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1 个结果
  • 简介:要本文报道了宝山区精神卫生中心自1998年10月-2003年10月五年中开展健康热线电话在心理咨询中应用状况,五年中共接到求询电话691次,发现常见求询问题情绪焦虑和抑郁(23.73%),睡眠问题(19.10%),精神疾病用药问题(14.03%),子女教育问题(11.72%),健康问题((8.39%),人际关系问题(6.95%),恋爱问题((6.36%),婚姻家庭问题(6.65%),工作问题(8.97%)。比较不同的年龄、性别、婚姻、职业、文化程度的求询者其求询问题不完全一样,咨询工作人员应用心理咨询的技术对求询者求询问题采用分析解释指导(50.94%),应对能力指导(29.81%),疏泄(13.02%),认知矫正(15.34%),支持理解(10.27%),预约咨询门诊((7.53%).大多数求询者当即表示满意,提示电话咨询具有一定的干预效果,也是一种简便、实用、迅速和有效的心理社会干预措施之一.

  • 标签: 健康 恋爱问题 心理咨询 常见 心理社会干预 疏泄
  • 简介:本文通过对3例焦虑/抑郁状态睡眠障碍患者的治疗,笔者认为在中西医基础治疗基础上配合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可快速缓解焦虑/抑郁状态睡眠障碍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经过住院治疗后能尽快得到恢复。

  • 标签: 焦虑/抑郁状态伴睡眠障碍 病例 治疗
  • 简介:临床上外伤性脑脊液漏多在伤后一周左右自行停止,而部分脑脊液漏出现在伤后数周或数月,其为延迟性脑脊液漏,原因主要与漏口和颅内压有密切关系,多需手术修补。我们诊治6例延迟性脑脊液漏脑积水患者,对其治疗方法与手术方式选择进行了探讨。

  • 标签: 脑脊液漏 脑积水
  • 简介:Arnold-Chiari畸形是临床常见的先天性发育异常疾病,以Ⅰ型常见,多合并脊髓空洞症及其他颅颈交界区畸形。目前,国内外对Chiari畸形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无统一定论,争论主要集中在治疗方式的选择及术后随访监测,本文就ChiariⅠ型畸形脊髓空洞症的诊疗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ARNOLD-CHIARI畸形 脊髓空洞症 磁共振成像 电影
  • 简介:目的:火郁,是指阳气郁遏不达所导致的一类特殊火热病理现象。本文通过火郁证对抑郁障碍失眠的辨证论治及治法方药分析得出,初步探讨从"火郁"论治抑郁障碍失眠的理论依据及临床应用。方法:火郁证其核心内容就是强调治疗的因势利导。而抑郁障碍失眠多由情志变化引起,情志不遂,肝失疏泄,初则气机郁结,若日久则可见气郁化火,更甚者气滞血瘀。故纵观病机,无非气血失衡,从心、肝入手,舒畅气机,即为"火郁发之"。火郁的治疗,宜因势利导,宣畅气机,使其外达。临床上抑郁障碍失眠多为内伤火郁,常见的几种治法为疏肝泻火、清心泻火、升散阴火、化瘀逐热和涤痰泻火。升降散其辨证运用的关键是气机失调,只要是气机失调,无论虚实寒热,都可以运用升降散加减来调节脏腑气机,恢复阴阳气血平衡。结果:临床上抑郁障碍失眠多为内伤火郁,"火郁发之"就是因势利导,通过宣发郁热,透邪外出,以达到气机开合升降协调,恢复阴平阳秘,为其核心治法。火郁的治法,宜因势利导,宣畅气机,使其外达。气机失调者,无论虚实寒热,都可以运用升降散加减来调节脏腑气机,因此,升降散为火郁证的主方之一。结论:抑郁障碍失眠者,"火郁发之"为其核心治法。升降散为其主方。

  • 标签: 火郁 抑郁障碍 失眠
  • 简介:1病历摘要女,35岁;妊娠28周,以视力下降及视野缺损20d入院。查体视力:左/右0.08/0.08,双眼视野近全盲。鞍区MRI平扫见类圆形等T1、长T2信号影,大小约2.0cm×1.8cm,视交叉受压上抬(图1)。血清泌乳素173.49ng/mL,其余垂体前叶激素水平正常。术前经麻醉科、产科会诊,在全麻下行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术中见鞍内为红褐色陈旧血性液体,瘤壁四周为混杂有含铁血黄素样组织的质地较软的灰白色肿瘤。

  • 标签: 垂体腺瘤 泌乳素 妊娠 垂体卒中
  • 简介:病历摘要患者女性,24岁。主诉发作性抽搐、言语不能不自主张口2个月,于2008年6月2013入我院治疗。患者于2个月前自诉“受凉”后开始咯血,为鲜血,200ml/d.无呼吸困难和窒息,当地医院诊断为“双侧下肺肺炎”,予以左氧氟沙星(具体剂量不详)抗炎和垂体后叶素(具体剂量不详)止血治疗,2d后症状缓解,继续应用上述药物。

  • 标签: 发作性抽搐 言语不能 止血治疗 垂体后叶素 左氧氟沙星 呼吸困难
  • 简介:目的:分享皮肌炎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36例皮肌炎肺间质纤维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观察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本组36例患者经积极治疗与针对性护理后,34例好转出院,1例因呼吸衰竭死亡,1例中途放弃治疗,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34/36),护理满意率为97.22%(35/36),未出现1例严重不良反应。随访1~2年,患者病情基本稳定。结论:皮肌炎肺间质纤维化患者治疗过程中,结合其病情行针对性护理,保证了临床疗效,提高了护理质量。

  • 标签: 伴肺间质 患者护理 护理体会
  • 简介:目的探讨垂体腺瘤发Rathke裂囊肿(RCC)的临床表现和MRI特点,提高对病变的认识.方法对连续收治的8例垂体腺瘤发RCC患者的临床表现、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8例患者中,临床表现主要有头痛、视力下降及垂体激素分泌紊乱的症状;1例患者在体检中偶然发现.MRI表现有:①鞍区内存在两种病变,往往以肿瘤成分为主,发1个甚至多个的RCC;②边界清晰,主体位于鞍内,可向鞍上生长;③垂体腺瘤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囊腔T1WI主要呈低信号,T2WI信号多样化;④部分囊腔内可见T1WI等信号,T2WI低信号的囊内结节;⑤增强扫描,垂体腺瘤呈不同程度的强化,囊壁多数不强化.结果随访4个月至7年,术后头痛、视力下降及内分泌紊乱症状均得到改善.1例垂体腺瘤有残留需二期手术,1例于术后7年复发.结论垂体腺瘤发RCC的患者,常缺乏RCC的特异性表现;如MRI示鞍区病变为囊实性,且其主体位于鞍内、囊腔信号均匀、囊壁不强化,应考虑到垂体腺瘤发RCC的可能性,若囊内存在结节,则具有诊断意义.经蝶手术为治疗首选,术后需定期随访.

  • 标签: 垂体腺瘤 RATHKE裂囊肿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幕上大面积脑梗塞小脑幕切迹疝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06年3月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颞肌贴敷术救治的17例幕上大面积脑梗塞小脑幕切迹疝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GOS评分进行疗效评价,其中恢复良好6例(35.29%,6/17),中残3例(17.65%,3/17),重残4例(23.53%,4/17),植物生存1例(5.88%,1/17),死亡3例(17.65%,3/17)。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颞肌贴敷术是治疗幕上大面积脑梗塞小脑幕切迹疝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大面积脑梗塞 小脑幕切迹疝 标准大骨瓣减压 颞肌贴敷
  • 简介:目的观察解郁化痰颗粒对抑郁症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诊断和纳入标准将抑郁症失眠患者120例按照随机双盲的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60例)用解郁化痰颗粒联用帕罗西汀片治疗,对照组(60例)单用帕罗西汀片治疗进行对照,观察疗程为4周。通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PSQI)评定比较临床疗效,并进行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检查。结果解郁化痰对抑郁症睡眠障碍患者HAMD、PSQI量表积分值明显减低,且无明显毒副作用,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3%,2组间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解郁化痰颗粒针对抑郁症失眠患者,疗效可靠,副作用小,患者易于接受。

  • 标签: 解郁化痰颗粒 抑郁症 失眠 临床观察
  • 简介:在神经外科中,颅内肿瘤的切除,颅内血肿、脑出血的外科治疗,颅骨缺损的修补等均涉及开颅手术,而开颅手术后头部伤口的愈合情况可影响术后患者的恢复、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甚至影响到手术的成败。回顾我科收治的两例开颅术后头皮感染颅骨自溶的临床资料,就其原因及处理作分析、探讨。

  • 标签: 开颅术后 颅骨缺损 头皮感染 迟发性感染 自溶 开颅手术
  • 简介:乳头状胶质神经元肿瘤(papillaryglioneuronaltumor,PGNT)是一种罕见的神经系统肿瘤,肿瘤卒中目前国内外文献仅1例报道,2007年6月第四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将其增加为新的神经系统肿瘤。我院最近收治一例PGNT卒中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 标签: 乳头状胶质神经元肿瘤 卒中
  • 简介:双相障碍患者发焦虑症状十分常见,这已经引起精神科医生的高度重视。双相障碍患者发焦虑症状通常与下列因素相关:(1)发病年龄早,抑郁发作次数多,症状严重,出现自杀行为;(2)高致残率和隐匿型抑郁;(3)精力和体力的明显下降;(4)物质滥用以及进食障碍。因此,发焦虑症状的双相障碍患者通常在急性期和维持治疗阶段疗效欠佳,且预后不良。另外,发惊恐障碍和广泛性焦虑的患者对锂盐或抗惊厥药物的疗效欠佳。近期,有的学者提出一种假设,即双相障碍患者发惊恐障碍和/或广泛性焦虑,或者发社交焦虑障碍,可能是双相障碍的一种特殊类型。对于双相障碍与焦虑障碍共病患者,药物治疗的目的应该是要致力于使二种精神障碍都得以缓解,而不是在治疗一种精神障碍的同时造成另一种精神障碍病情恶化,这也是目前临床治疗上的一个挑战。

  • 标签: 双相障碍伴焦虑症状 药物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失眠患者应用右佐匹克隆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收治的失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采用阿普唑仑治疗,观察组给予右佐匹克隆施治。治疗结束后,评定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率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阿森斯失眠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药物不良反应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观察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频发室早、心力衰竭加重等较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失眠患者应用右佐匹克隆施治,可有效改善其睡眠质量,最大程度降低恶性临床心血管事件发生概率,保护心脏功能,疗效确切。

  • 标签: 右佐匹克隆 慢性心力衰竭 失眠 疗效
  • 简介:目的:观察脑卒中后焦虑抑郁伴有失眠症状之患者抑郁症状、焦虑症状以及失眠的严重程度并进行治疗评估,以及患者应用艾司西酞普兰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及服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平潭分院收治的脑卒中后焦虑抑郁失眠症状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应用予艾司西酞普兰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氯丙咪嗪进行治疗。在患者服药半年后,运用汉密顿抑郁评估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评估量表(HAMA)、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针对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以及失眠的严重程度,并统计2组患者服药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记录与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汉密顿抑郁评分(HAMD)、汉密顿焦虑评分(HAMA)、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2组部分患者用药后均出现的口干舌燥、多汗、困倦乏力、失眠等不良反应作为观察指标,发现观察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较对照组低,但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确诊脑卒中后焦虑抑郁伴有失眠症状之患者应用艾司西酞普兰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改善或控制效果,且不良反应较应用氯丙咪嗪进行治疗的患者低。

  • 标签: 脑卒中 抑郁 艾司西酞普兰 焦虑 失眠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总结不面部血管瘤的致病性Sturge—Weber综合征的诊治经验。方法报告1例女性病人,9岁,表现为药物难治性癫痫1年,发作形式为微笑-意识丧失-倒地抽搐,不面部和全身血管瘤。MRI显示:左侧顶枕交界区皮质病变,T1W呈等信号,增强后病变沿脑回强化;PET显示:病变及周围葡萄糖代谢降低,病变呈“电车轨道样”钙化。在神经导航和术中皮质脑电图(ECoG)监测下行左侧顶枕叶致痫灶切除术。结果病理报告为软脑膜血管瘤。随访11个月,病人无癫痫发作,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应加强对不面部血管痣性Stttrge—Weber综合征的认识。手术切除致痫灶是治疗致痫性Sturge—Weber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 标签: Sturge—Weber综合征 痴笑性癫痫 血管瘤 面部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神经外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