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背景与目的:实验证明MMP-9与IL-17可促进各种肿瘤细胞增殖及侵袭发展,但有关MMP-9与IL-17是否共同参与了垂体腺瘤的发生、尤其是否与侵袭性有关,国内外尚无相关报道。本研究通过检测MMP-9和IL-17在垂体腺瘤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二者与垂体腺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收集75例人垂体腺瘤组织,应用免疫组化和RT-PCR检测IL-17、MMP-9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MMP-9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强阳性及总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7%和91.7%.明显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17-4%和57.7%fP〈0.05);IL-17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强阳性及总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1.5%和81.7%,明显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17.7%和50.97%fP〈0.05)。RT—PCR显示侵袭性垂体腺瘤组IL—17、MMP-9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结论:IL-17、MMP-9的高表达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密切相关,并且共同促进垂体腺瘤侵袭性生长,二者可作为垂体腺瘤侵袭性的有效指标。

  • 标签: 垂体腺瘤 侵袭性 基质金属蛋白酶
  • 简介:目的探讨锚定板自稳型椎间融合经前路小切口腹膜外间隙入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技巧.方法2010年7月至2011年9月我院采用锚定板自稳型椎间融合经前路小切口腹膜外间隙入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15例,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43~66岁,平均51岁.腰椎不稳症4例,腰椎间盘源性疼痛7例,腰椎滑脱症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翻修2例.L3~4节段2例,L4~5节段9例,L5~S1节段4例.15例患者均行前路小切口腹膜外间隙入路椎间融合术,且均为单节段手术.L3~4、L4~5节段采用左侧腹直肌旁切口,L5~S1节段采用右下腹横切口.记录手术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scale,VAS)、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手术节段椎间隙角度、腰椎前凸角度(LL),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卧床天数,住院天数.定期复查腰椎X线片及腰椎CT,评价植骨融合情况.结果切口长度平均6.2cm,术中出血量平均95ml,手术时间平均85min,术后平均卧床3d,住院天数平均10d.术中腹膜撕裂2例,术中予以缝合修补;术后髂骨取骨处疼痛8例,经2-3周镇痛治疗后缓解.1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6.7个月(3-16个月),术后腰腿痛症状明显缓解.ODI(满分50分)由术前平均57.4%降至术后平均21.7%,VAS(满分10分)由术前平均6.7降至术后平均2.8.手术节段腰椎间高度由术前平均8.1mm至术后平均13.3mm,手术节段腰椎间角度由术前平均11.3°至术后平均12.7°,腰椎前凸角度由术前平均44.7°至术后平均52.3°.术后腰椎X线及CT示所有患者椎间植骨均已获得骨性融合.结论带锚定板自稳型椎间融合经前路小切口腹膜外间隙入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可获得满意的近期临床效果,并且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植骨融合率高.

  • 标签: 腰椎 前路 融合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