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1 个结果
  • 简介: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在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起作用,其中前列素E2(PGE2)一直受到关注。本研究选取13例拔除侧上颌第一尖牙的正畸患者,用PaulGjessing设计的上颌尖牙后移簧(PGCRS)远中移动尖牙,在严格控制口腔卫生的条件下,以滤纸条法取受力前、受力后1小时、24小时及168小时一侧尖牙远中的龈沟液(GCF)。用放射免疫法(RIA)测GCF—PGE2的含量。结果显示受力前即可检出GCF-PGE2,平均为46.739pg/ml。受力后1小时、24小时及168小时分别为126.609、208.878和121.728pg/ml。均较受力前显著增加(P<0.05)。表明牙受力初期GCF-PGE2含量增加,且在24小时达到峰值,提示GCF-PGE2含量增加与牙齿的受力移动有关。GCF-PGE2提供了一种研究人牙齿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生化指标变化的活体检测方法

  • 标签: 牙齿移动 龈沟液 前列腺素E2
  • 简介:目的:探讨前列素E2(PrstaglandinE2,PGE2)在种植体周龈沟液中的含量水平与种植牙牙周组织临床指数-菌斑指数(plaqueindex,PI),牙龈指数(gingivalindex,GI)和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pocketdepths,PPD)之间的关系.方法:检查实验组36颗和对照组36颗种植体牙周情况,实验组为有明显炎症的种植体,牙周探诊深度均超过3mm.同时试纸收集种植体周围龈沟液,ELISA法检测其龈沟液中的PGE2含量,所得数据用t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PGE2表达和患种植体周围炎的种植体牙周指数呈显著相关(P<0.05),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PGE2表达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结论:龈沟液中PGE2含量可为种植体周围炎病变的诊断提供客观参考.

  • 标签: 种植 种植体 种植体周围炎 龈沟液 前列腺素E2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前列素(prostaglandin,PG)E2合成通路上各个酶在正常口腔黏膜、口腔黏膜不典型增生、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squamouscell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情况,研究PGE2合成通路在OSCC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9例正常口腔黏膜、37例口腔黏膜不典型增生和53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的标本,提取组织中的mRNA,用RT-PCR观察PGE2合成同路上的各参与基因胞质型细胞磷脂酶(cytosolicphospholipaseA2,cPLA2)、环氧化酶(cyclooxygenase,COX)-1、COX-2、膜相关前列素E合成酶(membrane-associatedprostaglandinEsynthase,mPGES)-1和mPGES-2的mRNA在三种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cPLA2、COX-2和mPGES-1的mRNA在口腔黏膜不典型增生和OSCC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在口腔正常黏膜中的表达(P〈0.01),三者在不典型增生和OSCC中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COX-1和mPGES-2的mRNA在三种组织中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cPLA2-COX-2-mPGES-1作为PGE2的合成通路可能参与调控了OSCC的发生,提示cPLA2和mPGES-1可以作为OSCC化学治疗的新的分子靶标。

  • 标签: 口腔鳞状细胞癌 前列腺素E2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 简介:腺样囊性癌是涎最常见的上皮源性恶性肿瘤之一,具有嗜神经侵袭和肺转移特性,手术、放射及化学药物治疗效果均不理想。近年来国内外在其基因及分子水平做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以期探讨其侵袭转移机制,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本文就涎腺样囊性癌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涎腺腺样囊性癌 蛋白 基因 治疗 预后
  • 简介:上皮性肿瘤组织病理学结构具有器官特异性,典型的多形性腺瘤、Warthin瘤、黏液表皮样癌和腺样囊性癌等肿瘤病理诊断较容易。涎肿瘤有多种病理学类型,且

  • 标签: 涎腺肿瘤 病理学 鉴别诊断
  • 简介:目的研究高频凝治疗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AU)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2012年广东省韶关市口腔医院门诊就诊患者172例(362个)RAU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7例用高频凝治疗,3%H2O2与生理盐水冲洗创面,碘甘油涂布,术后氯己定含漱;对照组85例用3%H2O2与盐水冲洗创面,碘甘油涂布,氯己定含漱。每天定期电话随访疗效,随访观察7d。结果治疗组182个溃疡面中显效152个(83.52%),有效25个(13.74%),无效5个(2.75%);对照组180个溃疡面中显效59个(32.78%),有效102个(56.67%),无效19个(10.56%)。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凝治疗口腔RAU可以缩短溃疡愈合期,减轻疼痛,具有很好的疗效。

  • 标签: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高频电刀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讨论唾液ECT和涎镜在慢性阻塞性腮腺炎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44例患者经过唾液造影和ECT检查.根据结果.采用庆大霉素灌洗和碘化油注射导管扩张或施行内镜辅助下结石取出术。结果:经过ECT和内镜检查.发现患者腮腺的分泌功能良好而排泌功能异常。主导管表现为管腔狭窄,管壁充血,管腔内有大量絮状增生物及黏液栓子.管壁可见息肉样增生,导管内可见结石。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结论:ECT和内镜为慢性阻塞性腮腺炎的诊断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并且对阻塞性腮腺炎的治疗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腮腺炎 内镜 ECT
  • 简介:目的评价各种表面处理对于树脂改性玻璃离子修复材料的影响。材料和方法由3种材料:Vitremer、Fuji2LC和Photac-FilAplicap,制成224块样本,每种材料又分为5组共15组。每5组中阴性和阳性对照组样本未做保护,而实验组样本分别用Heliobond光固化粘接剂,Colorama指甲油封闭剂或玻璃离子制造商建议的表面保护剂进行保护。将处理后的样本分别浸入0.05%的美蓝溶液中,24小时后取出冲洗,去保护层,研碎,分别放入1ml65%的硝酸中24小时。溶液离心分离后用分光光度计测量颜料浓度以表示染料摄入情况。结果用Kruskal-Wallis检验分析。结果在染料摄入方面,3种树脂改性玻璃离子修复材料之间无差异;但是,3种材料的实验组结果明显优于其阳性对照组。结论3组实验材料都需要表面保护,其中使用Heliobond光固化粘接剂获得了最佳表面保护效果。

  • 标签: 表面保护 树脂改性玻璃离子材料 光固化粘接剂
  • 简介:肿瘤类型繁多,很多类型的肿瘤存在多种不同亚型,组织学表现差异大,不同类型肿瘤可出现形态学交叉,即相似的组织学、细胞学特征。这些都给涎肿瘤的病理诊断带来困难,故对涎肿瘤的鉴别诊断非常重要,需要正确认识涎肿瘤的形态学变异,从具有相似形态学特征

  • 标签: 涎腺 肿瘤 透明细胞
  • 简介:目前随着头颈部恶性肿瘤不断增加,放射治疗的应用也日益增加。放射治疗在减少局部复发、控制远处转移和提高患者生存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放射治疗后常造成涎尤其是腮腺的损伤,导致唾液分泌减少并引起口腔干燥症等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涎放射损伤的机制与治疗一直都是困扰口腔颌面外科临床医生的难题,本文就涎放射性损伤机制及治疗方法作一综述。

  • 标签: 涎腺 放射性损伤 治疗
  • 简介:大量的文献对正颌外科手术后1到5年面部结构的长期改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为了评价这些变化是否多于那些具有相似的形态学特征却未作手术的成人患者,本研究观察了33名未经手术治疗的成人患者硬组织标志点的长期变化,并与作过上颌后退术或下颌前移术或两者兼有的骨性安氏Ⅱ类错He畸形患者进行对比。虽然两组的变化程度都较小,但手术组的平均变化量大于未治疗组,且手术患者发生显著变化的百分率高。水平向的变化在未治疗组发生在向前的方向,而在治疗组发生在向后和方向。由此得出结论;正常成人的生长发育无法解释颌骨手术后的长期变化。在一些病例中,手术后的导致的复发比我们预期的时间更长。

  • 标签: 正颌外科手术 成人 颌面部畸形 长期头影测量
  • 简介:本文进行了灯盏花离子导入加速人尖牙移动的临床研究。选择安氏Ⅰ类伴侧上颌尖牙唇向错位,安氏Ⅱ类Ⅰ分类患者共10名应用螺旋拉簧,使侧尖牙向远中移动。在上颌右侧牙牙龈组织处离子导入灯盏花。结果显示:灯盏花导入侧尖牙牵引到位时,两侧尖牙移动距离有显著性差异,两侧的平均速度分别为0.17mm/天及0.10mm/天。X线观察灯盏花导入侧尖牙压力侧牙槽硬骨板透光明显,牙周膜宽度增加,表明该侧牙周吸收性改建程度高,张力侧牙槽密度增高,表明有新骨形成。

  • 标签: 灯盏花 离子导入 牙移动
  • 简介:目的探讨舌下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病理特征、治疗方式及疗效特点。方法对1979—2010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及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34例病理确诊的舌下恶性肿瘤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例舌下恶性肿瘤患者中,男15例,女19例;年龄20~86岁,平均52.12岁;40~60岁年龄段为22例(64.71%);病理类型中腺样囊性癌居首位(70.59%);治疗方式主要是局部扩大切除+颈淋巴结清扫术;3、5、10年存活率分别为82.35%、76.47%、47.06%。结论舌下恶性肿瘤女性患者发病率略高于男性;腺样囊性癌和黏液表皮样癌是舌下常见的恶性肿瘤;首次正确选择术式,且术后辅助放化疗是降低复发和转移的主要因素。

  • 标签: 舌下腺 恶性肿瘤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环氧合酶-2在肿瘤中高表达,包括肠癌、胃癌、肺癌及涎肿瘤。现有研究表明环氧合酶-2在肿瘤的生长及扩散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促进肿瘤生长及侵袭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本文就环氧合酶-2的结构特点、与涎常见肿瘤的相关性研究及肿瘤预后进行综述。

  • 标签: 环氧合酶-2 涎腺肿瘤
  • 简介:玻璃离子粘固剂粘接带环的临床应用胡荣党,林新平,张秀华,张国兴带环脱落是正畸中常见的而又不得不解决的问题,以往使用磷酸锌粘固剂(ZNP)作为粘接剂,带环脱落率较高,本科自1994年开始改用玻璃离子粘固剂(GIC)粘接带环,现对其粘接效果及临床使用价值...

  • 标签: 玻璃离子 粘固剂 带环 脱落率 粘接材料 釉质脱钙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显微超声技术行牙半术的临床疗效,为临床进一步推广提供依据。方法选择30例一侧基本完好,一侧病变严重的患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5颗。对照组行传统的牙半术,实验组应用显微超声技术行牙半术,术后1、3年后复诊评估其成功率以及边缘性牙龈炎的发生率。采用PearsonChi-Square检验统计牙半术的疗效,当频数少于5时则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水准α=0.05。结果两组术后1年和3年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1,P3=1),实验组术后3年边缘性牙龈炎发生率低(P=0.035)。结论显微超声技术行牙半术可以有效的保存一侧基本完好,一侧病变严重的患牙,可有效降低术后边缘性牙龈炎的发生。

  • 标签: 牙半切术 显微根周手术 超声技术 边缘性牙龈炎
  • 简介:阻塞性涎疾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随着涎镜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人们对其认识不断深入。本文主要通过回顾近几年来涎镜技术的临床应用,探讨阻塞性涎疾病的病因及治疗进展。

  • 标签: 涎腺镜 阻塞性涎腺炎 涎石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