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绩效考核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以及提高护士长管理的有效性和改进工作绩效。方法:根据二级甲等医院评审要求和医院管理年活动评价指南,制定绩效考核标准,每季或每半年进行自评和护理部总评,并对每位护士长进行绩效结果面谈。结果:开展护士长绩效考核2年,护士长管理意识增强,基础护理质量明显提高,护理差错及病人投诉明显减少,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率提高。结论:通过实施护士长量化绩效考核,使护士长管理意识增强,护理管理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管理质量不断提高。

  • 标签: 护士长 管理 绩效考核
  • 简介:目的研究量化多种因素预测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可能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以来156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例,量化多因素,从入院时临床表现和放射学结果来评价预后.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发现GCS、呼吸和瞳孔的改变、是否合并其他系统疾病、出血的部位和多少、出血后的占位效应、脑室内的情况与高血压脑出血的预后密切相关.结论综合分析多种因素并量化后,能前瞻性预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预后,指导选择合理的治疗手段.

  • 标签: 多因素量化预测 高血压 脑出血 预后
  • 简介:中医"象思维"的客观表达和量化,不仅是中医药工程本身,更是真正实现和发展中医现代服务的必须环节。本文探讨了以连续动态睡眠生理参数的中医解读为例,进行中医"象思维"的客观表达和量化的可能性及必须性,认为在现代科技给予的丰富可能的前提下,探索宗古而不泥古的中医象思维现代表达,前景光明。

  • 标签: 睡眠测量 中医 象思维
  • 简介:目的探索特定学校技能发育障碍的量化诊断方法,提高其诊断正确性、合理性;方法根据CCMD-3诊断标准,制定量化评分表,对2~4年级1572例小学生进行两种诊断方法对照研究;结果技能评分法较学习成绩评分法分类更细,评定标准更严,结论技能评分法是一种较科学、合理的评定方法。

  • 标签: 技能发育障碍 量化诊断 诊断标准 技能评分法 学习成绩评分法 小学生
  • 简介:关于中医睡眠障碍的分类是基于中医历史文献基础上的总结,结合现代睡眠障碍分类的考量,初步确认这些疾病睡眠障碍,应当按照睡眠障碍给予治疗.

  • 标签: 睡眠疾病 分类 中医
  • 简介:长久以来,文献中对脊髓血管性病变的分类及命名一直存在分歧和争议,而且现有的分类方法复杂,有时不能反映病变的特点[1-4].Spetzler等[5]基于130例脊髓血管性病变患者的治疗经验并复习相关文献,根据病变的病理生理学、神经影像学、神经解剖学特征和手术中的观察,对脊髓血管性病变的分类提出一种新的修订方案,共分为3类(表1).

  • 标签: 脊髓血管性疾病 修订分类 脊髓动静脉病变 脊髓动脉瘤 肿瘤性血管疾病
  • 简介:目的:探索培养优秀护理人才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方法:护理部协同政治部研究制订了优秀护理人才库建设实施办法、培养方案、考核验收、后续使用等系列文件,于2013年选拔出85名优秀护理人才建立人才库,设专科护理骨干人才库、护理管理后备人才库、专科护士库3个子库分类培养技能型、管理型、专家型护理人才。在为期2年的培训期间针对各子库培养目标进行相关理论与实践的定向培训,期满后进行考核评审验收,并根据考核结果制定了后续使用办法。结果:人才库的建立得到全院护理人员的积极响应;得到医院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考核结果显示,入选对象中69名考核达标,其临床、教学、管理、科研能力均明显提高。结论:人才库建设为护理人才发展提供了进步阶梯,明确了努力方向,激发了进取动力,为护理事业发展培养储备了所需人才。

  • 标签: 护理 人才库
  • 简介: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量化关系.方法对病程为2周以内的9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入院时和1周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测定.入院时C-反应蛋白测定值为CRP1,1周后检测值为CRP2;根据入院时C-反应蛋白测定值进行分组.A组:CRP1≤2.00mg/L,B组:2.00mg/L<CRP1≤9.50mg/L,C组:CRP1>9.50mg/L.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Barthe1指数(BI)记分法,对入院时90例患者(NIHSS1及B11)和随访的58例患者(NIHSS2及BI2)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入院时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发病时及治疗后3个月随访时的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呈显著相关(P≤0.001),且这种相关性存在量化关系:CRP1≤2.00mg/L时,NIHSS1中位数为5.00分,BI2中位数为100.00分;2.00mg/L<CRP1≤9.50mg/L,NIHSS1中位数为7.00分,BI2中位数为85.00分;CRP1>9.50mg/L时,NIHSS1中位数为13.00分,BI2中位数为47.50分.入院时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治疗后3个月恢复期水平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或P<0.001).血清CRP2水平与入院时及治疗后3个月时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根据脑梗死患者发病后2周内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可以对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进行量化评估.

  • 标签: 蛋白水平 量化研究 预后 血清C-反应蛋白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BARTHEL指数
  • 简介:自1964年Gastaut[1]开始尝试对癫痫进行国际化的分类以来,国际抗癫痫联盟(internationalleagueagainstepilepsy,ILAE)任命的每一届分类和学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都会顺应时代的要求,对癫痫的国际分类和术语进行修订,力求使新修订的分类和术语能完全反映癫痫领域内基础和临床研究的最新进展,例如ILAE1981年癫痫发作临床和脑电图的分类[2]、1989年癫痫和癫痫综合征分类[3]以及2001年癫痫发作和癫痫诊断方案的建议[4]等,这些文件都已由国内的学者翻译并介绍给了大家.

  • 标签: 国际抗癫痫联盟 学术委员会 国际分类 癫痫发作 修订 解读
  • 简介:阿尔茨海默病、额颞痴呆、路易体痴呆和Creutzfeldt-Jakob病是变性痴呆中最常见的4种类型,多于老年前期发病.本文对它们的流行病学、遗传学和临床特征以及分类诊断进展作一综述,着重阐述它们共同的病理学改变-异常蛋白沉积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

  • 标签: 老年前期 痴呆综合征 分类 诊断
  • 简介:目的利用Dextroscope虚拟现实系统定量评价经额入路显露海绵窦区的显微解剖特点。方法根据尸头CT和MRI影像数据,以Dextroscope虚拟现实系统构建海绵窦三维解剖模型,分别选择颅盖和颅底标识点连成三角形模拟手术骨窗和海绵窦不同显露术野(三角面A、B、c)。结果不同术野三角形面积比较,B面术野最大(均P=0.000),但是到达术野前的操作空间和经过脑组织的体积A、B、C三面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C面术野到达海绵窦前所需磨除前床突和显露颈内动脉及其分支的体积,分别大于经B面和经A面术野(均P=0.000);经B面术野进入海绵窦后磨除前床突的体积,以及显露脑神经和颈内动脉的体积分别大于经c面和A面术野(均P=0.000);经A面术野与经B面术野进入海绵窦后显露垂体的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c面术野不显露垂体。结论虚拟现实技术模拟经额显露海绵窦显微手术人路具有快捷、直观、量化、可重复等优势。

  • 标签: 海绵窦 脑肿瘤 计算机 模似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1精神障碍诊断简介临床思维方法是指临床医生根据收集的感性资料,运用专业知识和经验,按客观规律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找出疾病本质特点,确定诊断和处置原则的过程.在临床工作中误诊的原因大致可归纳如下:①病史收集欠详细可靠.②病情表现不够充分.③病情观察不够客观,症状识别不正确.④采用的诊断标准不够完善或不能正确使用诊断标准.⑤诊断思维过程不科学,例如对初始诊断假设采取固定和排他性思维方式.使自己陷于"先入为主"的主观偏见之中.⑥科学发展水平所限,对某些疾病尚不能很好识别.为了达到正确诊断的目的,必须注意疾病的诊断三要件:临床病史与检查、辅助检查,及治疗观察.

  • 标签: 精神障碍 思维方法 SSD 情感性 精神因素
  • 简介:目的分析脑肿瘤病人的威斯康星分类作业测试指标特点,寻找其规律性。方法对97例各类脑肿瘤病人进行威斯康星分类作业指标(WisconsinCardSortingTest,WCST)测试,并与79例相同年龄和性别的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脑肿瘤病人WCST测试中的错误应答数(Re,47.1±16.4).持续错误数(Rpe,25.7±12.3),持续错误百分数(Rpe%,18.9±8.0),持续性应答(Rp,35.6±14.5)。非持续性应答(Nrpe,24.8±8,6)和完成第一个分类所需应答(Rlst,33.4±14.5)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但分类数(Cc,3.2±1.1)和概念化水平(CI,38.2±16.7)等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t为2.291~3,345,P〈0.05)。不同半球的脑肿瘤病人WCST测试指标中.除左半球组Nrpe指标显著性高于右半球组外(t=2.504,P〈0.05),余各项WCST测试指标均无明显区别(t为0.97l~1.415.P〉0.05)。不同位置脑肿瘤病人WCST测试指标中,额叶组病人的Cc和CI测试值显著性低于非额叶组,而Re、Rpe、Rpe%和Rlst等指标明显高于非额叶组病(t=2.137~3.372,P〈0.05),两组间Nrpe测试指标分布接近,无显著性差别(P〉0.05)。按病灶体积大小.36例大病灶组(直径≥5cm)Cc和CI测试值明显低于61例小病灶组(直径〈5cm),而Re、Rpe和Rp以等指标显著性高于小病灶组(t为2.261~3.064,P〈0.05);且两组间Rp、Nrpe和Rlst等测试指标分布接近,无显著区别(P〉0.05)。结论脑肿瘤病人有明显的WCST测试指标障碍特点,为研究脑损伤病人认知功能表现提供了新渠道:干预措施可能减少认知功能损伤的发生.

  • 标签: 脑肿瘤 认知障碍 WCST测试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 简介: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被称为神经肿瘤分类的“WHO蓝皮书”,2006年11月,来自世界各地的25名病理学家和遗传学家在德国的海德尔堡讨论修订了第4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与第3版(2000版)相比,修订后的版本增加了8种新肿瘤类型(Entities)、3个新亚型(Variants)和5个不同的分化方式(Patterns)。新类型的特点是肿瘤组织学不同,且影像学形态、颅内分布、发病年龄及生物行为也不同;新亚型属于某一特定类型的一种,具有明确可识别的组织学特点,且与临床预后有一定相关性。新的分化方式是指其有可识别的组织学特点,但临床和病理预后意义不尽一致。

  • 标签: 中枢神经系统 肿瘤分类 WHO 组织学特点 病理学家 分化方式
  • 简介:目的:建立因素型骨科病人分类系统,指导骨科护理人力资源科学配置。方法:根据因素型骨科病人分类量表,对病人进行因素型分类,通过公式计算每类病人的护士配备系数,根据各病区病人分类情况,计算病区需要的护士人数。结果:因素型骨科病人分类量表根据人均每日所需护理时间采用整数时数分割法将6个病区病人分为四类,护士配备系数分别为0.30、0.48、1.04、2.01,每个病区每日需配备的护士人数=(一类病人人数×0.30)+(二类病人人数×0.48)+(三类病人人数×1.04)+(四类病人人数×2.01);临床实际配备护士人数远远小于所需人数。结论:因素型骨科病人分类系统的建立为病人客观归类提供了量化指标,可科学指导护理人力资源配置。

  • 标签: 病人分类系统 护理 人力资源配置
  • 简介:目的根据2007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标准,对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为学术交流提供可资参考的数据。方法应用2007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标准,对1988年7月-2008年6月经病理明确诊断的5540例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肿瘤类型、级别进行分析,并与相关文献进行比较。结果神经上皮组织肿瘤2205例,占39.80%;脑神经和脊旁神经肿瘤361例,占6.52%;脑膜肿瘤2105例,占38.00%;淋巴和造血组织肿瘤91例,占1.64%;生殖细胞肿瘤86例,占1.55%;蝶鞍区肿瘤(颅咽管瘤)250例,占4.51%;转移性肿瘤442例,占7.98%;儿童中枢神经系统肿瘤449例,占8.10%。结论2007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标准对统一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命名与分类、了解不同地区肿瘤分布特征、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学术交流十分必要。

  • 标签: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国际疾病分类法 世界卫生组织
  • 简介:目的探讨难以分类的原发性头痛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内科自2008年8月至2011年3月收治难以分类原发性头痛患者112例,在发作期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脑电图(EEG)以及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检查,分析TCD显示的血流速度异常、EEG异常与HAMA评分的关系。结果TCD检测显示脑血流速度异常81例(72.3%);EEG检查发现脑电活动异常31例(27.7%),其中轻度异常25例(22.3%),中度异常6例(5.3%);HAMA量表检测显示〈7分43例(38.4%),7-14分33例(29.5%),〉14分36例(32.1%)。无论在TCD显示血流速度异常还是正常情况下,EEG正常与异常患者HAM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在EEG异常还是正常情况下,TCD显示正常与异常患者HAMA评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难以分类原发性头痛与精神和心理疾病共存的情况不可忽视,且颅内血流动力学也有一定程度的变化。对于此类患者,给予改善情绪和调节血流动力学的药物可能有益。

  • 标签: 原发性头痛 经颅多普勒超声 脑电图 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