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6 个结果
  • 简介:卒中研究在预后、诊断和治疗中仍然存在许多不足,其生物标志物仍需进一步明确。近几年,非编码核糖核酸(longnoncodingRNA,lncRNA)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尤其在肿瘤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卒中研究中,人们发现了lncRNA的表达水平与正常情况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卒中诱导脑内大量lncRNA表达改变,提示lncRNA可能参与卒中复杂的病理过程,其可能会为卒中的预防及治疗带来新的方向。

  • 标签: 卒中 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 生物标志物
  • 简介:目的探讨非编码RNA母系印记基因3(MEG3)在神经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对U87胶质瘤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方法检测116例新鲜神经胶质瘤组织标本及癌周正常组织标本中长非编码RNAMEG3的表达;MEG3过表达后,分别采用四氮唑蓝盐化合物(MTS)法、流式细胞仪和Transwell实验检测其对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凋亡和迁移的影响。结果MEG3在神经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组织(4.85±0.56粥9.18±0.45;t=1.67,P=0.0012〈0.05);过表达MEG3后胶质瘤细胞U87增殖能力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2.0%±3.8%vs84.0%±4.6%;t=1.54,P=0.0145〈0.05);过表达MEG3后,细胞凋亡能力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9.4%±3.2%铘5.5%4-1.2%;t=2.35,P=0.0013〈0.05);过表达MEG3后,U87细胞迁移能力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5.6%±5.8%vs100%±0;t=1.48,P=0.0021〈0.05)。结论MEG3在神经胶质瘤中是低表达的,具有抑制细胞U87增殖和迁移,促进凋亡的作用,在神经胶质瘤的治疗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 标签: 长链非编码RNA 母系印记基因3 神经胶质瘤 U87细胞 生物学功能
  • 简介:非编码核糖核酸(longnoncodingRNA,lncRNA)是长度大于200碱基的非编码RNA,为竞争内源性RNA(competingendogenousRNA,ceRNA)的关键组成分子,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近期研究表明,lncRNA及其介导的ceRNA与卒中的发病、炎症反应及血管生成密切相关,为卒中的诊治提供了新的方向。本文对lncRNA及其介导的ceRNA与卒中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卒中 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 竞争内源性核糖核酸
  • 简介:目的观察大黄对缺氧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培养PC12细胞,建立缺氧致神经细胞损伤模型;缺氧前后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检测PC12细胞增殖活性、光镜观察PC12细胞形态、测定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早期癌基因表达产物(c-fos)荧光免疫组化表达和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的表达;结果大黄明显改善缺氧PC12细胞的活力,对损伤细胞形态有改善作用,使损伤细胞的培养上清液中的LDH明显减少;c-fos表达减少,PCR结果分析显示nNOSmRNA在缺氧早期表达.iNOSmRNA主要在缺氧晚期表达.结论本缺氧模型能够引起PC12细胞凋亡现象,大黄能减轻PC12细胞缺氧损伤,对神经元细胞有保护作用.

  • 标签: 大黄酚 缺氧损伤 PC12细胞 神经元保护作用
  • 简介:目的探讨异丙用于颅脑外伤患者术后镇静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715例颅脑外伤手术患者:对照组289例(1998年~2000年),术后自然苏醒;治疗组426例(2001年-2005年),术后给予异丙镇静治疗,比较两组颅内压、脑灌注压、术后低血压发生率、术后再出血率和术后6个月GOS等指标。结果两组病例术后6h颅内压存在显著差异(P〈0.05),脑灌注压无显著差异(P=0.07),低血压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19),再出血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46),两组术后6个月的GOS无显著差异(P=0.28)。结论异丙能够安全有效的完成颅脑外伤术后的镇静治疗。

  • 标签: 创伤性脑损伤 异丙酚
  • 简介:癫痫持续状态(statusepilepicus,SE)是脑系科常见的急症之一,处理不当或不及时,会有生命危险,存活者亦可因惊厥性脑损伤而致神经后遗症。难以控制的全身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可因各种严重的并发症或导致持续状态的原发病致死。丙泊(disprofol)作为一种镇静催眠药,在重症监护、无痛性人工流产、麻醉辅助用药有着很好的应用。笔者临床工作中经历2例于应用一线、线甚至持续泵维安定均未见显效的癫痫持续状态(statausepilepsicusSE)应用丙泊后有意想不到的良效,特报告如下。

  • 标签: 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 丙泊酚 文献复习 无痛性人工流产 治疗 惊厥性脑损伤
  • 简介:实施人才战略,培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护理管理人才队伍,是医院在医学模式转变后,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使护理学科,护理教育向深层次发展的重要举措.护士是护理管理工作的核心,其综合素质的高低与医院的护理质量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只有全面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才能完成好护理管理工作任务,不断深化护理改革.

  • 标签: 护士长 综合素质 护理管理 整体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绩效考核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以及提高护士管理的有效性和改进工作绩效。方法:根据级甲等医院评审要求和医院管理年活动评价指南,制定绩效考核标准,每季或每半年进行自评和护理部总评,并对每位护士长进行绩效结果面谈。结果:开展护士绩效考核2年,护士管理意识增强,基础护理质量明显提高,护理差错及病人投诉明显减少,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率提高。结论:通过实施护士量化绩效考核,使护士管理意识增强,护理管理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管理质量不断提高。

  • 标签: 护士长 管理 绩效考核
  • 简介: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已居全病因死亡的第一位,如何降低脑卒中的死亡和残疾,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丁酞是目前我国自主研发的国家级化学Ⅰ类新药,通过重构脑缺血区微循环、抑制神经细胞凋亡、保护线粒体、清除自由基、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降低炎症反应、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等作用,阻断缺血性脑损伤的多个病理环节,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本文重点阐述丁酞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和保护机制。

  • 标签: 丁苯酞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作用 保护机制
  • 简介:目的以6一羟基多巴胺(6一OHDA)为工具药,建立帕金森病(PD)的细胞模型,观察褐藻多糖硫酸酯(Fuc)对细胞模型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12.5、25、50、100、200μmol/L)的6-OHDA处理MN9D细胞24h,挑选出合适浓度50μmol/L。再以50μmolfL6-OHDA处理MN9D细胞不同时间(6、12、24及48h),建立细胞损伤模型,挑选出合适时间24h。用0.01、0.1、1.0mg/mLFuc预孵育MN9D细胞1h后加入50μmol/L6-OHDA共同作用24h,以探讨Fuc的保护作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生化法测定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氯荧光素乙酯(DCF—DA)染色法检测细胞内的氧化应激水平。结果随着6.OHDA浓度增加或作用时间延长,MN9D细胞MTT值逐渐降低。50μmol/L6.OHDA处理细胞24h,MTT值明显下降,LDH释放量增加。而0.1、1.0mg/mL的Fuc预孵育1h可明显减轻MN9D细胞的损伤,提高MTT值并降低LDH释放量,细胞形态学改变与生化实验结果一致。50μmol/L6-OHDA作用8h可明显升高MN9D细胞内的氧化应激水平,而1.0mg/mL的Fuc预处理1h可以拮抗6-OHDA引起的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增高。结论Fuc可以有效的拮抗6-OHDA对MN9D细胞的损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氧化活性有关。

  • 标签: 帕金森病 6-羟基多巴胺 褐藻多糖硫酸酯 氧化应激
  • 简介:目的:通过临床护士分享亲身经历过的难忘病区护士长成功事件,归纳分析优秀病区护士作为领导者应该具备的才能。方法:运用半结构访谈指引分别与广州两家“三甲”医院的两组临床护士进行约1小时的焦点小组访谈。访谈内容转录成文字后对书面资料反复阅读,进行资料编码,甄别各类资料之间的相互关系,然后归类到范畴,最后提炼出主题。结果:受访护士眼中的优秀病区护士应具备爱护下属、公平对待、技术较强、包容接纳及沟通能力。结论:临床护士的主要着眼点是他们自己,认为最重要的是护士对他们提供的实际关怀和帮助。病区护士除了要在实务上进行分担和指导,还要懂得与下属的相处之道,并且还能站出来帮助下属争取权益。

  • 标签: 病区护士长 领导才能 护理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丙泊颈内动脉注射对语言及记忆功能优势半球测试的影响,对比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对40例难治性癫痫患者采用颈内动脉注射丙泊进行Wada试验,根据所采用剂量不同分为10mg和7mg两组。对比两组不同剂量颈内动脉注射组的语言、记忆功能测试情况,计算注药后半球失活的持续时间,并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同时收集患者的年龄、病程、全量表智商等相关数据,分析两不同剂量组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了语言优势半球测试,28例患者完成了记忆优势半球的测试。两组在年龄、病程、全量表智商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注药后左侧半球和右侧半球的失活时间,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记忆优势半球的测试成功率分别为56%和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两组均有发生Ⅰ、Ⅱ级的不良反应,但7mg组未出现Ⅲ级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丙泊7mg的剂量进行颈内动脉注射,可顺利完成语言优势半球的测试,提高记忆功能测试的成功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是一个值得推荐的剂量。

  • 标签: 丙泊酚 WADA试验 癫痫 语言优势 记忆优势
  • 简介:目的总结致癎灶切除术治疗无病灶中央区癫癎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无病灶中央区癫癎病人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人均放置颅内电极,采用皮质脑电图监测定位癫发作起源区,皮质电刺激定位功能区,采用术中唤醒行致癎灶切除术。结果随访11例,时间17~32个月,按照Engel分级:Ⅰ级3例,Ⅱ级3例,Ⅲ级2例,Ⅳ级3例。术后出现肢体功能障碍3例,其中2例分别于术后2周及3个月恢复;残留手指活动不灵1例。结论在颅内电极精确定位功能区及致癎灶的前提下,采用致灶切除术治疗无病灶中央区癫癎,可获得满意疗效。

  • 标签: 癫癎 中央区 致癎灶 神经外科手术 预后
  • 简介:干细胞是指一类具有高度增殖和自我更新能力。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细胞。骨髓造血干细胞是较早发现的一类成体干细胞,随后,人们发现骨髓中除造血干细胞外,还存在另一类干细胞,即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MSC),更有报道在脐血中也分离出了MSC。MSC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尤其是可诱导分化为神经样细胞,表达神经干细胞特异性抗原标志nestin及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的特异性抗原标志.甚至出现神经细胞样电活动。

  • 标签: 脐血 间充质干细胞 神经损伤 修复
  • 简介:目的综合评价丁酞软胶囊治疗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包括VaD、VCI—ND、VCI—AD)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MEDLINE、EMBAS、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HairWire数据库,检索时间为该库最早时间至现在,收集丁酞软胶囊治疗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相关性的文献。应用RevMan4.2.10软件对各个纳入研究的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和数据合并,并评估发表偏倚。结果共纳入5个研究,合计49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丁酞软胶囊治疗组疗效好于对照组FOR=2.34,95%CI(1.16,4.71)];治疗末MMSE量表评分Meta分析[OR=3.71,WMD95%CI(2.07,5.35)];治疗末ADL量表评分Meta分析EoR=1.45,WMD95%CI(-6.36,3.47)];治疗末CDR量表评分Meta分析[OR=-0.57,WMD95%CI(-1.41,0.27)]。结论丁酞软胶囊治疗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有效,MMSE量表评分提高丁酞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但其ADL量表、CDR量表评分改善情况不肯定,安全性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标签: 丁苯酞 血管性认知障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调查护士的病人安全态度现状,为有针对性地对护理管理者进行病人安全教育提供参考。方法:使用中文版安全态度调查问卷(C—SAQ),对2012年7月参加山西省某次护理管理者培训的544名护士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山西省护理管理者对病人安全的认知态度总体上较为积极。三级医院护士长在工作条件维度及团队协作维度上的得分均高于级医院护士,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科室的护士对病人安全态度总分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级医院需要进一步改善工作条件,并对护士长进行团队协作培训;急诊科、门诊、手术室等科室的护士长安全态度令人担忧,须采取相应措施,提升科室安全文化,保障病人安全。

  • 标签: 安全态度 护士长 安全态度问卷
  • 简介:dl-3-正丁基酞(butylphthalideordinbente)系从芹菜籽挥发油中分离出的左旋体,后经人工合成为消旋体,其商品名为恩必普(NBP软胶囊)。动物实验研究表明,dl-3-正丁基酞具有增加缺血区脑血流量和改善缺血脑组织区域微循环。缩小局灶性脑缺血后脑卒中面积及增强线粒体ATP酶活性等作用。该药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研制,石家庄制药集团有限公司生产,是我国第3种化学合成类Ⅰ类新药,亦是中国脑血管研究领域第1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Ⅰ类新药。曾经获得国家科技部“1035”工程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经济计划委员会“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等多项研究基金资助,拥有14项国际和国内专利发明权。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3-正丁基苯酞 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石家庄制药集团
  • 简介:目的探索丁酞对局灶性脑梗死大鼠脑水肿及咬合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成年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125只,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丁酞组。丁酞组给予丁酞软胶囊灌胃。观察不同时间点大鼠脑水肿面积、脑组织形态学变化、脑组织含水量变化、梗死灶周围皮层咬合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丁酞组脑水肿面积明显减少。脑组织含水量明显降低。咬合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结论丁酞软胶囊可明显减少局灶性脑梗死大鼠脑水肿的形成,增加大脑皮层咬合蛋白的表达。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局灶性脑梗死 脑水肿 丁苯酞
  • 简介:目的探讨黄芪甲苷(AST—IV)和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配伍治疗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0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AST—IV组、HSYA组、AST-IV和HSYA配伍组等5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再灌注72h评分后处死;脑组织制片后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免疫组化检测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CD31)表达;氧化炎症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指标。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均有疗效,AST.IV组、HSYA组、AST.IV和HSYA配伍组均能改善大鼠神经损伤并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促进CD31表达,改善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降低TNF-α和IL-β水平,其中配伍组的治疗效果最为显著。结论AST-IV和HSYA配伍可以显著发挥协同抗脑损伤作用,其抗炎、抗氧化和促血管新生作用是潜在作用机制。

  • 标签: 脑缺血再灌注 黄芪甲苷 羟基红花黄色素A
  • 简介:目的观察眉锁孔入路手术的显露范围并测量相关解剖学参数,以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眉锁孔入路模拟手术并结合局部解剖对12具(24侧)成年国人尸头标本进行研究。形成约3.00cm×2.50cm大小骨窗,于手术显微镜下观察显露范围,并测量相关解剖学参数。选择1例典型鞍区脑膜瘤患者,施行眉锁孔入路手术,观察手术疗效及预后。结果手术显微镜下观察骨窗显露范围,可见额极、额底、筛板、鸡冠、嗅沟、嗅束、蝶骨平台、鞍结节、前床突、后床突、小脑幕、视交叉、视神经、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镰、上矢状窦、胼胝体、前连合和终板等组织结构;打开终板,可见第三脑室。测量双侧眶上孔(眶上切迹)之间距离为(45.92±5.86)mm;双侧滑车上切迹之间距离为(33.14±4.23)mm;鼻额缝至双侧内眦连线距离(16.25±1.52)mm;骨窗中心点至视交叉前缘中心点距离(64.30±3.20)mm,至鞍结节中心点距离(57.38±2.72)mm,至鞍膈中心点距离(67.04±2.89)mm,至终板中心点距离(66.18±3.79)mm,至前交通动脉距离(60.64±4.61)mm。1例患者施行眉锁孔入路肿瘤切除术,疗效满意。结论眉锁孔入路手术可较好地显露前颅底及鞍区中线附近的解剖结构,推荐用于前颅底和鞍区中线附近病变的手术以及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夹闭,具有切口小、骨窗小、创伤小、额叶损伤少、嗅觉易保留等优点,但也存在并发感染、脑脊液漏的风险,且不适用于脑肿胀患者。

  • 标签: 神经内窥镜检查 显微外科手术 颅底 尸体解剖 脑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