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总结并探讨口服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住院治疗的21例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及护理资料。所有患儿均做好给药前的安全性评估及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服药剂量及方法适当,用药期间均注意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并观察治疗效果,给予详细的出院指导。结果:21例患儿均在服药48~72h后瘤体颜色变浅,体积不同程度缩小,未发生明显药物不良反应及护理并发症。结论:治疗前详细的护理评估和健康宣教,正确的配药和给药方法,针对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的对症护理和监护,能为口服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证。

  • 标签: 普萘洛尔 血管瘤 护理
  • 简介:目的随访和观察29例婴幼儿血管瘤患儿口服治疗后的疗效及复发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口服治疗婴幼儿血管瘤患儿29例,年龄52d~11个月。2.0mg(/kg·d),分3次餐后口服,服药4~6个月后停药。结果口服尔后平均1周,瘤体颜色开始变淡、萎缩变软。治疗3个月后,大部分瘤体明显萎缩。治疗6个月时,瘤体基本消退,表面遗留毛细血管扩张。停药后1个月,6例患儿出现血管瘤复发,且年龄均〈11个月。继续给予原方案治疗约3个月,瘤体显著萎缩,随访3个月,无复发。结论口服治疗婴幼儿血管瘤具有良好疗效。患儿血管瘤复发现象可能与停药后血管瘤仍处于增生期有关,停药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继续增生,异常血管再次形成,血管瘤复发。

  • 标签: 血管瘤 婴幼儿 普萘洛尔 复发
  • 简介:目的:探讨口服盐酸治疗中、高风险婴幼儿血管瘤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我科门诊确诊的中、高风险血管瘤患儿,给予口服治疗:首日剂量为0.50mg/(kg·d),分2次口服;第二天剂量增加至0.75mg/(kg·d),分2次口服;第三天剂量调整为1.00mg/(kg·d),分2~3次口服;服药1周后复诊观察患儿皮损变化情况及对药物的敏感程度,酌情加量至每日1.50~2.00mg/(kg·d)维持治疗,每天分2~3次口服,连续服用6~12个月。服药期间每月复诊1次,复查血常规、血糖、血压、心电图、B超,每2~3个月复查心肌酶谱、肝肾功能、电解质等。撤药时逐渐减量,每月减量0.50mg/(kg·d)。患儿治疗前均完善影像学、生化检查,治疗过程中进行多普勒超声检查并观察皮损大小等,观察临床疗效及转归情况。结果:共168例中、高风险血管瘤患儿接受口服治疗,其中159例完成了所有的治疗和随访,完成率为94.64%。患者平均首诊年龄为(2.29±0.84)月龄,平均给药持续时间为(13.67±4.43)个月,平均最大给药剂量为(1.86±0.35)mg/(kg·d)。其中未完成治疗和随访的9例患者中,2例(1.19%)因心脏方面的副作用停药,5例(2.98%)治疗6个月及以上无效后行手术切除治疗,2例(1.19%)散发型血管瘤患儿(肝脏受累)在服药4个月肝脏血管瘤完全消退后自行停药脱失。完成治疗和随访的患者中,男女患者、多发与单发血管瘤患者、节段型与散发型与局灶型、溃疡型与非溃疡型的治疗效果间比较没有明显的差异(P值均>0.05)。结论:口服对各类型的中、高风险血管瘤有明显疗效,与血管瘤分型无明显差异。

  • 标签: 普萘洛尔 血管瘤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采用Meta分析比较更昔韦注射液(GCV)与阿昔韦(ACV)注射液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检索时间始于建库、截至2018年6月的Pubmed、EMBASE、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Data、重庆维(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纳入随机对照研究(RCT)文献,应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评价纳入文献质量,使用RevMan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25篇文献,GCV治疗组1394例,ACV治疗组133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静脉输注GCV治疗带状疱疹优于静脉输注ACV,其总有效率(Z=10.75,P<0.01)、止痛时间(Z=8.76,P<0.01)、止疱时间(Z=8.74,P<0.01)和结痂时间(Z=7.40,P<0.01)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输注GCV治疗带状疱疹疗效优于静脉输注ACV。

  • 标签: 更昔洛韦注射液 阿昔洛韦注射液 带状疱疹 META分析
  • 简介:我科于2005年6月-2007年6月应用更昔韦治疗带状疱疹,并与阿昔韦治疗带状疱疹做对照观察,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带状疱疹 更昔洛韦 阿昔洛韦
  • 简介:背景:银屑病的严重类型,如红皮病型银屑病,可能伴较高的病残率与病死率。目前治疗红皮病型银屑病的方法有限且令人不满同时伴随器官特异性毒性反应。近来,一类新型靶向生物治疗制剂涌现出来。依那西是一种竞争性抑制人类TNF-α的重组融合蛋白。依那西在治疗银屑病性关节炎和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广泛证实。目的:评价依那西为期24周治疗红皮病型银屑病的有效性和耐受性。方法:10例患者,其中8例男性,2例女性,接受依那西25mg/次、2次/周的皮下给药治疗。用银屑病面积与严重性指数(PASI)评分(0~72分)评估疾病的严重性。结果:依那西耐受良好且疗程结束后显著降低疾病的严重性。24周后,PASI平均评分由39.1(基线)减至5.1。在第12周,10例患者中的5例(50%)获得PASI评分自基线大于75%的改善。在第24周,10例患者中的6例(60%)获得或维持PASI评分自基线大于75%的改善,而2例患者(20%)维持50%一75%的改善。结论:在本研究中,依那西已被证实可有效治疗红皮病型银屑病,为当前治疗提供了一项安全、方便的选择。

  • 标签: 红皮病型银屑病 依那西普 前治疗 PASI评分 银屑病性关节炎 生物治疗制剂
  • 简介:斑秃是皮肤科常见疾病之一,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斑秃是一种T细胞介导的毛囊自身免疫性疾病11l。笔者应用薄芝片口服联合曲安德局部注射治疗57例轻度斑秃患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薄芝片 曲安奈德注射液 斑秃
  • 简介:笔者于2009年3月-2010年5月应用康复新液联合地德乳膏治疗婴儿湿疹共84例。取得较好效果并报道如下。

  • 标签: 地奈德 婴儿湿疹 皮损 抗炎 止痒
  • 简介:目的评价0.05%地德乳膏治疗婴幼儿湿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80例湿疹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0.05%地德乳膏,对照组给予0.1%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连续观察2周。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分别于初诊当日和治疗后第1、2周记录临床表现。结果治疗1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4.7%和5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9,P〉0.05);治疗2周后,地夺德组比丁酸氢化可的松组总有效率高(分别为82.1%和73.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3,P〉0.05);实验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0.05%地德乳膏治疗婴幼儿湿疹安全、有效。

  • 标签: 湿疹 婴幼儿 地奈德 丁酸氢化可的松
  • 简介:CO2激光被认为是目前治疗尖锐湿疣的首选方法。但我们使用萨菲淋(主要成份:20%足叶草酯+10%水杨酸,澳洲诺律大药厂出品),外涂尖锐湿疣(CA)时,发现其较CO2激光法治疗更具优点,而副作用小,报告如下。

  • 标签: 菲林 女性外阴 外涂治疗 尖锐湿疣 疗效观察 水杨酸
  • 简介:目的:观察米诺地联合红光治疗斑秃的临床疗效,评估安全性。方法:斑秃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对照1组28例和对照2组28例。观察组采用2%米诺地溶液外用,每天2次,同时联合红光照射局部头皮,每周1次。对照1组单纯使用红光疗法,对照2组单纯外用2%米诺地溶液外用,方法均同观察组。三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结果:疗程结束后,观察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的临床痊愈率分别为71.43%、42.86%及46.43%,观察组的临床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1组(χ^2=4.67,P=0.031),但与对照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62,P=0.057)。观察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43%、71.43%和75.0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1组(χ^2=4.77,P=0.029)和对照2组(χ^2=3.65,P=0.056),对照1组和对照2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P=0.763)。三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米诺地联合红光治疗斑秃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

  • 标签: 米诺地尔 红光 斑秃
  • 简介:目的:探讨囊肿型痤疮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135例囊肿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采用曲安德局部注射联合异维A口服,对照组65例单用异维A口服治疗,均治疗8周,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8周后,治疗组治愈率为71.7%,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治愈率27.7%,总有效率66.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99,P〈0.05)。结论:曲安德局部注射联合异维A口服治疗囊肿型痤疮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曲安奈德 异维A 囊肿型痤疮
  • 简介:目的:分析曲安德结合利多卡因皮损内局部注射对疥疮结节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皮肤性病科门诊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82例疥疮结节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曲安德结合利多卡因(1∶2)皮损内局部注射治疗;对照组疥疮结节外涂肤轻松软膏,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结节平均消退时间为(9.4±5.2)d,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节消退时间(12.3±6.7)d,差异有显著性(t=2.327,P<0.05);观察组在治疗7d、14d及21d时其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d及21d时大结节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安德结合利多卡因皮损内局部注射疗效确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 标签: 疥疮结节 利多卡因 曲安奈德
  • 简介:目的:比较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分别配伍盐酸丁卡因胶浆、复方萘生栓用于人流术中镇痛效果.方法:选择自愿来站B超提示宫内孕7~9周行人工流产术的妊娠妇女120例,并且无手术禁忌症,随机分成A、B两组;A、B两组均于术前0.5h分别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200μg;A组术前2~3rain宫颈管内注入盐酸丁卡因胶浆1支后手术;B组术前20min将复方萘生栓1枚置入肛门2cm以上后手术.结果:A组镇痛显效率明显高于B组,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配伍盐酸丁卡因胶浆用于人工流产术中镇痛效果优于配伍复方萘生栓,且使用安全简便,易于操作,受术者更容易接受,适合在基层临床应用.

  • 标签: 米索前列醇 盐酸丁卡因胶浆 复方萘普生栓 人工流产术 镇痛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伐昔韦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口服伐昔韦片0.3g,每日2次,甲钴胺胶囊500μg,每日3次,连用10日,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4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同对照组.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6.67%和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伐昔韦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带状疱疹安全有效.

  • 标签: 伐昔洛韦 复方甘草酸苷 带状疱疹 疗效
  • 简介:目的:观察伐昔韦联合UVA和UVB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并报告护理体会。方法:12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口服伐昔韦片0.3g/次,每日2次,同时联合UVA、UVB治疗,每日1次;对照组60例单用伐昔韦治疗,剂量、方法同治疗组。共治疗10天,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有效率、症状与体征消退时间,1月后比较两组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治疗中对患者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注重眼部、皮肤以及心理方面的护理。统计方法采用礸2检验及t检验。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0%(礸2=6.21,P<0.05);治疗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8.33%)比对照组(21.67%)明显降低(礸2=5.39,P<0.05);治疗组的止痛时间、结痂时间、疼痛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17、5.86、11.32,P值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伐昔韦联合UVA和UVB治疗带状疱疹并配合良好的护理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且起效快,并能有效防止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 标签: 带状疱疹 UVA NB-UVB 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济消毒饮加味联合外用阿达帕林凝胶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口服中药济消毒饮加减,睡前外用阿达帕林凝胶;对照组仅睡前外用阿达帕林凝胶,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中药济消毒饮加减联合外用阿达帕林凝胶治疗寻常痤疮,治疗8周有效率70.00%,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40.00%);治疗12周,观察组有效率83.33%,与对照组(有效率60.0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济消毒饮加减联合外用阿达帕林凝胶治疗寻常痤疮疗效显著。

  • 标签: 普济消毒饮 1%阿达帕林凝胶 痤疮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中药熏蒸联合阿昔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将80例腹、腰和(或)背部带状疱疹病人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阿昔韦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熏蒸治疗,2组均治疗10天,观察并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治愈35例(87.5%);对照组治愈26例(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59,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止痛时间(t=3.50)、止疱时间(t=12.35)、结痂时间(t=6.22)以及两组治疗后VAS疼痛评分(t=9.7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药熏蒸联合阿昔韦静脉滴注治疗带状疱疹明显优于单纯的抗病毒治疗,为带状疱疹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 标签: 中药熏蒸 带状疱疹
  • 简介:目的观察地德乳膏联合透明质酸修护生物膜治疗成人面部湿疹的近期疗效.方法将入选的11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61例)予透明质酸修护生物膜联合地德乳膏外用治疗,对照组(55例)单纯外用地德乳膏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2周.结果治疗第1周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疗效总积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试验组的总积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疗效(有效率为83.61%)和对照组(有效率为6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2周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5);试验组的总积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疗效(有效率为86.89%)和对照组(有效率为85.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4周试验组复发率为5.67%,低于对照组(19.15%)(P〈0.05).结论地德乳膏联合透明质酸修护生物膜治疗面部湿疹疗效较好,复发率低.

  • 标签: 湿疹 面部 地奈德乳膏 透明质酸修护生物膜 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