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6 个结果
  • 简介:90D裂隙显微镜前置镜是双凸透镜(图1),检查时是利用裂隙较强光源,检查时所获的眼底图像立体感好,可以很清楚地显示视盘小凹,血管变异,黄斑裂孔或囊肿,视网膜裂孔,眼内占位等病变,并且由于检查过程中不接触角膜,

  • 标签: 裂隙灯显微镜 眼底检查 前置镜 应用 视网膜裂孔 眼底图像
  • 简介:0引言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是眼底病检查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是将荧光素钠快速注入肘正中静脉,利用装有特殊的滤光片组合的眼底照相机真实记录下眼底循环的动态过程,以及荧光素在组织中扩散的形态和部位.为眼底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依据.患者对FFA检查有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心理,有效的护理指导能减少检查的不良影响,保证FFA检查的成功,现将护理指导介绍如下.

  • 标签: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护理指导 不良反应 眼底病检查 紧张恐惧心理 荧光素钠
  • 简介:目的:探讨裂隙眼前段处理系统在眼科临床工作中的各种实际应用状况及操作技巧。方法:应用配置佳能PowerShotA720IS数码照相机(1200万像素)SLM裂隙显微镜检查眼部病变情况,并在裂隙灯下根据不同的病变位置,在不同色彩、角度下进行照相(放大倍率×10;×16;×20)。结果:采集不同种类疾病具有代表性照片:眼睑及结膜肿物、结膜裂伤、角膜炎、角膜异物、翼状胬肉、前房积血、前房角异物等如图示。结论:裂隙眼前段处理系统的应用为临床医疗文献提供直接定性依据,给患者了解自身病情带来便利,照片直观、经济,在眼科领域的临床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

  • 标签: 裂隙灯 眼前段处理系统 眼科 临床应用技巧
  • 简介:目的:观察链脲佐菌素(STZ)诱发糖尿病大鼠在造模后血-视网膜屏障(blood—retinabarrier,BRB)变化情况,并以阳性药为对照研究中药芪明目胶囊对STZ诱发糖尿病大鼠的视网膜血管渗漏影响。方法:采用STZ腹腔注射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在造模后6too内各时点(2wk;1,2,3,4,5,6mo)采用伊文思蓝灌注示踪显示血一视网膜的渗漏情况,在造模后3too开始用中药芪明目胶囊(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125,250,500mg/kg体质量剂量的胶囊内容物灌胃),对照组用安多明胶囊(200mg/kg体质量剂量,相当于10倍成人剂量),灌胃3mo,观察药物对BRB的影响。结果:STZ糖尿病大鼠在2wk即可出现BRB的损害,并随着高血糖状态的持续而不断加重。对造模3tooSTZ糖尿病模型大鼠连续灌胃中药芪治疗3mo,结果提示:中药芪对STZ糖尿病BRB有保护作用,可明显减少视网膜血管的渗漏。结论:STZ糖尿病模型大鼠在早期即可出现BRB损害,并随着高血糖的持续而加重,中药芪明目胶囊可减少高血糖导致的BRB损害。

  • 标签: 芪灯明目胶囊 糖尿病 血-视网膜屏障 伊文思蓝
  • 简介:<正>我们于1998年10月~1999年9月应用微波治疗应性鼻炎176例,经随访半年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176例均符合"应性鼻炎诊断标准及疗效评定标准",男96例,女80例;年龄14~68岁,平均34.9岁。病程多在1年以上,最长达30余年。所有患者均打喷嚏和流清涕为主诉,在治

  • 标签: 变应性鼻炎 微波治疗 疗效评定标准 临床分析 疗效显著 患者
  • 作者: 陈永丽
  • 学科: 医药卫生 > 眼科
  • 创建时间:2023-05-29
  • 出处:《医师在线》2022年第16期
  • 机构:内江市市中区人民医院,四川内江641000
  • 简介:青少年屈不正是一种常见的视觉问题,近年来愈演愈烈。该现象主要由于现代化生活方式的变化,包括高度使用电子设备和缺乏户外活动。屈不正对青少年的视力和学习成绩产生负面影响,而且会加剧视力下降和其他眼部疾病的风险。下面就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屈不正,该如何预防和治疗。

  • 标签: 青少年;屈光不正
  • 简介:在许多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许多人因为屈不正服务的不足,缺少一副矫正眼镜而正处于肓或视力损害状态。视觉2020:“享有看见的权利”行动中确定了屈不正和低视力康复的优先次序,为制定满足屈不正服务项目需求的发展规划提供了动力。

  • 标签: 教育 专业 屈光不正 发展中国家 视力检查 需求评估
  • 简介:本科对636例12~18岁视疲劳患者行散瞳验光检影检查,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我科2002--2006年收治的视疲劳患者636例(1272眼),其中男性263例,女性373例;年龄12~18岁,均为青春期儿童。所有患者均已出现视疲劳症状,但使用标准对数视力表视力检查均为正常水平(5.0以上),故未曾诊治。排除全身性可引起视疲劳的疾病,已排除干眼症、白内障、青光眼及其他器质性眼病,无显性斜视,

  • 标签: 屈光状态分析 视力正常眼 青少年 标准对数视力表 视力检查 视疲劳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性白内障类型与其屈状态关系.方法对102例(204眼)老年性白内障以裂隙检查散瞳后晶状体混浊状况,应用自动验光仪对小瞳孔及散瞳眼行电脑验光,并对矫正前后视力及屈状态进行比较.结果老年性白内障类型与屈不正种类有着显著的关系(P<0.001),皮质性和混合性多为远视及远视散光,核性以近视及近视散光为主,初中期白内障矫正视力有明显提高.结论老年性白内障其晶状体混浊引起的屈状态改变是导致初中期自内障患者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早期患者矫正视力可明显提高.

  • 标签: 老年性白内障 屈光状态 临床分析 晶状体混浊 矫正视力 裂隙灯检查
  • 简介:目的:探讨中老年屈异常性视疲劳与干眼症的联系,以及戴镜屈矫正对干眼症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按照统一标准,门诊随机调查视疲劳的患者,分析其中屈不正性视疲劳的患病率。在视疲劳的患者中调查干眼症的发生情况,分析屈不正性视疲劳与干眼症的联系。再把干眼症合并屈异常性视疲劳患者随机分为戴镜治疗、药物治疗和对照组,治疗3mo,观察干眼症的治疗效果。结果:40岁以上视疲劳的患者中因屈不正而引起的占42.0%。屈不正性视疲劳与干眼症存在显著联系(P〈0.05)。随访3mo,戴镜治疗组干眼症状好转明显高于药物治疗组(P〈0.05)。结论:中老年屈异常性视疲劳与干眼症存在紧密联系,戴镜矫正治疗屈异常性视疲劳可以明显改善干眼症状。

  • 标签: 干眼症 屈光不正 视疲劳
  • 简介:参差是常见的屈不正类型之一,国内外学者研究较多。但是,对于生理性屈参差就鲜有人研究。生理性屈参差会引起一眼或双眼的反应性调节;双眼的反复的反应性调节会导致反应性调节拮抗。反应性调节拮抗导致睫状肌和眼外肌的紧张甚至痉挛。生理性屈参差是近视形成的很重要的因素。

  • 标签: 屈光参差 生理性屈光参差 近视
  • 简介:应性鼻炎(allergicrhinitis,AR)已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而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特别在儿童已是最常见的慢性变应性疾病。变应原的皮肤点刺试验(skinpricktest,SPT)简便易行、敏感可靠,是我国AR诊断和治疗指南(2009年,武夷山)中确诊AR的检测手段之一。引起AR的变应原随着地理位置的不同以及天气、气候的变化而有所差异。本文通过对961例临床诊断AR患者的SPT结果进行分析,了解福建东南沿海地区AR变应原的分布特点。

  • 标签: 变应性鼻炎 沿海地区 变应原 福建 皮肤点刺试验 临床诊断
  • 简介:目的探索FFA中前房荧光素渗漏情况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20例,136眼缺血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行FFA检查,观察前房荧光素渗漏情况。结果其中68例,78眼前房有不同程度的荧光渗漏。结论FFA中观察前房荧光素渗漏情况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早期诊断、提示预后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 标签: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FFA 前房荧光素渗漏
  • 简介:目的:探讨白内障术后屈状态特点及术前前房深度(anteriorchamberdepth,ACD)与术后屈状态的关系分析。方法:将96例96眼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超声乳化组患者采用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lens,IOL)植入术治疗,小切口组患者采用小切口囊外摘除联合IOL植入术治疗。统计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前房深度变化情况及术后屈状态和屈完全矫正值,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超声乳化组患者术后ACD增厚0.74mm,小切口组患者术后ACD增厚0.78mm,术后两组患者AC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乳化吸除联合IOL植入术和小切口囊外摘除联合IOL植入术后,两组患者ACD均明显加深(P〈0.05),且两组患者术后矫正视力均明显优于裸眼视力(P〈0.05)。两组患者术后屈光度主要为0-+1.0D(41.67%和54.16%)和+1.25-+2.0D(43.75%和33.33%)(P〉0.05)。结论:白内障IOL植入术后患者ACD明显加深,临床需充分考虑ACD的变化情况,提高IOL屈光度数计算准确性。

  • 标签: 白内障 前房深度 屈光状态
  • 简介:目的:通过研究散光性屈不正与注视距离之间的关系,探讨非老视患者近距离屈矫正的必要性,并寻求可行的矫正方法。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序贯选取近视性散光受试者166例(右眼),检查各受试者注视不同距离(视远眼前5m、眼前40cm、眼前20cm)的散光性屈不正度、配戴静态屈矫正眼镜时的近视力(distancecorrectednearvisionacuity,DCNVA)及散光修正后的近视力(accommodativeastigmatismcorrectednearvisionacuity,ACNVA)。视近状态下的散光在视远单眼全矫基础上采用交叉柱镜进行修正,受检眼水平向前注视近视力表中其最佳视力的视标。对三个注视距离下(视远5m、视近40cm、视近20cm)两两之间的散光度及轴位的差异、DCNVA与ACNVA的差异分别采用两两配对检验,若数据服从正态分布采用配对t检验,否则采用配对符号秩和检验。结果:三个不同注视距离,两两间散光度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视近40cm与视远5m:Z=-5.316,P<0.0167;视近20cm与视远5m:Z=-5.672,P<0.0167;视近20cm与视近40cm:Z=-2.463,P<0.0167),且视近20cm散光度(0.83DC±0.52D)>视近40cm散光度(0.78DC±0.43D)>视远5m散光度(0.63DC±0.47D);三个不同注视距离,两两间散光轴位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DCNVA与ACNVA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散光修正后视力呈提高的趋势(Z=-5.741,P<0.01;Z=-6.848,P<0.01)。结论:随注视距离移近,散光度呈增大的趋势且散光轴位朝着顺规散光的方向发展,然而这种改变对于个体来讲是随机的、个性化的,在散光改变量最大的距离处发生视疲劳的可能性较大,在该距离下进行屈矫正可能是治疗该类视疲劳患者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调节 近视性散光 近距离工作 视疲劳
  • 简介:近视性屈参差是指两眼屈光度的程度或性质有一定差别,主要由于双眼眼轴长度发育不平衡造成,与角膜屈力无关.近视程度较高的那只眼多为主视眼.立体视是人特有的一项高级视功能,由立体视锐度、交叉视差和非交叉视差三部分组成.又有远近立体视觉之分且远近立体视差信息处理不完全相同.屈参差引起的视网膜像模糊和不等像视是影响立体视的主要原因.准分子激光角膜手术改变角膜曲率半径,消除视网膜物象差,术后立体视改善优于框架眼镜和角膜接触镜.

  • 标签: 近视 屈光参差 治疗 立体视觉
  • 简介:目的比较近视性弱视儿童与同龄矫正视力正常的儿童屈状态变化的差别。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15年12月诊为近视性屈不正的儿童96例(174眼),按初诊时屈状态分为低、中、高度近视。分别比较近视性弱视眼组与同期矫正视力正常的非弱视近视眼组年均屈光度改变情况。结果非弱视组和弱视组近视屈光度每年加深(-0.67±0.74)D和(-1.09±1.3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诊为低度、中度和高度近视的弱视眼近视屈光度年均加深(-0.97±0.88)D,(-1.48±1.29)D和(-1.89±1.06)D,低度、中度和高度近视的非弱视眼分别为(-0.57±0.61)D,(-0.68±0.49)D和(-0.78±0.29)D;低、中、高度近视性弱视儿童的近视屈光度年均加深幅度均显著高于非弱视眼(P〈0.05)。结论近视性弱视儿童与单纯近视儿童一样,近视屈光度随年龄增长逐年增加,近视程度愈高,增加的幅度愈大。且初诊为不同程度近视性弱视眼的近视屈光度逐年加深幅度均大于非弱视眼。

  • 标签: 屈光不正 近视 弱视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