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抗敏滋肝明目口服联合色甘酸钠滴眼液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120眼)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两组均用色甘酸钠滴眼液局部点眼每日4次,治疗组加用抗敏滋肝明目口服,每日2次,治疗14天并随访。结果治疗组治疗显效22例,有效5例,无效3例;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8例,无效8例;两组综合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且治疗组主要症状体征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抗敏滋肝明目口服联合色甘酸钠滴眼液治疗季节性常年性过敏性结膜炎的疗效优于单用色甘酸钠滴眼液。

  • 标签: 过敏性结膜炎 抗敏滋肝明目汤 色甘酸钠滴眼液
  • 简介:甲状腺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全身肿瘤的1,3%,占头颈部肿瘤的5.1%。病理类型分为乳头状腺癌(60%~80%)、滤泡状腺癌(20%)、髓样癌(3%-10%)及未分化癌(15%)。分化型甲状腺癌包括乳头状腺癌滤泡状腺癌,发病率高,生长缓慢,恶性程度较低。由于基层医院在术前诊断方面的欠缺,术中往往没有冷冻病理检查,造成手术不规范,需要再次手术修正。现对我院52例需再次手术的分化型甲状腺癌病例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 标签: 分化型甲状腺癌 再次手术 乳头状腺癌 滤泡状腺癌 头颈部肿瘤 恶性肿瘤
  • 简介:目的:比较雷珠单抗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therapy,PDT)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maculardegeneration,AMD)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PDT治疗的湿性AMD患者23例予雷珠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的湿性AMD患者的资料,比较两组在治疗后1,3,6mo的视力、OCT及FFA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3mo视力均得到明显提高,两组在统计学意义上无显著差异,雷珠单抗组有2例(9%)患者在治疗后6mo出现视力回降现象,PDT组患者在术后3mo及术后6mo视力变化稳定。结论:雷珠单抗PDT治疗湿性AMD,均能有效控制湿性AMD患者病情发展并能改善患者视力,两种疗法疗效的比较在短期内无统计学意义,但是术后6mo,PDT的稳定性优于雷珠单抗。

  • 标签: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雷珠单抗 光动力疗法
  • 简介:目的:探讨高度近视黄斑病变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的形态学特征、分类对比分析。方法:对入选的高度近视黄斑病变患者61例101眼均行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查,验光确定屈光度及最佳矫正视力(BCVA),并用IOL-Master测量眼轴长度。入选者需在同一天内行散瞳眼底检查、OCT及FFA检查,必要时行眼底联合造影(FFA&ICGA)。分析不同类型的OCT及FFA形态学特征之间的相互联系,并探讨其与屈光度、最佳矫正视力、眼轴长度及中心凹厚度之间的关系。结果:FFA分类的漆样裂纹型在OCT分类的1型中所占比例为57.14%,显著高于新生血管型黄斑萎缩型(2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FA分类的黄斑萎缩型在OCT分类的2型中所占的比例为67.80%,显著高于漆样裂纹型(18.64%)新生血管型(13.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CT3型均属于FFA分类的黄斑萎缩型。OCT1型的屈光度、眼轴长度明显低于2型3型,而最佳矫正视力中心凹厚度则明显高于2型3型。FFA的漆样裂纹型与新生血管型在屈光度及眼轴长度上虽无明显差异,但后者的BCVA及中心凹厚度显著低于前者(P<0.05)。漆样裂纹型及新生血管型的屈光度、眼轴长度均显著低于黄斑萎缩型,最佳矫正视力则明显高于黄斑萎缩型(P<0.05)。结论:高度近视黄斑病变的OCTFFA形态学特征密切相关,结合OCTFFA的图像特征对高度近视黄斑病变形态学改变进行对比分析,不仅有助于明确病变的性质,提高我们对疾病发病机制及预后转归的认识,更为临床诊疗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 标签: 高度近视黄斑病变 高度近视 病理性近视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 简介:目的研究转录因子扭曲基因(Twist)在喉鳞癌(LSCC)中的表达及其通过对上皮型钙黏附蛋白(E-cadherin)、神经型钙黏附蛋白(N-cadherin)的作用在判断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方面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及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49例喉鳞癌及20例癌旁组织中Twist、E-cadherinN-cadherin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Twist在喉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61.22%)明显高于癌旁组织(25%)(P〈0.01);Twist在喉癌组织中的mRNA相对表达量(0.93±0.39)明显高于癌旁组织(0.57±0.24)(P〈0.01);Twist在喉癌中蛋白及mRNA表达均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相关,而与肿瘤病理学分级、临床分型及年龄无关。在mRNA及蛋白水平,Twist与E-cadherin,N-cadherin与E-cadherin的表达均呈负相关;Twist与N-cadherin均呈正相关。结论Twist在喉鳞癌中过度表达,可能通过分别上调N-cadherin下调E-cadherin的表达,进而在喉鳞癌的浸润、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喉鳞癌 扭曲基因 上皮型钙黏附蛋白 神经型钙黏附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线粒体膜电位(△ψm)、Caspase3在As2O3诱导ACC-2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进行ACC-2细胞培养,将As2O3建立不同药物浓度梯度(0,1.0,2.0,4.0,8.0μmol/L)分别作用于ACC-2细胞,用Rh123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8.0μmol/LAs2O3作用前、后(24h),ACC-2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ψm)变化;用多功能酶标仪进行Caspase3活性检测。结果:空白对照组ACC-2细胞内Rh123荧光强度最强,8.0μmol/LAs2O3处理组ACC-2细胞内Rh123荧光强度减弱,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着As2O3药物浓度的增高(0,1,2,4,8μmol/L),ACC-2细胞的Caspase3酶活力单位逐渐增加。结论:As2O3作用于ACC-2细胞,可通过降低线粒体膜电位从而引起细胞凋亡。随着As2O3药物浓度的增高,ACC-2细胞的Caspase3酶活力单位逐渐增加,Caspase3被激活,细胞可发生不可逆转的凋亡过程。

  • 标签: 三氧化二砷 腺样囊性癌ACC-2细胞 凋亡 线粒体膜电位 半胱氨酸蛋白酶3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拉坦前列素(Latanoprost)滴眼液与噻吗心安(Timolol)滴眼液降眼压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CNKI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录的,并辅以手工检索、因特网搜索的有关拉坦前列素与噻吗心安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高眼压症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按照纳入排除标准限定研究对象,通过Jadad评分量表进行文献质量评估后,针对眼压下降比例、药物不良反应2项内容,使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项RCT,合计55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1)拉坦前列素滴眼液与噻吗心安滴眼液降眼压效果,在2,6,12wk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加权平均差(WMD)分别为:在2wk[WMD=-0.76,95%CI(-1.32,-0.20)],在6wk[WMD=-1.15,95%CI(-1.68,0.63)]12wk[WMD=-1.01,95%CI(-1.42,-0.61)]。(2)随访结束时,结膜充血、异物感为拉坦前列素的两种较为常见的不良反应,但其发生率拉坦前列素组与噻吗心安组比较,结膜充血的发生率[OR=2.25,95%CI(0.99,5.08)],异物感的发生率[OR=2.48,95%CI(1.02,6.03)],显示二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高眼压症,拉坦前列素降眼压效果在用药12wk内较噻吗心安好;两者在12wk内引起结膜充血、异物感、虹膜色素加深、视野损害等的不良反应方面,差异不明显。由于纳入研究的样本量偏小,且方法学质量中等,致使本系统评价结果论证强度不高,因此还需要开展更多的高质量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以便更客观、准确、全面地评价其疗效安全性。

  • 标签: 拉坦前列素 噻吗心安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高眼压症 有效性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