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8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病例库结合模拟人授课模式在骨科实习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方法选取在骨科实习的本科实习生60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常规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病例库结合模拟人授课模式”,对比观察两组教学效果。结果研究组理论考试、病例分析和技能操作成绩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1);实验组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为100%,显著高于常规组66.7%(P〈0.001);实验组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满意度为90.0%,显著高于常规组60.0%(P〈0.01)。结论采用病例库结合模拟人授课模式进行骨科实习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可显著提高教学质量。

  • 标签: 病例库 模拟人 骨科 实习 教学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壁面压力的强度和分布,分析壁面压力对动脉瘤发生及生长的影响。方法结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对20例动脉瘤行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分析,包括分叉管顶瘤8例,侧壁瘤12例。分别记录瘤顶、瘤颈和临近载瘤动脉区域的平均压力值,并分析动脉瘤流场情况。结果20例动脉瘤瘤顶处壁面压力平均为(620.64±446.09)Pa,瘤颈处为(618.89±431.09)Pa,载瘤动脉处为(633.81±448.59)Pa,3个区域压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叉管顶瘤(411.23±126.28)Pa(766.59±515.46)Pa与侧壁瘤相比,平均壁面压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瘤内壁面压力与载瘤血管内无明显不同,推测局部压力的改变对动脉瘤发生、生长无影响,由于流场模式的差异导致侧壁瘤与分叉管顶瘤的平均壁面压力显著不同。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血液动力学 计算流体力学
  • 简介:模拟医学教育是一种新的教学和培训模式,可以帮助医学生提高专业技能,学习解决特定临床问题的流程,这种新的模式在将今后神经病学的教学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神经病学教学中使用模拟医学教育的必要性、目前现状以及今后课程设计的重点。

  • 标签: 模拟医学 神经病学 教学
  • 简介:目的研究CT扫描结合计算机辅助计算定位,术中电生理验证确定丘脑腹外侧核(VL)苍白球腹后外侧部(VPLP)在治疗帕金森病(PD)中的作用.方法对520例PD病人施行582次手术,CT扫描后,将扫描资料在计算机中确定阴性靶点后,行电生理验证,再调整后的结果行射频毁损.结果CT扫描结合计算机模拟重建定位,准确率达95.2%,电生理纠偏率4.8%.结论CT扫描计算机模拟重建定位准确率很高,但术中电生理验证仍有必要.

  • 标签: 帕金森病 CT扫描计算机模拟重建定位技术 电生理验证 立体定向毁损术
  • 简介:情景模拟教学是通过设置一种逼真的工作场景和管理系统,由被训练者按照一定的工作要求完成一个或一系列任务,从中锻炼或考察其某方面工作能力和水平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方法更有利于学习者实践操作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的提升,因此在我国护理人员的在职教育中得到逐步推广。文章回顾了情景模拟教学在不同护理临床领域及护理考核中的应用情况,阐述了其在我国护士在职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并对其进一步推广应用进行了展望。

  • 标签: 情景模拟教学 护士 在职教育
  • 简介:目的利用脑脊液净化治疗仪对模拟血性脑脊液进行体外净化试验,评价该净化仪的稳定性、滤过赛摔与滤过承载量,为进一步临床试验提供数据。方法选择健康人悬浮红细胞及生理盐水配制成2.5%、5%、7.5%的模拟血性脑脊液,脑脊液净化仪及配套的管路系统采用自行研制并获国家专利的产品,将此种模拟血性脑脊液按照未来人体试验的模式进行脑脊液净化仪的体外净化试验,净化参数设置参照正常人体脑脊液循环的生理指标,分析净化前后红细胞计数的变化。结果在滤膜最大承载试验中,2.5%模拟血性脑脊液的红细胞去除率达到90%以上时需要的循环总量达到550ml,而5%、7.5%模拟血性脑脊液所需要的循环总量分别为590ml、420ml。在红细胞去除率达95%以上时,2.5%、5%、7.5%模拟血性脑脊液所需循环总量分别为590ml、450ml、480ml。在体外模拟人体环境的净化效果试验中,2.5%模拟血性脑脊液单套滤膜净化循环6次后红细胞平均数由155000个/mm3,下降到65900个/mm3,下降率超过55%。结论脑脊液净化仪能够有效去除模拟血性脑脊液中的红细胞,设备的稳定性高。

  • 标签: 脑脊液净化仪 净化 红细胞 临床实验室技术
  • 简介:目的研究休闲运动中调节心理状态的心理按摩机制。方法临场测定法。结果心理按摩机制运动效应不同,结论运用心理按摩手段可促进良性效应。

  • 标签: 心理按摩 老年 良性 健身运动 实验 心理状态
  • 简介:目的研究品系和性别等因素对小鼠甲醛实验的影响,为选择敏感、有效的小鼠疼痛模型提供可靠的实验参考。方法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通过给予不同品系、性别的昆明、BALB/c和C57BL/6小鼠右脚爪注射5%的甲醛溶液,记录并分析小鼠在甲醛实验早(0~5min)、晚(20~60min)时相每5分钟的舔咬爪时间。结果(1)在甲醛实验早时相,各观测时间点不同品系小鼠舔咬爪时间均无差异,而在晚时相:雄性昆明小鼠25~30min的舔咬爪时间(23.25±17.27)S明显少于C57BL/6小鼠(63.33±18.20)s;雌性昆明小鼠在20~25min舔咬爪时间(64.63±52.71)S较BALB/c小鼠(17.00±22.34)s和C57BL/6小鼠(32.17±27.42)s显著增多;C57BL/6小鼠在50~55min舔咬爪时闯(0.83±1.33)s明显比昆明小鼠(47.50±51.03)S少;(2)不同性别的小鼠甲醛实验表明,BALB/c小鼠雌雄间各观测时间点均没有显著差异。雄性昆明小鼠在25~30min的舔咬爪时间(23.25±17.27)s明显少于雌性(64.63±52.71)s;雄性C57BL/6小鼠在25~30rain的舔咬爪时闻(63.33±18.20)S明显长于雌性(22.83±18.41)s。结论品系和性别因素对小鼠甲醛实验有明显影响,为增加稳定性宜选择雄性近交系小鼠(BALB/c和C57BL/6)进行实验

  • 标签: 小鼠 疼毒测定 性别因素 品系
  • 简介:慢性脑低灌注与正常老龄化和Alzheimer病(AD)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有关。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2VO)大鼠慢性期的神经病理改变与人类老龄化和AD时慢性脑低灌注很相似,被广泛用来研究慢性脑低灌注对认知功能损害和神经变性疾病的影响。对近年来有关2VO模型研究成果与人类相关疾病的关系进行客观评价,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慢性脑低灌注是神经变性疾病的原因"这一观点,有助于理解何以2VO模型为神经变性疾病以及神经保护机制研究合适的实验对象。

  • 标签: 慢性脑低灌注 实验研究 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
  • 简介:目的研究冰片促进三氧化二砷(As2O3)透过血脑屏障的作用。方法用冰片对雄性Wistar大鼠灌胃给药后,经股动脉注射亚砷酸,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脑和血清中砷浓度。结果冰片对As2O3透过血脑屏障(BBB)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结论冰片是一种有应用前景的、能有效促进药物透过BBB的辅助剂,这将为某些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方法。

  • 标签: 三氧化二砷 冰片 血脑屏障
  • 简介:牛心包主要由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糖胺聚糖、蛋白聚糖和组织细胞成分组成,经去细胞处理后,主要成分为I型胶原蛋白,经特殊处理后其临床应用广泛。乐普(北京)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实验组样品以牛心包为基材,经环氧固定、除抗原、组织材料诱导改性等处理后制成。我们通过动物体内对照实验,评价了材料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这种新型人工硬脑膜补片的植入转归过程。

  • 标签: 颅脑手术 人工硬脑膜 家犬
  • 简介: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人工生物型硬脑膜DuraGen^TM植入后的转归过程。方法将DuraGen^TM修补于15头实验猪右侧硬膜缺损处,左侧作为对照。在修补后1、3、6个月分别处死5头实验猪,行大体标本、光镜和电镜检查,观察人工生物型硬脑膜修补对硬脑膜缺损的作用。结果新生自体纤维组织逐步建立于植入物内.形成一个由新生纤维组织和植入物支架组织交织在一起的中间态结构。新生纤维组织逐渐增加,植入支架结构逐步吸收并最终被新生纤维组织所替代。结论人工生物型脑膜DuraGen^TM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是目前理想的硬脑膜修补材料。

  • 标签: 硬膜 生物敷料
  • 简介:目的探讨镁制剂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符合标准的病人进行镁制剂治疗及其他常规治疗,随访6个月后进行疗效总评价,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施行开颅手术分别为26例和22例,两组死亡率分别为13%和22%(P<0.05),手术病人脑组织Mg2+含量测定平均为(4.6±0.2)μmol/g,正常值(5~6)μmol/g.结论脑损伤后脑组织Mg2+含量明显下降,早期应用镁制剂对脑组织有很好的保护作用,能改善症状,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但损伤脑组织中低镁与继发性脑损伤的因果关系以及镁制剂对脑损伤的治疗和脑保护作用具体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镁制剂 治疗 重型颅脑损伤 脑组织 对照组 临床实验
  • 简介:目的:通过对中药改善睡眠作用实验研究的相关文献的复习,了解其研究的状况,分析存在的问题,为今后开展相关研究提供思路,借鉴方法。方法:检索了中国知网(CNKI)收载,发表于2000—2013年期间的中药改善睡眠作用实验研究的相关论文,并进行了整理与分析。结果:检索到符合要求的相关论文87篇。结论:中药改善睡眠作用实验研究的论文逐年增加,中药改善睡眠的实验研究已成为中药药理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点。但是,目前在中药改善睡眠作用的实验研究中存在着研究方法局限,不能体现中药作用特色及某些概念混淆等问题。

  • 标签: 中药 睡眠 实验研究 文献
  • 简介: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四原则是随机、对照、重复与均衡。上期的讲座中我们介绍了随机与对照原则,本期笔者将结合具体实例向读者阐述实验设计中如何正确把握重复与均衡原则。

  • 标签: 实验设计 对照原则 随机
  • 简介:我们知道,实验设计的要点除了“三要素”之外,还应正确把握“四原则”,即随机、对照、重复与均衡。实验设计坚持这四个原则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其原理在于它能有效地排除非处理因素的干扰和影响,使实验误差降到最低限度。无论违背了哪一个原则,实验结果都是不能令人信服的。在上期讲座中我们介绍了实验设计的三要素,本期将结合脑血管病科研方面的实例重点阐述如何正确把握随机与对照原则,包括如何运用SAS程序实现随机化。

  • 标签: 实验设计 对照原则 随机化 最低限度 实验误差 实验结果
  • 简介:目的对胰岛素抵抗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分别对62例单纯性脑梗死患者和35例健康对照组进行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并与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和梗死灶面积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脑梗死患者组FBG、FINS、TC、T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SI显著低于对照组.脑梗死轻型组与脑梗死重型组之间FINS和ISI也存在显著差异.ISI与梗死灶面积、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呈负相关.结论胰岛素抵抗与脑梗死有密切关系,可能是脑梗死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它参与了脑梗死的发生发展.

  • 标签: 脑梗死 胰岛素抵抗 实验研究 胰岛素敏感指数
  • 简介:目的探讨镜像破裂与未破裂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特征差异。方法1例镜像破裂与未破裂后交通动脉瘤的三维血管造影资料,采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利用流体力学软件分析两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及流场特征。结果双侧动脉瘤的血流方式一致,但破裂动脉瘤射入流更宽且冲击域分布不一致;最大流速高于未破裂动脉瘤;破裂动脉瘤壁面切应力(wallshearstress,WSS)分布不均,低WSS区域较大。结论血流动力学在镜像的破裂与未破裂动脉瘤中存在差异,高流速与低壁面切应力可能与动脉瘤破裂出血相关。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血流动力学 数学计算
  • 简介:目的报道一种新的雪旺细胞提纯方法一改良冷喷注法,并与其他2种方法进行对比,评价其优缺点。方法分离新生6d的Wistar大鼠双侧坐骨神经,双酶消化法分离雪旺细胞,用S-100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对雪旺细胞进行鉴定。将收集到的细胞分为3组,分别应用冷喷注法、改良冷喷注法和酶消化法对细胞进行纯化,计算纯化后的细胞纯度,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活性。结果改良冷喷注法提纯出的雪旺细胞,纯度和细胞活性与冷喷注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二者均高于酶消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冷喷注法提纯雪旺细胞的优点是操作简便,获得雪旺细胞纯度高且不影响细胞活性,缺点是对操作者实验操作技术和经验要求相对较高,初学者不易掌握。

  • 标签: 雪旺细胞 细胞培养 冷喷注法 细胞纯化
  • 简介:目的探讨脑牵拉压(BRP)的测量方法及脑牵拉压引起神经元细胞凋亡的规律和机制.方法利用电阻应变计制作脑牵拉力的测量装置,对其定标.选用新西兰大白兔30只,分为30、40、50g组,牵拉完毕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脑牵拉压区神经细胞凋亡的百分率和细胞线粒体的活性变化.结果30g的BRP牵拉30min引起较低的细胞凋亡率,几乎不影响细胞线粒体的膜电位;40g的BRP牵拉30min引起较高的细胞凋亡率.细胞线粒体的膜电位明显降低;50g的BRP牵拉15min引起更高的细胞凋亡率,细胞线粒体的膜电位显著降低.结论该装置可作为脑牵拉压的测量工具,脑牵拉可引起神经元细胞凋亡以及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降低.实验性脑牵拉时,最好将BRP控制在40g以下.

  • 标签: 脑牵拉压 细胞凋亡 线粒体膜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