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监护仪所示的呼吸率、心率和血氧饱和度(SpO2)参数探索肺源性心脏病病理生理变化的昼夜生物节律特征。方法,15例样本均符合肺源性心脏病诊断标准,其中男12例,女4例,平均年龄68岁,设置6个时点:0点、4点、8点、12点、16点、20点,从24h监护仪中获取呼吸率(次数)、心率(次数)和SpO2(百分率)的监测数据,分项输入余弦法程序进行生物节律分析。结果:在所观测的15个病例中,呼吸率9例和心率10例的峰值相位位于356.89°--84.50°(23点44分-4点36分),其中5例其中5例P〈0.05,提示有显著生物节律特征。SpO2的峰值相位,12例位于-130.60°--310.16°(8点20-20点20分),其中5例P〈0.05,提示有显著生物节律特征。结论:肺源性心脏病例的呼吸率和心率夜间明显快于白天,SpO2明显夜间低于白天,提示该病的病理生理具有昼夜生物节律特征。

  • 标签: 肺源性心脏病 心率、呼吸率、血氧饱和度、昼夜生物节律
  • 简介:目的对ICU病房及各科需使用呼吸机治疗的中枢性呼吸衰竭和周围性呼吸衰竭患者使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时间和转归进行比较。方法2003年8月至2005年8月使用有创性呼吸机治疗的全部226例患者分为中枢性呼吸衰竭和周围性呼吸衰竭两组,回顾性分析呼吸机的使用时间及机械通气治疗后的转归。结果中枢性呼吸衰竭患者120例,机械通气的平均时间为(9.1±19.3)d,周围性呼吸衰竭患者106例,机械通气时间为(5.4±10.9)d,P=0.038,前者死亡率为50%,后者死亡率为21.3%,P〈0.005。结论与周围性呼吸衰竭患者相比,中枢性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长、死亡率高。

  • 标签: 机械通气 中枢性呼吸衰竭 周围性呼吸衰竭
  • 简介:目的探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优化后的教学效果.方法通过更新教学实验平台仪器设备器材,重组实验课程安排和改进实验课内容的方法提高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课教学效果.结果解决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课中出现的主要矛盾,均衡学员实验课授课时间,提高实验课授课质量.结论改善和优化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实验条件及实验内容能够大大提高学员实验成功率,提升平均成绩,提高教学质量.

  • 标签: 生物化学 分子生物学 实验课程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 简介:儿童睡眠呼吸障碍涉及到多种疾病,这些对于儿童睡眠呼吸障碍有着重要的影响。古代中医虽没有涉及睡眠呼吸障碍的相关病名,但在有关文献中对此类疾病有所描述,尤其是其中外治阻塞的方法仍然值得我们借鉴。本文就中医古文献中对于呼吸类疾病的描述进行报道,以飨读者。

  • 标签: 儿童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中医学
  • 简介:由王保国教授和周建新教授主编的《实用呼吸机治疗学》(第2版)已于2005年10月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 标签: 治疗学 呼吸机 出版
  • 简介:目的观察大鼠骨髓基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取SD大鼠骨髓,分离培养骨髓基质细胞,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传代后MTT法绘制其生长曲线.结果原代培养20天后可分离得到骨髓基质细胞,典型的骨髓基质细胞可分为两个类型,传代后2小时贴壁率达70%以上.结论骨髓基质细胞具有多态性和贴壁生长特性,通过贴壁培养方法能够较容易地对其进行分离扩增,可作为多种疾病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的载体.

  • 标签: 骨髓基质细胞 生物学 细胞分离 细胞培养 基因治疗
  • 简介:牛心包主要由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糖胺聚糖、蛋白聚糖和组织细胞成分组成,经去细胞处理后,主要成分为I型胶原蛋白,经特殊处理后其临床应用广泛。乐普(北京)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实验组样品以牛心包为基材,经环氧固定、除抗原、组织材料诱导改性等处理后制成。我们通过动物体内对照实验,评价了材料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这种新型人工硬脑膜补片的植入转归过程。

  • 标签: 颅脑手术 人工硬脑膜 家犬
  • 简介:目的探讨发挥想象力调动形象思维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尝试将丰富的想象力运用于课堂教学,以物质代谢章节教学为例,从三个层次改善教学效果。结果想象力的发挥调动了形象思维,既能够使生化概念的理解更为生动形象,也可以使复杂的代谢过程归纳起来更为简便直观,还可以加深对整个物质代谢网络内在规律的逻辑整合。结论充分发挥想象力可以使生化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

  • 标签: 生物化学 课堂教学 想象力 教学方法
  • 简介:目的: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安溪县医院收治的行多导睡眠检测(PSG)患者95例,分析其临床资料,通过Logisitic回归分析OSAS危险因素。结果:患者BMI≥25kg/m^2、伴有高血压史、颌面结构异常及拥有吸烟等不良方式是引发OSAS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通过分析OSAS患者主要危险因素,可为临床诊治提供有效指导作用。

  • 标签: 阻塞性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Logisitic模型
  • 简介:青年卒中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关系密切。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青年卒中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病例增加。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对机体的损害主要为患者由于睡眠时反复发作短暂窒息,不但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而且长期缺氧还可造成红细胞增多、血液粘度增加,促进动脉硬化、诱发心肌梗死。脑血管系统由于其特有的解剖结构和生理特点,更易受到夜间睡眠反复发作呼吸障碍和低氧血症的影响,从而导致缺血性或出血性脑卒中。本文对我院收治的20例青年脑卒中合并睡眠呼吸障碍病例进行了总结,探讨了两者的相互关系。

  • 标签: 青年卒中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 简介:目的:探讨"478呼吸法"对改善耳鸣患者失眠症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收治的因耳鸣出现失眠的患者80例,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2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教授"478呼吸法"辅助睡眠。干预2个月后比较观察2组患者的入睡时间、睡眠时间以及睡眠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入睡时间早于对照组、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睡眠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的改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患者睡眠恶化情况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7)。结论:针对耳鸣患者实施"478呼吸法"辅助睡眠,能够显著改善耳鸣患者的睡眠质量。

  • 标签: 478呼吸法 耳鸣患者 失眠 睡眠质量
  • 简介:脑卒中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病死率居世界人口病死原因的第2位。下呼吸道感染是脑卒中患者发生率较高的并发症,往往加重脑血管病的病情,也是导致脑血管病死亡的重要因素。老年脑卒中患者往往具有一般情况差、基础疾病多、免疫力低下等特点,术后较易发生下呼吸道感染。

  • 标签: 下呼吸道感染 脑卒中患者 开颅术后 老年人 临床分析 脑血管病
  • 简介:生物标志物是一种指示剂,可以存在于血、血浆、尿和脑脊液(cercbrospinalfluid,CSF),能反映与临床表现直接相关的生理或病理情况。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在表现出临床症状的前20-30年就有神经变性.但在痴呆出现前AD是不能被诊断的。最近几年,人们将早期轻度智能损害的临床阶段定义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

  • 标签: 生物标志物 神经变性疾病 蛋白质组学
  • 简介:在国际上,经过30多年的发展,以睡眠疾病诊疗为主的一门新兴边缘交叉学科——睡眠医学已经形成并逐渐发展壮大。本文重点从国际睡眠医学发展特点、国内睡眠医学发展、睡眠呼吸医学发展及人才培养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其中,对睡眠呼吸障碍的认识是催生睡眠医学这一新兴边缘交叉学科的学术引擎,而提高睡眠呼吸障碍的诊疗和研究水平将是促进学科建设的持久驱动力。

  • 标签: 睡眠呼吸障碍 睡眠医学 发展
  • 简介: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呼吸内科老年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呼吸内科老年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施行常规护理+护理干预,护理后分别观察2组患者睡眠质量情况,并进行组间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睡眠质量评分(5.22±1.24)分,优于对照组的(7.61±1.32)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53,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无患者存在睡眠障碍现象;对照组患者护理后,还存在睡眠障碍患者4例,占比为9.0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9,P﹤05)。结论:护理干预3对呼吸内科老年患者睡眠质量可产生积极影响,促进患者及时恢复出院,故值得推广。

  • 标签: 呼吸内科 老年患者 护理干预 睡眠质量
  • 简介:本刊讯2016年12月17日,由由中国睡眠研究会睡眠生物节律专业委员会主办,解放军总医院睡眠医学研究中心承办,《世界睡眠医学杂志》编辑部、中国中西医结合会时间生物医学专业委员会协办的2016全国睡眠生物节律医学高峰论坛,在解放军总医院外科大楼会议厅隆重召开。

  • 标签: 睡眠研究 睡眠医学 时间生物医学 外科大楼 研究会秘书长 中西医结合
  • 简介:目的观察早期机械通气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急性呼吸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对24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急性呼吸功能障碍的患者除常规治疗外,早期施行机械通气治疗,监测患者动脉血PH、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氧合指数(PaO2/FiO2)等指标的变化及观察临床表现.结果机械通气治疗后较治疗前PaO2、PaCO2、SaO2、PaO2/FiO2均有显著改变(P<0.05),临床生命体征亦有明显好转.结论早期机械通气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急性呼吸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对纠正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具有明显作用.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呼吸功能障碍 机械通气 治疗
  • 简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因意识障碍,生理反射减弱或消失等因素,导致不能有效地将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和异物排出,常因呼吸道梗阻而加重原发性损伤或死亡,故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救治中的关键因素之一.Frenst等分析116例入院时神志尚清的头部损伤患者最终死亡的原因,发现74%死于低氧血症、低血压及延误治疗等.而导致低氧血症最常见的因素之一是呼吸道不畅.本文分析了94例(1998年至2004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情况,认为早期保持呼吸道通畅,尤其对气管切开若无手术禁忌证应持积极态度,可以明显提高救治成功率.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气管切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