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3 个结果
  • 简介:许多前列腺癌患者都要接受前列腺近距离放射治疗,而治疗后部分患者会发生勃起功能障碍(ED)等并发症。而治疗ED的一线口服药西地那非对此类患者的疗效如何呢?MerrickGS等人进行的相关研究给出了肯定答案[Urology,1999,53(6):1112-1116]。他们对62例接受前列腺近距离放疗合并ED的患者,应用西地那非治疗。

  • 标签: 前列腺癌患者 近距离放射治疗 ED患者 有效治疗 西地那非 放疗后
  • 简介:近距离放疗是治疗前列腺癌的有效手段,但也会带来并发症如勃起功能障碍(ED)。MerrickGS等人对425位接受了永久性前列腺植入放射治疗的患者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放疗勃起功能的情况及西地那非对放疗勃起功能障碍的疗效[IntJRadiatOncolBiolPhys,2002,52(4):893-902]。研究者在425人中筛选出放疗前有性能力者209人,应用国际勃起功能指数问卷(IIEF-5)进行调查,181人(87%)完成并寄回了问卷。

  • 标签: 勃起功能障碍 近距离放疗 前列腺癌 粒子植入 放疗后 永久性
  • 简介:目的分析原发性肺癌并发肾损害的发生率、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方法对我院有随诊资料的169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同性别、年龄、组织病理学类型的肺癌并发肾损害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别(P〉0.05),但不同分期的肺癌患者肾损害的发生率不同,与早期患者比较,晚期患者肾损害的发生率较高,二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病治疗24h尿蛋白定量显著减少,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性蛋白尿或血尿是原发性肺癌并发肾损害的主要临床表现。晚期肺癌患者容易发生肾损害。对原发性肺癌的有效治疗可缓解肾损害的程度。

  • 标签: 肺癌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了解原发性肺癌患者。肾损害发生的原因及其预后。方法收集我院2007年6月至2008年12月出现肾损害的原发性肺癌患者52例,参照Ronco报道的标准判断肺癌患者出现肾损害的原因,以描述性统计学方法加以分析。结果肺癌相关性。肾损害19例,药物性肾损害23例,与肺癌并存的基础病引起的肾损害10例。所有患者中采用化疗23例,放疗17例,手术治疗3例。多数患者肾损害均有不同程度加重。肺癌相关性肾损害患者16例死亡,药物性肾损害患者22例死亡,与肺癌并存的基础病引起的肾损害9例死亡。结论原发性肺癌患者发生肾损害的原因依次为药物性肾损害、肺癌相关性肾损害和与肺癌并存的基础病引起的肾损害。其预后主要取决于肿瘤本身。

  • 标签: 肺癌 肾损害 病因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提高尿道狭窄治疗效果的吻合法。方法经会阴耻骨上联合切口入路,采用自制长直针尿道吻合治疗外伤性尿道狭窄31例。结果术后3周拔除尿管,30例获随访,时间6个月-15年。29例排尿通畅,最大尿流率大于15mL/s,其中1例术后出现轻度压力性尿失禁,1个月后逐渐恢复。1例术后8个月尿流稍变细,定期尿道镜直视下尿道扩张后排尿恢复通畅。2例术后出现中等程度阴茎勃起功能障碍(ED)。结论长直针尿道吻合疗效满意,手术简单,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尿道狭窄 尿道吻合术
  • 简介:膀胱非移行细胞恶性肿瘤少见.我院自1985年1月至2003年6月共收治膀胱恶性肿瘤467例,其中非移行细胞恶性肿瘤21例,占收治膀胱恶性肿瘤的4.5%.1990年对其中的9例行手术-术中放疗-术后分次小剂量外放射治疗,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术中放疗 治疗 膀胱非移行细胞恶性肿瘤 小剂量 分次放疗
  • 简介:谢云峰医师:首先简要介绍一下病史。患者,女性,因"运动左侧腰痛1周"于2011年3月入院。腰痛为持续胀痛,无剧烈绞痛及他处放射痛,不伴恶心、呕吐,无肉眼血尿,无尿频、尿急、尿痛,无阵发性心悸、头晕、头痛,无肢体麻木、乏力,无体重及情绪明显变化,无毛发异常生长及月经周期改变。既往身体健康,无特殊病史及家族史。

  • 标签: 肿瘤病例 腹膜后 月经周期改变 无肉眼血尿 阵发性心悸 肢体麻木
  • 简介:目的探讨腔静脉输尿管患者行腹腔镜下输尿管离断成形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腔静脉输尿管患者的诊断及治疗经过,男性4例,女性2例。所有患者均经B超、逆行肾盂输尿管造影、CTU或MRU检查诊断为右侧腔静脉输尿管,均伴有右肾积水和上段输尿管扩张。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下输尿管离断成形术。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1例中转开放手术,术后所有患者均无明显并发症出现。术后1月拔除双J管,所有患者均恢复良好。平均随访18月,显示右肾积水显著减少。结论本组6例腔静脉输尿管患者行腹膜腹腔镜下输尿管离断成形术均获成功,该手术安全性高、疗效肯定、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腔静脉后输尿管 后腹腔镜 输尿管离断成形术
  • 简介:付汉广医师:首先简要介绍病史。患者,男.20岁,因“体检发现左肾占他4个月”入院。患者4个月前体检时发现左肾上极占位,偶有左腰隐痛。无尿频、尿急、尿痛,无血尿、无发热盗汗。既往史:2011年7月,外院发现红细胞增多症,具体资料不详。

  • 标签: 后肾腺瘤 左肾 红细胞增多症 既往史 患者 体检
  • 简介:目的提高对腹膜Castleman病的认识,探讨其诊治方法。方法报告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3例腹膜Castleman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有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3例均成功行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术后随访12~16个月未发现肿瘤复发。结论腹膜Castleman病临床上少见,肿块可发生在淋巴组织的任何部位。CT扫描是重要的影像学诊断方法,手术切除肿瘤为首选治疗手段。

  • 标签: CASTLEMAN病 腹膜后肿瘤 电子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术 外科治疗
  • 简介:葡萄糖是腹膜透析液中最常见的渗透成分,同时也是腹膜透析患者每日所需能量来源之一,大约占每日所需总能量的五分之一。在腹膜透析过程中,葡萄糖顺着浓度梯度吸收入血,进而对机体血糖稳态产生影响。吸收量取决于腹透液的浓度、透析时间、腹膜溶质转运率、每日所需腹透液总量。

  • 标签: 腹膜透析液 糖尿病 透析后 腹膜溶质转运 能量来源 浓度梯度
  • 简介:目的:探讨肾腺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泌尿外科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连续收治的8例肾腺瘤病例,并记录其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资料、手术方式、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及随访结果。同时利用PubMed数据库搜索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结果8例中,男性3例,女性5例,年龄21∽71岁;5例患者体检时发现,3例因腰痛就诊。肿瘤位于左肾5例,右肾2例,双肾1例。4例患者施行了保留肾单位的肿瘤剜除或微波消融手术,2例患者施行了腹腔镜肾肿瘤根治性切除术,另2例患者施行了开放性肾肿瘤根治性切除加邻近器官联合切除术。6例术后病理检查肿瘤直径为1.5∽5.2cm,报告为肾腺瘤;施行开放手术的2例术后病理检查肿瘤直径为6.0∽11.4cm,报告为肾腺瘤合并肉瘤样癌,同时有邻近器官转移。结论肾腺瘤是一种临床上罕见的肾脏肿瘤性病变,影像学上不易与肾脏恶性肿瘤性病变区分。如肾脏占位合并有红细胞增多症者应高度怀疑肾腺瘤可能,可在术前进行肿瘤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肾腺瘤一般体积较小,预后较好,治疗方法优先考虑行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也可选择如肿瘤冷冻、微波消融等微创治疗方法。如果肿瘤最大直径超过6.0cm,合并肉瘤样癌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其预后极差,应优先考虑行根治性肾肿瘤切除术。

  • 标签: 后肾腺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提高对腹膜血管瘤的认识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腹膜肾上腺旁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并讨论其诊断和治疗特点。结果患者经MRI检查发现腹膜肾上腺旁肿物并行手术治疗,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病理结果证实为血管瘤,术后随访25个月未见病灶复发或扩散。结论腹膜肾上腺旁血管瘤在临床上罕见,是一种良性肿瘤,手术为其主要治疗方法,术前明确诊断有一定的难度,易与肾上腺肿瘤、副神经节瘤混淆,术中需注意血压波动,手术切除效果好。

  • 标签: 腹膜后肿瘤 血管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1996年以来我们共收治有症状的肾盂输尿管连接部(PUJ)梗阻患者66例,其中9例发现PUJ处有异位血管压迫,7例单纯行异位血管松解、离断术,结果6例术后再次梗阻。6例中4例接受Anderson—Hgnes成形术,获得成功12例行肾切除术。复习国内外文献,我们认为先天性肾积水主要是PUJ处肌层破坏、

  • 标签: 异位 治疗 血管 肾积水 梗阻 再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女性绝经反复下尿路感染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绝经反复下尿路感染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治疗有效率79.36%。结论对绝经反复下尿路感染患者采取长期服用小剂量抗生素、坦索罗率缓释胶囊、雌激素及尿道外口外用雌激素软膏等综合措施治疗有效。

  • 标签: 尿路感染 治疗 绝经 雌激素
  • 简介:目的总结我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分析其原因和处理方法,以提高手术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2010年8月至2014年3月施行680例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总结与腹腔镜操作相关的并发症,分析发生原因及处理对策。结果本组680例腹腔镜手术共发生75例与腹腔镜有关的并发症,占11.0%(75/680例),严重并发症包括腹腔器官损伤的发生率为0.88%(6/680例),血管损伤的发生率为1.2%(8/680例)。术中并发症包括:胸膜损伤2例,腹膜损伤24例,胰腺尾部损伤3例,十二指肠损伤2例,血管损伤8例(腔静脉6例,中央静脉2例),脾脏损伤1例,皮下气肿27例,改开放手术8例;术后并发症包括:腹腔间隙血肿1例,漏尿2例,切口感染5例,死亡1例,患糖尿病1例,其余均痊愈。结论通过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对腹腔镜手术技术和并发症的认识,增进腹腔镜相关解剖知识的理解,做到精准细致的操作,可最大限度的降低手术并发症。

  • 标签: 腹腔镜 后腹腔镜 手术相关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治疗输尿管结石的适应证、手术技巧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采用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的34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输尿管中上段结石30例,中段结石4例。4例术前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无效,3例行输尿管镜取石术失败,其余术前未行其他治疗。结石直径10~25mm。结果34例患者取石均成功,21例随访6~18个月,患者肾积水均明显好转,无结石复发和输尿管狭窄。结论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可作为ESWL或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结石失败的补救措施。

  • 标签: 后腹腔镜 输尿管结石 取石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