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7 个结果
  • 简介:问:孩子得了病毒性感冒,已经治好。一天后又发烧。又去输了头孢(霉素)液体。早晚体温正常。下午发烧,体温一直在37摄氏度左右。又去做了肝、肾、肺、抗O、血沉等检查,还吃了达菲。下午体温一直在37~37.2度之间,怎么办?

  • 标签: 体温正常 发烧 小孩 病毒性感冒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持续蔓延,发热是其主要表现之一,在大家关注健康的同时,药店里的体温计销量也是直线上升,其中价格实惠、使用方便的玻璃体温计最受欢迎。选购和使用玻璃体温计看似简单,其实还需“多份心”。

  • 标签: 玻璃体温计 H1N1 主要表现
  • 简介:手术期的病人在手术室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使体温改变,主要有环境温度、麻醉药和其他特殊器械应用等。据报道有50%-80%的成年人可发生术后低温,多数情况下低温并不构成生命威胁,但由于氧需增加,对于心血管功能储备不良的患者,可使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增加,严重低温可导致室颤或心脏骤停。对老年或小儿,由于自身的体温调节功能下降,可影响苏醒,增加术后各种并发症,因此,在手术期间如何维持好患者的体温,成为手术室护理工作的一大课题。

  • 标签: 体温调节功能 手术期间 手术室护理工作 心血管功能 环境温度 特殊器械
  • 简介:手术中低体温是外科患者手术期间护理的常见问题,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本文综述低体温发生的原因,对机体的影响及其护理预防。

  • 标签: 手术病人 低体温 预防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杨露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3期
  • 机构:亳州市人民医院杨露摘要:硬膜外麻醉围术期患者可能会出现低体温的情况,其可能会导致心脏、凝血方面的并发症,为此本文将通过围术期及硬膜外麻醉概念进行概述,并对其对患者造成得到影响进行总结,通过这样的方式找出其发生机制及相关解决策略,减少硬膜外麻醉围术期患者出现低体温情况的概率。
  • 简介:食物总脂肪摄入量是影响血浆总胆固醇水平的主要因素。脂肪的种类由结构中的脂肪酸决定,脂肪酸按结构又可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可以显著升高血浆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低密度脂蛋白也是脂蛋白中的一类,它是血浆脂蛋白中首要的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脂蛋白,因此和高密度脂蛋白相反,越低越好,畜肉类食物含脂肪最多,且多为饱和脂肪酸。

  • 标签: 血脂调节 不饱和脂肪酸 低密度脂蛋白 脂肪摄入量 动脉粥样硬化性 胆固醇水平
  • 简介:【摘要】本文针对儿童服食退热药后对于其体温产生的影响开展分析,首先明确儿童日常服用的各类退烧药,重点说明这些药物的功效对比及服用注意事项;随后系统分析儿童使用退热药的常见情况,如儿童使用退热药的体温变化,同时就物理降温方式进行说明;最后则就患儿出现热性惊厥的退热处理开展探讨。

  • 标签: 儿童 退热药 体温 降温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对小儿肺炎患儿体温恢复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00例小儿肺炎患儿,随机将其分为两组(50人/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儿采用不同护理方案进行干预,对比其体温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儿经优质护理干预后,其体温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患儿经常规护理干预后,其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肺炎患儿采用优质护理进行干预,护理效果可观,可降低患儿并发症概率,改善患儿体温利于康复,值得运用。

  • 标签: 小儿肺炎 优质护理 体温恢复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杨露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4期
  • 机构:亳州市人民医院杨露摘要:硬膜外麻醉围术期患者可能会出现低体温的情况,其可能会导致心脏、凝血方面的并发症,为此本文将通过围术期及硬膜外麻醉概念进行概述,并对其对患者造成得到影响进行总结,通过这样的方式找出其发生机制及相关解决策略,减少硬膜外麻醉围术期患者出现低体温情况的概率。
  • 简介:【摘要】:手术中的低体温会导致人体细胞免疫力下降、术后感染概率增加、常有意识障碍、颈项强直、影响凝血功能,甚至增加心血管意外的发生率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此,本文总结了围手术期病人低体温的原因及低体温对机体的影响,对围手术期低体温采取针对性的综合保温措施的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 标签: 围手术 低体温 护理 进展
  • 简介:目的:为了让患者安全使用血脂调节药物,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方法:根据文献资料及药品的说明书等列出一些常用血脂调节药物的适应症,通用名与商品名及服用时注意事项、服用时间、药物相互作用等。结果:了解了高脂血症用药情况,血脂调节药物的安全使用应引起临床医师和药师的高度重视。结论:达到安全有效的使用血脂调节药物。

  • 标签: 血脂调节药 用药安全 高脂血症 应用原则 注意事项 药物相互作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评价术前预加温措施对于全麻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影响。方法 选择全麻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常规保温组,即术中使用空气对流半身加温毯的方式进行保温;实验组为预热组,即术前对全麻患者进行空气对流全身加温毯的方式进行主动加温,时间为30min,术中继续使用空气对流半身毯的方式进行保温,比较主要结局指标:两组患者围术期低体温的发生率,围术期低体温持续的时间,以及围术期低体温下降的幅度情况。次要结局指标: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苏醒的时长,住院时间时日的长短以及手术部位切口的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分析了200名参与者(对照组101名;实验组99名)。 实验组的体温过低的中位数 [四分位距] 低于对照组(分别为 0.00 [0.00-0.12] ℃/hr 与 0.05 [0.00-0.36] ℃/hr;中位数差异, -0.01 ℃/hr; 95% 置信区间,-0.04 到 0.00℃/hr,; P = 0.005)。 次要结果没有组间差异。结论 术前预加温措施可有效降低围术期低体温的发生率,低体温下降的幅度以及低体温持续的时间;术前预加温与术中联合保温的方式比单一术中保温的方式效果更好。

  • 标签: 围术期低体温 术前预保温 全麻患者
  • 简介:目的:探讨肝脏肿瘤切除术后患者7d内的每天最高体温的变化及其规律,总结术后体温的变化规律及分析体温增高的原因和应采取的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将肝脏手术200例的病历资料,统计手术日至术后7d的体溫、肺部感染及肝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发生率,分析体温增高与并发症存在的关系。结果术后3d内体温升高的患者一般较少伴有术后并发症,术后3d后出现体温升高者,常常伴有相应的术后并发症,如肺部感染、腹腔积液、胸腔积液、膈下积液、血培养阳性、肝功能障碍等。术后体温的增高与肿瘤大小有关,尤以肿瘤直径>10cm多见;而与肿瘤的类型等无关。结论肝脏肿瘤切除术后3d后体温增高多与肿瘤大小(>10cm)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在日常护理中应该格外重视。

  • 标签: 肝脏 手术 术后 体温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