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制一种实用型显微手术教学培训眼球固定.方法利用有机玻璃、注射器、压力表等制作一种用于显微手术教学培训的眼球固定.结果使用方便、灵活,压力稳定性强,有利于清洁,取材方便,制作简单,成本低廉.结论该固定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显微手术教学与培训的眼球固定.

  • 标签: 显微手术 教学 眼球 固定台
  • 简介:目的探讨眼球摘除或眼内容剜除羟基磷灰石义眼植入术临床应用。方法眼内容剜除,后巩膜开窗,羟基磷灰石义眼植入巩膜腔或肌锥内,分层紧密缝合巩膜、筋膜及结膜。结果2例2眼义眼轻度外露,观察随访半年无发展,后行羊膜移植后愈合,其余21例21眼均无结膜裂开及义眼外露,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眼内容剜除后一期植入义眼于巩膜腔或肌锥内,术中充分降低巩膜、筋膜及结膜的张力,并紧密分层缝合是降低和预防结膜裂开,义眼外露、脱出的关键。

  • 标签: 眼内容剜 除羟基磷灰石 义眼台植入 眼窝整形
  • 简介:病例介绍患者男38岁,因"右眼义眼1期植入术后5年暴露1年"入院。病程中在外院三次行右眼义眼暴露结膜切口对位缝合术、羊膜修补术及唇黏膜修补术,结果均失败。体检:右眼睑无红肿,右眼义眼暴露约6mm×8mm,周围球结膜轻度充血,表面少量粘性物覆盖,眼运动基本正常,余未见明显异常。完善各项检查后拟局麻下行义眼暴露自体中薄皮瓣移植修复术。

  • 标签: 义眼台暴露 皮瓣移植 右眼睑 眼台 唇黏膜 结膜切口
  • 简介:目的研究异体巩膜覆盖羟基磷灰石义眼植入术的疗效.方法研究15例因各种原因致眼球功能丧失且影响外观患者,行眼球摘除后异体巩膜覆盖羟基膦灰石义眼.随访至少3个月.结果13例义眼术后外观及义眼活动良好.无感染,暴露,运动障碍,2例患者术后早期结膜裂开,眼轻度暴露,药物保守治疗眼未脱出,上皮最终均覆盖眼,顺利植入义眼片.结论异体巩膜覆盖羟基磷灰石义眼植入术简便、有效、并发症少,适于临床推广.

  • 标签: 羟基磷灰石义眼台 异体巩膜 巩膜覆盖
  • 简介:目的探讨和总结“复明一号”眼科流动手术车在农村地区行白内障复明手术手术期的管理方法。方法对“复明一号流动手术车”2012年在农村地区施行的5483例白内障手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手术期管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在“复明一号”眼科流动手术车上施行的5483例白内障复明手术无一例严重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在眼科流动手术车上施行大规模白内障复明手术除严格遵守常规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外,还要结合农村地区的条件和在车上进行手术的特点制定实施围手术期管理方法,以减少手术并发症,使白内障复明手术安全高效。

  • 标签: “复明一号” 眼科流动手术车 围手术期管理 白内障
  • 简介:手术适用于早期梅尼埃病。梅尼埃病的诊断主要靠典型病史,其中发作期听力改变的波动性最有意义。听力波动范围在0~50dB说明病变基本上是可逆的。口服甘油或应用速尿灵等其它渗透性利尿剂可改善听力(试验阳性),表明内耳有积水存在,进行内淋巴囊手术,可能效果较好。但是,听力无变化(试验阴性)不能否定诊断或怀疑手术的必要性。通常选择经保守治疗后症状不能控制的患者列

  • 标签: 肉淋巴囊手术 手术方法 适应症 引流术
  • 简介:目的探讨视网膜脱离玻璃体手术后并发性白内障的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视网膜脱离玻璃体手术后并发白内障病例共28例(28眼).视网膜脱离后均行玻璃体切除手术,C3F8气体为眼内填充物.采用晶状体囊外摘除术或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经过随访,28眼视力均有提高,视力达到或超过视网膜脱离术后最佳视力的有22眼,占78.57%.结论白内障摘除手术有助于提高患者视力,并有利于对其眼底的随访.

  • 标签: 手术治疗 手术后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晶状体囊外摘除术 玻璃体切除手术 视网膜脱离术后
  • 简介:<正>作者就21例(40侧)鼻窦内窥镜手术所取得初步经验总结如下。临床资料和手术方法21例中男15例,女6例。年龄21~76岁。筛窦(包括窦口鼻道复合体)息肉16例,上颌窦息肉5例。有1~3次鼻手术史5例。有不同程度嗅觉减退、脓涕多者8例。全部病例均有头胀痛、鼻塞症状。21例中行前组筛窦开放上颌窦根治17例(32侧)。全组筛窦开放+上颌窦根治4例(8侧)。术后1、3、6个月行鼻窦内窥镜复查,并清除残留或复发病变组织、分解粘连。

  • 标签: 窦口鼻道复合体 鼻窦内窥镜手术 病变组织 筛窦 经验总结 手术史
  • 简介:白内障是目前世界上最主要的致盲原因,也是我国最重要的致盲原因,白内障摘除是治疗白内障的唯一有效方法。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白内障手术率(CSR)远低于发达国家甚至某些发展中国家。对基层医院的眼科医师和年轻医师进行恰当的白内障手术规范化培训是提高我国CSR的关键之一。

  • 标签: 白内障手术率 能力评估 致盲原因 白内障摘除 发展中国家 规范化培训
  • 简介:目的探讨鼻内镜辅助下颈前小切121甲状腺手术的疗效、临床经验和手术注意事项,并与传统手术进行比较。方法我科术前确诊的单发甲状腺腺瘤患者26例,肿瘤最大直径〈4.0cm,均行鼻内镜辅助颈前小切口腺叶切除术,观察疗效,并与同期具有可比性的30例经传统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比较。结果2组患者的肿块均完整切除,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无声音嘶哑、呛咳、继发血肿等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病例。鼻内镜辅助下颈前小切口组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t=9.139,P〈0.05),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大(t=12.648,P〈0.05)。小切口组患者的瘢痕长度、患者满意度、住院天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辅助下颈前小切口甲状腺手术安全、可靠,能有效避免神经、血管损伤,具有并发症少、微创、美容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鼻内镜 小切口 甲状腺腺瘤
  • 简介:目的通过安徽省某县09年度与11年度分别开展的贫困白内障复明手术各300例(300眼),手术结果的比较,探讨防盲手术培训的重要性。方法手术均由通过培训与再培训并获得资格认证的两位医生完成。术前视力〈0.1,排除其他眼病及严重全身疾病。手术方式统一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植入的人工晶状体均为Alton晶状体,粘弹剂为玻璃酸钠(其胜,上海产)。术前、术后处理按照安徽省防盲手术要求执行。结果比较两年度病人的早期术后视力,术中及术后早期并发症,09年度与11年度比较,术后第一天裸眼视力≥0.3比率由49.5%上升至60.4%;术中玻璃体脱出由7%降至4%;角膜水肿发生率由16%降至11%;其他并发症同样明显减少。而每例白内障手术时间也由40分钟减少至22分钟。结论11年度手术质量明显好于09年。并且09年手术是在省防盲中心派一名教师现场指导下完成,而11年度则是完全是独立完成。这些结果均提示通过有效的防盲手术培训,能以明显的提高白内障手术质量;同时也充分证实了防盲手术培训是非常重要的。

  • 标签: 白内障 手术质量 防盲
  • 简介:质量是一个难以描述及定义的概念。人们对质量的评定各有不同的见解。拿出租车旅行来打个比方。你如何评定旅行的质量?你的评定时基于司机是否有礼貌还是车子的豪华程度?或者以你安全到达目的地为标准?如果让你的司机来评价同样一场旅行的质量,他们可能认为旅途中没有抛锚或没有被交通事故耽搁就是好。评定质量有很多不同的标准,以那一点为准取决于你的角色。

  • 标签: 手术质量 白内障 交通事故 旅行 出租车 司机
  • 简介:<正>一、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的基本含义就是在内窥镜下施行鼻窦的开放性手术,是治疗慢性鼻窦炎和复发性鼻窦炎的一种新的手术方式。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是围绕"窦口通道区"结构进行的,甚至过去认为是不可逆的病灶,一旦鼻窦通气引流改善,粘膜纤毛的清除作用恢复正常以后,也可发生可逆性转变而恢复正常。二、有哪些鼻部疾病可在内窥镜下进行手术

  • 标签: 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 内窥镜检查 通道区 鼻腔鼻窦 开放性手术 慢性鼻窦炎
  • 简介:每一名眼外科医生都会碰到白内障的手术并发症,这些并发症会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打击术者的信心,它们也是视觉2020行动的内容之一。

  • 标签: 白内障 手术 术后并发症 防治
  • 简介:目的总结45例60岁以上老年患者行乙状窦后进路桥小脑角手术的围手术期治疗经验.方法对我科1991年1月至2000年1月行该手术治疗的45例老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三叉神经痛37例;舌咽神经痛3例;半面痉挛4例;桥小脑角胆脂瘤1例.术前检查异常的有:心电图12例,占26.67%;胸部X线6例,占13.3%;颅脑CT2例,占4.44%,高血压病9例,占20%;糖尿病5例,占11.1%;肝功能异常3例,占6.67%;白细胞低2例,占4.44%;血小板减少2例,占4.44%.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均治愈出院,随访2~9年,症状无复发.结论老年患者虽然体质较弱,检查结果异常多,但只要正确处理围手术期的异常,提高手术技巧,老年患者完全能够耐受此类手术并顺利康复.

  • 标签: 乙状窦后进路 桥小脑角手术 围手术期 处理 治疗
  • 简介:患者,男,51岁,2004年8月因“左眼颈椎手术后视物不见2个月”至本院就诊。左眼:视力无光感,眼球各方向运动中度受限,屈光介质透明,瞳孔散大,直接对光(-),间接对光反应迟钝,视网膜灰黄色,血管变细,视乳头苍白,脉络膜背景污秽色,眼底无出血渗出。右眼:无阳性体征。现病史:患者2004年6月因“无骨折脱位性颈脊髓损伤并不全瘫”在当地医院行颈椎手术。麻醉方式:静脉复合麻醉,俯卧,颈部过伸位。手术持续时间:4小时40分。术前患者双眼视力均正常,苏醒后即左眼视物完全不见,右眼正常,当地医院眼科检查治疗情况不详。我院诊断:左眼部缺血综合征。

  • 标签: 脊柱手术 单眼失明 眼部缺血综合征 静脉复合麻醉 术前患者 颈椎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在后节手术中合并前节疾病(白内障、青光眼、角膜病)联合手术的利与弊,并分析影响手术效果的危险因素。方法:有针对性的分为A组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thy,PDR),B组复杂性视网膜脱离(retinaldetachment,RI)),为了便于对比,又将A组分为A,组:单纯玻璃体切割组;A:组:玻璃体切割+白内障摘除组;A,组:玻璃体切割+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组。将B组分为B,组:单纯玻璃体切割组;B2组:玻璃体切割+白内障摘除组;B组:玻璃体切割+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组。结果:手术的并发症为主要观察指标,A组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B组为手术复发或更严重的PVR形成。其并发症的发生率A3〉A2〉A1,A3明显高于A2和A1,均有统计学意义,A2〉A1,但无统计学意义。B组三组的结果与A组三组相同。结论:可能的情况下尽量不选择联合手术,如影响操作则选择非一期植入人工晶状体。

  • 标签: 后节 前节 联合手术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脱离
  • 简介:目的阐述眼前节麻醉的方法和评估眼前节麻醉下行白内障手术的可靠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眼前节麻醉的方法为0.4%盐酸奥布卡因表面麻醉联合近角膜缘球结膜下2%利多卡因0.4ml注射。对552眼白内障患者经眼前节麻醉进行白内障手术,随机抽取同期552眼采用球后麻醉行白内障手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麻醉镇痛效果和麻醉存在的并发症。结果球后麻醉组2眼术中黑朦,5眼球后出血,1眼中枢抑制,12眼后囊膜破裂,9眼术中有疼痛感;眼前节麻醉有5眼后囊破裂,41眼术中有可忍受的酸痛。2组患者均能较好地进行手术,眼前节麻醉中所有患者均能较好地配合手术,术中眼位可以很好地随医生的要求改变。结论眼前节麻醉是一种白内障可靠、安全且并发症较少麻醉方法。

  • 标签: 眼前节麻醉 白内障 镇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