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下颌骨外形线与颅颌面结构的关系,为下颌骨重建提供指导.方法对80例华东地区正常(牙合)汉族成年人头颅定位正、侧位X线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数据以SAS6.12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下颌骨外形线变量(ArGo、GoPg、GoGo)与颅颌面结构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P<0.01),且性别差异显著(P<0.01),但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建立了华东地区正常(牙合)汉族成年人下颌骨外形线变量的回归方程(P<0.01).结论下颌骨外形线与颅颌面三维结构间存在显著的定量相关关系.

  • 标签: 下颌骨 外形线 头影测量 相关性
  • 简介:目的探讨配准标记点外形差异对三维图像配准精度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4种不同外形的配准标记点,配准试样锥形束CT(CBCT)三维图像与其原始设计三维图像,而后通过测量配准后试样的2种三维图像间的距离差,来分析不同外形配准标记点对三维图像配准精度的影响。结果配准偏差分别为立方形(0.0938±0.0062)mm、球形(0.0854±0.0056)mm、圆柱形(0.1032±0.0061)mm、圆台形(0.0972±0.0062)mm,仅球形配准标记点组与其他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中所选的几种配准标记点均可较好地实现三维图像配准,相比较而言,球形配准标记点具有更高的配准精度。

  • 标签: 配准 标记点 三维图像 口腔医学
  • 简介:目的:探讨术前鼻牙槽骨塑形矫治对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儿术后长期鼻外形美观与对称性的影响。方法:84例患儿按改良式旋转推进唇裂修复术实施手术。其中,经过术前鼻牙槽骨塑形矫治42例,未经术前鼻牙槽骨塑形矫治42例。均采用术后4~5a照片打分方式进行鼻外形评定,而后分组进行比较。采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经过术前鼻牙槽骨塑形矫治和未经术前鼻牙槽骨塑形矫治患儿,术后4~5a鼻外形的美观与对称性平均得分分别为66.62±14.25和66.31±15.08,两者之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单纯术前应用鼻牙槽骨塑形矫治纠正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儿鼻畸形,而未对单侧唇裂鼻畸形形成的解剖学机制进行有效干预,手术后良好的鼻外形无法长期维持。

  • 标签: 鼻畸形 鼻牙槽骨塑形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
  • 简介:目的探讨电子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及相应快速成形技术(RP)制作的个体化模板检测颅颌面两侧骨表面外形的对称性.用以指导颅颌骨外科和提供生物学基础数据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干性颅骨2例,湿性头颅4例。通过三维cT扫描.对头颅进行三维重建。经对颅颌骨各标志点测量分析,确定颅骨面中部骨结构具有对称性,即“点”的对称性。然后,采用CAD和RP技术在一侧的面中部骨结构CT数据上制作对侧面中部骨表面的3块个体化模板.检测模板与面中部骨表面外形的贴合性.也即“面”的对称性。制作的3块模板覆盖的范围主要涉及颧骨、眶骨和上颌骨。以及少量的额骨和颞骨。结果所有颅骨标本中.由一侧面中部骨结构CT数据重建的对侧虚拟面中部骨结构继之形成的表面外形模板.均与相应的面中部骨表面高度贴合。3块模板的组合能确立面中部骨的三维空间结构。结论一个具有骨标志点对称性的面中部骨结构同样具有骨表面外形的对称性。以眶颧颌骨为主的面中部骨表面模板。可以引导重建眶颧颌复合体的曲面和立体结构,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个体化模板 眶颧颌复合体 电子计算机辅助设计 快速成型
  • 简介:研究目的:本次研究旨在比较加工方法及组成不同的双磷酸钙(biphasiccalciumphosphates,BCP)的骨引导的能力和骨愈合的模式。材料和方法:10只雄性新西兰白兔,每只兔子颅顶有4个8mm环形缺损.每个缺损代表一个组别:对照组.实验组:BCP1.70%HA(羟基磷灰石).30%β-TCP(β-三磷酸钙):BCP2,30%HA,70%p-TCP;BCP3,20%HA.80%D-TCP。兔子在第2周(n=5)或第8周(n=5)在处死后进行组织学及组织计量学分析。结果:在双磷酸钙(BCP)组的骨增量远大于对照组(P〈005)。第2周或第8周新骨形成量无明显差异。在第2周,BCP3组的双磷酸钙的吸收作用远大于BCP1和BCP2组.然而在第8周.BCP2和BCP3的这种差别变得不明显。BCP组问新骨形成的模式和材料的吸收有明显差异。在BCP1组中.新骨在剩余颗粒中呈线性排列,在BCP2组中,可观察到丝状伪足状新骨形成;在BCP3组中.可见分散在剩余颗粒中的胶原蛋白片段及颗粒表面的裂隙状不规则新骨形成。结论:在本研究中.特定的HA、β-TCP比例对新骨形成和空间的保持无明显影响。而组间观察到的骨愈合模式的差别可归因于加工方法不同所导致的双磷酸钙(BCPs)的物理化学属性的差异。

  • 标签: 骨再生 骨替代物 双磷酸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