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坦前列素(Latanoprost)滴眼液与噻吗心安(Timolol)滴眼液降眼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CNKI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录的,并辅以手工检索、因特网搜索的有关坦前列素与噻吗心安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高眼压症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限定研究对象,通过Jadad评分量表进行文献质量评估后,针对眼压下降比例、药物不良反应2项内容,使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项RCT,合计55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1)坦前列素滴眼液与噻吗心安滴眼液降眼压效果,在2,6,12wk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加权平均差(WMD)分别为:在2wk[WMD=-0.76,95%CI(-1.32,-0.20)],在6wk[WMD=-1.15,95%CI(-1.68,0.63)]和12wk[WMD=-1.01,95%CI(-1.42,-0.61)]。(2)随访结束时,结膜充血、异物感为坦前列素的两种较为常见的不良反应,但其发生率坦前列素组与噻吗心安组比较,结膜充血的发生率[OR=2.25,95%CI(0.99,5.08)],异物感的发生率[OR=2.48,95%CI(1.02,6.03)],显示二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高眼压症,坦前列素降眼压效果在用药12wk内较噻吗心安好;两者在12wk内引起结膜充血、异物感、虹膜色素加深、视野损害等的不良反应方面,差异不明显。由于纳入研究的样本量偏小,且方法学质量中等,致使本系统评价结果论证强度不高,因此还需要开展更多的高质量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以便更客观、准确、全面地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

  • 标签: 拉坦前列素 噻吗心安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高眼压症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目的:分析23G玻璃体切割术后高眼压的发生率、特点及相关的危险因素,为处理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于我院行23G玻璃体切割手术的患者146眼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术后早期高眼压诊断标准为术后2wk内任一时间眼压测量值≥25mmHg。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于术后早期高眼压患者根据眼压程度采用单一或联合降眼压药物治疗。结果:患者146眼中发生术后高眼压者42眼,占28.8%,平均出现自术后3.38d。单纯气换组、C3F8填充组及硅油填充组术后高眼压发生率分别为14.5%,33.3%和39.3%,C3F8组和硅油填充组与单纯气换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未行激光机冷冻处理组、部分视网膜光凝组、全视网膜光凝组及冷冻组术后早期高眼压的发生率分别为13.6%,27.4%,34.5%和35.7%,部分视网膜光凝组与未处理组相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而其他两组与未处理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原发病术后均有早期高眼压的发生,但分布不均衡。通过处理眼压均控制理想。结论:23G玻璃体切割术后早期高眼压的危险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与眼内填充物、术中处理方式有关,不同原发病对于高眼压的影响在于其对术式的影响。术后早期高眼压多为一过性,合理药物治疗可控制。

  • 标签: 23G玻璃体切割手术 高眼压 危险因素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在基层医院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玻璃体脱出的原因和预防以及处理办法。方法:对我院2008-01/2009-042000例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52例52眼玻璃体脱出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2眼玻璃体脱出发生在上浮核、劈核、圈套核和吸皮质时;49眼植入人工晶状体,3眼未植入人工晶状体;45眼获得满意圆瞳孔,7眼欠圆;18眼术后视力〉0.5,27眼视力〉0.3,3眼视力〉0.1,2眼视力〉0.05,2眼视力〈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发生玻璃体脱出多在劈核、圈套核及吸取皮质时,玻璃体脱出经过及时恰当的处理仍然可以获得较满意的效果。

  • 标签: 小切口 非超声乳化 白内障 玻璃体脱出
  • 简介:目的探讨总结白内障扶贫复明术中“灌注液迷流综合征”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本院2011-2013年间参与防盲民生工程,共有31例患者发生“灌注液迷流综合征”,临床表现为突发性眼压升高、浅前房、虹膜脱出,通过注入黏弹剂以及升高灌注瓶高度无法维持前房深度,术中检查未发现眼内出血现象,其中7例发生在水分离和水分层后,24例发生在皮质吸出过程中。所有发生灌注液迷流综合征的患者均暂停手术,给予20%甘露醇250ml静脉滴注,若经药物降压无效,可根据手术条件行经平坦部前段玻璃体切割术或玻璃体腔穿刺术,待前房形成后继续进行手术。结果31例患者中,29例经甘露醇静滴治疗后前房形成,继续完成手术,2例经药物降压仍不能形成前房,经平坦部行前段玻璃体切割术后前房形成,继续完成手术。术后1天裸眼视力0.3~1.0者为20例(20眼),视力0.1~0.3者为8例(8眼),视力0.02~0.1者为3例(3眼),眼压高于或等于21mmHg者10例(10眼),发生角膜水肿者14例(14眼)。术后1周裸眼视力0.3~1.0者为24例(24眼),视力0.1~0.3者为7例(7眼),眼压均恢复正常,无角膜水肿发生。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灌注液迷流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术中并发症,经正确处理可以缓解突发性眼压升高引起的各种体征,顺利完成手术。

  • 标签: 小切口 白内障 灌注液迷流综合征
  • 简介:<正>DearSir,IamDrZheSong,fromDepartmentofOphthalmologyofDongfangHospitalAffiliatedtoBeijing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inBeijing,China.Iwritetopresentacasereportofthetreatmentofcomplextraumaticretinadetachment,whichhasthreehugebreaks.A35-year-oldman,whowasknockeddownandhurthisrighteyewhileplayingfootball,complainedofblurvisionforaday.Thevisualacuitywere4/20ODand10/20OS.Thecorrectedvisualacuitywere4/20ODand10/20OS.Theintraocularpressurewere12mmHgODand13mmHgOS.Therewasbloodinthecentralvitreousoftherighteye.Onegiantbreakandthreenailtypebreakswerefoundinthetempleretina.Thetempleretinadetached,yetthemacularareawasnotinvolved(Figure1).Andthefundusofthelefteyewasnormal.Bultrasonicscanshowedtherighteyetempleretinadetachment(Figure2).VEPandERGoftheeyeswerenormal.

  • 标签: 分开处理 创伤视网膜 复杂创伤
  • 简介:上接2018年第2期第75页(5)眼表炎症评分眼红是门诊常见病,多数由干眼引起。设备可自动分析球结膜及睫状充血并分级。标准化、量化的结膜和睫状体充血等级分析,便于用药疗效观察和治疗隨访。总之,眼表综合分析可进行非侵入式泪膜破裂时间、泪河高度测量,以及睑板腺拍摄脂质层观察。2.眼表综合分析仪检查方法眼表综合分析仪主要由一个Placido盘、一个操纵杆及一台安装有Phoenix软件的电脑所组成。

  • 标签: 分析仪 眼表 检查技术 Placido盘 泪膜破裂时间 疗效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侵犯眼眶时保留或剜除眼球对生存率和复发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89年1月~1998年2月我院收治的43例侵犯眶骨壁和眶骨膜的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其中25例剜除眼球,18例保留眼球.比较患者的3年生存率和复发率.结果随访38~126个月,43例患者中,眼球剜除组3年生存率为56%(14/25),局部复发率为36%(9/25),保留眼球组3年生存率为55.5%(10/18),局部复发率为38.8%(7/18),其中1例为眶内复发.结论经术前或术后放疗,对侵犯眶骨壁和眶骨膜的鼻腔、鼻窦鳞癌,保留眼球组与剜除眼球组相比:有相似的局部复发率和生存率,但保留眼球提高了术后生活质量.

  • 标签: 鼻腔 鼻窦 鳞癌 眼眶 眼球 处理
  • 简介:<正>中耳显微外科手术的围手术期是指中耳疾病诊断确立之后,准备进行中耳显微手术时起,至此次手术相关的治疗基本结束为止的一段时期。围手术期处理的具体内容包括围绕手术所作的手术前后的准备、整体处理和考虑,其目的是选择最佳手术方案,使患者获得最佳的手术治疗效果。一、术前准备:1、听力学评估:

  • 标签: 围手术期处理 显微外科手术 中耳乳突 手术效果 显微手术 具体内容
  • 简介:目的探讨大规模免费白内障手术的初步经验:方法对2006年3月到5月开展的1020例1025只眼免费白内障手术做回顾性总结。结果1025只眼术后视力≥0.05的1022例,脱盲率99.7%,术后视力≥0.3为962例,脱残率93.8%。结论大规模白内障手术要有计划按步骤的进行流程作业,针对不同时期的白内障选择不同的术式,执行严格的无菌操作和消毒措施,对个别并发症实行独立观察制度等。

  • 标签: 大规模白内障手术 术式 无菌操作 消毒措施 独立观察制度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术治疗特殊类型白内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研究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小瞳孔白内障、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和外伤后并发白内障等特殊类型白内障的技术要领。结果:进行治疗的73例84眼特殊类型白内障患者中,单纯行超声乳化术27例28眼,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52眼,植入前房型人工晶状体4眼;术后1mo平均眼压12.72±2.63mmHg,脱盲率99%,脱残率96%;并发症发生率4%。结论:特殊类型白内障手术难度大,超声乳化术切口小,可保留晶状体后囊膜和植入人工晶状体,是摘除特殊类型白内障的理想术式。

  • 标签: 白内障 特殊类型 超声乳化术 临床分析
  • 简介:严重的头面部外伤,常常可引起眼部的严重损伤,眼球脱垂是眼外伤中最严重者之一。外伤性眼球脱垂虽然不常见,但我科在近一年时问收治了五位患者。通过对这五位患者的伤后紧急处理,认识到眼球脱垂处理是否得当与预后关系重大。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头面部外伤 眼球脱垂 预后关系 严重损伤 眼外伤 外伤性
  • 简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引起的黄斑下出血是一个棘手的视力保护问题。文献报道对黄斑下出血可采用多种手术方法进行处理。本文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黄斑下出血的有关问题进行综述,包括出血的危险因素、继发损害、自然病程、特别是手术处理技术方法、效果和并发症等。

  • 标签: 黄斑下 出血 黄斑变性 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裂隙灯眼前段处理系统在眼科临床工作中的各种实际应用状况及操作技巧。方法:应用配置佳能PowerShotA720IS型数码照相机(1200万像素)SLM型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部病变情况,并在裂隙灯下根据不同的病变位置,在不同色彩、角度下进行照相(放大倍率×10;×16;×20)。结果:采集不同种类疾病具有代表性照片:眼睑及结膜肿物、结膜裂伤、角膜炎、角膜异物、翼状胬肉、前房积血、前房角异物等如图示。结论:裂隙灯眼前段处理系统的应用为临床医疗文献提供直接定性依据,给患者了解自身病情带来便利,照片直观、经济,在眼科领域的临床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

  • 标签: 裂隙灯 眼前段处理系统 眼科 临床应用技巧
  • 简介: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分析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及治疗效果。对2003年2月-2008年1月126例(138眼)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者(37眼)进行回顾性分析。138眼小梁切除手术有37眼(26.81%)发生浅前房,其发生原因有:滤过过强17眼(45.95%),结膜瓣渗漏14眼(37.84%),脉络膜脱离2眼(5.41%),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1眼(2.7%),其它3眼(8.1%)。其中33眼(89.19%)经保守治疗治愈,4眼(10.81%)经前房注射透明质酸钠治疗,使前房形成。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发生率较高,大部分经保守治疗可恢复正常,透明质酸钠在前房重建中效果良好。

  • 标签: 青光眼 浅前房 并发症 治疗
  • 简介:<正>DearSir,IamDr.Zhong-ShanChenfromtheDepartmentofOphthalmology,WuhanGeneralHospitalofGuangzhouMilitaryCommand,HubeiProvince,China.Iwritetopresenttwocaseswithserpiginouschoroiditis(SC)whichisarare,usuallybilateral,chronic,progressiveinflammationofthechoroid,choriocapillarisandretinalpigmentepithelium.InthispaperwepresentedthedifferentoutcomesofSCpatientswithorwithoutsystemicandoculartreatmentsafterlong-termfollow-up.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activesleepapneahypopneasyndrome,OSAHS)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回顾分析111例OSAHS患者围手术期处理的临床资料,其中轻度9例,中度31例,重度71例.结果除2例术后继发性出血外,无任何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认真进行围手术期管理有助于降低OSAHS患者的手术风险.

  • 标签: 围手术期处理 OSAHS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患者 并发症 继发性出血
  • 简介:目的总结45例60岁以上老年患者行乙状窦后进路桥小脑角手术的围手术期治疗经验.方法对我科1991年1月至2000年1月行该手术治疗的45例老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三叉神经痛37例;舌咽神经痛3例;半面痉挛4例;桥小脑角胆脂瘤1例.术前检查异常的有:心电图12例,占26.67%;胸部X线6例,占13.3%;颅脑CT2例,占4.44%,高血压病9例,占20%;糖尿病5例,占11.1%;肝功能异常3例,占6.67%;白细胞低2例,占4.44%;血小板减少2例,占4.44%.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均治愈出院,随访2~9年,症状无复发.结论老年患者虽然体质较弱,检查结果异常多,但只要正确处理围手术期的异常,提高手术技巧,老年患者完全能够耐受此类手术并顺利康复.

  • 标签: 乙状窦后进路 桥小脑角手术 围手术期 处理 治疗
  • 简介:目的比较小梁切除术后激光断线和可调节缝线两种不同方法调控眼压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6年5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原发性慢性闭角型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共47例(52眼),其中男性25例(28眼),女性22例(24眼)。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行小梁切除联合巩膜瓣固定缝线缝合术,B组行小梁切除联合巩膜瓣可调节缝线缝合术,观察术前术后眼压和术后并发症;比较这两种不同方法调控眼压的疗效;结果小梁切除术前A组的眼压为29.5±6.8mmHg,B组眼压为30.5±7.1mmHg,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4,P〉0.05),术后6个月A组眼压为12.3±5.5mmHg(1kPa=7.5mmHg),B组眼压为13.7±6.3mmHg,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6,P〉0.05)。术后6个月2A组完全成功率为73.1%,B组完全成功率为84.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1,P〉0.05)。术后浅前房、低眼压和脉络膜脱离的发生率A组较多,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χ-2=0.02,χ-2=0.02,P〉0.05);结论小梁切除术后激光断线和可调节缝线均能有效的调控术后眼压,减少术后浅前房和低眼压等并发症,获得较理想的术后疗效。

  • 标签: 激光断线 可调节缝线 小梁切除术
  • 简介:AIM:Toanalyzetheapplicationofmicrobubblecontrasttechnologyinthetreatmentofophthalmicdiseases,mainlyanalyzingitsadvantagesandexistingproblems.METHODS:Atotalof30representativeliteraturesabouttheapplicationofultrasoundcontrastagentingenetargetedtherapyathomeandabroadwerecollected,andfocusingonsortingouttheliteraturereportingthetreatmentofophthalmicdiseaseswithmicrobubblecontrasttechnologyinrecentyears,thenrecallingitsadvantagesandproblems,finallymakingreasonableassessmentonexistingproblemsandproposingpossiblesolutionstotheproblems.RESULTS:Duetoitsuniquesafetyandefficacy,thetreatmentofophthalmicdiseaseswithmicrobubblecontrasttechnologyhasincreasinglydrawntheattentionofclinicians,buttworelevantissuesshouldbeconsidered:first,thenatureofcontrastagentandthechoiceofcorrespondingultrasoundparameters;second,relativeincidenceoftissuebleeding,intravascularhemolysis,moderateorsevereallergyaswellasothersideeffects.CONCLUSION:Microbubblemaybecomethecarrieroftargetedtherapy,andasakindofnewnon-invasivedeliverysystem,theultrasoundcontrastagenthasbroadapplicationprospects,butitsapplicationinophthalmicresearchisstillinitsinitialstageandthesafetyofcontrast-enhancedultrasoundstillneedsfurtherstudy.

  • 标签: MICROBUBBLE CONTRAST technology TARGETED therapy OPHTHALM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