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9 个结果
  • 简介:本研究目的是对负荷超过1年Ankylos种植体周围组织反应和骨一钛界面进行组织学和组织形态学分析。从Chieti-Pescara大学口腔医学院种植中心检索Ankylos种植体负荷超过1年回收的人群档案。一共检索到4颗种植体:其中1颗是负荷3年后回收(Friadentplus种植体表面).2颖为35年后回收(Friadentplus种植体表面),还有1颗是10年后回收(DeepProfile种植体表面)。所有种植体都曾载荷,其中2颗为即刻负荷。种植体1颗因折裂而回收,1颗因上部结构折裂而回收,其余2颗因伴有或不伴有炎症骨吸收而回收。负荷3年和35年后回收种植体周围为含极少细小骨髓腔致密骨;而负荷10年后回收种植体周围为松质骨。3种有效螺纹状骨一种植体接触百分比分别是:负荷10年后回收为35%;负荷3年后回收为99%.负荷35年后回收为100%。在骨一种植体界面上未见不良反应,从微观结构层面上看,种植体周围骨一种植体接触率高。数据显示这些种植体在长期功能状态下持续不问断进行骨改建有维持骨结合潜能。

  • 标签: 骨组织反应 牙种植体 体负荷 组织形态 组织学 周围
  • 简介:目的:探讨法尼醇处理对不同生长状态白念珠菌氟康唑药物敏感影响。方法:体外构建浮游状态白念珠菌和成熟生物膜状态白念珠菌;法尼醇处理后,用甲基四氮盐(XTT)法检测浮游状态和生物膜状态白念珠菌细胞活性改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法尼醇处理后浮游状态白念珠菌对氟康唑敏感性无明显改变(P〉0.05),而生物膜状态白念珠菌对氟康唑敏感性增高(P〈0.05)。结论:法尼醇可以增加白念珠菌生物膜对药物敏感性。

  • 标签: 白念珠菌 浮游 生物膜 法尼醇 药物敏感性
  • 简介:早在20世纪50年代研究已发现,在应力作用下生物骨表面的电荷会发生重排,产生电信号,具有压电效应骨这种压电特性提示,如果将电活性成分加入移植材料,可能会有助于提高骨形成速度和质量.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以及研究深入,工业用压电材料已被作为骨替代材料引入医疗领域,模仿生成骨表面电荷从而促进骨愈合.本文就骨压电效应以及压电材料促进成骨机制等方面做简要说明,并对骨组织植入用压电材料研究与发展前景做一综述.

  • 标签: 压电效应 压电材料 压电陶瓷 压电高聚物 骨形成
  • 简介:目的:在建立小型猪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动物模型基础上,应用电镜技术研究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形成、发展超微结构动态变化过程。方法:对6只小型猪右侧下颌骨进行25Gy和28Gy一次性照射,建立小型猪右侧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动物模型,分别于照射结束后3、4、5个月切取右侧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部位死骨,制备标本,进行电镜检查分析。结果:照射后早期骨胶原纤维即受到破坏,骨细胞先出现细胞膜破坏,随后胞质出现空泡,细胞器裂解,最后出现核变化。大剂量照射后骨细胞破坏出现早而重,并且加速了骨细胞裂解、死亡。结论:骨细胞细胞膜及细胞质较细胞核对放射线更为敏感,照射后骨细胞死亡过程首先发生在细胞膜及细胞质内,与以往认为细胞核损伤在先观点不同。

  • 标签: 放射性骨坏死 小型猪 电镜
  • 简介:目的:对比不同特异性组织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牙周再生能力。方法:体外培养人牙周膜干细胞(humanperiodontalligamentstemcells,hPDLSCs),人颌骨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jaw-derivedbonemarrow-derivedmesenchymalstemcells,hJBMMSCs)和人髂骨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iliac-derivedBMMSCs,hIBMMSCs),成骨诱导后进行成骨指标检测。间接共培养JBMMSCs/IBMMSCs与PDLSCs,通过RT-PCR检测成骨相关基因,观察组织特异性来源细胞间交互作用。构建JBMMSCs/IBMMSCs+PDLSCs细胞聚合体(cellaggregates,CAs),检测成骨基因表达以及裸鼠皮下8w异位牙周再生能力。结果:经成骨诱导,hJBMMSCs成骨相关指标表达均显著高于hIBMMSCs和hPDLSCs(P〈0.05)。经JBMMSCs诱导PDLSCs成骨基因表达显著高于IBMMSCs(P〈0.05);JBMMSCs+PDLSCsCAs成骨相关基因表达高于IBMMSCs+PDLSCsCAs(P〈0.05),并且在裸鼠皮下异位再生牙周组织,前者形成排列规律垂直于CBB表面的牙周膜样纤维,并且有更多新生骨基质沉淀。结论:PDLSCs和JBMMSCs是具有组织特异性间充质干细胞,是更合适牙周组织再生种子细胞。

  • 标签: 牙周再生 颌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髂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牙周膜干细胞 细胞聚合体 再生微环境
  • 简介:目的研究骨性Ⅲ类成人患者唇颏部软组织形态特点及不同手术方式后软组织改变情况.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成年骨性Ⅲ类手术治疗患者94例,其中单纯下颌手术31例,单纯上颌手术10例,双颌手术53例.通过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对术前不同性别软组织形态及不同手术方式唇部软组织改变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结果表明,男女骨性Ⅲ类成人患者在上唇长度、颏唇沟深度及颏唇沟角度上有统计学差异.下颌后退手术组患者下唇厚度、下唇长度、颏唇沟深度、下唇倾角、颏唇沟角及软组织到参考平面的距离均有显著性变化.上颌前徙手术组患者上唇部软组厚度、上唇长度、鼻唇沟深度、鼻唇角、上唇倾角、下唇倾角、软组织到参考平面的距离也有显著性变化.双颌手术组上下唇软组织厚度、上下唇长度、颏唇沟深度、上唇倾角、鼻唇沟角、下唇倾角、颏唇沟角及软组织到参考平面的距离均有显著变化.结论男女骨性Ⅲ类成人手术患者唇部软组织厚度差异不大,在唇长度及颏唇部形态上存在一定差异.双颌手术较单颌手术而言,能同时对上下唇部软组织形态加以改善,适合鼻唇、颏唇形态均不佳患者.

  • 标签: 骨性Ⅲ类 正颌手术 唇部形态
  • 简介:目的:建立我国口腔组织病理学数字化教学切片数据库,规范和提高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水平。方法:根据全国统编教材内容和要求,使用NanoZoomer2.0-HT扫描系统,挑选典型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切片进行单层和分层扫描。结果:完成78张教学切片扫描,其中磨片10张,软组织和软硬组织联合切片68张,初步建立了能满足基本教学要求切片数据库。结论:口腔组织病理学数字化教学切片数据库建立和推广使用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和学习效率,并推动教学改革及信息化进程。

  • 标签: 口腔组织病理学 数字切片
  • 简介:目的:初步探讨实验性牙周炎大鼠外周血及炎症牙周组织中辅助性T细胞17(Th17)和调节性T细胞(Treg)表达。方法采用丝线结扎并牙龈卟啉单胞菌菌液涂抹法建立SD大鼠牙周炎模型,采集外周血、龈沟液以及颌骨样本。体视显微镜及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牙周组织病理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17细胞与Treg细胞比例,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外周血及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17(IL-17)、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牙周组织中RORγt、Foxp3mRNA表达。应用SPSS22.0软件独立样本t检验及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大鼠牙周组织病理改变符合牙周炎病理改变特征,牙槽骨吸收明显。实验组外周血Th17(F=30.88,P=0.00)、Treg细胞(F=147.03,P=0.00)比例以及Th17/Treg比率较对照组均显著上升(F=219.53,P=0.00);实验组牙周组织中RORγt(F=35.61,P=0.04)和Foxp3mRNA(F=216.60,P=0.01)表达较对照组表达显著上升;RORγt/Foxp3mRNA比率较对照组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3,P=0.44);实验组外周血血清中IL-10浓度较对照组显著上升(F=6.41,P=0.02),而IL-17(F=0.08,P=0.78)、TGF-β(F=3.48,P=0.06)浓度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龈沟液中IL-17(F=9.03,P=0.01)较对照组显著上升;IL-10(F=5.85,P=0.08)及TGF-β含量(F=9.28,P=0.06)含量较对照组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实验性牙周炎大鼠外周血及牙周炎症组织中Th17与Treg表达均显著上调,可能与牙周炎症组织病理改变以及相关全身系统性疾病存在相关性。

  • 标签: 辅助性T细胞17 调节性T细胞 牙周炎 白细胞介素17 叉头状转录因子3
  • 简介:目的探讨实验性急性脑缺血发生后牙周组织中炎症因子环氧化酶-2(COX-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体重300g左右纯种6月龄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采用四血管闭塞法建立实验性大鼠脑缺血动物模型.3组大鼠分别于建模成功后即刻、3d、7d处死,并制作上颌第一磨牙沿牙体长轴近远中向5μm厚牙体牙周组织联合切片.HE染色进行牙周组织学观察;免疫组化染色(SP法),光镜观察COX-2、MMP-9在牙周组织表达.用专业图像分析软件分别对各组标本切片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进行图像分析.结果成功建立大鼠急性脑缺血动物模型后,3d处死组较即刻处死组牙周组织中COX-2、MMP-9表达升高,7d处死组较3d处死组牙周组织中COX-2、MMP-9表达升高,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急性脑缺血发生后,牙周组织炎症细胞因子COX-2、MMP-9不断升高,牙周破坏已经开始.

  • 标签: 实验性脑缺血 COX-2 MMP-9
  • 简介:目的:观察HU-308药物缓释涂层对骨质疏松大鼠种植体周骨密度、类骨质形成和骨吸收影响.方法:60只6月龄未交配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A组15只,B组45只,A组切除双侧卵巢旁等量脂肪组织,B组通过双侧去卵巢手术建立骨质疏松模型.建模成功后B组45只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C、P、H组,每组15只,术后3个月在所有大鼠双侧胫骨骭骺端按组别植入种植体,A、C组植入碱热处理种植体,P组植入肝素/壳聚糖涂层种植体,H组植入携带HU-308肝素/壳聚糖涂层种植体.分别于种植术后4周、8周、12周随机处死各组大鼠5只,带种植体胫骨制作不脱钙骨组织磨片,经甲苯胺蓝染色后,光镜观测并计算种植体螺纹内骨密度(BD)、类骨质周长百分数(%O.Pm)和骨吸收周长百分数(%Er.Pm).结果:4周和8周时,A组和H组BD、%O.Pm显著高于C和P组(P<0.05),A组和H组%Er.Pm显著低于C和P组(P<0.05).H组除BD低于A组外(P<0.05),其余指标与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周时,A组BD显著高于C、P和H组(P<0.05),%O.Pm、%Er.Pm显著低于C、P和H组(P<0.05),而C、P和H组之间BD、%O.Pm、%Er.P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改变可使种植体周骨密度降低,抑制新骨形成,促进骨吸收;HU-308药物涂层在种植体植入早期可提高骨质疏松大鼠种植体周围骨密度,促进新骨形成,抑制骨吸收.

  • 标签: HU-308 种植体 骨质疏松 骨密度 类骨质 骨吸收
  • 简介:目的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正常和实验性根尖周炎进展过程中根尖周组织整合素β1表达分布情况及规律,探讨其在根尖周组织炎症进展中作用.方法取磨牙牙髓暴露不同时间(0、7、14、21、28d)大鼠上颌骨行整合素β1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根尖周组织中整合素β1表达部位与表达程度.结果整合素β1广泛表达于正常大鼠根尖周组织;牙髓暴露7~21d,根尖周结缔组织中整合素β1呈阳性至强阳性表达,炎细胞密集区可见深棕色颗粒集聚;牙髓暴露28d,根尖周结缔组织中整合素β1表达较弱.牙槽骨内骨细胞、陷窝内血管、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及牙骨质细胞中整合素β1在牙髓暴露0~14d呈强阳性表达,21d后表达减弱.结论整合素β1参与根尖周炎症进展与根尖周肉芽组织形成炎症早期骨吸收.

  • 标签: 根尖周炎 整合素Β1 免疫组化
  • 简介:由重庆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疾病与生物医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市口腔医学会生物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第3届口腔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高峰论坛”于2014年10月13日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召开。本次论坛邀请了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田卫东教授、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闫福华教授及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肖殷教授作精彩报告。3位专家分享了自己科研经历及其课题组最新研究成果。这些前沿科研成果动态报告对参会人员活跃思维、扩大学术视野带来积极引导作用。

  • 标签: 口腔组织工程 重庆医科大学 高峰论坛 再生医学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 生物医学
  • 简介:目的应用比格犬制造年轻恒牙根尖周炎动物模型,并进行再生性牙髓治疗(regenerativeendodontictreatment,RET),组织学观察治疗后牙根发育情况,为进一步探寻炎症与损伤修复关系以及RET后组织修复机制奠定实验基础。方法本研究于2013年12月至2014年7月在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选择3只6月龄比格犬,每只犬双根前磨牙4颗,共12颗牙,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根尖周炎组、空根管组以及RET组,每组3颗牙。RET后3个月全麻下处死实验动物,颈静脉灌流固定,将上下颌骨取下后固定1周,pH7.210%乙二胺四乙酸中脱钙3个月。常规脱水,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镜下观察。结果根尖周炎组根管内可见大量免疫细胞,无新组织修复;空根管组根管内仅有纤维性修复;RET组根管内、根管壁以及根尖部有新组织形成,使根管壁增厚,牙根增长,根尖孔闭合,牙根继续发育。结论在有效根管消毒、控制年轻恒牙根尖周炎基础上,机体即能发挥一定限度组织修复能力;RET过程中刺破出血本身造成局部适度损伤,可能进一步激发了干细胞增殖和分化,利于新组织形成,使牙根继续发育。

  • 标签: 年轻恒牙 根尖周炎 再生性牙髓治疗
  • 简介:目的:对口腔黏膜癌变蛋白组学分析和分子标志物筛选可能为早期诊断、预防和分子治疗提供依据和帮助。方法:对3例石蜡包埋口腔黏膜癌变组织样本,利用激光显微切割技术捕获口腔黏膜癌变上皮和癌旁正常黏膜上皮,抽提组织样本蛋白,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进行口腔黏膜癌变组织蛋白组学分析。结果:激光显微切割-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可以分析400~700个多肽序列,鉴定出100~200个蛋白,涉及到细胞骨架、细胞代谢、信号转导、细胞周期等各个方面。结合文献,对其中角蛋白表达变化进行了分析和验证。结论:显微切割结合高效液相色谱质谱可以实现对石蜡包埋组织蛋白组学研究,具有较高重复性和可靠性。角蛋白表达谱变化验证了该平台作用和价值,也可作为口腔黏膜癌变潜在标志物。

  • 标签: 口腔癌 石蜡包埋组织 蛋白组学 质谱 激光显微切割
  • 简介: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儿童牙科接诊正畸术后3个月渗透治疗患者154例,其中男性74例,女性80例,年龄12-22岁。其中135例为正畸前牙釉质发育良好,19例为氟斑牙患者。除19例氟斑牙治疗效果一般外其余患者均取得较好治疗效果。爱康(Icon)渗透树脂唇颊面装(DMG,德国)。

  • 标签: 白垩斑 正畸 渗透治疗
  • 简介:炎症牙髓是否可盖髓治疗最近颇受争议。为了减弱牙髓炎症反应以及促进牙髓自愈,最近一种含有氟新诺龙丙酮(PCFA)盖髓剂被研制出来。本实验旨在研究老鼠上颌磨牙炎症牙髓在分别使用氢氧化钙、MTA和PCFA盖髓剂后反应。60颗老鼠上颌磨牙暴露于口腔环境中48h后,按照盖髓剂类别(Dycal,MTA,PCFA)和时间(8或30d)随机分为6组(n=10)。洞口用玻璃离子密封,老鼠在8~30d后处死。制备组织学标本并评价炎症反应和硬组织形成情况。

  • 标签: 牙髓炎症反应 上颌磨牙 盖髓剂 老鼠 丙酮 诺龙
  • 简介:Mulliken和Glowacki于1982年提出脉管异常生物学分类已被广泛接受。2014年4月,在墨尔本举行第20届ISSVA研讨会上,ISSVA全体委员会议审议并通过了脉管异常新分类。依据近年来基础与临床研究成果,对原分类内容进行了充实和更新,增加了近年来新命名疾病和发现异常基因。本文对ISSVA新分类做一介绍,以供临床和科研参考。

  • 标签: 脉管异常 ISSVA 婴幼儿血管瘤 脉管畸形
  • 简介:作者投稿时图片必须有良好清晰度和对比度,不可折损。图中符号(包括箭头)必须用另纸标注。每幅图背面均应注明序号、作者姓名及图上下方向。病理照片务必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大体标本照片应有尺度标记。若用人像,应征得患者书面同意,且图像应遮挡眼部。投稿一式2份中必须附图片2份,切忌复印件。投稿同时投寄光盘或Email中,图片分辨率不低于300dpi(像素/英寸),线条图应墨绘在白纸上或用制图软件绘制,并应提供激光打印图样。每幅图均应冠有图题及说明,如图中使用缩写,请注释其中、英文全称。图号应按其在正文中出现顺序连续编码。

  • 标签: 附图 文稿 作者姓名 EMAIL 放大倍数 染色方法
  • 简介:文章题名应以准确、简明词语反映文章中最重要特定内容。一般使用能充分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短语,不使用具有主、谓、宾结构完整语句。题名用词应有助于选定关键词和编制题录、索引等。题名应尽量避免使用非公知缩略语、字符、代号等,也不应将原形词和缩略语同时列出。英文题名应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

  • 标签: 特定内容 英文题名 缩略语 关键词
  • 简介:本文展示是一例双侧下颌后牙区局部牙齿缺失.伴重度下颌骨水平吸收和中度垂直吸收病例.采取了一种新牙槽嵴劈开术后快速正畸技术。牙槽嵴劈开术是使用超声骨刀在第一磨牙和第二前磨牙区扩宽牙槽嵴,为牙齿移动开辟通路。术后立即开始固定正畸,将第一前磨牙远中移动、第二磨牙近中移动至术区。在刃状牙槽嵴顶进行牙齿移动通常较为困难.通过手术则可以促进并加快牙齿移动。不仅如此.将邻近缺牙隙牙齿移动到术区,一方面原有的骨缺损区可以被移入牙齿伴随牙槽骨充填弥补.同时新开辟第一前磨牙近中间隙区也有足够新生骨量进行种植体植入,种植体植入后,患者很快进行了永久性修复。

  • 标签: 牙槽嵴顶 正畸治疗 病例报告 种植体 术后 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