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1病情摘要患者,男性,6岁,“发现腹股沟逐渐增大肿物四个月”来就诊入院。述四月前无意中发现腹股沟肿物约鸽卵大小,无不适感。肿物逐渐增大,近日增大明显,约核桃大小。平卧无消失,无盗汗,无发热,无疼痛,食欲及睡眠均佳。入院后查体:腹股沟内下方见约30mm×30mm×20mm大小肿物凸出体表。触之质韧,无触痛,无浅表静脉怒张,皮温不高,基底固定,透光试验阴性。阴囊无肿大,睾丸触之清,双侧等大。辅查:血常规:WBC10.0×10~9个/L,N70.3%,L29.4%,Hb141g/L。胸片及骨盆片未见异常。B超,腹股沟部有一约30mm×30mm×20mm包块,包膜完整,内有不规则回声的实质性肿物;肝、胆、脾、胰、双肾无异常,即在氯胺酮麻醉下手术治疗。术中取斜疝切口,切开腹外斜肌腱膜即可见到实质性肿物二个,一个约25mm×25mm×25mm,一个约8mm×8mm×8mm,其囊壁质韧,呈灰白色与腹外斜肌、腹横肌粘连。肿物完整切除后,见精索完整,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无损伤,睾丸及附睾正常。术后患者切口甲级愈合。

  • 标签: 右腹股沟 尤文氏肉瘤 病理 诊断 治疗
  • 简介:透明细胞肉瘤(clearcellsarcoma,CCS)又称软组织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melanomaofsoftparts,MMSP),是一种发病率较低的恶性软组织肉瘤,约占软组织肉瘤的1%。CCS的发病部位以四肢末端最为常见,尤以足髁部多见,也可见于腹壁、阴茎、肾、小肠及结肠等部位[1],但原发于头颈部罕见。本文报告1例发生于颌下透明细胞肉瘤,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

  • 标签: 头颈肿瘤 透明细胞肉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患者男,27岁,因大腿横纹肌内瘤术后1年,腹部肿块半月入院。入院前在院外检查示大腿切口复发及右膝关节转移。查体:腹部膨隆,上腹部可及一约儿头大小肿块,质硬,活动度欠佳。CT、检查出腹腔转移性肿瘤。入院后给予DPP、ADM,VDS化疗第3天患者突然感到满腹疼痛,心慌,腹腔穿刺抽出不凝血液,故以腹腔转移性横纹肌肉瘤破裂出血行剖腹操查术,

  • 标签: 腹腔转移 大腿 横纹肌肉瘤 入院 患者 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丙亚胺对行吡柔比星化疗乳腺癌患者的心脏保护作用。方法选择行吡柔比星药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接受TAC(多西他赛+吡柔比星+环磷酰胺)方案加丙亚胺静脉滴注,丙亚胺的配制浓度为吡柔比星的10倍;对照组常规接受TAC方案加安慰剂治疗。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间不同治疗阶段的心电图、左射血分数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心电图异常差异、左射血分数从第4周开始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年随访期间,左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消化道反应、脱发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亚胺能提高行含吡柔比星药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的心脏耐受性,减少不良反应。

  • 标签: 右丙亚胺 乳腺癌 吡柔比星 心脏毒性
  • 简介:1病例资料患者,张××,男,33岁,因强直性脊柱炎曾于2006年9月入住我院。治疗措施为静滴甲氨蝶呤3个月,至2006年12月停药;口服柳氮磺胺吡啶至今。2008年3月门诊复查骶髂关节CT:双侧骶髂关节边缘毛糙,呈“虫蚀”样改变,关节面密度增高,

  • 标签: 髂骨肿瘤 骨软骨瘤 强直性脊柱炎
  • 简介:目的探讨同期食管、胃双原发癌外科治疗的术式的选择。方法回顾分析泰兴市人民医院2010年8月至2015年9月期间35例同期食管、胃双原发癌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例采用保留胃网膜血管弓胃代食管手术方式,15例采用结肠代食管手术方式。结果保留胃网膜血管弓手术组与结肠代食管手术组在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方面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期食管、胃双原发癌经保留胃网膜血管弓手术方式是安全的,效果可靠,符合肿瘤根治原则。

  • 标签: 食管癌 胃癌 双原发癌 胃网膜右血管弓 胃代食管术 结肠代食管术
  • 简介:1病例报告患者,女性,50岁,反复头昏、健忘伴失眠一年。入院当日晨,突发剧烈头痛、并伴有恶心呕吐。神经系统检查表现为远近记忆力、计算力、定向力、判断力、理解力略差及双眼右侧偏盲。头颅CT示左侧枕叶颞叶巨大占位,左侧侧脑室后角受压;MRI显示:左侧顶枕部见大小约7cm×4cm类椭圆形肿块、边缘尚清晰,呈低T1WI高T2WI信号影,内见小结节样T1WI更低T2WI更高信号影,增强后内见斑片状强化。

  • 标签: 脑肿瘤 室管膜下瘤
  • 简介:目的:探讨生脉饮加减用于阿霉素引起的心肌损害的预防和治疗.方法:40例非霍奇金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予以CHOP方案化疗6个周期,治疗组化疗同时服用生脉饮加减.结果:治疗组ECG异常者的共2人次,反应率为1.67%,对照组ECG异常者共25人次,反应率为20.8%.两组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左射血分数对比治疗组与对照组随着阿霉素治疗总量的累积EF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生脉饮加减具有预防和减轻阿霉素引起的心肌的损害作用.

  • 标签: 阿霉素 生脉饮加减 心肌损害 预防 肿瘤 中西医结合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固定专科对肿瘤外科手术护士核心能力有无影响,了解不同专科组手术护士核心能力差异的现状。方法采用《中国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对广州市8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手术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并根据是否长期固定与肿瘤外科手术专科配合分为固定专科组和非固定专科组。结果手术护士核心能力总体平均得分为(161.49±3.70)。固定专科组护士核心能力得分平均为(182.00±31.95),非固定专科组为(163.23±35.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专科组护士核心能力7个维度得分均高于非固定手术专科配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胸外科、骨外科、脑外科专科手术护士核心能力最高。结论固定专科有利于肿瘤外科手术护士核心能力的提高,不同专科手术护士核心能力水平存在差异。

  • 标签: 手术室护士 核心能力 手术专科
  • 简介:目的:研究心肌细胞条件培养液(cardiomyocyteconditionedmedium,CMCM)对K562细胞及NCI-H2452细胞增殖的影响,探索CMCM抑癌作用是否有肿瘤特异性,并探究其理化性质。方法:原代培养Wistar乳大鼠心肌细胞,以顺铂(DDP)作为阳性对照,CCK8法分析CMCM对K562细胞及人间皮瘤细胞NCI-H2452以及正常肝细胞HL7702体外增殖的影响。随后将CMCM采取不同比例稀释,探究稀释浓度与抑瘤作用间的关系。将CMCM采用胰酶消化,予以不同温度处理,以探究CMCM的理化性质。结果:K562细胞及NCI-H2452细胞分别与CMCM共同培养后,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正常细胞存活率无明显影响(P>0.05)。经胰酶消化及热处理后的CMCM活性仍然存在,CMCM对K562细胞的抑制作用具有时间及浓度依赖性。结论:CMCM可抑制K562细胞及NCI-H2452细胞的增殖,CMCM不能被蛋白酶所破坏,对热也稳定,抑制作用具有时间及浓度依赖性。

  • 标签: 心肌细胞条件培养液 K562细胞 NCI-H2452细胞 抑瘤作用
  • 简介:张某,女,47岁,因“腰背部疼痛6年,双下肢麻木疼痛3年,加重半年”入院。患者6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背部疼痛,于当地医院检查并对症治疗,具体不详,3年前逐渐出现双下肢麻木疼痛,伴尿频、尿急,无反射痛,无神经性间歇性跛行,无腹胀腹痛、胸部束带感,口服止痛药疼痛可缓解,近半年腰背部及双下肢疼痛加重,难以忍受,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查体:L1~S1棘突及椎旁压痛、叩击痛(+),腰椎前屈后伸活动受限,双侧臀部及腹股沟以下皮肤痛觉减退,马鞍区皮肤痛觉减退,左下肢肌力IV级,右侧膝腱反射(+),双侧跟腱反射未引出。影像学检查:腰椎MRI示T12椎体下缘至S2水平椎管内占位,长T1混杂长T2信号,边界清楚,L1及L2椎体后缘骨质呈压迫性吸收,考虑管膜瘤的可能性大(图1a~d);腰椎CT示L1~3水平椎管内占位性病变,L1、L2椎体骨质破坏(图2a~f)。

  • 标签: 室管膜瘤 硬膜外肿瘤 脊椎肿瘤 硬膜 脊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