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损伤情况以及比较LOTCA与MMSE量表评定的效能。方法采用MMSE、LOTCA量表评定93例脑卒中后患者认知功能。结果脑卒中后患者MMSE量表评定显示左、右侧脑损伤在地点定向、近事记忆力、语言理解、句子书写、图形描绘等分项中存在差异(P<0.01)。LOTCA量表评定显示右侧大脑半球损伤组在定向力、知觉功能、模仿模拟能力等分项评分明显高于左侧大脑半球损伤组(P<0.01),左侧大脑半球损伤组在视觉空间觉、视运动组织及LOTCA量表讦定等评分显着高于右侧大脑半球损伤组,左、右侧大脑半球损伤组在意念运动性失用、物体失认、注意力障碍等方面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结论脑卒中患者中左、右侧大脑半球损伤后的各种认知功能障碍袅现不一,LOTCA量表评定较MMSE量表评定更适合于脑行为功能研究。

  • 标签: 大脑半球 量表评定 脑卒中患者 认知功能损伤 左侧 MMSE
  • 简介:目的通过对64例脑梗死患者应用不同剂量的阿斯匹林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膜粘附分子含量(%)的变化研究观察。拟探讨阿斯匹林剂量变化对细胞粘附分子含量的影响。方法取肘静脉抗凝血3.5ml,提取血小板后用美国BD公司生产FACScan型流式细胞仪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小板膜中Ts含量。结果阿斯匹林100mg组治疗后血小板膜Ts含量显着抵50mg组,差异显着,P<0.01。结论阿斯匹林有降低细胞膜粘附分子作用,每曰100mgASP对Ts的影响较每曰50mg组显着。说明ASP剂量使用就有效,每曰100rag是能发挥较大治疗效应,是抗血小板聚集和粘附分子含量的有效防治蘖物.

  • 标签: 老年 脑梗塞 用药剂量 阿斯匹林 血小板膜 粘附分子
  • 简介:颅骨凹陷骨折在神经外科临床上较常见,骨折片的凹陷超过一定的限度须经手术复位.但是,达到理想的复位有时是比较困难.我们利用自行设计的一种架撑旋转提升式的颅骨复位器对17例颅骨凹陷骨折做手术复位,效果较好.

  • 标签: 颅骨凹陷骨折 治疗 凹陷性骨折复位器
  • 简介:澳洲人的寿命越来越长。从1999年~2011年.70岁以上的人口将增加55%.80岁以上的人口增长率将是社会中最高的。待到2020年后.战后出生的人们将进入老年;那时的老年健康问题将会更加引人注目。老年人是健康服务的最大应用者,生命的普遍延长.增加了晚年残疾及慢性疾病的人口.增加了生活孤独和多种并发残疾的可能性.据最新

  • 标签: 老年 精神健康服务 澳洲 精神康复服务 心理健康
  • 简介: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生活水平、医疗水平的提高。人类的寿命已普遍延长,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问题正在受到全世界的普遍关注.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所以老年人要健康长寿,要从生理、心理、运动、饮食等方面进行合理调适,才能预防疾病的发生.最大限度的延缓衰老。

  • 标签: 老年 身心健康 饮食调节 体育运动 心理治疗
  • 简介:2004年11月16~22日,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护理中心组织的赴日老年专题考察团一行12人,在日中医学交流中心的精心安排下,访问了日本看护协会,拜访了日本护理教育协会会长山田里津,参观了二叶护理学院,考察了成田医院的介护病房、济生会三田访问看护中心、三井阳光苑和成田玲光苑.特别难得的是,济生会三田访问看护中心安排我们随该中心的护士到介护老人家中,观摩和体验家庭介护,加深了我们对日本老年介护的感性认识.在日本看护协会,常务理事佐藤美穗子,为我们作了专题报告.日本护理教育协会会长山田里津,为我们介绍了日本老年介护与护理教育改革的关系和做法.与日本同行广泛的交流,使我们加深了对日本老年护理现状的了解,日本同行的热情、友好、敬业、严谨的态度和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就日本老年介护情况,作一简单介绍.

  • 标签: 日本 老年 2004年 医院管理 医学交流 护理教育
  • 简介:目的探讨前颅窝骨折并发鼻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近年收治的28例并发鼻出血的颅前窝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行颅底薄层CT连续扫描,部分患者采用脑血管造影检查.治疗采用脑血管介入、颅底重建、开颅血肿清除等方式.结果仅1例因严重鼻部出血死亡.结论CT检查及脑血管造影对分析病情、设计治疗方案、判断预后十分重要.

  • 标签: 鼻出血 颅前窝骨折 救治分析 并发 脑血管造影检查 开颅血肿清除
  • 简介:钛固定钉最初是用于开颅手术颅骨骨瓣的复位固定,极少用于颅骨凹陷性骨折的整复固定。我院自2004年5月-2005年12月采用钛固定钉修复治疗颅骨凹陷性骨折患者18例,手术后外形美观,内固定稳定,无不良反应,疗效良好。

  • 标签: 颅骨凹陷性骨折 颅骨骨瓣 固定钉 骨折整复 复位固定
  • 简介:神经源性高血压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其病因与发病机制至今未明.自Jannetta等[1]应用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decompression,MVD)治疗神经源性高血压以来,国内亦相继见诸报道[2-4].笔者自1984~2000年对285例入院前即诊断为三叉神经痛和舌咽神经痛合并高血压的老年患者,采用局麻下耳后小切口入路手术,经随访观察效果良好,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高血压 神经源性 老年 诊断 外科治疗 随访观察
  • 简介:目的研究休闲运动中调节心理状态的心理按摩机制。方法临场测定法。结果心理按摩机制运动效应不同,结论运用心理按摩手段可促进良性效应。

  • 标签: 心理按摩 老年 良性 健身运动 实验 心理状态
  • 简介:目的观察博乐欣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8例老年抑郁症病人分别给予博乐欣及马普替林对照治疗,博乐欣42例,马普替林36例.疗程8周。以临床总体疗效评定量表CGI及漠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以不良反应症状量表了ESS评定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博乐欣与马普替林临床疗效相当,而本良反应明显小于马普替林,主要表现在口干、便秘、失眠、头昏等.结论博乐欣是一种疗效可靠、副作用轻微、依从性好的新一代抗抑郁药,可以广泛用来治疗老年抑郁症。

  • 标签: 博乐欣 药物治疗 老年 抑郁症 马普替林
  • 简介:研究老年人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well—being,SWD)有助于认识和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针对老年人群体,阐述属于主观范畴的人格因素以及属于客观范畴的生活事件(社会关系、收入、健康状况)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 标签: 老年人群 主观幸福感 生活事件 健康状况 生活质量 影响因素
  • 简介:阿尔茨海默病、额颞痴呆、路易体痴呆和Creutzfeldt-Jakob病是变性痴呆中最常见的4种类型,多于老年前期发病.本文对它们的流行病学、遗传学和临床特征以及分类诊断进展作一综述,着重阐述它们共同的病理学改变-异常蛋白沉积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

  • 标签: 老年前期 痴呆综合征 分类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抑郁症发病的相关社会心理因素(生活事件)及临床分析.方法对符合CCMD-2-R抑郁症诊断标准,汉米尔顿抑郁量表(HAMD)>24分的42例老年患者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老年抑郁与生活事件,尤其是与家庭生活事件有关.结论心理社会因素是老年抑郁症发病的重要高危因素.老年抑郁症患者除了给抗抑郁剂治疗外,还需重视躯体疾病的治疗以及心理治疗.社会支持有助于降低抑郁症的发生.

  • 标签: 老年 抑郁症 生活事件
  • 简介:脑白质损害(WML),也称为“脑白质疏松”,是老年人中常见的神经放射学表现。WML通常位于脑室周围和皮质下白质,在MRI上表现为高信号。最近的研究提示心血管危险因素与WML的发生有关。这些损害可以出现老年综合征的各种表现,如跌倒、执行功能障碍、抑郁症状和尿失禁。低灌注引起的额叶和皮质下区域内相关通路的损害可以破坏额叶执行功能、运动控制功能及其他系统,从而导致上术症状。WML可造成严重的残疾,而不像原来认为的那样是一种良性静止性状态。应该在青年期和中年期针对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干预以防止晚年出现与WML相关的功能障碍。当这些损害形成并造成执行功能减退后,患者对复杂的风险降低计划的依从能力可能会显著下降。

  • 标签: 老年人 综合征 危险因素 功能障碍 抑郁症状 执行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在气功放松训练与团体心理辅导对老年焦虑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以32名患老年焦虑症的气功锻炼者研究对象,进行为期12周的气功放松锻炼和团体心理辅导,分别于锻炼前后测查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结果经过治疗,被试在心理健康状况和焦虑水平明显好转。结论气功放松训练结合团体心理辅导能有效治疗老年焦虑症。

  • 标签: 心理辅导 气功治疗 老年人 焦虑症 临床治疗
  • 简介:目的对829例急性脑梗死中并发的337例MOFE病例的预后进行研究,以寻找治疗对策。方法337例脑梗死并MOFE的分布特点和梗死面积相关因素.探讨MOFE治疗效果。结果MOFE器官衰竭3个个次者对预后影响明显高于MOFE个次少和无器官衰竭组(P<0.01),脑损伤面积在5~10cmMOFE组的评分明显高于梗死面积在5cm以下的各组(P<0.01);痊愈率和死亡率也显着低于和高于其他各组(P<0.01)。结论MOFE个次越多.预后越差,脑损伤面积越大,MOFE得分越高,且死亡率越高。提示:MOFE器官衰竭是影响脑梗死直接原因.在脑梗死早期有效的防治MOFE.是提高治疗效果的主要途径。

  • 标签: 老年 脑梗死 多器官衰竭 脑损伤面积
  • 简介:目的分析探讨青、老年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特点和不同的发病机制.方法对青年组(58例)、老年组(96例)患者的临床表现、颈椎X线、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D)、脑电图(EEG)、治疗及预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颈椎X线:老年组以椎间隙变窄、骨质增生、软组织钙化为著(P<0.025);青年组以曲度不自然为著(P<0.025).(2)TCD检查:老年组显示左侧椎动脉的收缩峰期血流速度和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明显缓慢(P<0.05),提示有动脉狭窄;青年组的血流速度快,提示有血管痉挛.(3)青年组的治疗和预后明显较老年组好(P<0.005).(4)两组临床表现和脑电图无明显差异.结论青、老年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发病存在不同的病理机制,应区别对待;青年患者以曲度变直、神经根易激惹、血管痉挛为主,应及时纠正不良工作习惯,减少神经根刺激,老年患者椎间隙狭窄、骨质钙化增生压迫神经,神经根激惹轻,以动脉狭窄为主,治疗效果差,易复发,应采取牵引、理疗等综合治疗.

  • 标签: 青年人 老年人 椎动脉型颈椎病 对照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弥漫性脑轴索损伤(DAI)老年患者的发病率及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老年DAI提供依据.方法对住院治疗36例老年患者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及治疗加以分析.结果患者于伤后3~24个月根据GOS评估法判定疗效:恢复良好4例,轻残8例,重残5例,植物生存5例,死亡14例.结论老年人DAI发病率高,昏迷时间长、伤情重、伤情复杂,合并伤及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救治难度大,但通过积极合理治疗,是能够提高患者生存率的.

  • 标签: 弥漫性轴索损伤 老年人 临床探讨 临床特点 老年患者 脑轴索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