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根据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数的修约应遵照“四舍六入”的法则进行:①.数的修约规则的简明口诀:4舍6入5看后,5后有数便进1,5后为0看左数,左数奇进偶舍弃。②.数的修约操作示例见表1。

  • 标签: 数字用法 修约规则 国家标准 出版物
  • 简介:患者,男性,36岁。因右眼复视伴头痛1十月入院。查体:左眼球外展轻度受限、复视、双侧面部皮肤感觉无异常,忡舌居中,颈部未触及肿大淋巴结。间接鼻咽镜检查,见左、右侧咽隐窝对称,粘膜光滑无局部糜烂和隆起。左侧鼻咽部先后行鼻咽镜下活检2次,病理检查结果均阴性。鼻咽部CT扫描发现左侧鼻咽腔顶壁较右侧稍增厚,左侧颅底骨骨质有缺掼。外周血、x线胸片及腹部B超检查均正常。患者11年前(25岁)曾因涕血、左耳鸣等症状,间接鼻咽镜下见鼻咽部左顶后壁局部隆起.活检组织府理诊断为低分化鳞癌,x线片未见颅底骨破坏。

  • 标签: 鼻咽部 鼻咽镜 左侧 复视 患者 放疗后
  • 简介:探讨结直肠癌的综合治疗途径,分析CPT-11对结直肠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寻找含CPT-11最佳联合化疗方案、最适当剂量和给药方法.根据近年来国外、国内有关CPT-11治疗恶性肿瘤的多中心协作临床研究结果,CPT-11是近年来治疗结直肠癌疗效肯定、耐受良好、给药方便的新一代广谱抗肿瘤药物,有必要进一步探讨CPT-11联合化疗的最适剂量和方法.

  • 标签: 结直肠癌 综合治疗 CPT-11
  • 简介:目的评估糖尿病手部坏疽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共收治糖尿病手部坏疽患者11例,自发现病变至诊治时间平均为6.2周,术前MHQ评分为61.3±7.5(55-71)分。均接受综合治疗,包括血糖控制、抗炎、清创截肢和术后处理等。结果本组11例随访12-18个月,平均13.2个月。患肢创面均完全愈合,除病变手指外,余指活动正常。术后MHQ评分为84.2±8.9(81-91)分。患侧握力为健侧的69%-83%。结论糖尿病手部坏疽的治疗需采用综合手段,在控制血糖及排除手术禁忌证后,应尽早行截指或者清创手术。

  • 标签: 糖尿病并发症 坏疽 糖尿病
  • 简介:背景和目的:脑肿瘤患者在高原地区的临床表现有其特点。本文对西藏高原脑肿瘤发生急性脑疝的临床表现、诱发因素、辅助检查、治疗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5年12月.经手术治疗的11例急性脑疝的脑肿瘤病例。其中男性3例,女性8例,年龄31~52岁,平均38.9岁。汉族10例。8例为急进高原,2例暂住3个月;藏族1例,从海拔4500米到3700米后发病。结果:所有患者均接受了颅脑CT检查,肿瘤直径3~6cm,其中3例接受了MRI检查。8例急诊行开颅肿瘤切除术,3例经抗癫痫、脱水、对症治疗后择期手术,无手术死亡。肿瘤病理诊断均为脑膜瘤。结论:头痛、呕吐、癫痫发作、昏迷是高原地区急性脑疝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从平原地区急进高原是最常见的诱因。颅脑CT是最快速准确的诊断方法。经抗癫痫、脱水等治疗意识好转不明显者,应尽早手术。

  • 标签: 高原 脑肿瘤 急性脑疝 诊断 治疗
  • 简介:Sclerosing上皮状的纤维肉瘤(SEF)是纤维肉瘤的稀罕、糟糕定义的变体,但是对与穷人一起的化疗和进步通常感觉迟钝预后。我们报导irinotecanhydrochloride(CPT-11)的奇妙的效果在rescuing的化疗在几个治疗方法以后经历了复发的有从突现的状况的不正常的SEF的一个病人。CPT-11的小剂量予病人被以,与哪个,表面的质量(颈的淋巴节点)的尺寸逐渐地减少了在5天内由肉眼观察了。X射线和CT图象在肿瘤的尺寸证明了显著减小。CPT-11为这个好攻击的肉瘤的治疗是珍贵的。处于肉瘤压迫引起的紧急情况的状况,管理topoisomerase我禁止药的可容忍的小剂量能是一种有益的选择。

  • 标签: 纤维肉瘤 非典型 化疗 上皮 硬化 营救
  • 简介:EurJNuclMedMolImaging.2008Jun10.PURPOSE:ThepurposeofthisprospectivestudywastoclarifytheindividualandcombinedroleofL:-methyl-(11)C-methionine-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MET-PET)and3'-deoxy-3'-[(18)F]fluorothymidine(FLT)-PETintumordetection,noninvasivegrad-ing,andassessmentofthecellularproliferationrateinnewlydiagnosedhistologicallyverifiedgliomasofdifferentgrades.MATERI-

  • 标签: 蛋氨酸 神经胶质瘤 患者 诊断方法
  • 简介:目的:观察白介素-11治疗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住院化疗病人血小板减少者8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42例(白介素-11)和对照组40例(维血宁颗粒),血小板计数低于80×10^9/L时予升血小板治疗,治疗组给予白介素-111.5mg皮下注射qd;对照组予维血宁颗粒治疗;血小板升至100×10^9/L停药,血小板低于20×10^9/L时输注血小板及止血对症处理。2-3日检查血常规,每日观察用药反应。结果:治疗组血小板恢复时间5-16天,中位时间为7.2250天,停药后部分患者血小板仍持续上升。治疗组中2例血小板低于20×10^9/L,给予输血小板10U支持治疗。对照组血小板恢复时间为14-55天,中位时间为23.90天。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白介素-11具有明显的促进血小板生成的作用,可缩短血小板减少的持续时间,且不良反应轻,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白介素-11 化疗 血小板减少
  • 简介: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在骨肉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10对骨肉瘤组织标本,利用qRT-PCR方法检测SNHG11在骨肉瘤中的表达水平;采用CCK-8实验检测SNHG11对骨肉瘤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术证明SNHG11对骨肉瘤细胞周期的调控作用;最后,利用westernblot筛选SNHG11可以调控的信号通路。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SNHG11在骨肉瘤组织中高表达(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n=10,t=3.16,P<0.01);沉默骨肉瘤细胞中SNHG11的表达,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下降[scramble组第1天,(0.69±0.03),第6天(2.11±0.19);siRNA1组,第1天(0.72±0.03),第6天(1.41±0.15);siRNA2组,第1天(0.67±0.07),第6天(1.53±0.28);siRNA-1,P<0.01;siRNA-2,P<0.01],而过表达SNHG11,结果相反[NC组第1天(0.25±0.04),第7天(1.83±0.16),SNHG11组第1天(0.27±0.03),第7天(2.55±0.23),P<0.01];SNHG11可以通过诱导骨肉瘤细胞周期进展促进细胞增殖,并且其可以通过激活Wnt信号通路加速骨肉瘤细胞的增殖。结论SNHG11在骨肉瘤组织中高表达,其可以通过激活Wnt信号通路促进骨肉瘤细胞的增殖。

  • 标签: SNHG11 WNT信号通路 骨肉瘤 细胞增殖
  • 简介:目的探讨^11C-鬼臼毒素(^11C—PDT)在肺癌和炎症模型小鼠体内的生物分布,评价^11C—PDT作为新型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示踪剂对肺癌与炎症的鉴别价值。方法肺癌模型小鼠和炎症模型小鼠各12只,分别根据示踪剂种类随机等分为两组,于模型小鼠尾静脉注入^11C-PDT或^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注药后60min用井型探测仪测量^11C-PDT或^18F—FDG小鼠体内的生物分布。结果^11C—PDT在肿瘤组织放射性摄取值(%ID/g)高于炎症组织(0.63±0.25vs.0.29±0.09,P〈0.05);^18F-FDG的肿瘤组织放射性摄取值高于炎症组织(7.56±1.77vs3.83±O.71,P〈0.01);^11C-PDT和^18F—FDG示踪剂在肿瘤组织的放射性摄取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F—FDG组炎症对肌肉的放射性摄取值的比值为1.58±0.11,明显高于^11C—PDT组的0.734-0.28(P〈0.05)。结论^11C—PDT具有更高的肿瘤特异性,将来有望作为PET示踪剂用于肺癌和炎症的鉴别诊断。

  • 标签: 11C-鬼臼毒素 生物分布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 简介:①本索引按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编排,对每篇文摘按其内容给予相应的主题词。②主题词均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③黑体字为主题词,宋体字为副主题词,阿拉伯数字为本卷连续文摘号之最末四位数。④使用举例:"970927胃平滑肌肉瘤的诊治",该文摘在本索引中标为:胃肿瘤-诊断0927-治疗0927平滑肌肉瘤-诊断0927-治疗0927

  • 标签: 外科手术 治疗应用 放射疗法 病因学 病理学 药物疗法
  • 简介: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商品名:巨和粒)可以诱导巨核细胞的成熟分化,增加体内血小板的生成,从而提高血液血小板计数,常用于肿瘤放化疗引起血小板减少的治疗[1]。现将应用巨和粒治疗放化疗致血小板降低过程中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1例患者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 标签: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 肺水肿 心律失常
  • 简介:背景与目的:常规CT/MRI检测脑胶质瘤术后残余病灶十分困难。临床证实^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18F—fluorodeoxyglucose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18F-FDGPET)在术后肿瘤残余病灶检测方面有独特的应用价值。但脑皮质大量摄取^18SF—FDG,对颅内残余肿瘤的显像有影响。本研究旨在探讨^11C-蛋氨酸(^11C—methionine,^11C—MET)PET/CT显像在检测脑胶质瘤术后肿瘤残余病灶中的应用价值,并与^18SF—FDGPET/CT相比较。方法:脑胶质瘤术后患者38例行^11C—METPET/CT显像,其中有18例同时行^18SF—FDGPET/CT显像。临床随访时间均〉6个月。结果:38例患者中经临床影像随诊及病理活检证实肿瘤残余者30例,^18C—MET和^18F-FDGPET/CT检测灵敏度分别为93.3%、82.3%(χ^2=1.376,P〉0.05),8例无肿瘤复发者^11C—METPET/CT显像阴性,其中1例行^18F—FDGPET/CT显像也为阴性。^11C—MET显像所见病灶边界清楚,远较^18F—FDG清晰。14例患者中,^11C—MET显像的肿瘤/灰质比值、肿瘤/白质比值明显高于^18F—FDG显像(2.11±1.13比0.99±0.42,P〈0.01和3.20±2.11比1.89±0.64,P〈0.05)。结论:^11C—MET显像能灵敏地检测脑胶质瘤术后残余病灶,定位方面优于^18F—FDG显像

  • 标签: 脑胶质瘤 肿瘤残余 ^11C-MET ^18F—FDG PET/CT显像
  • 简介:在全球女性恶性肿瘤中,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居前列,对女性的生命健康威胁很大。基质金属蛋白酶-11(MMP-11)作为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metalloproteases,MMP)家族的一种,其表达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相当密切,被认为是影响乳腺癌预后的一个因素,但MMP-11表达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仍需进一步明确。

  • 标签: MMP-11 乳腺癌 肿瘤侵袭 远处转移 预后因子
  • 简介:目的探寻T11肋椎角大小对L,椎爆裂骨折前路手术置钉的影响及其与侧方成角的关系。方法分析2006年12月至2010年9月经前路手术治疗资料完整的76例L1椎体爆裂骨折。其中男48例,女28例;年龄15~68岁,平均(38.45±18.49)岁。损伤椎体均为L,椎体。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47例,车祸伤23例,重物砸伤6例。损伤至入院时间2h至24天,中位数24h;损伤至手术时间2—17天,中位数6天。脊髓损伤按Frankel分级,A级13例,B级9例,C级14例,D级20例,E级20例。手术固定范围:T12~L2固定64例,T12~L1固定12例。手术前后常规拍摄损伤节段为中心的脊柱正侧位片。肋椎角是脊柱正位像的中轴线与T12椎体上终板的延长线在手术侧(如左侧)第11肋骨的交会点与T11椎体左上角的连线之间的夹角。冠状面Cobb’s角测量方法为固定螺钉所在的上位椎体的上终板延长线与固定螺钉所在的下位椎体的下终板延长线的交角,而不是伤椎的上位椎体上终板延长线与伤椎的下位椎体的下终板延长线的交角。以肋椎角的平均值为基点分为两组,分别是〈60°组和〉60°组。测量比较两组的冠状面Cobb’s角及椎体螺钉与相应终板的夹角(A、B、C、D角为从头端至尾端的4枚椎体螺钉分别与相应椎体终板的夹角),比较肋椎角与椎体螺钉A、B角及术后冠状面Cobb’s角之间的差异,并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60°组36例,〉60°组40例,两组的术后冠状面Cobb’s角、椎体螺钉A角、椎体螺钉B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obb’s角、A、B角与肋椎角的大小没有相关性(P〉0.05)。结论T11肋椎角的大小即第1I肋骨的倾斜程度与术后冠状面Cobb’s角及椎体螺钉置钉的角度之间没有相关性。

  • 标签: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骨折固定术 内固定器
  • 简介: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1(rhIL-11)治疗肿瘤患者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的疗效。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法,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患者给予(rhIL-11)1.5mg/d皮下注射。结果患者化疗后使用rhIL-11,其血小板计数最低值较未用rhIL-11治疗的平均值显著升高。结论rhIL-11是治疗肿瘤病人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有效药物。

  • 标签: RHIL-11 血小板减少 化疗
  • 简介:目的评价含CPT-11时辰化疗方案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对45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使用多通道程控输液泵,选择正弦曲线形式的时辰给药化疗。胃癌及结直肠癌:CPT-11180mg/m^2,给药时间为2:00—8:00,持续输注6h,给药高峰5:00,第1天;5-Fu600mg/m^2、CF300mg/8m^2,给药时间为22:00一次日10:00,不同输液通道同时持续输注12h,给药高峰4:00,第2-5天。小细胞癌、非小细胞肺癌及食管癌:CPT-11180mg/m^2,给药时间为2:00—8:00,持续输注6h,给药高峰05:00,第1天;PDD25mg/m。常规静脉输注,第2-天,每21天为1周期,至少2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22例可评价疗效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中,有效率36.4%;13例可评价疗效的晚期胃癌患者中,有效率38.4%;小细胞癌2例均部分缓解(PR);非小细胞肺癌1例稳定(SD),1例进展(PD);食管癌2例PD,1例SD。所有患者的中位肿瘤进展时间5.0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9.0个月。最常见的毒副作用为恶心、呕吐,Ⅰ~Ⅱ度75.5%(50.4%周期),Ⅲ度8.9%(3.1%周期)。中性粒细胞减少Ⅰ-Ⅱ度51.1%(40.3%周期),Ⅲ-Ⅳ度13.3%(6.2%周期)。迟发性腹泻Ⅰ-Ⅱ度28.9%(24.8%周期),Ⅲ-Ⅳ度8.9ok(3.1%周期)。结论含CPT-11时辰化疗方案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疗效肯定,毒性反应轻,安全性好。

  • 标签: 恶性肿瘤 伊立替康 时辰化疗
  • 简介:目的:筛选胃癌血管特异性短肽GEBP11(CTKNSYLMC)的结合受体.方法:采用Western-blot、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对共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co-HUVECs)CD31和KDR的表达进行检测;化学合成生物素标记的GEBP11,应用免疫沉淀、免疫磁珠法分离富集与GEBP11结合的蛋白质;采用Western-blot检测,确定并获取特异性蛋白条带;利用液相色谱一二级质谱(LC-MS/MS)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对条带蛋白进行测序和分析.结果:co-HUVECs表达CD31,KDR表达增加.通过免疫沉淀和Western-blot分析,发现一条与GEBP11特异结合的条带,其分子量约为12KD.经LC-MS/MS和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候选蛋白ATP7B.结论:经鉴定co-HUVECs表达内皮细胞标志性分子且KDR表达上调;利用免疫沉淀-质谱法筛选获得了GEBP11受体的候选蛋白,为研究GEBP11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 标签: GEBP11 免疫沉淀 LC-MS/MS 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