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1 个结果
  • 简介:失眠是一种常见精神疾病。多种中医疗法,包括中药、针灸、穴位按摩及耳穴疗法等,已长时用于治疗失眠。在过去十年,已有许多随机对照试验检验这些中医疗法治疗失眠的疗效,亦有一些荟萃分析系统评价中医疗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在这篇综述中,我们回顾近期有关中医疗法治疗失眠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及对未来研究的建议相关文章。目前已经有超过10篇的系统评价总结中医治疗失眠的疗效。最常用的治疗失眠的方剂是归脾汤、血府逐瘀汤和丹栀逍遥散。最常用的单味中药有酸枣仁、夜交藤和茯苓。失眠最常用穴位有神门、印堂、三阴交、百会、安眠和四神聪。总而言之,虽然有研究指中药、针灸、穴位推拿和耳穴疗法比安慰剂对照、苯二氮?类药物或其他疗法更有效治疗失眠,但综观这些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学质量较低,因此这些看似正面的结果需要小心解读。大部份的随机对照试验被评为低质量原因为:①未清楚报告随机方法;②未使用盲法(不论是对病者或对评估者);③未清楚报告退出人数及原因。这些问题均可导致偏倚结果。将来的随机对照试验需更严谨的设计,如采用精确的诊断标准、安慰剂对照、双盲设计,用客观的量表评估睡眠,标准化的不良反应报告记录以及客观评价中医治疗失眠的优势和风险。

  • 标签: 针灸 针刺 穴位 推拿 耳穴 失眠
  • 简介:分离性障碍是一类由精神因素引起的,以部分或完全丧失了对过去的记忆、身份意识、感觉以及身体运动控制四个方面的正常整合为特征的一类精神障碍。患者通常有表演性人格特征,且受暗示性高。本文介绍1例以昏睡为主要表现的分离性障碍病例,并且通过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中暗示,对比领悟技术治疗,得到良好疗效。

  • 标签: 分离性障碍 暗示 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
  • 简介:评价颅颈交界区的稳定性非常重要。现有动物模型、尸体模型在研究该部位的生物力学上均有不足之处。已有人构建枕寰枢关节(occipito—atlanto—axialjoint,OAAJ)有限元模型,但其包含的解剖结构并不一致。我们基于1例青年男性志愿者CT扫描数据,构建了完整的OAAJ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并进行有效性验证。

  • 标签: 枕寰枢关节 有限元模型 生物力学
  • 简介:流程再造理论源自于企业管理领域,它以顾客需求为出发;目前流程再造理论也被广泛应用于医疗系统。本文对1990年1月至2013年11月中英文数据库收录文献进行相关内容的检索,通过分析流程再造策略在静脉输液流程改造过程中的应用,为我国临床护理管理者及研究者灵活应用流程再造理论提供参考。

  • 标签: 流程再造 静脉输液 应用
  • 简介:护理人力资源短缺是影响当前我国护理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提高护士的忠诚度、减少护士流失成为医疗服务管理中的重要课题。本文从理论的角度,对护士忠诚度的内涵进行了界定,探讨了影响护士忠诚度的相关因素,并提出了提升护士忠诚度的策略和途径,旨在为加强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稳定护理人才队伍提供参考。

  • 标签: 忠诚度 护士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多媒体结合以问题为基础教学(problem-basedlearning,PBL)在脑血管病外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11级医学生60名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多媒体结合PBL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模式(lecture-basedlearning,LBL),比较分析两组教学效果的差异。结果试验组学生和对照组的基础理论知识考试成绩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组间病例分析客观题考试成绩差异也无显著性。在病例分析主观题考试中,试验组的考试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多媒体结合PBL教学模式有助于脑血管病外科实习医师临床思维和临床技能的培养,从而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 标签: 以问题为基础 多媒体 实习 神经外科 脑血管病
  • 简介:随着医学知识技术日益进步,医护分工逐渐精细,相互协调以使服务更臻完善,以达整体护理和满足患者需求。骨科护理是体现整体护理的专科,从骨折发生至康复,护理从医院至回到社区。除了医疗专科,骨科专科护理支持对患者的照顾绝不能缺少。提高骨科护理的专业水平,最重要是护理人员需保持与时俱进的高素质骨科护理培训。骨科专科护士要接受从基础至专科有系统而循序渐进式的培训,知识和技术更扎实,专业使命和自信使他们感受到服务需要创新。香港骨科专科护士在跨界顾问服务和护理门诊工作的开展,显示着骨科专科护理更趋成熟,为协调好医生、护理好患者而不断努力,让护理服务求进求新。

  • 标签: 骨科护理 专业培训
  • 简介:建立机动护士库,对机动护士的队伍结构、管理模式及考核方式等进行优化,以期最大程度地发挥机动护士在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 标签: 机动护士库 护理 人力资源管理
  • 简介:本刊对重大科研成果,新技术、新方法的创立及罕见病例的报道将使用"时讯"栏目,在最短的时间内予以发表,确保创新成果不失时效。凡要求以"时讯"栏目发表的论文,作者应提供关于论文创新性的书面说明和省级查新报告。经审核同意后我刊将在收到稿件后2个月内刊出。

  • 标签: 栏目 重大科研成果 罕见病例 查新报告 论文
  • 简介:目的:建设护士分层信息化考核平台,改进护士分层考核的组织管理。方法:采用专家论证的方法确定各层级护士理论考核的内容结构,分专科、分层次建设护理题库,分阶段逐步推进在线考核平台应用,并加强考核后的反馈调查,实现分层在线考核的持续改进。结果:明确了不同层级护士理论考核的结构,建立了包含多个专科共计一万余道试题的题库,实现了面向全院护士的分层在线考核;护士对分层在线考核的整体满意度为98.5%。结论:题库的不断完善和更新是保障护士分层考核的基础;护士分层考核使培训效果评价更具针对性,同时降低了管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了临床工作;有效的反馈机制和持续改进,可以有效提高护士的考核满意度。

  • 标签: 护士 分层培训 分层考核 信息化考核平台
  • 简介:当前手术不可能彻底治愈恶性胶质瘤,因此辅助治疗就非常重要,目前最为成熟、应用最多的是放疗和化疗,化疗和放疗的本质是造成DNA的损伤,导致细胞死亡或凋亡,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然而,一方面,任何细胞在DNA遭受损伤后都会启动一定的修复机制,使细胞免于死亡;另一方面,不同的细胞其DNA修复的能力存在着差异,正常细胞DNA修复能力略强于肿瘤细胞.DNA修复靶向治疗的实质是扩大这种DNA修复能力的差距,加强对肿瘤细胞的损伤,从而提高治疗的效能.本文就DNA损伤修复靶向治疗胶质瘤作一综述.

  • 标签: DNA损伤修复 胶质瘤 放疗 化疗
  • 简介:失眠不仅是一个睡眠生理紊乱,同时还是一个心理紊乱过程。因此失眠的本土化治疗除了要考虑生理的变化,更应该重视心理因素的影响。通过对比国内外失眠治疗的现状,我们发现失眠的心理治疗更需要本土化。对比失眠心理治疗的西方模型本土化模型,我们形成了创新的中国本土化的失眠治疗技术—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睡眠调控技术。

  • 标签: 失眠 本土化 心理治疗 创新技术
  • 简介:颈动脉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发部位,其脱落会导致下游血管的阻塞并引发卒中。由于优秀的软组织对比度和较高的空间分辨率,磁共振影像可以提供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直接证据。本文将从临床应用需求的角度出发介绍磁共振颈动脉斑块成像和图像处理的关键技术,希望有助于从事斑块的临床和研究的人员了解目前的成像方法和未来趋势。

  • 标签: 颈动脉斑块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磁共振斑块成像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的研究中。经组织学验证,这些技术能够准确评价斑块负荷、组织成分、纤维帽完整性和炎症反应。本综述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磁共振斑块成像技术在临床实践中的潜在应用价值:①在易损斑块表面破裂前,磁共振斑块成像能够对其进行早期识别,从而预防缺血性卒中;②颈动脉斑块磁共振特征可能有助于制订临床治疗策略;③磁共振斑块成像是监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他汀类药物治疗效果的有效手段。

  • 标签: 颈动脉 粥样硬化斑块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调查分析门诊失眠症患者影响睡眠觉醒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调查问卷表,对以失眠为主诉的初诊病人经确诊为失眠症,按姓名、年龄、职业、失眠病程、服用药物、上床时间、主要不适症状、对学习工作和社会活动功能影响等项目作临床调查问卷项目填写,对数据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女性失眠症患者明显高于男性,占63.98%;中壮年失眠症患者比例最高;失眠症患者记忆力减退者占80.71%、影响学习工作社会活动功能者占81.82%,服用镇静安眠等类药物对记忆力减退和学习工作社会活动功能均有明显影响;晚睡对白昼学习工作和社会活动功能影响有明显相关性。结论以天人相应理论指导临床失眠症患者的防治、康复有其重要意义。

  • 标签: 失眠 睡眠与觉醒 临床调查
  • 简介:目的探讨Ki-67表达水平脑膜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脑膜瘤病例资料,根据肿瘤侵袭性与否,分为侵袭组(n=18)和非侵袭组(n=50),测定Ki-67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男性病人中侵袭性脑膜瘤的发生率(41.7%)明显高于女性(18.2%)(P〈0.05)。不同病理等级,侵袭性脑膜瘤的发生率有明显差别(P〈0.05)。不同年龄段及病理类型,侵袭性脑膜瘤发生率无明显差别(P〉0.05)。脑膜瘤侵袭性或性别,Ki-67表达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病理等级和Ki-67表达水平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Ki-67表达水平主要与病理等级有关。在相同病理等级脑膜瘤中,Ki-67表达水平脑膜瘤侵袭性无明显相关性。

  • 标签: 脑膜瘤 侵袭性 KI-67抗原 病理学
  • 简介:目的研究影响颅咽管瘤术后治疗效果的相关临床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颅咽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全切40例,次全切14例,大部分切除6例;症状改善(有效)44例,恶化10例,死亡6例。术后病理学结果显示釉质上皮型49例,鳞状乳头型11例。釉质上皮型肿瘤直径为2-4cm所占比例(32.7%,16/49)明显低于鳞状乳头型(81.8%,9/11,P〈0.05),而直径〉4cm所占比例(61.2%,30/49)明显高于鳞状乳头型(9.1%,1/11,P〈0.05),釉质上皮型肿瘤呈实性所占比例(6.8%,4/49)明显低于鳞状乳头型(36.4%,4/11,P〈0.05)。手术有效的患者中肿瘤大部分切除所占比例(2.3%,1/44)明显低于手术无效(恶化+死亡)的患者(31.3%,5/16,P〈0.05)。结论不同病理学类型的颅咽管瘤患者在肿瘤大小及肿瘤成分上存在较大差异,肿瘤切除程度是影响颅咽管瘤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 标签: 颅咽管瘤 病理学类型 预后 影响因素
  • 简介:脑胶质瘤是最常见的颅内肿瘤,其预后差,死亡率高,极大地威胁着患者的生命.研究表明恶性胶质瘤患者在接受常规综合治疗(手术、放疗、化疗)后,中位生存期也仅一年左右[1,2].2003年Singh等[3]基于肿瘤细胞和干细胞自我更新能力、无限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相似性,以CD133为标志物,采用免疫磁珠法从胶质瘤标本中分离出神经干细胞(neuralstemcells,NSCs)相似的脑肿瘤干细胞(braintumorstemcells,BTSCs)

  • 标签: 微小RNA 胶质瘤干细胞 耐药
  • 简介:疼痛是一种组织损伤或潜在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主观感觉和情感体验[1],根据疼痛持续时间的长短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痛.慢性痛是一个危害广泛的公共卫生问题.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在美国和欧洲约有五分之一的人受到慢性痛的影响.慢性痛的发生机制、影响因素和治疗方法已经成为医学界当前的研究热点.病理情况下,机体疼痛如中枢和外周性痛、神经病理性痛、内脏痛等发生慢性化,又被统称为慢性痛[1].研究表明,活性氧(reactiveoxygenspecies,ROS)(如羟自由基)及其转化产物活性氮(如过氧亚硝酸盐)炎性痛、神经病理性痛[2]、内脏痛[3]及化疗引起的疼痛[4]密切相关.活性氧代谢紊乱,易导致慢性神经病理性痛的发生[5].

  • 标签: 活性氧 慢性神经病理性痛 荧光探针
  • 简介:目的:了解临床麻醉护士麻醉医师对麻醉护士角色定位的差异,促进麻醉护理学科的发展。方法:按照方便抽样原则,选取广州市和中山市共9所拥有麻醉护士的三级综合性医院,采用不记名调查方式分别对50名麻醉护士和141名麻醉医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麻醉护士麻醉医师在麻醉用物准备及用后整理、麻醉操作配合、麻醉护理科研3个方面对麻醉护士的角色期望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麻醉护士要客观认识自身能力,准确定位自身角色,有目的地学习;麻醉医师要根据麻醉护士的角色特点安排其工作,保持其工作热情,实现其自身价值;护理管理者要为麻醉护士创造良好的施展其才华和专长的平台,为麻醉护士提供必要的角色指导。

  • 标签: 麻醉护士 麻醉医师 护士角色 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