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开展死亡教育讲座的护士继续教育实验,为死亡教育讲座在护士队伍中的开展提供基本的讲座指导和实施参考。方法:以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对照研究,对死亡教育讲座对护士所持死亡态度的影响进行实验论证。结果:干预后,实验组死亡恐惧、死亡逃避维度得分低于对照组,自然接受、趋近接受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逃离接受维度得分两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死亡教育讲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护士死亡态度的正向改变,讲座具有必要性和有效性。

  • 标签: 死亡教育 教育实验 护士 死亡态度
  • 简介:一名男子和死亡天使结下了友谊。有一天他对死亡天使说:“你是万世最成功的人:无论你想去哪儿,总能达到目标,我对你有一个请求:在你来接我之前,请及时通知我。”死亡天使答应了。有一天他来找这名男子,并对他说:“明天我会来接你走。”

  • 标签: 抑郁 心理健康 心理卫生 死亡
  • 简介:目的探讨严重颅脑损伤早期死亡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严重颅脑损伤早期死亡患者的院前和来院后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患从受伤到收住入院的时间均在1h以上,除患者自身伤情严重外,影响抢救成功率的主要因素是当前医疗体制有待完善.结论严重颅脑外伤是一个极其严重的医学和社会问题,应当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为适应其救治的需要,必须提高神经外科的应急水平,完善急诊医疗体制,不断总结诊治中的经验教训,摸索救治方法.

  • 标签: 严重颅脑损伤 早期死亡 相关因素 死亡原因 手术时机
  • 简介:  1文献检索  根据研究检索策略共筛选出6项关于脑出血(ICH)降压治疗的研究,其中4项为非对照病例系列研究被剔除.仅有2项回顾性研究符合入选标准(见表1),这2项前后对照研究分别于1993年和2000年发表,虽然均未能前瞻性地回答目前临床存在的问题,但却有助于我们选择相关替代品及安全措施.  ……

  • 标签: 脑出血 降压治疗
  • 简介:脑缺血后神经细胞可以呈现不同的死亡方式,如坏死、凋亡,或二者兼有。Necroptosis是新近发现的一种新的细胞死亡方式,同时具有细胞坏死和凋亡特征。而细胞凋亡的过程是可以调控的,其过程涉及BNIP3、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和凋亡诱导因子(AIF)等多种信号转导激酶,应激信号的强度可能决定神经细胞的死亡方式。

  • 标签: 细胞死亡 NECROPTOSIS 信号转导
  • 简介: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人医疗纠纷事件中较为争议的几个问题如监护权、知情权,人身自由权等。方法结合实例进行讨论。结果精神科医疗纠纷事件目前尚无法可依,相关问题仍在探讨中。结论如何尽可能地减少精神科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以及医疗纠纷事件发生后如何处理,存在什么问题等将仍是今后值得探讨的问题。

  • 标签: 医疗纠纷 住院精神病人 精神科 自缢 死亡 少精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合并脑疝患者开颅手术治疗后短期死亡的术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7年10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外科行开颅血肿清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的41例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合并脑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30d预后分为生存组及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术前平均动脉压、手术时间、术前GCS评分、出血量、中线偏移程度、血肿形态、脑室出血、双瞳散大的比率。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引入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30d内死亡的术前危险因素。结果本组患者中,术后30d死亡18例(43.9%),存活23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出血侧别、血肿量及手术时机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术前GCS评分≤5分、双侧瞳孔散大、血肿形态不规则、中线移位显著及脑室严重出血比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示,GCS评分≤5分(OR=50.345,95%CI1.543~1642.595,P=0.028)和血肿形态不规则(OR=0.009,95%CI0.00~0.458,P=0.019)是影响患者术后30d内死亡的术前危险因素。结论术前GCS评分≤5分及血肿形态不规则是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疝患者术后短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脑疝 开颅手术 短期死亡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在时间环节上对交通事故性罩型颅脑损伤预后的重要性,为我冈相关部门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珠江医院神经外科制定的《交通事故性重型颅脑损伤统计表》严格筛选出合格病例,对其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主要分析急救接报时间与到达现场时间差的不同时间段以及现场抢救中不同时间段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急救接报到到达现场时间段以及现场抢救时间段与患者预后均存存负相关关系(r_s=-0.10,P=0.002;r_s=-0.06,P=0.034),即随着接报到到达现场时间的增加及随着现场抢救时间的增力加,患者死亡率及致残率逐渐增高,预后越差。结论通过建立和完善急性颅脑损伤预防和控制中心.科学制定院前急救、转运等各项救治制度,尽量缩短路途耽搁时间及现场抢救时间,提高急救反应速度,可提高救护质量,减少死亡率和致残率。

  • 标签: 颅脑损伤 交通事故伤 院前急救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