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本更新版指南的目的是为那些尚未患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人群提供深入及时的卒中预防循证建议。循证建议涉及危险因素的控制、头颈部循环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介入方法,以及为预防血栓形成和血栓栓塞性卒中而进行的抗栓治疗。更为深入的建议还涉及遗传和药理学试验,以及其他特殊情况下的卒中预防,如镰状细胞病和卵圆孔未闭。

  • 标签: 美国心脏协会科学声明 心房颤动 糖尿病 高脂血症 高血压 颅内动脉瘤
  • 简介:本更新版指南的目的是为那些尚未患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人群提供深入及时的卒中预防循证建议。循证建议涉及危险因素的控制、头颈部循环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介入方法,以及为预防血栓形成和血栓栓塞性卒中而进行的抗栓治疗。更为深入的建议还涉及遗传和药理学试验,以及其他特殊情况下的卒中预防,如镰状细胞病和卵圆孔未闭。

  • 标签: 美国心脏协会科学声明 心房颤动 糖尿病 高脂血症 高血压 颅内动脉瘤
  • 简介:第三届中华中青年神经外科交流协会学术会议将于2015年10月16日-18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举行。会议组委会诚挚的邀请您参加。会议旨在促进全国神经外科中青年医师展示成绩、交流经验、共同提高学术水平。在学术日程的设计和专题的选择上作了进一步的优化,强调注重内容,简化形式。会议将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进行大会报告,同时开设多个专题会场。现将会议的征文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 标签: 神经外科 学术会议 会议组委会 著名专家学者 青年医师 投搞
  • 简介: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公开发行的神经外科专业学术性期刊。该刊旨在及时反映国内外神经外科的新进展,介绍我国神经外科领域内的新技术、新经验和临床与相关基础理论研究的新成果,并严格遵循“重在创新、重在临床应用”及“求实、公正、严谨”的办刊方针。本刊以神经外科工作的医护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对从事神经内科临床及神经科学基础研究的相关人员也有重要参考价值。本刊开办的主要栏目有论著、实验研究、新技术、经验介绍、专家论坛、学术讲座、综述、护理技术以及短篇报告等。

  • 标签: 神经外科专业 临床应用 杂志 中国 稿约 新闻出版总署
  • 简介:我刊秉承紧跟国际卒中医学发展趋势的理念,每一期都针对特定的专题进行介绍和讨论,以期能传递国内外在卒中热点问题上的研究和进展(影响因子:0.420)。现向广大医务工作者、全国各高等医学院校以及卫生系统科研、教学以及医疗单位征集优秀论文,详细内容如下:

  • 标签: 征稿启事 卒中 杂志 中国 医学发展趋势 高等医学院校
  • 简介:5月29-30日,由《中国护理管理》杂志社主办,健康报社、云南省护理质量控制中心、北京护理学会、台湾护理学会、北京协和医学院护理学院、香港护理学院和澳门理工学院协办的"2015中国护理管理大会——标准化·专业化·信息化"在美丽的春城昆明隆重召开,共有130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护理同仁参加了此次盛会。大会开幕式由《中国护理管理》杂志社社长李月东主持。

  • 标签: 中国护理管理 北京护理学会 护理质量控制 春城昆明 中医护理 优质护理服务
  • 简介:为促进卒中脑血流与代谢领域的研究与发展,定于2016年2月26日至28日在石家庄召开中国卒中学会脑血流与代谢分会首届学术年会。

  • 标签: 学术年会 脑血流 代谢 卒中 学会 中国
  • 简介:为促进卒中脑血流与代谢领域的研究与发展,定于2016年2月26日至28日在石家庄召开中国卒中学会脑血流与代谢分会首届学术年会。本会议特别邀请国内外知名大学、医院、影像研究所、基础及生物医学工程研究院的专家到场发表演讲。会议内容将以新研究进展为核心,进行多学科交流,以促进卒中诊疗技术以及科研水平的提高,为广大神经科医生、影像工作者、基础及生物医学工程研究者提供一个分享科研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专业平台。

  • 标签: 脑血流 影像工作者 神经科医生 研究与发展 生物医学工程 影像研究
  • 简介:春华秋实,时光如白驹过隙。在这金秋时节,《中国护理管理》迎来了四年一度的编委换届改选。按照“《中国护理管理》编辑委员会工作规则”中所规定的编委换届改选条件和程序,第四届编委会成员由上届编委会、编辑部推荐产生,并经编委候选人本人同意、主办单位审核批准后,由《中国护理管理》杂志社正式聘请。

  • 标签: 中国护理管理 编委会成员 换届改选 编辑委员会 中所 四年
  • 简介:经过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科技委员会批准:2015年全军第十六届放射医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大会暨军队与广东省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在广州召开。主办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放射医学专业委员会。承办单位: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与广州军区放射学分会。大会主题:创新驱动与整合发展,拟通过军地资源整合,推动军事医学影像学变革与科技发展进步。时间安排:2015年10月8日全天报道,9日-10日开会,11号14:00前撤离。

  • 标签: 中国人民解放军 放射医学 征文通知 学术 医学专业委员会 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 简介:目的评价幕上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伴发痫性症状的发生率以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2007年9月~2008年8月中国国家卒中登记数据库的2862例既往无癫痫病史的发病14d内住院的幕上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住院时记录患者发病时或住院期间是否合并痫性发作症状,根据是否合并痫性发作分为合并痫性发作组和未合并痫性发作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特征。采用多因素回归模型评价患者的人口学特征、既往史、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ComaScale,GCS)评分、幕上脑出血累及部位和体积、住院合并症与痫性发作的相关性。结果2862例幕上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年龄中位数62.0岁(四分位间距53.0~72.0),1115例(39.0%)为女性,1921例(67.1%)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33例(4.6%)患者合并痫性发作。与未合并痫性发作患者相比,合并痫性发作患者GCS平均评分低(9.5vs12.5,P=0.006),合并脑积水(5.3%vs1.5%,P=0.050)和肺炎(30.1%vs17.0%,P〈0.001)的比例高。在多因素回归分析中,下列因素与幕上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伴发痫性发作独立相关:入院时GCS评分每降低2分[比值比(oddsratio,OR)1.32,95%可信区间(confidenceinterval,CI)1.21~1.45]、血肿累及皮层(OR5.82,95%CI3.88~8.72)、合并脑积水(OR2.73,95%CI1.14~6.56)和合并肺炎(OR1.65,95%CI1.09~2.52)。结论痫性发作是幕上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较为常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昏迷程度、血肿累及皮层,以及合并脑积水和肺炎是并发痫性发作症状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脑出血 痫性发作 危险因素
  • 简介:我院基于医院信息系统平台构建安全用药警示系统,通过与医院无线网络连接的移动I-touch扫描仪,为6类药品设计了不同的提醒警告语,加强用药安全的管理,弥补了传统高危药品使用和管理中的不足,减少了用药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了患者用药的准确性、安全性和治疗效果,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促进了我院护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同时也提升了医院的管理水平。

  • 标签: 信息系统 安全用药警示系统 安全管理
  • 简介:作为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实现工具,PDA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发挥着重大作用。本文就目前国内外护理实践中PDA的应用研究进展展开综述,旨在发现PDA在应用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从而为其在护理实践中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 标签: 护理实践 个人数字助理 移动护理信息系统
  • 简介:目的:评价护理学基础课程模块化的应用效果。方法:2012级38名护理本科生为试验组,按照改革后的护理学基础一门课程5个模块进行教学,5个模块分别是模块Ⅰ-感性认识护理、模块Ⅱ-护理学基本理论、模块Ⅲ-一般性护理知识、模块Ⅳ-治疗性护理知识、模块Ⅴ-护理技能综合培训。2010级49名护理本科生作为对照组,按照改革前的专业思想教育——了解临床、护理学导论、基础护理学、集中见习与岗前培训4门独立课程进行教学。结果:实施护理学基础课程模块化改革后,2012级护生结课时的平均成绩为(86.50±5.02)分、优良率占49.4%、课程总体满意度评分为(98.40±0.71)分,平均成绩、优良率与改革前实施传统课程设置的2010级护生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课程满意度高于改革前对照组(P〈0.01)。结论:护理学基础课程模块化改革通过对教学内容的重组实现减课程(4门减至1门)及减课时(总学时由290学时调整至260学时)的目标,应用后保持了较好的学习效果,且得到学生高满意度反馈。

  • 标签: 基础护理学 模块化课程 课程改革
  • 简介:通过建立和应用信息化管理模式,在我院原有"HIS"系统病区住院病人动态日报的基础上建立了护理质量监控系统,在临床护理质量指标的管理、压疮跌倒风险前瞻性评估、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系统建立等方面,提供了护理质量管理监控平台,优化了护理管理流程,提升了护理管理质量。

  • 标签: 电子信息 护理质量 监控管理
  • 简介:通过对信息系统在老年患者用药安全管理中的研究现状进行文献综述,分析预警系统及通讯终端系统在老年患者用药安全管理中的成效及所存在的问题,并对信息系统在我国的未来发展提出方向,为我国护理安全的信息化建设提供经验和启示。

  • 标签: 信息系统 用药安全 老年患者
  • 简介:目的探讨128层CT全脑灌注成像在脑胶质瘤术前分级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脑胶质瘤病例资料,低级别组(WHOⅠ-Ⅱ级,21例)和高级别组(WHOⅢ-Ⅳ级,11例),均行CT灌注扫描,测量肿瘤实质部分和对侧正常脑组织的CBF、CBV及rCBF、rCBV。结果与低级别组比较,高级别组胶质瘤病灶区CBF、CBV及rCBF、rCBV均明显升高,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8层CT灌注成像在胶质瘤术前分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CT灌注成像 分级 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模式在护理本科生急诊实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在急诊科实习的72名护理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n=36)和实验组(n=36),对照组采用"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BL)"教学法,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法。比较两组学生理论考试、综合技能考核成绩,并调查学生对PBL教学法的认可程度及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学生的理论考试、综合能力考核成绩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同时主观认可并乐于参与PBL教学。结论:PBL教学模式应用到护理本科生急诊实习中可以提高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 标签: 急诊护理 PBL 教学
  • 简介:目的:探讨低频段小探头B超(LFSPU;频率范围3-9MHz)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利用LFSPU辅助颅脑手术的病例98例,其中脑肿瘤68例,脑脓肿12例,婴幼儿脑积水分流手术10例,脑内血肿8例。结果婴幼儿前囟或3cm×2cm骨窗即可满足LFSPU探头置放和探测需求,探测距离在7cm以上,探测到最小病灶直径为1.0cm,最深5.5cm。LFSPU均显示所有病灶、脑室端分流管和脓肿穿刺针,定位成功率为100%;肿瘤病灶切除后,术中LFSPU发现残留肿瘤23例,继续切除16例(病理学证实为肿瘤13例),7例因残留病灶位于重要区域未进一步切除。结论术中LFSPU可通过小骨窗和未闭前囟进行探测,实时动态监测手术过程,在神经外科手术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神经外科手术 术中B超 低频段小探头B超 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技术联合监测对预防脊髓髓内肿瘤切除术中脊髓神经功能损伤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脊髓髓内肿瘤的病例资料,均行手术切除治疗,术中应用体感诱发电位(SEP-P40)和运动诱发电位(MEP-ABP)监测。结果术后2周随访脊髓神经功能JOA评分改善10例,不变13例,下降3例。JOA评分改善者,手术前后SEP-P40潜伏期、波幅改变及MEP-ABP潜伏期改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JOA评分不变者,手术前后SEP-P40潜伏期、波幅改变及MEP-ABP潜伏期改变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髓髓内肿瘤切除术中使用神经电生理联合监测能及时反映神经功能变化,术中电生理指标变化与病人术后神经功能改变一致。联合监测可提高术中操作的安全性,能避免或减少并发症。

  • 标签: 脊髓肿瘤 髓内 电生理学 监测 手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