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气道重建在左肺动脉吊带诊断及评估气道狭窄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MSCT诊断的左肺动脉吊带伴气道畸形、狭窄的12例患儿影像学检查资料。结果12例患者中ⅠA型3例,ⅠB型1例,ⅡA型3例,ⅡB型4例,1例特殊类型。12例患儿均出现气道狭窄,其中短段气道狭窄8例,长段气道狭窄4例。6例合并其它心血管畸形,包括: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及永存左上腔静脉各1例,卵圆孔未闭2例。8例接受支气管镜检查,发现2例完全性气管软骨环,1例气管软化,2例会厌软化,3例喉软骨软化。结论MSCT在左肺动脉吊带的诊断中对气道畸形及狭窄的评价更具有临床价值,MSCT气道及血管重建是最佳的成像方案,对先天性肺动脉吊带的分型、术前评估及术后随访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肺动脉/畸形 气管狭窄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目的缺血后处理能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但在心脏外科手术中的效果尚缺乏大组病例报道。该研究观察了缺血后处理对法洛四联症患儿的心肺保护作用。方法将105例法洛四联症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处理组,常规组行常规手术,处理组给予缺血后处理,即间断夹闭升主动脉3次。术后以两组患者的ICU治疗时间、输血量、正性肌力药物评分、血流动力学、呼吸功能以及乳酸代谢作为评价指标。结果与常规组比较,处理组ICU治疗时间明显缩短[(37±21)hVS(54±26)h],输血量及正性肌力药物计分明显减少[(308±230)mLvs(526±515)mL和(5.9±5.0)vs(10.3±7.7)],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功能恢复更好,乳酸蓄积明显减少。结论缺血后处理对法洛四联症根治术患儿有心肺保护作用。

  • 标签: 缺血后处理 法洛四联症 心脏手术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痉挛性麻痹手的功能重建方法。方法痉挛性麻痹患儿44例,手部掌指、指间关节屈曲畸形,行屈指浅肌腱(远端)、屈指深肌腱(近端)切断交叉吻合术。结果随访38例,随访时间8个月至6年,平均5年,优8例,良26例,差4例,总有效率89%。结论采用指浅、深肌腱切断。交叉吻合并根据手部、前臂伴随的其他畸形而采用相应术式并配合康复疗法治疗痉挛性麻痹手,方法简单,解剖合理,效果良好。

  • 标签: 脑性瘫痪 手畸形 后天性/治疗 麻痹/治疗 康复 儿童
  • 简介:1.婴儿麻醉下作石膏管型,麻醉半醒躁动常使石膏变形。最好在麻醉下先做半面肢体的半管形石膏夹板。十几分钟定型后取下,病儿回病房休息。石膏型彻底晾干坚硬后(可能需24小时或更长),再将婴儿原肢体纳入半片管形夹板,用绷带绑紧。

  • 标签: 石膏管型 石膏夹板 麻醉 婴儿 管形 肢体
  • 简介:目的评价枸橼酸和金钱草治疗聚氰胺-聚氰酸所致大鼠肾脏结石和急性肾功能损害的实验效果。方法40只sD幼龄鼠被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NC组)10只,常规喂养。聚氰胺-聚氰酸加自来水组(Mc组)、聚氰胺-聚氰酸加枸橼酸治疗组(CA组)、聚氰胺-聚氰酸加金钱草治疗组(HL组)各10只,聚氰胺聚氰酸悬浮液每日400/400mg/kg连续灌胃3d后,分别用自来水2mL/d、枸橼酸溶液每日1g/kg、金钱草溶液每日1g/kg连续灌胃10d。评价各组大鼠的平均体重、平均双侧肾重、肾重/体重、肾功能、肾脏组织病理学结果。结果MC组、CA组和HL组在聚氰胺-聚氰酸喂养期间平均体重进行性下降;停止喂养后分别用自来水、枸橼酸和金钱草溶液灌胃处理,平均体重逐渐上升。处理结束后3组平均体重显著低于NC组,平均双侧肾重、肾重/体重均明显高于NC组,肾功能明显受损,肾脏中均存在大量晶体。但MC组、CA组和HL组组间平均体重、平均双侧肾重、肾重/体重、肾功能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聚氰胺-聚氰酸在大鼠肾脏中产生不溶性晶体并导致急性肾功能损害;短期的枸橼酸和金钱草治疗不能促进晶体排出或溶解晶体,不能改善肾功能。

  • 标签: 三聚氰胺 三聚氰酸 肾结石/诊断 动物实验 大鼠
  • 简介:新生儿在出生15天后经常吐奶。有的刚一吃完就吐出来,有的吃过奶20分钟以后才突然把奶吐出来。新生儿一边吃奶,一边从嘴角往外流奶时母亲尚不担心,当像喷水似的往外吐奶时就会担心是不是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了。

  • 标签: 新生儿 吐奶 担心
  • 简介:婴儿营养首先来源于母乳,母乳中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各类矿物质都是配方最合理、最理想、最适合婴儿生长需要的,所以婴儿生长的第一个阶段——1至4个月时的营养最好主要来自母乳。

  • 标签: 婴儿营养 婴儿生长 母乳 蛋白质 矿物质 维生素
  • 简介:目的分析脑瘫患儿精细运动功能测试(FMFM)量表的单性、内在信度和外在信度。方法共纳入696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男481例(69.1%),女215例(30.9%);年龄2-183个月,平均(30.0±25.9)个月,0-3岁496例(71.3%),〉3岁200例(28.7%);其中痉挛型四肢瘫239例(34.3%)、痉挛型双瘫212例(30.4%)、痉挛型偏瘫185例(包括2例单瘫)(26.6%)、徐动型30例(4.3%),肌张力障碍型21例(3.0%),共济失调型9例(1.3%)。由86项测试项目组成FMFM的取样量表,所有研究样本均接受过至少1次FMFM取样量表测试。采用Rasch分析中的局部评分模型(PCM)对696例样本和86项取样量表进行分析,以项目不适合标准(FITI)中的均方来确定量表的单性,同时确定FMFM量表的最终入选项目,然后分析由这些项目组成的FMFM量表的测试独立性和样本独立性,通过选取研究样本中最初的23例进行重测信度研究(间隔1-7d),同样选取最初的49例进行评分者间信度研究。结果经过Rasch分析的3轮筛选,从86项取样量表项目中筛除25项,剩余的61项中仅有3项属于不适合项目,占总项目的4.9%(3/61),表明其中的绝大多数项目具有良好的单性,由此形成正式的FMFM量表。通过分析不同项目状态下的样本能力分值之间的相关性,显示FMFM量表具有很好的测试独立性;通过在分析了不同样本状态下的项目难度值的相关性后,确定FMFM量表具有很好的样本独立性。FMFM量表还具有良好的重测信度(ICC=0.9893,95%CI:0.9753-0.9954)和测试者间信度(ICC=0.9961,95%CI:0.9932-0.9978)。结论脑瘫患儿FMFM量表具有良好的单性、内在信度和外在信度,为将来使用FMFM量表评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FMFM量表的效度和反应度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标签: 精细运动 功能 评估 单维性 信度
  • 简介:骨骺是儿童骨骼最具特点的结构,由于其结构、血运以及骨化的特殊性,骨骺也是容易受伤的部位,受伤后漏诊、误诊和不恰当治疗,都可以导致儿童骨骼生长障碍。一、儿童骨骺骨折及分类骨骺骨折的分类很多,广为接受的是Salter—Harris分类,将骨骺骨折分为五型。分别为:SH—I型:骨骺滑脱。典型表现为骨折线从肥大细胞层通过,并将骨骺和干骺端分离。由于骨骺滑脱时没有涉及到骨质,如果没有移位,在x线摄片中很难发现,仅能发现轻、中度软组织肿胀。但在骨折愈合后,有时可以在x线摄片中看到骨骺板增宽或沿骨骺边缘有新骨形成的迹象。

  • 标签: 骨骺损伤 儿童 骨骺骨折 诊断 SALTER 骨骺滑脱
  • 简介:上腹部腹膜后手术常遗留慢性窦道,一般症状不严重,但长期不愈,并常有复发性急性发作,威胁生命,处理很困难。下面介绍一些经验,供参考。一、上腹部腹膜解剖特点腹膜腔分为大囊小囊,以横结肠系膜及大网膜为界。①小囊内腹膜后有胆、胰、十二指肠等消化液分泌器官及管道,穿孔即可形成分泌性瘘管。分泌物有腐蚀性,能损害周围器官,发生二期迟发性穿孔,使情况复杂化。②大囊包括游离肠管及系膜,从右上腹屈氏韧带至回盲交界固定于腹后壁。使大囊又分为左右两侧。左侧低位引流至盆腔,右侧低位引流至右腹股沟。两侧交通自由,感染常为全腹膜炎。肠管广泛粘连可形成多发脓肿,互相引流不畅,影响窦道的愈合。

  • 标签: 腹部手术后 慢性窦道 腹膜后手术 横结肠系膜 分泌器官 低位引流
  • 简介: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交通发达,突发灾难、事故意外等日益频繁,创伤对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威胁日显突出。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缺少安全意识,缺乏自我保护能力,面临意外事件没有逃生的知识和能力,儿童创伤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儿童创伤急症呈现出病种多样化、病情复杂化,病死率和致残率都很高。目前,我国儿童创伤急症外科的发展相对滞后,应急救治能力凸显不足。为此,本刊特以“儿童创伤与急救”为题,邀请国内相关专家撰写了本期专家论谈,希望对临床处理儿童创伤有所帮助。

  • 标签: 小儿创伤 急救处理 儿童 自我保护能力 应急救治能力 急症外科
  • 简介:目的总结先天性膈疝的围手术期处理经验,以提高先天性膈疝患儿的抢救成功率和生存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06年10月21例新生儿先天性膈疝患儿的围手术期处理.结果左侧膈疝18例,右侧膈疝3例.除2例高危患儿于复苏中死亡外,19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死亡1例,并发肠梗阻1例,气胸1例,患侧局限性膈膨升1例.治愈18例.结论早期诊断并及时地进行转运前救治,适时行膈肌修补术及术后呼吸机支持,作好围手术期的呼吸管理,有效地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提高先天性膈疝治愈率的有效措施.

  • 标签: 横膈/外科学 围手术期处理
  • 简介:1.统计研究设计:应交代统计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做法。如调查设计(分为前瞻性、回顾性还是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应交代具体的设计类型,如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应交代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了何种盲法措施等);主要做法应围绕4个基本原则(重复、随机、对照、均衡)概要说明,尤其要交代如何控制重要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 标签: 统计学处理 横断面调查 设计类型 论文 临床试验 实验研究
  • 简介:小儿便秘临床以实热便秘、虚寒便秘居多。小儿脾常不足,加之饮食生活习惯失调,导致运化无力,粪便停滞于大肠。实热便秘治以清热通便,和胃健脾,疏通气机;虚寒便秘治以健脾补气,导滞通络。结合辨证取穴进行字经流派推拿治疗,具有取穴少、见效快、临床疗效确切等优点,可以快速有效地缓解小儿排便困难的临床症状,减轻患儿痛苦。

  • 标签: 便秘 推拿 三字经流派 外治法 经验
  • 简介:目的通过研究右心衰竭幼龄大鼠血清B型钠尿肽(BNP)含量、右室心肌BNP蛋白和BNPmRNA表达的变化及β受体阻滞剂卡地洛的干预作用,探讨BNP在小儿右心衰竭的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方法51只SpragueDawley4周龄大鼠随机分为4周心衰组、6周心衰组、卡地洛组、4周对照组和6周对照组。心衰组及卡地洛组大鼠给予腹腔注射野百合碱(MCT),两个对照组给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至4周形成右心衰竭模型,将4周心衰组和4周对照组幼龄大鼠处死观察心肌病理学变化,同时卡地洛组开始给予卡地洛灌胃共14d,6周心衰组和6周对照组同时等量蒸馏水灌胃至6周。每组存活大鼠测血流动力学和相关生理指标,ELISA法检测血清中的BNP水平,免疫组化法和RT-PCR法检测右室心肌BNP蛋白和BNPmRNA的表达。结果4周心衰组血清BNP浓度、右室心肌中BNP蛋白、BNPmRNA与4周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升高(P〈0.01),6周心衰组上述指标升高更为显著(P〈0.01)。血清BNP、心肌BNP蛋白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P〈0.01)。卡地洛组与6周心衰组比较血流动力学改善,右室肥厚减轻,血清BNP浓度、心肌中BNP蛋白和BNPmRNA表达均降低(P〈0.05)。结论右心衰竭时BNP可作为诊断和反映心衰严重程度的指标,卡地洛对治疗压力负荷性右心衰竭有一定作用。

  • 标签: 右心衰竭 B型钠尿肽 卡维地洛 幼龄大鼠
  • 简介: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外科手术指征、手术方法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2003年1月外科处理的24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资料.结果全部病例治愈18人,死亡6人,治愈率75%.结论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方法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

  • 标签: 新生儿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外科治疗 手术指征 手术方法 术后并发症
  • 简介:目的分析先天性食管闭锁的临床治疗效果,探讨先天性食管闭锁患儿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采取手术治疗并存活的303例先天性食管闭锁患儿临床资料。对其中Ⅲ型食管闭锁患儿按照所采取的手术方式(开放性手术或腔镜手术)进行分组后比较分析。结果303例中,Gross分型Ⅰ型10例,Ⅱ型4例,Ⅲ型261例,Ⅳ型9例,Ⅴ型19例;术后出现吻合口漏64例,吻合口狭窄87例。261例Ⅲ型病例中,实施开放性手术84例,腔镜手术177例;术后出现食管吻合口漏56例(开放手术组39例,腔镜手术组17例);食管吻合口狭窄72例(开放手术组8例,腔镜手术组64例);气管食管瘘复发17例(开放手术组2例,腔镜手术组15例);经卡方检验,Ⅲ型先天性食管闭锁患儿两种术式之间术后吻合口漏及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结论先天性食管闭锁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为吻合口漏及吻合口狭窄,对于吻合口漏可采取保守治疗,吻合口狭窄多数经食管扩张可以缓解。Ⅲ型食管闭锁胸腔镜手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较开胸手术低,但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较高。气管食管瘘复发罕见的术后并发症,经再次手术修补可治愈。

  • 标签: 食管闭锁 手术后并发症 吻合口
  • 简介:目的探讨体表十二导联心电图(ECG)、二经胸超声心动图(2DE)、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MDCT)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在川崎病(KD)严重冠状动脉病变远期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10年9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随访的15例KD并发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美国冠状动脉分级Ⅲ~Ⅴ级)患儿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案以及ECG、2DE、MDCT和CAG检查结果。结果15例KD患儿进入分析,KD发病年龄为5个月至13.5岁,平均(4.8±1.1)岁;病程3~64个月,平均(17.4±13.0)个月。2例主诉反复心绞痛发作,2例表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其余患儿无明显临床症状。ECG检查发现异常Q波及ST-T波改变3例;MDCT与CAG检查结果显示,在单支、两支和支冠状动脉中发生巨大瘤样病变的患儿分别为5例、5例和3例;6例合并远端冠状动脉瘤;2例可见冠状动脉瘤内血栓形成,但未形成狭窄;4例存在冠状动脉严重梗阻性病变,其中右冠状动脉合并左回旋支完全闭塞1例,右冠状动脉合并左前降支严重狭窄2例,右回旋支完全闭塞1例。冠状动脉病变Ⅲ级1例,Ⅳ级10例,Ⅴ级4例。与MDCT、CAG结果对照,2DE诊断完全符合率为46.7%(7/15例),其中遗漏诊断远端冠状动脉瘤6例,冠状动脉严重狭窄和(或)闭塞4例,冠状动脉内附壁血栓1例。结论对于2DE诊断为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的KD患儿,应予以进一步MDCT或CAG检查以了解冠状动脉病变全貌,为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更多信息。

  • 标签: 川崎病 冠状动脉病变 儿童 随访 超声心动图 冠脉成像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