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色素性痒疹患者的临床及组织病理表现。方法:对18例色素性痒疹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8例患者,其中男5例,女13例,平均年龄24岁,平均病程9.6个月,皮疹为网状分布的红色斑片、斑丘疹、丘疹或色素沉着。皮疹主要累及躯干部,特别是项背部。所有患者经过病理确诊,其中13例患者为活动期(包括早期和充分发展期),5例为晚期。18例患者使用过多种治疗方法,包括口服米诺环素或多西环素、氨苯砜等,外用维A酸乳膏、曲安奈德乳膏等,其中口服米诺环素疗效显著。7例患者曾被误诊。临床随访1个月到4年,其中7例复发。结论:色素性痒疹临床易误诊,确诊主要依靠临床及病理,口服米诺环素有效,但不能阻止其复发。

  • 标签: 色素性痒疹 临床 组织病理 米诺环素
  • 简介:皮肤病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提高皮肤病的防治水平至关重要,中医治疗有其独到之处,笔者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对中医治疗皮肤病的临床思维进行探讨,总结出以下几点:①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支撑,整体观为认识基础;②“病-症-证”相结合;③整体与局部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④把控动态,三因制宜;⑤经典与经验相结合;⑥内治与外治相结合。

  • 标签: 皮肤病 临床思维 中医
  • 简介:目的:分析妊娠合并梅毒的临床特点及预防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100例医院收诊行常规治疗措施的妊娠合并梅毒患者为观察组,再选取100例未采取治疗措施的妊娠合并梅毒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以及围产儿预后等方面差异。结果:观察组100例患者中,2例流产、12例早产、2例死胎、84例足月产;对照组100例患者中,13例流产、42例早产、11例死胎、34例足月产,观察组妊娠结局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00例新生儿中,10例低体质量围产儿、4例新生儿死亡、13例先天性梅毒、6例宫内胎儿窘迫;对照组100例新生儿中,30例低体质量围产儿、24例新生儿死亡、43例先天性梅毒、22例宫内胎儿窘迫,观察组新生儿结局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妊娠合并梅毒严重影响了产妇及新生儿的健康安全,需要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改善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结局。

  • 标签: 妊娠合并梅毒 临床特点 预防方法
  • 简介:冷冻减脂是新近出现的非手术类的局部减脂塑形技术,逐渐受到关注并成为吸脂手术或其他非创塑形治疗的一种替换和选择。动物研究和临床实验均证实了冷冻治疗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该技术不良反应少,减脂效果明显,治疗所导致的脂肪细胞的凋亡可能是冷冻治疗远期效果的原因。

  • 标签: 减脂技术 冷冻
  • 简介:目的:分析血管角化瘤患者的临床和组织病理特点。方法:对我院诊治的58例血管角化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临床、组织病理及治疗情况。结果:该病多见于中青年,性别无明显差别,临床以丘疹型及阴囊型多见。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包绕的毛细血管扩张,部分扩张的微血管不只限于真皮乳头,真皮中部也有。局限型除上述特点外,还可见特征性的瘤样增殖。治疗以手术切除及激光治疗。结论:临床表现结合组织病理学检查为诊断本病的依据。

  • 标签: 血管角化瘤 组织病理 临床特点
  • 简介:组织胞浆菌病主要发生在一些特殊地域,如美国中西部、非洲及拉丁美洲。在中国也有散发病例。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组织胞浆菌感染率呈地区性分布,主要是长江流域的九省,多雨潮湿的中南、华东和西南感染率较高;患者多为系统性感染者(85.0%),主要临床特征为发热(89.1%)和肝脾肿大。组织胞浆菌病的诊断较困难,主要根据症状、相关疫源地的旅游史或居住史。真菌培养的阳性率低,血液裂解离心系统可提高培养阳性率。其治疗推荐使用两性霉素B相关制剂、伊曲康唑及氟康唑,氟康唑疗效不及伊曲康唑。

  • 标签: 组织胞浆菌病 荚膜组织胞浆菌 中国 流行病学 防治
  • 简介:介绍李斌教授治疗银屑病的经验及用药特点.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主张从血论治,采用“凉血潜阳、发散宣透”的法则予以治疗.

  • 标签: 银屑病 名医经验 李斌 @@
  • 简介:尽管目前不断有新的抗真菌药物用于临床,但侵袭性真菌病患者预后仍然不佳,这多是因为缺乏早期快速诊断真菌病的方法。早期诊断与真菌病患者预后息息相关。传统的真菌病诊断方法包括临床样本直接镜检、培养和组织病理学诊断。一些新的诊断方法包括抗原检测、分子生物学和基于蛋白质组学的诊断方法也逐渐被用于真菌病的诊断。这些新的方法显著提高了疾病的早期诊断水平。

  • 标签: 真菌感染 真菌病 真菌 诊断 分子生物学
  • 简介:皮肤屏障对于维持皮肤正常生理功能极为重要,而穿透皮肤物理屏障、增加药物的透皮吸收是提高外用药物疗效的关键,多种化学、物理方法用以促透皮吸收,其中微针,尤其纳米微针具有对皮肤屏障影响小的特点,具有极大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皮肤屏障 透皮给药 纳米微针
  • 简介:目的:单纯疱疹病毒属疱疹病毒a亚科,是双链DNA病毒,可分为HSV-1及HSV-2两种血清型,感染后可在体内长期潜伏,易复发,给相关疾病的治疗及预防造成了巨大困难。阐明病毒潜伏感染及复发的相关机制,对进一步揭示HSV感染复发发生的本质,以有效防治HSV感染及潜伏复发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单纯疱疹病毒的生物学特点及其潜伏复发机制研究进展。

  • 标签: 单纯疱疹病毒 潜伏 复发 潜伏相关转录体
  • 简介:冻干赋形技术在活性物质保留和吸收方面具有突出优势,可以有效地保存活性成分,保证制剂的剂量准确,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同时患者该使用技术十分方便。本文分别从冻干赋形技术发展历程、技术优势及与其他剂型相结合的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冻干赋形 透皮给药 微乳 脂质体
  • 简介:皮肤屏障的完整是维持皮肤功能活动和健美肌肤的首要条件。利用无创检测技术评估皮肤的屏障功能,方法简单易行,已广泛用于皮肤病及化妆品领域的研究。本文对皮肤屏障及其功能、近年来用于皮肤屏障功能的无创检测技术做一综述。

  • 标签: 皮肤屏障 无创检测 经表皮失水率 PH值 角质层含水量
  • 简介:尽管蕈样肉芽肿病(MF)的发生涉及病原体感染和其他一些环境暴露因素的作用,但其病因仍然无法确定。作者报道首例夫妻共患大细胞变异性MF。妻子经历10年I期MF后发展为肿瘤,行皮肤活检显示出现核发育不良的大的异型细胞,呈片状分布,诊断为变异性MF。丈夫被疑诊为银屑病15年,妻子确诊14个月后,其经右臂和小腿活检确诊为变异性MF。这种病变共同发生于结婚已经超过25年的夫妻的罕见情况,表明病变是由一种共同的环境暴露因素引起。

  • 标签: 皮肤T细胞淋巴瘤 环境暴露 肉芽肿病 异性 病毒感染 夫妻
  • 简介:目的:了解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进一步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内在规律,为中医辨证治疗提供循证依据.方法:对1993年至2013年内从中医角度研究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文献进行梳理,统计明确提出中医辨证分型的文献的证候频数,并提取病位和病性类证候要素.结果:在符合纳入标准的66篇文献中,多囊卵巢综合征一病最常见的证型为痰湿证,病位主要在肾、肝、脾三脏,病性类证候要素主要为痰湿和血瘀.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机复杂,应重视肾在其中的作用,以及痰湿和血瘀丽种因素.

  • 标签: 多囊卵巢综合征 证候 证候要素 频数统计 文献研究
  • 简介:目的:了解广东省江门市2010-2016年收集的淋球菌流行株对5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的变化及质粒介导的产青霉素酶淋球菌(PPNG)和四环素高度耐药淋球菌(TRNG)的流行趋势。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淋球菌对5种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纸片酸度法测定PPNG菌株。结果:7年间共监测326株淋球菌,检出PPNG106株(32.5%)、TRNG156株(47.9%);青霉素、四环素及环丙沙星的平均耐药率分别为62.9%、87.7%和97.2%。大观霉素与头孢曲松未检出耐药菌株。四环素耐药率及PPNG、TRNG流行率变化均不明显(2值分别为0.00、0.42、0.00,P值均>0.05);青霉素耐药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且变化明显(2=6.25,P<0.05)。环丙沙星耐药率维持在较高水平(94.9%~100%),变化不明显(2=0.75,P>0.05)。头孢曲松的敏感率呈上升趋势(77.5%~100%)且变化明显(2=9.91,P<0.01)。结论:江门市淋球菌对头孢曲松和大观霉素敏感,可作为淋病治疗的首选药物。

  • 标签: 淋球菌 抗生素 耐药监测 PPNG TRNG
  • 简介:目的:了解广东省珠海地区淋球菌对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头孢曲松和大观霉素的敏感性及质粒介导的产β-内酰胺酶淋球菌(PPNG)和四环素高水平耐药淋球菌(TRNG)流行株的变化趋势,为及时修订本地区淋病防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2015年珠海性病监测点患者分离的淋球菌432株,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对5种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纸片酸度法检测产β-内酰胺酶(PPNG)菌株,分析所得的结果。结果:6年间共监测淋球菌432株,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平均耐药率分别为63.2%(273/432)、96.3%(416/432)、100%(432/432),MIC50和MIC90均已超过了耐药标准,未检出对头孢曲松和大观霉素耐药的菌株,但头孢曲松中敏株有136株(31.5%),6年间,头孢曲松的MIC50和MIC90均有一个稀释度的增加。检验显示,青霉素、四环素和环丙沙星6年间耐药变化趋势以及PPNG、TRNG的流行率变化趋势无统计学差异(P〉0.05),头孢曲松中敏率6年呈逐年下降趋势,2010年与2015年头孢曲松中敏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6.9,P〈0.01)。结论:6年间珠海地区流行的淋球菌耐药变化趋势平稳,对青霉素、四环素和环丙沙星的高耐药率情况无显著变化,淋球菌对大观霉素和头孢曲松仍处于敏感范围,可作为珠海地区治疗淋病的首选药物,PPNG和TRNG流行仍处于高流行率水平,头孢曲松中敏率有所下降有利于延缓耐药菌株的出现。

  • 标签: 淋球菌 抗生素敏感性 变化趋势 PPNG TRNG
  • 简介:脱发(Alopecia)是一类常见的难治性病症,传统上治疗脱发主要的方式包括局部外用、系统口服、物理治疗等,往往见效慢、疗效不确切、不良反应大、疗程长,造成患者依从性下降,以至治疗失败。随着毛发移植技术发展和不断成熟,其日益成为治疗各类脱发的重要方式。综述自体毛发移植技术发展历史、应用现状及研究前景。

  • 标签: 脱发 自体 毛发移植 毛囊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