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和总结急性脑梗死的动脉接触溶栓结合球囊机械扩张开通栓塞血管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15例急性脑梗死病人(栓塞血管分别为大脑中动脉6例,大脑前动脉3例,颈内动脉主干5例,基底动脉1例)均在发病9h内进行超选择动脉接触溶栓治疗,其中6例结合球囊机械扩张开通颅内栓塞动脉.结果主要栓塞动脉100%再通,病人恢复较好.6例随访1~12个月,病情稳定.结论超选择动脉接触溶栓加球囊机械扩张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明显提高了栓塞动脉的再通率.

  • 标签: 脑梗死 血栓溶解疗法 气囊扩张术
  • 简介:目的筛选缺血性卒中患者机械通气撤机成功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通过筛查试验和自主呼吸试验并满足撤机标准的3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检测机械通气前及撤机前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comascale,GCS)、生命体征、生化指标以及浅快呼吸指数(rapidshallowbreathingindex,RSBI)和血气分析的变化。撤机后连续观察48h,需要重新应用呼吸机的定义为撤机失败,24h后可重复试验。无需应用呼吸机者定义为撤机成功。结果30例患者共完成38次撤机,28次撤机成功,10次撤机失败,失败率26.3%。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机械通气前和撤机前GCS评分的变化(ΔGCS)是影响撤机成功的危险因素(P〈0.05)。机械通气前,与撤机失败组相比,撤机成功组的浅快呼吸指数偏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高。撤机前,与撤机失败组相比,撤机成功组的GCS评分、血磷、白蛋白、氧合指数较高,而体温、收缩压、血糖和RSBI则显著降低,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与撤机相关的独立因素为撤机前的RSBI、肺部感染和ΔGCS,3项指标判定能否撤机的敏感性为85.7%,特异性为70%,准确性为81.6%。结论撤机前的RSBI、肺部感染和ΔGCS为影响缺血性卒中患者机械通气撤机的独立因素。

  • 标签: 脑梗死 呼吸 人工 通气机 负压
  • 简介:目的观察早期机械通气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急性呼吸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对24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急性呼吸功能障碍的患者除常规治疗外,早期施行机械通气治疗,监测患者动脉血PH、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氧合指数(PaO2/FiO2)等指标的变化及观察临床表现.结果机械通气治疗后较治疗前PaO2、PaCO2、SaO2、PaO2/FiO2均有显著改变(P<0.05),临床生命体征亦有明显好转.结论早期机械通气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急性呼吸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对纠正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具有明显作用.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呼吸功能障碍 机械通气 治疗
  • 简介:目的:分析eCASH理念在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镇痛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某院的90例机械通气需镇静镇痛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45例,干预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镇静镇痛管理,干预组按照eCASH理念实施镇静镇痛管理。结果:干预组机械通气时间较对照组缩短(t=-3.685,P=0.001);ICU住院天数较对照组减少(t=-3.397,P=0.001);一次性成功拔管率高于对照组(χ2=4.731,P=0.030);在院死亡/放弃治疗率低于对照组(χ2=5.404,P=0.020)。结论:eCASH理念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镇痛管理,有助于患者的疾病恢复,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eCASH理念 重症监护室 机械通气 镇静镇痛
  • 简介:目的观察体外培养小鼠皮层神经元机械损伤后微小核糖核酸-124(miR-124)的表达变化,初步探讨miR-124对小鼠创伤性脑损伤后神经轴突再生与修复可能的影响。方法孕15—18dC57BL/6种孕鼠胚胎脑皮质层神经元体外培养7d,以10μL移液器塑料滴头在培养皿内划割,造成机械性损伤,伤后不同时间点(1h,6h,12h,24h,72h,144h)分别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法(RT—PCR)检测miR-124和蛋白质印记法(WesternBlot)检测神经纤毛蛋白(Nrp-1)、微管相关蛋白(Tau)、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的表达水平。然后用miR-124模拟物和抑制剂分别对体外培养的皮层神经元进行干预,观察miR-124表达量的改变对实验的影响。结果神经元机械损伤后miR-124和Nrp-1、Tau、Gap-43的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且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用miR-124模拟物和抑制剂分别显著升高和降低miR-124的表达后,Nrp-1、Tau、Gap-43表达显著下降,其中抑制剂组下降较模拟物组明显(P〈0.05)。结论创伤区miR-124的适度高表达可能与轴突再生有密切联系,这为本课题组今后尝试梯度调控miR-124以调节神经轴突再生与修复提供了实验依据。

  • 标签: 机械损伤 微小核糖核酸-124 轴突再生修复
  • 简介:目的对ICU病房及各科需使用呼吸机治疗的中枢性呼吸衰竭和周围性呼吸衰竭患者使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时间和转归进行比较。方法2003年8月至2005年8月使用有创性呼吸机治疗的全部226例患者分为中枢性呼吸衰竭和周围性呼吸衰竭两组,回顾性分析呼吸机的使用时间及机械通气治疗后的转归。结果中枢性呼吸衰竭患者120例,机械通气的平均时间为(9.1±19.3)d,周围性呼吸衰竭患者106例,机械通气时间为(5.4±10.9)d,P=0.038,前者死亡率为50%,后者死亡率为21.3%,P〈0.005。结论与周围性呼吸衰竭患者相比,中枢性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长、死亡率高。

  • 标签: 机械通气 中枢性呼吸衰竭 周围性呼吸衰竭
  • 简介:目的:评价超声检查膈肌增厚和活动度对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54例成功通过自主呼吸试验(SBT)的患者进行研究。SBT过程中,采用超声检查评估患者的膈肌活动度、吸气末和呼气末的膈肌厚度(Tdi)以及膈肌增厚分数(DTF%);同时记录常规的撤机参数。撤机后,追踪观察患者48小时。结果:54例患者中,14例(25.9%)患者撤机失败。撤机成功患者的膈肌活动度、吸气末和呼气末Tdi以及DTF%均高于撤机失败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撤机成功相关的膈肌指标的临界值为:膈肌活动度≥10.5mm;吸气末Tdi≥21mm;呼气末Tdi≥10.5mm;DTF%≥34.2%。各指标预测撤机成功的敏感性分别为87.5%、77.5%、80.0%和90.0%;特异性分别为71.5%、86.6%、50.0%和64.3%。将膈肌活动度≥10.5mm和吸气末Tdi≥21mm两者结合,预测撤机成功的敏感性降低至64.9%,但特异性升高至100%;浅快呼吸指数(RSBI)〈105用于预测撤机成功的敏感性达90.0%,但特异性仅有18.7%。结论:对通过SBT的患者,膈肌活动度和吸气末膈肌厚度的超声评估,是优质的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结局的预测指标。因此,推荐考虑使用上述指标和RSBI,以改善撤机结局。

  • 标签: 超声膈肌 撤机 机械通气
  • 简介:目的既往研究表明,孤啡肽在脑损伤后的表达明显升高,本研究通过特异性阻断孤啡肽受体(opioid-receptor-likereceptor,ORL-1),观察对受损神经元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建立神经元机械性损伤模型,用孤啡肽受体特异性阻断剂([Nphe1]-NC(1-13)-NH2,Nphe)阻断孤啡肽受体,通过四甲基偶氮唑蓝(methylthiazolyltetrazolium,MTT)法、乳酸脱氢酶(lactatedehydrogenase,LDH)活性,钙离子水平测定,研究Nphe对机械性损伤神经元存活率的影响。结果MTT法测定神经元机械性损伤后12h细胞存活率显示:单纯损伤组细胞存活率为46%±4%,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P〈0.05),不同剂量Nphe(30、300、1200nM)干预组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56%±5%、67%±7%、72%±8%,与单纯损伤组存活率46%±4%相比差异显著(P〈0.05)。LDH活性检测提示损伤后12h和48h,Nphe干预组LDH活性与损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神经元机械性损伤后12h,Nphe能够降低损伤后细胞内钙离子水平(P〈0.05)。结论ORL-1的特异性拮抗剂Nphe能够减少机械性损伤后继发性神经元损害,对神经元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标签: 孤啡肽 孤啡肽受体 拮抗剂 创伤性脑损伤
  • 简介:目的对比机械取栓和支架植入两种血管内治疗方式对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急性大血管闭塞导致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接受血管内治疗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血管闭塞导致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可回收支架组使用可回收支架取栓治疗作为第一治疗措施合并或不合并其他补救措施,支架植入组采取支架植入作为血管再通方式,比较两组患者再通率、临床预后及并发症情况等。结果共计6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可回收支架组48例,支架植入组16例。可回收支架组初次使用可回收支架取栓后再通率仅仅为18.75%,37例接受了补救性治疗措施,两组最终再通率未见明显差异(P=0.566)。与可回收支架组相比,支架植入组术中操作时间明显较短(P〈0.01),两组患者术后48h神经功能改善情况(P=0.885)、围手术期出血并发症(P=0.817)未见差异,术后3个月良好预后(P=0.884)以及死亡率(P=0.874)情况未见明显差异。结论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血管闭塞导致的急性缺血性卒中,单独使用可回收支架取栓效果欠佳,往往需要其他补救性治疗措施,直接支架植入治疗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

  • 标签: 卒中 动脉粥样硬化 可回收支架 支架植入
  • 简介:目的分析PBL教学法在神经内科临床带教中的实施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本院神经内科的56名实习生作为该次研究对象,以不同的教学方法为分组依据,常规组(n=28)采用传统教学法,PBL组(n=28)采用PBL教学法,对两组教学效果进行观察。结果PBL组学生的临床操作和病例分析能力成绩均高于常规组的考核结果,且PBL组对临床带教的总满意率为92.86%,常规组对临床带教的总满意率为60.71%,PBL组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临床带教中采用PBL教学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临床操作和病例分析的能力,还能提升实习同学的自我学习能力,具有临床教学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以问题为中心式学习 神经内科 实施方法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建设基础护理慕课网络教学平台并应用于课堂辅助教学,提升学生课外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方法:以网络教学平台的慕课式课程设计为支点,通过申请开课、创建课程门户、建设教学资源库、完善移动学习终端建设等步骤完成课程建设,并通过发布视频任务、发起网上讨论、布置课后测验、计算机随机组卷考试等方式应用于课堂辅助教学。结果:2015年9月到2016年2月,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共完成教师发布的单元测验和视频任务点43个,平台访问次数达39528人次,师生共参与讨论话题672个。结论:慕课网络教学平台的建立与应用,突破了传统教学仅注重课堂教学而忽视课外学习的瓶颈,实现了网络大数据监督下学生的自主课外学习管理,成为课堂教学的有力辅助。但如何进一步改善教学设施,引导学生诚信学习,实现课堂和网络教学有机融合是慕课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 标签: 慕课 网络教学 基础护理
  • 简介:英语在医学领域内的应用日趋普遍。本文主要介绍双语教学模式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脑血管病专业的实践现状,探讨如何提高脑血管病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以适应医学的进步和当前的国际医疗环境。

  • 标签: 教育 双语 脑血管病
  • 简介:21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在生命科学各个领域中,神经护理学作为神经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是护理专业必修课程之一。然而,此课程具有专科性强,内容复杂、抽象等特点,课时学习周期短,

  • 标签: 神经科学 四步教学法 护理教学 应用 必修课程 科学技术
  • 简介:目的探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分析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的区别,结合国内教学实际反思翻转课堂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可行性,并提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设计思考及成功翻转所需的必要条件.结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促进药理学教学改革,而实现药理学课堂翻转的关键在于成功的教学设计和坚实的环境支持.结论药理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不断深入探索,有利于全面提升医药类高等院校的教学质量.

  • 标签: 药理学 翻转课堂 教学模型
  • 简介:目的:从学生的角度评价抛锚式教学法在本科生《护理研究》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4名护理本科生在《护理研究》部分章节中实施抛锚式教学法,选取17名学生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了解学生对该教学法的评价。结果:学生反映抛锚式教学法有助于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扎实掌握科研知识,开拓思维形成科研思路,提高综合能力;但在实施中也存在小组学习时间难以保障,学习交流不够充分,知识运用不够熟练等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结论:与传统教学法相比,抛锚式教学法在提高学习效果和学生综合能力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须进一步优化抛锚式教学法的实施,改善其应用效果。

  • 标签: 教育 护理 学士 教学方法 抛锚式教学法
  • 简介:项目教学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既定项目的教学法,在脑血管和脑神经解剖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项目的设计、布置、汇报和评价来达到知识点传授的目的。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能有效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脑血管和脑神经解剖的教学效果。

  • 标签: 项目教学 解剖 教学
  • 简介:随着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培养现代医学生的要求。北京天坛医院在血管神经病学临床教学中引入了多元化教学模式,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深入结合课程的内容与特点进行教学方法的调整与转换,以便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本文就多元化教学模式在血管神经病临床教学中的应用谈几点体会。

  • 标签: 多元化教学模式 血管神经病学 临床教学
  • 简介:在血管神经病学临床教学中,设计了以病例为引导的教学法——病案导学式教学法(casebasedstudy,CBS)。CBS包括展示病案、提出问题、自学思考、讨论置疑、评价精讲等步骤。通过病例的引导和深入,学生巩固了理论课知识,培养了临床思维,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效率。CBS是血管神经病学临床教学中一种有效的教学法,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完善。

  • 标签: 病案导学式教学法 教学方法 血管神经病学
  • 简介:目的结合临床实践教学中显微手术基础培训的实际情况,探讨差异教学的必要性、实用性和可行性。方法针对多年来实践教学中所存在的一些难题,强调了在教学中立足于学员的个性差异,实施差异教学的方法。结果满足了学员个体学习的需要,促进每个学员在实践中得到充分发展。结论差异教学是显微手术培训有价值的手段,进一步提高了临床实践教学的质量。

  • 标签: 差异教学 实践教学 显微手术
  • 简介:目的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介入神经病学科进修人员的现状,为提高神经介入教学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12-2017年在介入神经病学科进修学员,对相关介入操作"零"基础的学员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学员的年龄、性别、职称、工作单位级别及学习后的理论与实践考核成绩等。结果在112例介入操作"零"基础学员中,男性学员108例(96%),中高级专业职称101例(90%);经过6个月的学习,熟练或较为熟练地掌握相关理论知识92例(83%),熟练或较熟练掌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ractionangiography,DSA)81例(72%)。理论与实践均取得较好成绩的年龄集中在26-35岁之间。结论神经介入技术与理论的最佳学习年龄在26-35岁之间。针对"零"基础的神经介入学员,应根据学员前期的工作经验和教育基础因材施教,开展个性化教育。

  • 标签: 神经介入 教学 进修医生 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