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和总结急性脑梗死的动脉接触溶栓结合球囊机械扩张开通栓塞血管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15例急性脑梗死病人(栓塞血管分别为大脑中动脉6例,大脑前动脉3例,颈内动脉主干5例,基底动脉1例)均在发病9h内进行超选择动脉接触溶栓治疗,其中6例结合球囊机械扩张开通颅内栓塞动脉.结果主要栓塞动脉100%再通,病人恢复较好.6例随访1~12个月,病情稳定.结论超选择动脉接触溶栓加球囊机械扩张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明显提高了栓塞动脉的再通率.

  • 标签: 脑梗死 血栓溶解疗法 气囊扩张术
  • 简介:建立护理质量控制小组,使护理质控形成运作体系后,分别从流程、奖惩、管理细节等方面人手对放疗科病历中的护理文书进行管理。实施护理质量自控管理放疗科病历后,放疗科病历中的护理文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其原因为护士的团队意识、责任心和慎独精神的提高。

  • 标签: 护理质量自控 护理文书质量 效果分析
  • 简介:睡眠质量包括了睡眠时间、睡眠结构、睡眠周期等睡眠期间的参数,还包括醒后对睡眠的主观感觉、白天精神状态等日间表现.因此,在对睡眠质量进行评价时,根据日间和夜间的不同特点,有着相应的评估方法.本文就睡眠质量的评价方法及其发展进行回顾和摘要,旨在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睡眠质量的评价方法.

  • 标签: 睡眠质量 评价指标 客观 主观
  • 简介:如今,专家的名声似乎不太好,但是专业的口碑还不错,以至于前两天无意间翻看一本电影的杂志,影评人这个头衔前面还要加上“专业”两个字。我搞不太清楚影评人和专业影评人的区别,猜想或许是为了强调这篇评论作者的权威性。不过,加上了“专业”,其专业性也可能会被质疑,就像最近在网络上被炒的沸沸扬扬的罗锤子和王自如的论辩(图1),一个是天天制造噱头的手机制造者,一个是号称“专业”的手机测评机构。通宵的争吵后,连我们这些在手机方面不专业的外行都看出了手机测评专家王自如败北了。论辩之后的周一,王自如在微博上公布了一条6分钟的视频,为锤子SmartisanT1视频测评中出现的错误和误导向观众和公众道歉。同时,王自如还表示,面向厂商的收费咨询业务叫停,未来会停止更新视频休整一段时间。新的Zealer视频测评将不会自称第三方,并在显著位置说明投资方情况。

  • 标签: 专业 卒中中心 认证 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胃癌患者睡眠质量和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收治的胃癌患者69例纳入研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并按照患者的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4),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分别研究2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和生命质量评分。结果: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和生命质量评分更好(P〈0.05)。结论:采用心理护理对胃癌患者开展有效的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和生命质量评分,值得采纳。

  • 标签: 心理护理 胃癌 睡眠质量 生命质量
  • 简介:目的筛选缺血性卒中患者机械通气撤机成功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通过筛查试验和自主呼吸试验并满足撤机标准的3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检测机械通气前及撤机前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comascale,GCS)、生命体征、生化指标以及浅快呼吸指数(rapidshallowbreathingindex,RSBI)和血气分析的变化。撤机后连续观察48h,需要重新应用呼吸机的定义为撤机失败,24h后可重复试验。无需应用呼吸机者定义为撤机成功。结果30例患者共完成38次撤机,28次撤机成功,10次撤机失败,失败率26.3%。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机械通气前和撤机前GCS评分的变化(ΔGCS)是影响撤机成功的危险因素(P〈0.05)。机械通气前,与撤机失败组相比,撤机成功组的浅快呼吸指数偏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高。撤机前,与撤机失败组相比,撤机成功组的GCS评分、血磷、白蛋白、氧合指数较高,而体温、收缩压、血糖和RSBI则显著降低,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与撤机相关的独立因素为撤机前的RSBI、肺部感染和ΔGCS,3项指标判定能否撤机的敏感性为85.7%,特异性为70%,准确性为81.6%。结论撤机前的RSBI、肺部感染和ΔGCS为影响缺血性卒中患者机械通气撤机的独立因素。

  • 标签: 脑梗死 呼吸 人工 通气机 负压
  • 简介:目的观察早期机械通气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急性呼吸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对24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急性呼吸功能障碍的患者除常规治疗外,早期施行机械通气治疗,监测患者动脉血PH、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氧合指数(PaO2/FiO2)等指标的变化及观察临床表现.结果机械通气治疗后较治疗前PaO2、PaCO2、SaO2、PaO2/FiO2均有显著改变(P<0.05),临床生命体征亦有明显好转.结论早期机械通气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急性呼吸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对纠正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具有明显作用.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呼吸功能障碍 机械通气 治疗
  • 简介:目的:分析eCASH理念在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镇痛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某院的90例机械通气需镇静镇痛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45例,干预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镇静镇痛管理,干预组按照eCASH理念实施镇静镇痛管理。结果:干预组机械通气时间较对照组缩短(t=-3.685,P=0.001);ICU住院天数较对照组减少(t=-3.397,P=0.001);一次性成功拔管率高于对照组(χ2=4.731,P=0.030);在院死亡/放弃治疗率低于对照组(χ2=5.404,P=0.020)。结论:eCASH理念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镇痛管理,有助于患者的疾病恢复,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eCASH理念 重症监护室 机械通气 镇静镇痛
  • 简介:基层医院护理管理工作一直是广大护理管理者积极探索的课题,尤其是经历了抗击"非典"的斗争后,更加体现了护理工作的价值,进一步做好基层医院护理管理工作是摆在医院护理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现将我院护理部的管理方法做一介绍.

  • 标签: 护理管理 护理质量 医风建设 护士长 质量管理
  • 简介:目的:观察延续性护理对脑卒中患者院外生命质量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三明市第一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0例。对照组患者出院前常规进行出院教育,观察组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生命质量和睡眠质量。结果:护理前,2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命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2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改善其生命质量和睡眠质量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脑卒中 院外 生命质量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观察体外培养小鼠皮层神经元机械损伤后微小核糖核酸-124(miR-124)的表达变化,初步探讨miR-124对小鼠创伤性脑损伤后神经轴突再生与修复可能的影响。方法孕15—18dC57BL/6种孕鼠胚胎脑皮质层神经元体外培养7d,以10μL移液器塑料滴头在培养皿内划割,造成机械性损伤,伤后不同时间点(1h,6h,12h,24h,72h,144h)分别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法(RT—PCR)检测miR-124和蛋白质印记法(WesternBlot)检测神经纤毛蛋白(Nrp-1)、微管相关蛋白(Tau)、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的表达水平。然后用miR-124模拟物和抑制剂分别对体外培养的皮层神经元进行干预,观察miR-124表达量的改变对实验的影响。结果神经元机械损伤后miR-124和Nrp-1、Tau、Gap-43的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且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用miR-124模拟物和抑制剂分别显著升高和降低miR-124的表达后,Nrp-1、Tau、Gap-43表达显著下降,其中抑制剂组下降较模拟物组明显(P〈0.05)。结论创伤区miR-124的适度高表达可能与轴突再生有密切联系,这为本课题组今后尝试梯度调控miR-124以调节神经轴突再生与修复提供了实验依据。

  • 标签: 机械损伤 微小核糖核酸-124 轴突再生修复
  • 简介:目的:探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活动功能、生命质量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9月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80例,按照住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基于常规护理再予以早期康复护理。对比分析2组患者在实施护理前后肢体功能恢复情况以及生命质量情况。结果:2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前ADL评分、Fuel-Meyer评分及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护理干预后观察组ADL评分与Fuel-Meyer评分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护理干预后观察组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增强治疗效果、加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现存生活状态与质量,在临床中具有应用意义。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脑卒中偏瘫 生命质量 肢体功能
  • 简介:目的:研究认知行为疗法对脑出血患者康复期生命质量及睡眠质量的影响,并关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解放军第四七七医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专科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专科护理的基础上附加认知行为疗法,进行干预后,应用SF-36量表调查2组患者的生命质量及睡眠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命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生命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将认知行为疗法应用于脑出血患者康复期,具有良好疗效,可有效将其生命质量进行提升,并改善其生命质量,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

  • 标签: 认知行为疗法 脑出血患者 康复期 生命质量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对ICU病房及各科需使用呼吸机治疗的中枢性呼吸衰竭和周围性呼吸衰竭患者使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时间和转归进行比较。方法2003年8月至2005年8月使用有创性呼吸机治疗的全部226例患者分为中枢性呼吸衰竭和周围性呼吸衰竭两组,回顾性分析呼吸机的使用时间及机械通气治疗后的转归。结果中枢性呼吸衰竭患者120例,机械通气的平均时间为(9.1±19.3)d,周围性呼吸衰竭患者106例,机械通气时间为(5.4±10.9)d,P=0.038,前者死亡率为50%,后者死亡率为21.3%,P〈0.005。结论与周围性呼吸衰竭患者相比,中枢性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长、死亡率高。

  • 标签: 机械通气 中枢性呼吸衰竭 周围性呼吸衰竭
  • 简介:目的:评价超声检查膈肌增厚和活动度对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54例成功通过自主呼吸试验(SBT)的患者进行研究。SBT过程中,采用超声检查评估患者的膈肌活动度、吸气末和呼气末的膈肌厚度(Tdi)以及膈肌增厚分数(DTF%);同时记录常规的撤机参数。撤机后,追踪观察患者48小时。结果:54例患者中,14例(25.9%)患者撤机失败。撤机成功患者的膈肌活动度、吸气末和呼气末Tdi以及DTF%均高于撤机失败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撤机成功相关的膈肌指标的临界值为:膈肌活动度≥10.5mm;吸气末Tdi≥21mm;呼气末Tdi≥10.5mm;DTF%≥34.2%。各指标预测撤机成功的敏感性分别为87.5%、77.5%、80.0%和90.0%;特异性分别为71.5%、86.6%、50.0%和64.3%。将膈肌活动度≥10.5mm和吸气末Tdi≥21mm两者结合,预测撤机成功的敏感性降低至64.9%,但特异性升高至100%;浅快呼吸指数(RSBI)〈105用于预测撤机成功的敏感性达90.0%,但特异性仅有18.7%。结论:对通过SBT的患者,膈肌活动度和吸气末膈肌厚度的超声评估,是优质的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结局的预测指标。因此,推荐考虑使用上述指标和RSBI,以改善撤机结局。

  • 标签: 超声膈肌 撤机 机械通气
  • 简介:睡眠质量评价分为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其中主观评价又分为夜间功能与白天功能。客观评价方面,目前公认的金标准是多导联睡眠监测,另外还有夜帽、便携睡眠检测仪、微动敏感床垫等,但关于这些仪器的文献研究报道不多,其准确性等尚有待验证。主观评价方面,国内外失眠相关性量表共约76种,需要根据量表特征与研究需要具体选择。中医在睡眠质量评价方面更为关注失眠患者整体症状,整体生理机能。中西医在睡眠质量评价方面均有各自关注的重点,在“互联网+”的时代,如何使到睡眠质量评价工具更为便携,可穿戴,简易居家操作是重要的发展方向。

  • 标签: 睡眠质量评价 现状 中西医
  • 简介:目的:通过对比研究,探究并分析个体化延续护理对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重庆市渝北区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个体化延续护理。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2组患者护理后生命质量比较,对照组患者所有指标得分均低于观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实际调查分析我们发现,相关医护人员在进行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过程中,为患者提供个体化延续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焦虑感,提高了患者睡眠质量,有效增强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患者的实际护理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高血压 个体化延续治疗 生命质量 影响
  • 简介:目的:探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对提升整体生命质量、睡眠质量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n=49)和观察组(整体护理干预,n=49),比较2组患者生命质量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在护理后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接受护理干预后,其精神健康、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生理功能等生命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接受不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睡眠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措施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能够获得提升生命质量、提升睡眠质量的效果。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整体护理 生命质量 睡眠质量 护理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血压控制、生命质量以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入院确诊后均行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出院后仅定期电话随访,不做过多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变化情况以及生命质量、睡眠质量水平。结果:干预前,2组血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收缩压与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GQOL-74与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GQOL-74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SQ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的实施有助于控制血压水平,提高生命质量与睡眠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实施。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高血压脑出血 血压 生命质量 睡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