时间延长 危险因素
  • 简介:根据最近国内外相关文献,对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探讨药物通过雾化吸入疗法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最新进展。雾化吸入疗法借助其优点,已成为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有效手段。

  • 标签: 雾化吸入疗法 儿科 呼吸系统疾病 进展
  • 简介:目的:探讨乙肝病毒S蛋白(HBs)与人精子体外共孵育不同时间后人精子胞膜完整性及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人精子与25μg/mLHBs共孵育0、1、2、3、4h后,酶标仪检测精子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AnnexinV-FITC/PI双染法检测HBs对精子早期凋亡指标磷脂酰丝氨酸外翻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精子细胞内活性氧(ROS)、半胱氨酸蛋白酶-3,-8,-9(Caspase-3,-8,-9)活化,TUNEL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精子DNA的损伤。结果:人精子与25μg/mLHBs共孵育后,MDA水平、ROS阳性精子、AnnexinV^+/PI^-精子、Caspase-3,-8,-9阳性精子比率、TUNEL阳性精子比率显著升高,且AnnexinV^+/PI^-精子、Caspase-8,-9阳性精子比率、TUNEL阳性精子比率的升高与HBs呈时间依赖趋势。结论:HBs蛋白与人精子共孵育时间增长可加剧对人精子功能的损伤。

  • 标签: 乙肝病毒S蛋白 精子功能 氧化应激 膜完整性 凋亡
  • 简介:目的探讨地诺前列酮栓(欣普贝生)用于足月妊娠胎膜早破的引产时机。方法足月妊娠胎膜早破患者13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7例,观察组于破水后6h放置欣普贝生,对照组破水期24h后评估宫颈评分〈6分再放置欣普贝生,观察两组患者的剖宫产率、临产时间、总产程、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产褥感染率等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放药后至临产时间及临产至分娩时间分别为(380.8±215.2)min、(365.5±180.3)min,对照组放药后至临产时间及临产至分娩时间分别为(420.6±165.8)min、(410.5±198.6)min,两组放药后至临产时间及临产至分娩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褥感染发生1例,对照组产褥感染发生2例,观察组胎儿窘迫发生3例,对照组胎儿窘迫发生4例,两组均没有出现新生儿窒息发生,观察组与对照组在产褥感染、新生儿窘迫发生率及新生儿窒息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67例,阴道分娩62例,剖宫产5例,剖宫产率为7.5%,对照组患者中有6例患者由于产程缓慢失去信心剖宫产,共15例患者剖宫产,剖宫产率为22.4%,观察组患者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欣普贝生用于足月胎膜早破促宫颈成熟安全有效,可以降低剖宫产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胎膜早破 地诺前列酮栓 放置时间 足月妊娠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造影伽马拟合时间强度曲线对颈部浅表淋巴结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拟行颈部浅表淋巴结病灶切除或穿刺活检术的患者60例,术前均行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发现并记录病灶特征及参数指标。以手术病理结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超声造影诊断良恶(转移)性淋巴结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160例浅表淋巴结经病理诊断确定良性29例,恶性转移31例。2超声造影结果示良性淋巴结在造影后主要表现为均匀显著灌注(24/29);恶性转移淋巴结则主要表现为不均匀高灌注(22/31)或不均匀低灌注(5/31);3Q-LAB分析软件自动描记伽马拟合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分析,良性淋巴结组峰值强度(PI)、初始强度(C)、曲线上升支斜率(A)、曲线下面积(AUC)大于恶性转移淋巴结组(P〈0.05),良性淋巴结组曲线上升时间(RT)、达峰时间(TTP)、平均渡越时间(mTT)、浓度减半时间(T1/2)均小于恶性转移淋巴结组(P〈0.01)。超声造影诊断良恶(转移)性淋巴结的敏感性为87%,特异性为83%,准确性为85%。结论颈部浅表淋巴结造影后的灌注特征和伽马拟合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分析对浅表淋巴结疾病的定性诊断提供了有利依据。

  • 标签: 超声检查 淋巴结 鉴别诊断
  • 简介:本文介绍了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LC-Q-TOFMS)技术近年来的研究进展,综述了该方法在药物中的有关物质分析、非法添加化学成分的鉴定分析、代谢组学及中药学4个主要方面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

  • 标签: 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 药物分析 应用
  • 简介:目的:了解聊城市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呼吸内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8月呼吸内科的200份病历资料。结果:社区获得性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为主要病种,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所占比例为83.00%(166/200),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5.32%,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105.87DDDs/(100人·d)。结论:我院抗菌药物的应用比较合理,但仍有些地方应进一步改进。

  • 标签: 呼吸内科 抗菌药物 合理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前列地尔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9例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前列地尔治疗组(n=40)和对照组(n=39),两组患者均在常规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采用肺保护性机械通气,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泵注前列地尔10μg,2次/d,共治疗7天.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呼吸功能指标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各项指标无差异.治疗后治疗组在总有效率、氧合指数、呼吸指数、APACHEⅡ评分、TNF-α、IL-1β、IL-6、IL-8等指标的检测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前列地尔可显著改善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临床状况.

  • 标签: 前列地尔 机械通气 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莫西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疗效及安全性的分析。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36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采用莫西沙星治疗。观察指标根据卫生部颁发的《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病情的恢复情况与症状消失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痊愈人数3例,显效人数5例,进步人数6例,无效人数4例。不良反应恶心5例,占27.8%;呕吐3例,占16.7%;头晕3例,占16.7%;腹泻2例,占11.1%;观察组患者痊愈人数7例,显效人数6例,进步人数4例,无效人数1例;不良反应恶心2例,占11.1%;呕吐2例,占11.1%;头晕1例,占5.6%。观察组总有效率(72.2%)高于对照组(44.4%)。结论莫西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较小,安全性可以保障。

  • 标签: 莫西沙星 下呼吸道感染 疗效 安全性分析
  • 简介:病例:患者,男,80岁。因“消化道出血3周,喘憋伴有双下肢水肿2周”于2013年10月17日入院。患者3周前因大量服用扶他林(125mg)出现柏油样大便,伴有心慌、头晕,就诊于东直门医院,给予患者补液、抑酸、营养支持、补充白蛋白治疗好转。2周前患者出现双下肢水肿,并出现喘憋、咳嗽、少量白痰,就诊于我院急诊,双下肢静脉超声提示双侧小腿肌间静脉管径增宽,

  • 标签: 国际标准化比值 凝血酶原时间 苯溴马隆 华法林 双下肢水肿 消化道出血
  • 简介:目的:观察并比较奥氮平、喹硫平对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睡眠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伴有精神行为症状的AD患者随机分组,分别接受奥氮平(n=42)、喹硫平(n=38)治疗,疗程6周。治疗前、后行多导睡眠图检查,测定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平均血氧饱和度(MSaO2)、血氧饱和度<90%时间占监测总时间的百分比(TS90%)。结果①治疗后,奥氮平组AHI、TS90%增高(分别P<0.01、0.05),LSaO2、MSaO2降低(均P<0.05);喹硫平组变化不显著(P>0.05)。奥氮平组治疗后的AHI、TS90%显著高于喹硫平组(P<0.01),LSaO2、MSaO2显著低于喹硫平组(均P<0.05)。②治疗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发生率为27.5%(22/80);治疗后奥氮平组新出现的OSAHS患者比例高于喹硫平组(分别为6/31、0/27,P<0.05)。③治疗后,两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分无显著变化(均P>0.05);而AD病理行为量表(BEHAVE-AD)评分显著降低(P<0.01)。两组治疗后的MMSE、BEHAVE-A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氮平对AD患者睡眠呼吸功能可能存在不良影响,而喹硫平的影响不显著。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睡眠呼吸障碍 奥氮平 喹硫平 多导睡眠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