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前正在进行卒中神经保护策略研究主要有白蛋白、镁和低温治疗等;一些有前景神经保护剂如人参皂苷Rd(ginsenosideRd,GSRd)、突触后膜密95蛋白阻断剂NA-1(a20-aminoacidpeptide,Tat-NR2B9c)等研究还在探索中。神经保护研究30年经历了由高潮到低谷再到新高潮发展阶段,而未来神经保护治疗研究要取得更好发展需注重:动物实验中严格设计,研究对象应从龋齿动物向灵长类动物转化,评价方法由行为评估向影像学评估转变;而整体研究范式应扩展到血管神经网络。

  • 标签: 卒中 神经保护策略 人参皂苷RD
  • 简介:目的探讨和研究自杀(伤)干预方法与策略.方法通过对自杀(伤)行为现状、来源和动机、危险因素及动机分析、归纳,总结自杀(伤)干预步骤与原则.结果自杀动机分为两类:一类称之为人际动机,另一类称之为内心动机.自杀(伤)产生原因及相关因素与个体素质及外界社会因素有关.自杀(伤)者50%~90%是由于精神疾病引起.对自杀(伤)者干预可分为评估、制定干预目标、实施、终止4期.预防措施主要有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减少自杀(伤)工具可获得性、建立预防自杀专门机构、及时对有自杀(伤)者进行早期心理干预.结论自杀(伤)者最积极干预是预防,尤其是对自杀(伤)高危人群预防是重点.

  • 标签: 自杀 干预 自伤
  • 简介:紧张型头痛也称为肌收缩性头痛,系指双侧枕颈部或全头部紧缩性或压迫性头痛,约占头痛患者40%,其终身患病率为37%~78%[1].我院自2000-2003年经门诊治疗紧张型头痛患者95例,其中以A型行为(typeAbehaviorpattern,TABP)者居多.为了观察二者间关系,笔者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A型行为 紧张型头痛 压迫性头痛 压力
  • 简介:脊膜瘤是椎管内最为常见肿瘤之一,大部分为生长缓慢良性肿瘤(WHOI级)。CT、MRI广泛应用,在明确脊膜瘤诊断和治疗同时,也增加了脊膜瘤检出率。目前在髓外硬膜下肿瘤中,脊膜瘤发病率接近于椎管内神经鞘瘤发病率(40%)。脊膜瘤绝大多数为完全硬膜下生长,约10%侵袭硬脊膜全层或生长于硬膜外。

  • 标签: 脊膜瘤 侵袭性 分子标记物 硬脊膜
  • 简介:病历摘要患者男性,54岁。主诉反复四肢抽搐50d、精神行为异常1个月,于2006年10月23日入我院神经科治疗。患者于2006年9月5日出现左手无力、持物不稳,随即摔倒,意识丧失,四肢抽搐,双侧上肢屈曲,双侧下肢伸直,四肢僵硬,双眼向一侧凝视,口角向一侧歪斜,口吐白沫,小便失禁,持续4—5min后自行缓解。此后上述症状反复发作,平均2~3d发作1次。于9月11日到当地医院就诊,

  • 标签: 副肿瘤综合征 神经系统 小细胞 肺肿瘤 脑炎
  • 简介:1目前患者与护理人员法律观念差别1.1从患者角度首先,随着法制建设发展,人们法律知识普及,文化水平提高,患者维护个人权益观念越来越强.根据和,公民在患病时应该享有知情权和隐私权[1].知情权是指公民应该享有了解与自身利益相关情况权利.在求医过程中,患者十分重视这一权益.他们对自己病情、检查、用药、治疗等情况都十分重视,希望了解得一清二楚.一旦发现有未经同意措施时,就会投诉而引发纠纷.其二,由于社会上对保护消费者权益活动普遍开展,使患者利用法律维护合法权益思想也日趋成熟,他们把自己看成是医疗过程中一个特殊消费者.例如,有的病人在住院过程中,不仅要每日清单,而且出院后还要求复印医嘱,以便一一与清单核对.若有疑问询问护士,而护士不能明确答对时,纠纷也会随之而产生.

  • 标签: 护士 自律行为 护理纠纷 法律观念 法制教育 护理技能
  • 简介:目的分析影响军人生存质量心理、行为因素。为开展心理学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生存质量测量量表简表、艾森克个性问卷及自编相关因素调查表对936名男性军人进行调查。结果军人生存质量总自评和健康自评为“好”和“很好”者分别为85.6%和87.3%。生存质量指数为70.9±8.02.与军人生存质量评分直接因素是个体个性神经质维度、内外向维度.以及个体休息情况、人际关系和业余爱好。结论军人生存质量评分普遍较高;情绪不稳定,个性内向、休息时间少、人际关系紧张等是影响军人生存质量主要因素。

  • 标签: 军人 生存质量 个性特征 健康教育 人际关系 业余爱好
  • 简介:目的:了解高职护生对临床护理教师行为评价,找出目前临床护理教师存在问题,提高临床护理带教质量。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一所三级甲等和2所三级乙等教学医院35名临床护理教师临床护理工作、教学组织、师生关系行为进行调查。结果:35名临床护理教师中13名为优秀,优秀率为37.1%;22名为良好,良好率为62.9%,无一般、较差、很差。护生对临床护理带教教师3类行为评价由高到低顺序依次为:临床护理工作、师生关系、教学组织能力。结论:临床护理教师工作总体上值得肯定,但教学组织能力相对存在不足,有待采取相应措施以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 标签: 临床护理教师 行为 评价
  • 简介:目的探讨下丘脑过度兴奋对于颞叶癫痫行为学变化影响,从而进一步阐明下丘脑与颞叶癫痫关系以及谷氨酸受体2亚基Q型(glutamatereceptor2Q,GluR2Q)在癫痫发病中作用机制.方法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海人酸(kainicacidorkainite,KA)组(KA对照组)与KA+GluR2Q组,分别观察两组大鼠癫痫行为.结果KA对照组大鼠癫痫发作程度较轻,主要以部分性发作为主且发作次数少,持续时间短,较少出现全面性发作.KA+GluR2Q组大鼠癫痫发作程度剧烈,部分性癫痫发作较KA对照组更早、更频繁且由部分性发作转化为全面性发作比率高于KA对照组.结论通过HVJ-脂质体基因转染技术将GluR2Q基因转染到下丘脑乳头体可以提高其兴奋性,并使该兴奋性冲动通过下丘脑与海马之间联络纤维传导至海马齿状回及CA3、CA1区,使海马区原有的兴奋性加强,表现为癫痫行为加重,从而促进了癫痫发展及传播.

  • 标签: 癫痫发作 下丘脑 对照组 大鼠 脑内 部分性发作
  • 简介: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对1例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枸橼酸抗凝管道连接错误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根据根本原因分析步骤,应用事件序列表、鱼骨图、五问法等管理工具,分析CRRT枸橼酸抗凝管道连接错误根本原因并制定对策。转变管理者管理理念,从系统层面剖析护理不良事件根本原因,并提出改善对策与防范措施,并与大家分享,以达到更好地改进工作质量目的。

  • 标签: 根本原因分析 持续肾脏替代治疗 护理不良事件
  • 简介:青少年网络使用人群正以惊人速度增加,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调查报告显示,截止2009年6月30日,我国网民总人数3.38亿人,普及率达到25.5%;25岁以下网民比例达51.8%;在校学生在网民中占31.7%。此外,中小学生玩游戏比例由2008年末69.7%上升到目前73.8%。有16.4%网民表示一天不上网就感觉难受、

  • 标签: 网络使用 青少年 行为问题 精神病理
  • 简介: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凶杀行为特征.方法用自编行为特征调查表,分别对83例精神分裂症行凶者与62例精神正常行凶者进行对照分析,并对前者精神症状特点进行分析.结果精神分裂症行凶者性格以内向及多疑为主,而精神正常行凶者性格以外向及暴躁为主,精神分裂症行凶者其作案目的不明或受病态支配为主,精神正常者作案目的以贪利及激情作案为主,精神分裂症患者多于白天在自己家中公开作案,伤害对象以家人为主,精神正常者以伤害同事为主,精神分裂症患者作案后多数不潜逃、不销毁工具,其作案工具以菜刀及身边物件为主.精神分裂症行凶者其精神症状以被害妄想及幻听为主.其伤害家人主要是妻子及母亲,大部分在起病3年内作案.结论两组在个性特点、行为动机、作案方式、伤害对象、案发后表现及作案工具方面有显著差异,可以作为评定辨认能力及控制能力重要因素.为减少精神分裂症凶杀行为发生,应尽量加强刚起病3年内看护及治疗.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凶杀 行为特征 激情作案 看护 治疗
  • 简介:目的:调查了解心脏介入治疗患者对各类护理行为关怀性评价。方法:运用关怀行为评价量表,抽取720例接受心脏介入诊治患者进行调查。结果:①心脏介入治疗患者对于护理行为关怀性评价具有差异;②患者在心脏介入治疗术前和术后对于某些护理行为关怀性评价具有差异(P〈0.05),③患者对护理行为关怀性评价受个人因素影响(P〈0.05)。结论:根据心脏介入治疗患者对于护理行为关怀性不同评价,制定更为有效护理措施,有针对性、有侧重点地为心脏介入治疗患者提供关怀照顾。

  • 标签: 心脏介入治疗 护理行为 关怀性
  • 简介: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杏仁核联合内囊前肢毁损治疗精神发育迟滞(MentalRetardation,MR)伴有的行为障碍(冲动、攻击、自伤、毁物)临床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7年9月~2009年6月收治33例MR伴冲动、攻击、自伤、毁物行为障碍患者,均符合ICD-10和DSM-Ⅳ诊断标准。治疗靶点选择内囊前肢和杏仁核,采用可视靶点CT定位。全麻下头皮切口,钻孔切开硬脑膜,直径2.0mm毁损电极穿刺,毁损前行宏刺激确定非功能区后,进行毁损灶制作,参数80℃、60S。术前、术后6、12、24个月由精神科医师应用临床总评量表(CGI)和儿童攻击行为量表(CAS—P)对治疗效果进行评定,采用韦氏智力量表(wIS)评定智商。结果(1)术后24个月CGI量表评定结果显示,33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1.5%,其中优5例(15.1%),显著进步16例(57.6%),进步9例(21.2%),无变化3例(6.1%);(2)术前CAS—P评分平均为(67.00±10.95)分,术后6个月为(15.20±1.62)分,24个月后为(16.30±1.64)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术前WIS评分为(35.88±14.60)分,术后24个月为(36.24±12.35)分,虽有所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安全性评估:脑内血肿1例,经治疗完全康复;偏瘫1例经康复治疗明显好转;术后高热3例;性欲亢进2例;食欲亢进2例,经治疗均于2周内恢复。结论立体定向杏仁核联合内囊前肢毁损术治疗MR伴有的行为障碍(冲动、攻击、自伤和毁物)安全、有效,长期疗效稳定。

  • 标签: 精神发育迟滞 行为障碍 杏仁核 立体定位技术 内囊前肢 射频毁损
  • 简介:目的:研究心理护理联合认知行为干预改善老年疗养干部睡眠障碍效果。方法:选取2015—2018年选取联勤保障部队桂林联勤保障中心桂林疗养院收治老年睡眠障碍疗养干部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给予观察组疗养干部心理护理以及认知行为干预,给予对照组疗养干部心理护理,观察2组疗养干部临床睡眠指标(睡眠时间、觉醒时间、觉醒次数、睡眠维持率)、心理状况(焦虑、抑郁)、睡眠质量评分、睡眠质量各因子评分(睡眠质量、睡眠效率、睡眠时间、睡眠障碍、催眠药物)。结果:观察组心理状况、睡眠指标、睡眠质量各因子评分优于对照组,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联合认知行为干预改善老年疗养干部睡眠障碍效果显著,疗养干部睡眠质量评分较高,心理状态恢复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认知行为干预 老年 睡眠障碍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特征。方法对我院2003年-2006年进行673例鉴定案例中,实施暴力行为且具有精神科诊断为147例,设为研究组:实施暴力行为但不具有精神科诊断66例,设为对照组。收集一般资料,进行BPRS、PAN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社会功能适应量表(SDSS)以及MMPI、韦氏智力测查,然后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研究组病理动机占36%,2组BPRS、PANSS、HAMD、SDSS结果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一般资料、MMPI、韦氏智力测查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应加强对精神病人积极治疗,减少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发生。

  • 标签: 精神病司法鉴定 暴力犯罪 对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