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医改的不断深入,临床医疗系统的普及程度不断增加,人们也越来越依赖于科学医疗系统的支持。医疗系统不仅对患者而言意义重大,对医院的医疗水平及继续经营也有重大意义。临床检验结果的可靠性直接关乎到患者的实际利益,对医院接下来将对患者采取何种医疗手段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本文就临床检验参考测量系统与临床检验分析质量保证进行分析。

  • 标签: 临床检验 参考测量系统 分析 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当前检验科工作人员对生物安全防护掌握程度,提出意见和解决方法方法运用社会学问卷调查。结果不同资历的工作人员在生物安全知识中存在差异。结论须加强检验科生物安全教育与监督

  • 标签: 生物安全管理 生物安全防护 ISO15189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医学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致病高危因素以及合理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3月本院重症医学科中确诊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31例,观察致病原因并总结其高危因素,然后根据具体因素给予适合的护理干预措施,并分析其护理实施效果。结果本组患者的致病因素主要包括环境、管路、病患、药物以及交叉感染等因素,经临床护理干预后,28例(90.3%)均得到显著缓解获得成功脱机,另3例(9.7%)患者由于器官衰竭而导致死亡。结论重症医学科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致病因素较多,护理人员通过综合患者实际因素给予适当的干预措施可有效保证护理实施效果。

  • 标签: 重症医学科 呼吸机 肺炎 护理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CI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应用替罗非班后的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100例接受PCI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同时使用替罗非班患者为研究对象,制定科学的观察表及处理预案,对其治疗中早期并发症观察和处理,并与非应用替罗非班治疗的安全性和并发症进行比较,对其有效的护理特点进行总结。结果使用替罗非班治件疗的患者出现牙龈出血、血小板下降、局部轻度血肿、穿刺点出血率较高。与非替罗非班治疗差异显著P<0.05,但及时观察和处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论临床上合用盐酸替罗非班能彻底的抑制PCI术后血小板凝集从而降低心脏不良事的发生,然而能增加出血的发生率,但通过有效的围手术期观察与护理,能有效降低替罗非班带来的副作用。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围手术期 替罗非斑
  • 简介:鼻腔是呼吸系统的门户,具有通气、加温加湿、清洁过滤、免疫防御和嗅觉等重要的生理功能。同时通过调节鼻周期通气变化提供睡眠状态下适宜的呼吸阻力,实现人体呼吸系统正常的生理功能。在深入研究鼻腔结构与功能的基础上,可以更清楚的认识到鼻腔通气功能障碍在上呼吸道

  • 标签: 鼻腔通气功能 扩容技术 上气道阻塞 呼吸系统 生理功能 中鼻甲
  • 简介:2008年9月世界卫生组织批准成立了我国首家防聋合作中心,这将揭开我国防聋治聋的新篇章。随着经济发展,通过政府主导、专业人士努力和大众的支持,我国2780万的听障残疾人将更加受惠。现在我国许多省市开始实施政府免费人工耳蜗或饼口助听器政策,结合每年都在增长的慈善捐赠,将使得我国真正的“聋哑群体”越来越小。“聋而不哑”且完全融入主流社会将成为听障残疾人的主要趋势,而能够帮助他们的设备无疑是日益发展的人工助听技术。人工助听技术是随着高科技发展和临床听力学的进步而发展起来的,

  • 标签: 聋(Deafness) 助听器(Hearing Aids)
  • 简介:近年来,听力学家、听觉科学家、神经生物学家、助听器工程师和听力康复专家等通过充分的研究,进一步证明人类的聆听活动其实是学习的能动过程,即使遭受创伤后,人类的听觉系统仍然具有自我恢复和矫正的能力。因此,研发能帮助患者"学习"声音的助听设备是目前助听器领域一个值得关注的焦点。

  • 标签: 互动助听器 前沿技术方向 助听器康复
  • 简介:骨导听觉技术在临床应用日益广泛,与之相关的骨导听觉机制、骨导听力检测、骨导听觉刺激等相关产品问题引起临床医生关注。本文就上述内容予以简述并提出:鉴于骨导听觉机制复杂,数值模型可能是一种可行研究方法;骨导听觉诱发电位反应阈值检测临床价值高,评判测试结果时需参考测试条件;全植入式骨导听觉刺激装置满足临床需求。

  • 标签: 骨导 听力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微创拔牙技术和传统拔牙技术拔除残根、残冠、折裂牙等复杂牙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30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对照研究,一组采用微创拔牙技术(315例),另一组采用传统拔牙技术(315例),比较手术时间、术中畏惧症发生率、牙槽窝不完整率、断根率、牙龈撕裂率及术后出血、肿胀、疼痛、张口受限及干槽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微创组手术时间[(6.10±2.23)min]比传统组[(24.30±3.02)min]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中惧症发生率、牙槽窝不完整率、断根率、牙龈撕裂率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疼痛、肿胀、张口受限、干槽症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微创拔牙技术拔除残根、残冠、折裂牙等复杂牙,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可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及患者的恐惧,临床疗效优于传统拔牙技术

  • 标签: 微创技术 复杂牙 拔牙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中耳炎手术方法。方法2005年7月至2007年7月为45例46耳慢性中耳炎,胆脂瘤性中耳炎及中耳炎后遗症患者经耳内切口,在清除病灶的同时采用自体外耳道一乳突骨膜,骨质修补鼓膜,重建上鼓室盾板,外耳道后壁,听骨链,术后随访达12—36个月,以最后一次随访听力记录为统计数据,统计分析用配对t检验。结果46耳术后AC,BC和ABG术前术后差值(dBHL)为22.74±12.45,6.16±5.07和17.87±7.14,经配对t检验,P均〈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43耳(93.5%)获得形态正常外耳道,鼓膜及含气的中耳腔,1耳外耳道存在过敏湿疹溢液,1耳大胆脂瘤伴中耳积液,鼓膜置管,持续有分泌物,给予再次手术后听力改善满意。结论慢性中耳炎术中行耳内切口采用自体外耳道一乳突骨膜骨质修补鼓膜,重建上鼓室盾板,外耳道后壁,听骨链,能达到彻底清除病灶,提高听力的目的,自体移植材料成活率高,痛苦少,经济且无碍美容。

  • 标签: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鼓室成形术 手术操作
  • 简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伴随着听力学的迅速发展.听力检测技术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每一项新的听力检测技术的发明,都为准确诊断听力障碍带来惊喜。听力检测技术已成为耳鼻咽喉科、神经外科和神经内科不可缺少的诊断手段.其临床和科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标签: 检测技术 听力学 第二次世界大战 耳鼻咽喉科 听力障碍 神经内科
  • 简介:认识内耳发育需要知道基因表达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模式和基因产物的功能.在过去十年中听力的研究非常得益于人类和鼠的基因研究.不同的策略已被用来识别内耳中表达的不同基因:包括CochleacDNAlibrary;序列分析小鼠耳蜗候选基因RT-PCR技术;从内耳起源组织细胞微阵列分析;基因敲除技术等.

  • 标签: 内耳发育 基因敲除 技术研究
  • 简介:自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数字助听器问世以来,助听器在主要性能、外观和处理算法等方面有了更为广泛的选择空间。①与20年前初次问世的一次性助听器不同,现在的耳背式一次性助听器可以根据个体耳道情况定制耳模,提高了佩戴舒适性,选配时间大大缩短,选配当时即可取走助听器;价格低廉;患者更换助听器变得容易。但对于长期使用的患者,购买一次性助听器的花费并不见得比购置“永久性助听器”少:有限的矩阵并不能满足所有类型的听力损失患者;对于某些对于外观要求较高的患者,耳背式助听器并不能满足其需求。

  • 标签: 聋(Deafness) 助听器(Hearing Aids)
  • 简介:由于听障患者的言语可懂度和声品质在噪声环境中严重下降,需在数字助听器中使用降噪技术以改善听障患者的言语感知效果。本文介绍了一般场景中的助听器降噪技术,包括单通道降噪技术和多通道降噪技术;然后介绍了特殊场景中的5种降噪技术,包括啸叫抑制技术、有源降噪技术、风噪抑制技术、混响抑制技术和动态压缩技术。本文对这些技术的原理、方法和性能进行了逐一分析,并列举了评估助听器降噪性能的主观指标和客观指标。最后对助听器降噪技术的发展趋势作了进一步展望。

  • 标签: 助听器 单通道 多通道 降噪技术
  • 简介:1声音解析人类的听觉系统能主动运用潜意识去捕捉周围的各种声音,并转变成自身需要的有意义的信息。虽然人们的听觉、视觉、嗅觉和本体感觉系统时刻接收到各种信号,但是人们只会关注那些被认为有意义的事物。按照格式塔组织原则.人类这种极其重要的组织和分析功能可避免自己陷入太多无意义信息的漩涡中。

  • 标签: 声源定位 助听器 听觉系统 感觉系统 潜意识 声音
  • 简介:1人工耳蜗手术与许多外科术式一样,手术医生在人工耳蜗植入术中采用的技巧和方式不尽相同。但人工耳蜗术式有一些基本原则。主要有:①尽可能地将电极无创地插入到鼓阶中:②将装置安放在头的外侧,并避免日后的创伤:③确保装置和电极阵列位置牢固,防止移位。目的是在不损伤周围组织、装置及电极阵列.不引起感染、外观可以接受的条件下实现这些目标。

  • 标签: 人工耳蜗手术 术后调试 技术报告 人工耳蜗植入 外科术式 手术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