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氨甲酸在关节置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4-2018.9我院接收诊治的膝关节损伤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实施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其中研究组手术时配合注射氨甲酸,对照组则注射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出血时间以及出血量。结果研究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出血时间以及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可比性(P

  • 标签:
  • 简介:1例42岁男性患者,因重症中暑继发肺部感染,先后给予头孢西丁、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第24天,加用替加素后患者出现凝血功能异常,第33天,考虑凝血功能障碍可能与替加素相关,停药3d后凝血功能恢复正常。

  • 标签: 替加环素 凝血功能障碍 低纤维蛋白原 药品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天麻素、奥格雷以及异丙嗪联合使用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中的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某院收治的74例后循环缺血患者,均存在明显眩晕症状,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天麻素治疗,观察组给予天麻素、奥格雷以及异丙嗪联合治疗。治疗完毕后分别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眩晕评分以及眩晕改善水平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未观察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天麻素联合奥格雷、异丙嗪治疗后循环缺血眩晕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眩晕 天麻素 奥扎格雷 异丙嗪 后循环缺血
  • 简介:目的探讨丁螺酮治疗重症监护室患者焦虑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22例重症监护室焦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1例。治疗组给予丁螺酮治疗,对照组给予阿普唑仑治疗。治疗1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焦虑量表(HAMA)评分,记录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SAS、HAMA评分(28.61±5.56)、(8.15±2.45)分明显低于治疗前的(64.49±7.40)、(30.52±8.5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SAS、HAMA评分(29.05±5.69)、(8.36±2.46)分明显低于治疗前的(64.64±7.25)、(30.13±8.3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HAMA、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4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4.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尿便常规、凝血五项及肝肾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螺酮对于治疗重症监护室焦虑障碍的患者是安全的、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丁螺环酮 焦虑症 重症监护室
  • 简介:盐酸米诺素软膏是一种新型的半合成四素,近年来在口腔常见病的治疗和研究中备受关注。对其在慢性牙周炎、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窦道型根尖周炎、智齿冠周炎、种植体周围炎、干槽症等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为盐酸米诺素软膏在口腔疾病治疗中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 标签: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 口腔疾病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评价米诺素与甲硝唑对患者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牙周症状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慢性牙周炎患者80例资料,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米诺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甲硝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差异,以及治疗前后牙周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为82.50%(χ2=3.791,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牙周症状(牙龈指数、牙周袋深度、菌斑指数、附着丧失情况)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牙周症状(牙龈指数、牙周袋深度、菌斑指数、附着丧失情况)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米诺素与甲硝唑联用治疗患者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明显,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牙周症状。

  • 标签: 米诺环素 甲硝唑 慢性牙周炎 牙周症状
  • 简介:目的探讨复方HD对磷酰胺诱导的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增强作用。方法ICR小鼠分别以蒸馏水(对照组、模型组)、香菇多糖(200mg/kg)、复方HD(5、10、20g/kg)每天1次ig给药,连续10d;除对照组外,在第4~6天ip磷酰胺(40mg/kg)制备免疫抑制小鼠模型(对照组除外);每天给药前精确称量并记录小鼠体质量。于最后一次给药24h后,测定小鼠脾指数、胸腺指数;流式细胞术进行全血中T细胞亚群分析;ELISA法检测血浆中IFN-γ和IL-4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复方HD低、中、高剂量组显著提高小鼠的胸腺指数,CD3^+、CD3^+CD4^+细胞数以及CD4^+/CD8^+比值(P〈0.05),显著恢复血浆中IFN-γ水平和IFN-γ/IL-4比值(P〈0.05),纠正了Th1/Th2偏移,并呈现出一定的浓度相关性。结论复方HD能够促进磷酰胺诱导的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恢复,证明其在预防及治疗免疫功能低下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

  • 标签: 复方HD 环磷酰胺 免疫抑制 免疫增强 THL/TH2 IFN-γ
  • 简介: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奥美沙坦酯中氯代烷基结构类潜在基因毒性杂质(4-氯甲基-5-甲基-1,3-二氧杂戊烯-2-酮(杂质1)和4,5二氯甲基-1,3-二氧杂戊烯-2-酮(杂质2))。方法:采用色谱柱为KromasilEternity5-PhenylHexyl柱250×4.6mm;检测波长:215nm,流动相A:乙腈:2.04g?L-1磷酸二氢钾溶液(用1.73g/L磷酸溶液调节pH值至3.4)(20:80);流动相B:2.04g?L-1磷酸二氢钾溶液(用1.73g?L-1磷酸溶液调节pH值至3.4):乙腈(20:80),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1,柱温40℃,进样量10μL。结果:杂质1和杂质2与主峰分离良好,在浓度为0.1066~0.7104μg·mL-1和0.1235~0.6174μg·mL-1范围内杂质1和杂质2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分别为1.0000和0.9971);杂质1和杂质2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09%和114.85%,RSD(n=9)分别为7%和7%。结论:经方法学验证,本法准确性好、灵敏度高,适用于奥美沙坦酯中的杂质1和杂质2的定量控制。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 奥美沙坦酯 氯代烷基结构类杂质 潜在基因毒性杂质
  • 简介:随着我国人均寿命的提高以及高龄老人数量的增多,老年人发生股骨颈骨折的病例越来越多,人工股骨头置换已成为目前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最常见的手术方式。由于该手术出血量多,导致的出血相关并发症对老年病人身体影响较大,因而该手术在临床应用时受到限制。医师常通过输血、止血、术中或术后自体血回输等方式预防出血相关的并发症。

  • 标签: 氨甲环酸 失血量 股骨头置换 围手术期
  • 简介:目的:探讨氨甲酸联合利伐沙班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减少出血及预防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行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氨甲酸联合利伐沙班组(观察组,40例)与低分子肝素组(对照组,40例),记录2组患者的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量、输血例数、术后1天血红蛋白下降值、血凝指标及术后2周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量、输血例数、输血率、血红蛋白下降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血凝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无严重出血倾向,术后2周下肢超声检查均未发现深静脉血栓。结论:氨甲酸联合利伐沙班应用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围手术期,可有效减少出血量,降低输血率并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 标签: 股骨转子间骨折 氨甲环酸 利伐沙班 血栓 老年人
  • 简介:目的:探讨胸腔镜下外伤性血气胸廓清加肋骨骨折复位环抱固定术治疗外伤性血气胸合并多发性肋骨骨折的护理特点。方法:分析116例外伤性血气胸合并多发性肋骨骨折行胸腔镜血气胸廓清加肋骨骨折复位环抱固定术的术前、术后的护理对策。结果:116例患者术后胸痛明显减轻,咳嗽排痰通畅,呼吸功能改善,心理感应良好。结论:通过微创的胸腔镜手术以及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能明显改善外伤性血气胸合并多发性肋骨骨折的愈后,促进康复。

  • 标签: 血气胸 胸腔镜 肋骨环抱器 肋骨骨折 护理
  • 简介:目的分析焦炉工外周血中DNA甲基化转移酶1(DNMT1)、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DAC1)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焦炉工人肺癌筛查的生物标志物。方法以152名男性焦炉工人为接触组,以141名男性水处理工为对照组。采集2组人员晨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其内暴露指标1-羟基芘(1-OH-Py)的水平。同时采集晨起空腹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DNMT1、HDAC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DNMT1、HDAC1蛋白的表达与焦炉工人工龄、工种、吸烟、饮酒等的关系。结果接触组尿1-OH-Py水平[(0.043±0.011)μg/mmolCr]和血清中DNMT1[(28.4±7.2)μg/L]、HDAC1蛋白[(382±64)μg/L]的表达高于对照组[(0.017±0.004)μg/mmolCr、(17.6±3.0)μg/L、(246±25)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接触组中不同工种间DNMT1、HDAC1蛋白表达水平也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焦炉作业工龄的增加,接触组DNMT1、HDAC1蛋白表达水平都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血清中DNMT1、HDAC1蛋白可作为焦炉工人肺癌早期筛查的生物标志物。

  • 标签: DNA甲基化 肺肿瘤 组蛋白去乙酰基酶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维生素C预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血液透析,观察组采取维生素C预冲透析,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a(TNF-a)及白介素-6(IL-6)。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hs-CRP、TNF-a及IL-6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通过维生素C预冲透析可有效缓解微炎症状态。

  • 标签: 维生素C预冲透析器 维持性血液透析 微炎症状态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