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9 个结果
  • 简介:最近全基因组相关性研究表明,15个独立的基因变体可能提示前列腺癌风险。但是,这些基因前列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联系目前尚不清楚。作者系统分析了1563例行前列腺根治性切除的前列腺癌患者肿瘤标本中的这15种基因变体。对所有患者采用相同的TNM肿瘤分期及Gleason评分系统进行分期分级。Gleason评分≥7分或病理分期T3及以上,N+或M+为侵袭性较高组(1017例),Gleason评分≤6分或病理分期T2/No/g0为侵袭性较低组(546例)。

  • 标签: 前列腺癌患者 临床病理学特征 危险因素 GLEASON评分 全基因组 基因变体
  • 简介:目的探讨输尿管硬镜联合输尿管软镜在大于2cm的特殊肾结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实验选取70例患者(年龄为35~72岁),其中肾盂结石44例,肾盏结石26例。1肾盂结石:Ⅰ期行输尿管硬镜钬激光碎石,尽量将结石粉碎,术后留置双J管1~4周,Ⅱ期行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清除肾内残余结石;2肾盏结石:Ⅰ期于患侧留置双J管1~4周,Ⅱ期行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对手术次数、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术后无结石残留)、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等进行分析;并比较术前术后血清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GFR)情况。结果Ⅰ期硬镜碎石留置双J管后,结石清除率为(8%);Ⅱ期软镜下行钬激光碎石取石,结石清除率95.2%。两次平均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46.2±2.3)(50~145)min、(7.5±0.6)(6~15)d。术前术后1月血清Scr分别为(100.6±1.23)(66.2~151.4)μmol/L、(83.7±4.8)(58.6~116.7)μmol/L(P〈0.05);GFR分别为(57.6±2.4)(30~115)mL/min、(65.4±0.2)(72~120)mL/min(P〈0.05)。手术顺利,术后有3例出现高热,1例发展为脓毒血症,经保守治疗均痊愈。结论输尿管硬镜联合软镜是治疗特殊肾结石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肾结石 输尿管硬镜 输尿管软镜
  • 简介:目的探讨前列腺癌(PCa)患者的声像图、血清PSAPCaGleason评分、临床分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确诊的220例PCa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声像图表现。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和秩和检验,分析血清PSA水平Gleason评分、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超声显示有异常回声结节178例,其中145例为低回声结节,42例在声像图上未发现异常。PCa患者Gleason评分越高,临床分期越晚,PSA值越高。血清PSA水平分别Gleason评分(r=0.275,P〈0.01)、临床分期(r=0.314,P〈0.01)呈正相关;Gleason评分临床分期亦呈正相关(r=0.325,P〈0.01)。结论前列腺内部低回声结节是PCa主要超声表现,血清PSAGleason评分和PCa临床分期有关,该指标可作为判断PCa预后的指标。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特异抗原 肿瘤分期 GLEASON评分 经直肠超声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及老年前期IgA肾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587例IgA肾病依据年龄分为儿童组、中青年组和老年及老年前期组。对比不同年龄IgA肾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35例老年及老年前期IgA肾病以肾病综合征为主,占48.6%,其次为孤立性肉眼血尿(17.1%),以LeeⅣ级为主,占48.6%,肾小球节段和/或球性硬化的发生率高达77.0%,间质纤维化91.4%,免疫病理以IgAMG型及IgAG型为主,伴高血压者肾小管间质病变指数较高。高血压、肾衰竭发生率较儿童及中青年组患者高,而血尿的发生率较低。高脂血症较中青年组多见。儿童相比,其FsGs比例较高,病理半定量分析显示其肾小球硬化指数较高,间质纤维化发生率及程度较高,间质炎细胞浸润较明显,肾小管-间质指数较高,但中青年组相比则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老年及老年前期leA肾病具有一定的临床病理特征,慢性病变多见,肾小管间质病变重,高血压、高脂血症及生理性退变等可能为其主要介导因素。

  • 标签: IGA肾病 老年 病理学 肾小管间质病变
  • 简介:目的探讨肾结石合并肾盂癌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肾结石合并肾盂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确诊仅2例,确诊率13%。开放手术治疗9例,PCNL6例。其中4例行二期手术肾输尿管全切,2例拒绝进一步手术。结果术后病理检查证实肾盂腺癌2例,肾盂鳞状细胞癌10例,肾盂尿路上皮癌3例。术后随访1~24个月,11例死于肿瘤全身转移、多器官衰竭,平均生存期为11.6个月。另4例仍在随访中,目前未发现有转移。结论对于肾结石病史长、鹿角形结石、消瘦、贫血,特别是近期有腰痛加重者,应高度警惕有肾盂癌的可能,要进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对于术中发现肾盂、肾盏有新生物或周围粘连、有肿块者应行快速病理检查。

  • 标签: 肾结石 肾盂癌 输尿管肾切除术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紫癜性肾炎(henoch-schnleinpurpuranephritis,HSPN)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转归。方法:收集1987年2月-2011年2月经肾活检确诊的HSPN儿童515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及治疗转归资料。结果:临床分型以血尿和蛋白尿型最多(55.5%),孤立性血尿型次之(26.0%);病理分级以Ⅱ级最多(64.9%),Ⅲ级次之(31.1%)。孤立性血尿型、孤立性蛋白尿型的病理分级近乎均为Ⅱ级;血尿和蛋白尿型、急性肾炎型的病理分级均为Ⅱ级和Ⅲ级;而肾病综合征型、急进性肾炎型、慢性肾炎型均为Ⅲ级和(或)Ⅲ级以上。不同临床分型其病理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二者呈正相关(r=0.557,P〈0.01),临床分型越重,病理分级亦越重。临床分型免疫复合物IgA、IgG、IgM和C3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且均呈正相关(r=0.341,P〈0.01;r=0.526,P〈0.01),临床分型越重,免疫复合物沉积越明显。不同临床分型和病理分级其治疗转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且均呈正相关(r=0.564,P〈0.01;r=0.699,P〈0.01),临床分型和病理分级越重,治疗转归越差。结论:儿童HSPN的临床分型、病理分级治疗转归彼此密切相关。尽早明确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尤为重要。

  • 标签: 紫癜性肾炎 临床 肾脏病理学 治疗转归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IgA肾病患者干扰素-γ基因+874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IgA肾病组和对照组干扰素-γ基因+874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并进行随访。比较两组的基因型分布,分析基因型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1)IgA肾病组AA基因型及A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IgA肾病组中不同基因型发病时的血压、24h尿蛋白定量有显著性差异。(3)TT型患者肾功能减退显著快于AA型。结论(1)干扰素-γ基因+874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AA基因型可能是IgA肾病的易感基因。(2)该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影响IgA肾病患者的24h尿蛋白定量和血压水平。(3)目前还不能认为该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是影响IgA。肾病患者进展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干扰素 基因 预后
  • 简介:目的提高对后肾腺瘤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后肾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CT检查诊断为左肾嫌色细胞癌,行腹腔镜下左肾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确诊为后肾腺瘤。结果CT提示左肾下极实性肿物,平扫期肿物边界不清,内部密度不均,稍低于邻近肾实质密度,伴有坏死灶和点状钙化,增强扫描肿块呈不均匀轻度强化,双期增强扫描呈渐进性强化,强化程度始终明显低于邻近正常肾实质。术后病理确诊为后肾腺瘤。术后患者恢复良好,随访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后肾腺瘤是罕见的肾上皮源性肿瘤,其CT影像表现有一定特异性,但与其他乏血供肾肿瘤难以鉴别,特别是肾嫌色细胞癌和乳头状肾细胞癌。术前的准确诊断对选择合适的临床治疗策略十分重要,可行术前或术中的病理检查鉴别。

  • 标签: 肾肿瘤 后肾腺瘤 诊断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病理类型肾病综合征(NS)患者尿蛋白对肾小管上皮细胞(RTECs)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以进一步明确尿蛋白所致肾小管-间质损害的机制.方法:(1)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FSGS)、膜性肾病(MN)、微小病变肾病(MCN)三种不同病理类型的NS患者尿液中提取尿蛋白,经成份分析、灭菌等处理后以0.5mg/ml、1.0mg/ml、2mg/ml、4mg/ml、8mg/ml浓度分别刺激体外培养的HK-2细胞,另设空白对照组.(2)MTT法检测不同病理类型NS患者尿蛋白刺激后细胞的增殖情况.(3)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实验检测不同病理类型NS患者尿蛋白的细胞毒作用.(4)WesternBlotting法检测Fas蛋白表达.结果:各病理类型所提取的尿蛋白成分相同,主要为白蛋白、转铁蛋白、IgG等,但各病理类型组成比例不同;肾小管上皮细胞MTT值低浓度有明显增殖作用,高浓度时细胞过度增殖则导致凋亡;肾小管上皮细胞LDH释放率和Fas蛋白的表达水平随尿蛋白浓度的升高而升高;以上各项检测指标中FSGS患者尿蛋白对HK-2细胞的作用最强,MN次之,MCD最弱.结论:在体外条件下,尿蛋白对RTECs呈剂量依赖性的细胞毒作用,低剂量尿蛋白诱导RTECs异常增殖,较高剂量尿蛋白可诱导RTECs凋亡;除尿蛋白的量决定了损伤严重程度外,尿蛋白的性质也决定了损伤的严重程度.

  • 标签: 尿蛋白 肾小管上皮细胞 增殖 凋亡 Fas
  • 简介:病例患者为女性,27岁,因"尿检异常1年余"入院。既往长期肥胖,BMI最高达32kg/m2,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病史。现病史:患者2011年7月(孕5月)孕检时发现尿检异常,表现为蛋白尿(++),隐血(++),因妊娠未系统诊治,怀孕期间无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

  • 标签: 肥胖相关性肾病 IGA肾病 系统诊治 现病史 尿沉渣 妊娠糖尿病
  • 简介:目的:探讨高危人群中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的发病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强制戒毒所在押人员及招募长期单一吸食氯胺酮人群,采用自行改良设计的“药物滥用调查表”,对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及相关下尿路症状等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837人,其中单一吸食氯胺酮人群有效分析问卷199份,高危人群中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的发病率25.63%。其中人口学特征如:年龄、婚姻、学历、收入等发病率无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吸食时间、每次吸食量、每日吸食量和初次吸食年龄调查对象间的发病率比较发现,其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每日吸食≤2次vs.≥3次是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发生的危险性因素。结论每日吸食的次数是患病的危险因素,选择合适的干预及治疗方案可以有效的控制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的发生。

  • 标签: 氯胺酮 膀胱炎 下尿路症状 流行病学调查
  • 简介:目的探讨肾嫌色细胞癌的临床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泌尿外科2011年9月至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127例病理确诊为肾嫌色细胞癌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计算患者的生存率,log-rank检验生存率差异,应用Cox比例回归风险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临床因素。结果男60例,女67例,男女比例为1∶1.17。年龄24-87岁,平均(51.65±12.26)岁。pT1期肿瘤患者占73.2%(93/127),T2期19.7%(25/127),pT3期4.7%(6/127),pT4期2.4%(3/127)。肿瘤最大径为1-13.3cm,中位肿瘤最大径5.38cm。总体随访率达94.5%,127例的随访时间为6.4-67.7月,平均(26.6±16.0)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0.6%(115/127)、88%(44/50)、76.2%(16/21)。单因素结果分析显示术后复发(P〈0.001)、pT分期(P=0.006)、淋巴结转移(P〈0.001)、远处转移(P〈0.001)是影响肾嫌色细胞癌生存期的因素。Cox多因素分析患者并不能从术后使用白介素-2中获益(P=0.18),根治性肾切除术(P=0.563)和远处转移(P=0.119)可能是患者生存期的危险因素。淋巴结转移(OR=36.69,P〈0.001)是影响肾嫌色细胞癌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因素。结论肾嫌色细胞癌是预后较好的肾癌亚型之一,临床上肿瘤分期以T1-T2期多见(118/127),这可能和良好的预后有关。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肾嫌色细胞癌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因素。

  • 标签: 肾肿瘤 肾嫌色细胞癌 生存分析 临床特征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特征,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诊疗水平。方法分析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孝感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例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2例患者通过经尿道等离子膀胱肿瘤切除术后治愈。结论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为一种低度恶性的少见肿瘤性病变,术前影像学诊断困难,依靠病理可确诊,免疫组化对疾病的诊断和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一般采用保留膀胱的外科手术治疗,术后应注意随访。

  • 标签: 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临床特征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总结并探讨原发性膀胱浆细胞样/印戒细胞尿路上皮癌的临床特征和治疗预后,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诊疗水平。方法结合我院曾收治的1例和国内1986~2017年个案报道的44例原发性膀胱浆细胞样/印戒细胞尿路上皮癌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发病机制、病理特点、临床表现、诊疗方案、随访预后等。结果45例中,肿瘤好发于顶壁31例(68.9%);单纯性印戒细胞癌37例(82.2%),混合性印戒细胞癌8例(17.8%);TNM分期,T2期以上为37例(82.2%),其中T3期和T4期26例(57.8%);手术病例41例(91.1%),其中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3例(7.3%),膀胱部分切除术17例(41.5%),根治性膀胱全切术21例(51.2%);15例(36.6%)术后未行任何辅助治疗,行膀胱灌注化疗5例(12.2%),全身化疗13例(31.7%),全身化疗+膀胱灌注化疗5例(12.2%),全身化疗+放疗3例(7.3%)。失访6例(13.3%);随访时间≤1年的28例(62.2%),其中15例在1年内死亡,2例复发;1年2年的只有3例(6.7%)。生存期最短的为2个月,最长的为44个月无复发,平均生存时间约25.1个月,中位生存时间约13个月。结论原发性膀胱浆细胞样/印戒细胞尿路上皮癌临床罕见、恶性程度高、进展快、早期诊断困难、预后差,早期行根治性膀胱全切术结合术后辅助放化疗,可改善其治疗效果,但整体预后差。

  • 标签: 膀胱肿瘤 浆细胞样 印戒细胞 回顾性分析
  • 简介:小分子RNA在基因表达调控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0年前研究发现小分子双链RNA(dsRNA)进入细胞后能导致同源性基因表达沉寂,即RNA干扰现象(RNAi)。RNAi是由靶基因具有同源性的dsRNA诱发的,这些dsRNA可产生于细胞内,由RNA酶Dicer将长的双链RNA分子切割成21个碱基对片断而生成;也可以在细胞外人工合成,然后引入细胞。dsRNA细胞内Argonaute蛋白结合,形成RNA诱导沉寂复合物,

  • 标签: 小分子RNA 基因表达调控 DSRNA 肿瘤 RNA分子 干扰现象
  • 简介:肾脏疾病是症状性高血压最常见的原因,而高血压又是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在肾脏疾病患者中,控制血压对肾脏疾病的预后至关重要,同样对肾脏疾病进行治疗也是消除某些继发性高血压的关键。在大多数肾脏疾病中,高血压随肾脏疾病进展而加重。

  • 标签: 症状性高血压 肾脏疾病 继发性高血压 危险因素 疾病死亡 心脑血管
  • 简介:据统计,在美国有三千万男性因吸烟或吸二手烟而患阳痿,加上由于其它原因引起的阳痿患者二千万,差不多占了美国成年男性将近一半。而这个问题,也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问题,近年来日益攀高的离婚率与此也有相当大的关系。对于阳痿的治疗,西医的办法不是很多,而中医则是采用一般的中药(壮阳药),和一般的常规针灸治疗,但有时效果往往欠佳。特别是患者有糖尿病,或者是有心理障碍,或者是前列腺病等。笔者经过多年临床观察及研究,发现采取下述太极针灸方法,有时往往有其独特的疗效。

  • 标签: 阳痿患者 针灸治疗 太极 成年男性 心理障碍 前列腺病
  • 简介:狼疮肾炎是系统性红斑狼疮重要的并发症,是狼疮患者发生肾衰竭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在20世纪的50年代,WHOⅣ型狼疮肾炎的患者极少能生存5年,而现在80%的患者能达到10年。这些成就得益于免疫抑制剂的发展,霉酚酸酯(MMF)是一种用于诱导和维持狼疮肾炎缓解的免疫抑制剂,相对易于被患者耐受,常被用于肾、肝和心脏移植术后,

  • 标签: 狼疮肾炎 霉酚酸酯 系统性红斑狼疮 免疫抑制剂 心脏移植术后 并发症
  • 简介:1.数值范围号的使用应统一,一般使用浪纹连接号"~"。例如:5至10可写成5~10;但5万至10万应写成5万~10万。2.幂次相同的参数范围:前一个参数的幂次不能省略。例如3×10~9~5×10~9不能写成3~5×10~9,但可以写成(3~5)×10~9。3.百分数范围:前一个参数的百分号不能省略。例如:20%~30%不能写成20~30%。

  • 标签: 偏差范围 数值范围 中心值