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植入式BAHA(Bone—anchoredhearingaids,骨锚式助听器)在双侧先天性中外耳畸形患者的听力改善效果,探索BAHA规范植入技术。方法在一侧耳后区颞骨上植入BAHA钛质植入体,成人一期完成,小儿分二期完成。比较3例双侧先天性中外耳畸形患者,佩戴植入式BAHA前后的听力情况,包括13常交流、纯音(声场)测听或条件反射测听。结果3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术后恢复好。植入式BAHA佩戴后,患者及/或家属反映13常交流明显改善,纯音(声场)测听或条件反射测听0.25k~4k平均气导阈改善39.1dB。结论植入式BAHA对双侧先天性中外耳畸形患者是一种有效的听力解决方案,规范的植入技术是手术成功、减少并发症的保证。

  • 标签: 植入式BAHA 先天性中外耳畸形 听力解决方案
  • 简介:畅听未来项目是由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瑞声达听力集团于2005年底共同发起的中国耳聋防治五年计划.简称畅听未来项目。项目的主要工作领域包括听力障碍的筛查、诊断和治疗,听力障碍的教育培训、行业管理工作的研究以及听力障碍的康复和宣教等工作。

  • 标签: 需求调查 听力障碍 反馈 教育培训 管理工作 卫生部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鼓室成形术后迟发性面瘫的发病机理,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选择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鼓室成形术后发生的迟发性面瘫病例,回顾性分析手术后发生面瘫的时间、程度、发病相关因素、治疗方法、面瘫的恢复情况。结果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1992例鼓室成形术后发生迟发性面瘫23例,发病率为1.15%;面瘫出现在术后5~14天,平均为术后7.39±1.95天;患者年龄在13-56岁,平均40.3±12.02岁,40~49岁发病率最高;性别、侧别发病率无明显差异。发现梅毒特异性抗体阳性者发生鼓室成形术后迟发性面瘫的危险性为阴性者的32.65倍。面瘫后面神经功能按House—Braekmann分级方法评估,Ⅲ级2例,Ⅳ级13例,V级8例;面瘫后均口服激素及抗病毒药物治疗,于面瘫后3周至2个月面神经功能恢复至I级。结论迟发性面瘫与贝尔面瘫有相似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为面瘫后尽早口服激素及抗病毒药物等,其预后良好。

  • 标签: 迟发性面神经麻痹 鼓室成形术 病毒激活
  • 简介:目的分析外伤所致传导性耳聋的症状体征、听力学表现及影像学特点,总结诊断要点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08年1月~2011年3月收治的具有明确外伤史、鼓膜完整的传导性听力下降患者20例。每位患者均进行详细病史询问、临床检查、听力测试和影像检查。行鼓室探查术,根据患者听骨链损伤的不同类型,行听骨链重建术。术后1~3个月复查纯音听力,比较术前和术后的纯音听阈,总结分析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本组20例患者,手术探查听骨链发现砧骨移位14例,包括砧镫关节脱位、锤砧关节分离以及二者兼具的听骨链损伤,锤骨移位且粘连固定2例,镫骨足弓骨折2例,砧骨长脚骨折1例,镫骨底板自前庭窗脱出1例;其中3例砧骨移位患者术中可见面神经明显水肿。根据鼓室探查情况行相应的听骨链重建术,15例行自体听骨雕凿后的听骨链重建术,1例行砧镫关节复位术,4例行人工听骨植入术,3例合并面瘫患者行听骨链重建术的同时行面神经减压术。术后1~3个月随访,患者自觉听力提高,纯音测听示言语频率内气导平均听阈恢复至30±11dB,平均气骨导差为18±10dB。伴有面瘫患者的面神经功能恢复至HBI级。结论有外伤史的患者如有听力下降,应行全面细致的耳科检查、听力学检查和高分辨颞骨CT扫描,如纯音测听气导听阈下降且存在明显的气骨导差,或颞骨CT显示听骨链形态异常,应考虑系听骨链中断引起的传导性耳聋。应根据听骨链损伤的不同类型,重建听骨链,恢复患者听力,合并面瘫者,同时行面神经探查减压手术。

  • 标签: 外伤 传导性耳聋 听骨链中断 听力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